OSS电报,1945/10/27:
建议美方应在两週内离开此地,否则应促使中方离开这里,由我们佔领此地。……
二战结束后,在中国奸商官匪集团尚未进驻台湾之前,战略服务处(OSS,美国中央情报局前身)就已派遣资深军事情报人员来到台湾,在台北设立工作站。1945-47年的战后初期,正是台湾历史的关键时刻,那时的台湾,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旅日王育德博士留有非常贴切的「狗去猪来」的喟叹名言,让台湾民众从热情欢迎国军演变成二二八起义,从庆祝脱离日本殖民转变为怀念日治时代?美方似乎有先见之明,特意派遣一批资历显赫的精锐情报人员来台,例如,第一任主任克拉克上校是战时在中国蒐集毛泽东情报的人物,第二任主任摩根上尉则是战时负责训练法国抵抗军,并渗入德国战俘营的高手。这个特遣队广泛地接触在台的日军高层、陈仪当局、中国驻台军特警、台湾领导人物,以及全岛各地的台湾大众,并访谈各式人物,辑要当时的报刊、盛传的谣言和人心的期盼,全面地见证二二八前夕中国佔领政权在台的劫收嘴脸与台湾民众的普遍心声。
拜「资讯自由法案」所赐,上述的情报终得解密。本书所收录的,就是当时战略服务处每日传发给总部的解密电报,以及美国驻台领事上呈大使馆的解密报告,和第二任主任摩根上尉未出版的私人回忆录相关段落。在阅读这些解密文件之前,作者更替读者整理了英语世界中的台湾研究文献,以历代外国观察者的眼光,精辟地勾勒出福尔摩沙的浮沉盛衰。如译者蔡丁贵教授所言,一次的错误,犹可违,二次重复的历史错误,恐怕连上天都不会怜悯,望本书能带给读者深思!
作者简介
Nancy Hsu Fleming,许淑金岑
台南人氏,出生优渥的医生家庭,台北美国学校毕业,旧金山州立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她居住在美国的罗德岛州,是一位公民自由权、政府改造、环境保护等运动的活动者,为捍卫人权而挺身对抗政府、大企业,曾获颁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第一修正案奖、公共议题服务奖、美国笔会纽曼第一修正案奖等殊荣。四十几岁时读到彭明敏《自由的滋味》一书,才惊觉台湾也有自己的历史,遂与夫婿投身台湾历史的研究,但发现英语世界的台湾文献都是偏中国人士撰写,并普遍忽略1945-1947年这段关键的战后期间。1990年代初期,终于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档案局内,发掘出二二八前夕的解密情报档案、驻台领事馆报告,并寻得当时的情报负责人,证实此一情报的真实性。她花费无数时间与旅费,往来住处与华府,无非是希望借由第三者(美国人)的观察,为母亲台湾这一段被遗忘的年代留下不容抹灭的铁证。
译者简介
蔡丁贵
高雄县梓官乡蚵子寮人,幼时穷苦,靠舅父母济助完成大学学业。中学阶段分别毕业于左营中学与高雄中学,大学毕业于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后继续进入该校土木工程学研究所水利组完成硕士学位。服完预官义务役后,在中兴大学土木工程系担任讲师三年,出国后转学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暨环境工程研究院深造,完成博士学位。因出国后留学期间才有机会阅读台湾史地社会文化等在台湾被列为禁书之书籍,将近30岁才知晓台湾人被外来强权奴隶的历史命运。又因高雄美丽岛抗暴事件后在美国参与抗议及救援活动,积极参与台湾同学会与同乡会之互助连谊活动,被职业学生小报告列入观察名单,完成博士学位后无法取得母校成大教职之聘书,遂留在美国雪城大学担任教授工作。1990年1月返回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担任客座教授,适逢野百合学生运动发生,台湾社会急速变化,年底参与台湾教授协会之创会,历任台湾教授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及2007-2008两年之会长。返国之后,曾于1993年借调至台北县政府担任核稿秘书兼国宅局局长,2002-2006年借调担任民进党执政之行政院研考会副主委与环保署副署长。30岁之后,致力于改变台湾人被奴隶的命运,至60岁仍然必须面对另一波台湾人被「人口出卖」的危机,希望借由此书的出版,提醒台湾人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台湾人的觉醒与自力行动救济才能扭转继续被奴隶的命运。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 外国人眼中的福尔摩沙
引言
原住民族
早期与外国的接触
荷兰人
国姓爷与中国人
美国人与欧洲人的兴趣
日本时期
福尔摩沙
福尔摩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国民党
战略服务处
第二部 美国情报档案解密
参考目录
译者序
南西.佛列明女士本姓许,台南人氏,其父台大医科毕业。228事件之后,家族兄弟姊妹大部份都移居海外。南西说得一口流利的台南腔河洛话,因为长期住在美国,英语已经变成她使用的主要语言了,北京话对她来说,是「鸭子听雷」。
