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革命: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

我的小革命: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勵誌
  • 成長
  • 夢想
  • 自我發現
  • 女性力量
  • 個人成長
  • 積極心理學
  • 人生感悟
  • 勇氣
  • 信念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自己開始,我就是力量!
傳遞熱情、理想、信念,
這是颱灣社會繼續進步的重要動力。

  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相互激盪的年代,颱灣社會各個角落,不少人以具體行動顛覆傳統觀念、挑戰主流思惟,希望形成新的社會價值,打造自己的小小革命。

  書中主角懷抱單純熱情,從自己齣發,不隻提供理念想法,而是付諸行動身體力行,不僅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影響周遭的人。這些理想的實踐者,在生活中尋找齣路,所傳達的社會趨勢與進步價值,讓我們看見嚮上提升的力量,展現颱灣的生命之美。

作者簡介

何榮幸

  1991年7月踏入新聞界,曾任自由時報市政組組長、中國時報政治組主任,現任中時副總編輯兼採訪中心副主任、調查採訪室主任。

  著有「學運世代」)、「媒體突圍」、策劃「黑夜中尋找星星」(時報)等書。

黃哲斌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係畢業、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1994年考進《中國時報》,曆任颱南市地方記者、社會組記者、政治版編輯,2000年調任《中時電子報》,經過八年網路生涯,2008年調迴《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至今。
 
謝錦芳

  1991年底進入中國時報,先後主跑市政、財經新聞,曾任經濟組主任,目前為調查採訪室主任記者。曾獲社會光明麵新聞報導奬。希望做一天新聞人,就發揮一分影響力。

郭石城

  從小嚮往無冕王生涯,新聞戰場轉眼20年,主跑過農業産經、與社會司法新聞,看盡浮華世界,長年新聞工作獨傢新聞不斷,今年首次獲得社會光明麵新聞報導奬,期能更上層樓。

高有智

  畢業於颱大新聞研究所、颱大動物係,在中國時報擔任記者7年多,曆經教科文組、政治組與調查採訪室等單位,曾獲社會光明麵新聞奬、卓越新聞奬與吳舜文新聞奬。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從自己開始,我就是力量 ◎李偉文
【自序】廢墟開齣一朵花,亂世守護一畝田 ◎何榮幸

胖卡 幫偏鄉一圓網路夢  ◎何榮幸
這是三個宅男及一颱中古麵包車的故事。三不五時齣狀況的麵包車吃力地上山下海,把網路新科技帶給偏鄉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們。胖卡,伴著這群滿腦子突發奇想的大男孩繼續圓夢……

生態綠 助咖啡貧農收入倍增 ◎何榮幸
「生態綠」是華人世界第一傢公平貿易特許商。它的名號聽起來很響亮,善待貧窮農民的精神也很感人,連喝杯咖啡值多少錢都是由顧客自己決定。

豬頭皮 音樂革命宣言 歡迎分享 ◎高有智
歡迎來唱我的歌,順煞給人講『歌是我寫的』,我就祝感謝;歡迎來唱我的歌,你若唱瞭有趁錢,分一些乎我;歡迎來唱我歌,你若不是要賺錢,故在乎你唱免驚。

江一豪 一人媒體發聲 ◎何榮幸
這個人,不當記者跑去當搬傢工人,他以網路為基地,繼續做個關懷土地、對自己負責的公民記者。他的報導擊敗眾多主流媒體,入圍瞭重要新聞奬項。

胖奇趴 部落客麵對麵搞創意派 ◎黃哲斌
颱灣有一種當紅派對「胖奇趴」,它是歡樂、創意、分享與行動的代名詞。
派對上酒精、食物、音樂、華服都不是主角;這創意派對的主角是部落客。

農村武裝青年 用音樂走唱農村說理念 ◎何榮幸
「白米詐彈客」楊儒門影響瞭很多人,三個年輕人組成「農村武裝青年」為農村發聲,這個活躍於街頭抗爭的獨立樂團,隻想單純地讓音樂本身說話就好……

布農奇人 舉債買地搶救傢鄉林地  ◎高有智
布農族人阿力曼,近年來四處籌資搶救傢鄉的森林,他無怨無悔,甚至抵押房子和土地來貸款,以「環境信託」理念打造「森林博物館」,成為當地部落的奇人。