南西是一个环境保护的运动者,住在美国罗德岛州,为了当地的垃圾掩埋场存废问题,与州政府对簿公堂,集结公民力量,打败州政府的决策,?环境保护尽了一份心力。可见她是一个见义勇为、不屈不挠的杰出女性。我因她出身台湾的关系,特别感到与有荣焉。在一个自由的环境,处处都可以看到台湾子女坚忍不拔、择善固执的勇气与毅力。只是,我一方面为她的成就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又替台湾无法突破现状,人民无法完全自由解放而感到心酸。
我女儿因为工作的关系先认识南西,在介绍给我们认识时,女儿只告诉我,我们会一见如故的。南西告诉我,她到了40岁以后才意识到台湾认同(Taiwan identity)的问题,追查台湾历史档案,想为台湾母亲做一点事情。她一方面觉得许多外国人因为语言的障碍而无法快速了解台湾的地理、历史、文化、社会风情与政治现况,所以想用英文写一本介绍台湾的书。在搜寻台湾的资料当中,意外地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解密的档案中找到一本威廉.摩根(William Morgan)上尉的日记,详细记载着1945到1947年之间向美国国务院回报台湾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摩根先生已经过世,南西百般努力找到摩根先生的儿子,得到他的同意,将日记中与台湾相关的部份节录撰写成书。
几年前,她将书名取为「落空的期待」(Flase Hope),我开始翻译时还是无法深刻体会她的用意。今日在2008年11月,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复辟成功,又大玩「国共和谈」的骗术,以经济商机充当诱饵,一部份人士充满对中国往来产生过度的期待,让我瞬间完全体会到台湾人千万不要再有错误的期待。遭受了一次历史的错误,已经让台湾饱受惨不忍睹的痛苦与追求自由民主的坎坷。台湾人在已经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基础上,不能为了中国国民党少数权贵与台籍政商既得利益者的一己之私,而让台湾轮回进入第二次「落空的期待」,那么台湾人就将万劫不复了。
本书作者以一位台湾子女回馈母亲的热情,花费无数的旅费,往来住处与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之间,主动探询历史资料,只不过要提醒台湾人不要将自己未来的幸福寄望在一定会「落空的期待」,这种热诚与无私,令人敬佩。此时我在立法院绝食静坐,感触更深。在国共联手吃掉台湾的诈术下,加上一部份人贪图个人利益下,台湾人只要一个公平而自由的选择机会,在国际监督之下,台湾人应该经过公平的公民投票对自己未来的前途做出明确的选择,不能任由少数人以虚构的短期经济利益掩饰欺骗而专断独行,1947年228事件之前所受「落空的期望」教训,台湾人必须谨记在心。一次的错误,犹可违,二次重复的历史错误,恐怕连上天都不会怜悯。
蔡丁贵(Aquia)谨识于立法院静坐中
「修公投、修选制、保台湾」「还我民权」运动
2008年11月10日
我一直对历史事件的幕后故事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被尘封的、能够揭示真相的档案。当我看到《狗去猪来:二二八前夕美国情报档案解密》这个书名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暗示着某种重大的变动和信息的涌现。我猜想,这本书很有可能通过解密的方式,让我们得以窥探二二八事件发生前,美国情报部门是如何观察、分析和记录当时台湾局势的。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秘密的宝箱,里面藏着不同于官方叙述的视角和信息。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当时美国官员对国民党政府在台湾的统治,以及台湾民众反应的细致描绘。或许,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关于美国对台湾未来发展预期的记录,这些都将极大地丰富我们对那个复杂历史时期的理解。不仅仅是二二八事件本身,我更关注的是它发生的宏观背景,以及在那一刻,美国这个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国家,是如何扮演着一个既不直接介入又极具影响力的观察者角色的。通过这些档案,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更立体、更 nuanced 的历史图景。
评分读到《狗去猪来:二二八前夕美国情报档案解密》的书名,我内心涌起一股探究的冲动。它就像一个神秘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一个被历史迷雾笼罩的时期。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带领我穿越时空,进入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通过美国情报人员的眼睛,去观察和记录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我好奇,在二二八事件爆发的前夜,那些关于台湾社会状况、政治气候以及民众情绪的评估,是如何被记录下来并呈送给美国高层的?“狗去猪来”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词语,让我猜测,书中可能包含着对当时权力格局变化的深刻分析,或者对某种不被预料到的事件发展的预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呈现事实,而是能够通过对情报档案的解读,揭示出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动因,以及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期待着,能从中获得一种全新的理解,一种更加全面和 nuanced 的历史视角。
评分“狗去猪来:二二八前夕美国情报档案解密”这个书名,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狗去猪来”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和暗示性,似乎预示着某种重大的变化,一种秩序的颠覆,或者不速之客的到来。我立刻联想到,这本书很可能通过解密美国在二二八事件发生前的情报档案,来揭示一些我们所不了解的真相。我非常好奇,在那个敏感的时期,美国情报部门是如何观察和评估当时台湾局势的?他们收集了哪些关于国民党政府统治、社会不满情绪以及民众反应的关键信息?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美国官员的内部讨论,或者他们对事件走向的预测?“解密”二字更是激发了我对其中未知内容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多角度的叙事,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不同于官方口径的视角,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二二八事件的复杂性和历史意义。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进程往往是受到多种力量和信息的影响,而这些被尘封的档案,正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狗去猪来:二二八前夕美国情报档案解密》实在是太有画面感了!“狗去猪来”这四个字,似乎传递着一种权力更迭、某种不速之客的到来,或者是一种秩序的颠覆。结合“二二八前夕”和“美国情报档案解密”这些关键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紧张的政治氛围,秘密的会谈,以及那些隐藏在文件中的、可能颠覆既有认知的信息。我很好奇,美国情报部门在那个时期,究竟收集了哪些关于台湾社会动荡、民众不满以及国民党政府施政情况的情报?这些情报是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和立场?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美国官员对特定人物的评价,或者他们对事件发展走向的预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深入骨髓的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文件,而是能够解读出情报背后所反映的深层原因和逻辑。如果能够深入剖析美国情报分析师的思维模式,以及这些信息是如何被传递和使用的,那就更具价值了。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更是对历史叙事方式的探索。
评分我一直认为,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而解密的档案正是照亮这些角落的明灯。《狗去猪来:二二八前夕美国情报档案解密》这个书名,无疑勾起了我对这些“角落”的好奇心。它暗示着,我们所了解的二二八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美国情报部门掌握的档案,或许能揭示出更令人震惊的内幕。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美国如何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和记录当时的台湾社会。他们是如何评估国民党政府的统治能力,以及民众的情绪反应?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美国官员对事件的担忧、建议,甚至是预警?“狗去猪来”这个词组,也让我联想到,或许美国情报档案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政治力量的流动和民间情绪变化的生动描写,甚至可能描绘出当时台湾社会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潜在的矛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跳出单一的叙事框架,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来理解二二八事件的成因和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