小唐狂想麯 用通用設計告彆歧視◎高有智
小唐的雙腳萎縮,隻能靠電動輪椅行動,卻成天夢想要帶給人們更多方便。他推動「通用設計」理念,打破生活中的歧視與不便。一百公分的輪椅天空卻比許多人都更遼闊……

科技濃湯 百億軟體捐社福團體 ◎謝錦芳
來自美國的「科技濃湯」與颱灣開拓文教基金會閤作,從2008年7月起架設捐贈平颱,迄今已有七十多個NPO(非營利組織)取得企業捐贈的電腦軟體。

打造能源農村 ◎高有智
這是一個實驗發電的故事,也是一段追夢的過程。這個外錶看似普通的農場,卻是一個大型實驗室,嘗試各種替代能源發電的可能性。這些一點一滴的付齣,都在努力尋找綠色能源……

一個人釀酒 溫立國的自由滋味 ◎黃哲斌
他將興趣變成誌業,靠著熱情、耐力與機械知識,開展個人釀酒的曆險。
他以類似自由軟體的「開放原始碼」精神,在2009年「颱北雙年展」中開發瞭一支「自由啤酒」,歡迎復製、改進,在全球手工釀酒風潮中注入前衛想法……

綠建築達人 亮不亮有關係 ◎何榮幸
颱灣綠建築權威林憲德,因為對愛狗KURO的伸張正義,齣版颱灣第一本光害問題專書,備受環保界肯定。也因他的執著,光害問題已齣現更多改善的可能性……

徐銘謙 築夢山林 一步一腳印 ◎謝錦芳
徒步健行不是一般好手好腳的專利,徐銘謙的夢想,希望在全颱森林遊樂區逐步推廣「無障礙步道」,讓身障者也能像正常人一樣,可以到戶外親近大自然。
 
黑白切 假左搞藝術 平民創作 ◎黃哲斌
自稱「假左派」的畫廊老闆、瘦削沉默的鐵雕藝術傢、擅作甜點的美麗主婦、愛搞笑的得奬部落客……十幾個人鬆散組閤,一場隨興集體行動,他們企圖發動一場藝術小革命,來場好玩的「黑白切」……

時間貨幣 教園藝換學國標  時間就是$  ◎郭石城
「時間貨幣」是不景氣時最夯的實用貨幣,許多人使用時間貨幣,免費學習另類專長。
這個概念在颱灣已推行十餘年,早期由社福團體發起培養誌工人力,進而推廣到社區……

李偉文 聆聽內在鼓聲 組荒野大軍 ◎黃哲斌
這位非典型牙醫拒絕高薪挖角誘惑,堅持錢夠用就好;每周平均隻看診23小時,卻花另外23小時擔任誌工。他用童子軍的服務精神實現成人的夢想,努力影響周遭的人成為誌工,創建一支生態誌工大軍……

吳國城 山城週刊 寫下30年傳奇 ◎何榮幸
一個在颱北擔任大學助教的農傢子弟,隻因老師一句話,毅然返迴老傢創辦社區報紙,獨力負責所有編採寫工作,至今無怨無悔。它不但是東勢這個小鎮的一頁傳奇,更在颱灣社區媒體史上留下難以抹滅的身影……

海綾月 部落格牽綫 救瞭2000隻兔寶寶 ◎黃哲斌
一個平凡女生,擁有一顆愛心,隻靠一人之力,卻運用部落格,連結一個龐大的傢兔飼養社群,讓牠們免於被棄養、且讓牠們重新找到一個傢……

庇護農場 勇敢媽媽為智障兒找傢 ◎高有智
一個平凡的傢庭主婦,因為生瞭智障兒,結識瞭一群智障者的傢長,從此改變人生。九二一大地震之後,陳錳僅在集集籌建一座庇護農場,帶領孩子養豬種菜,提供社區照顧工作,努力為智障者找到第二個傢。

從母姓 社運夫妻奮鬥一生 ◎何榮幸
長期投入婦運的彭渰雯,在民法修正案通過、子女可以從母姓那一天,赫然發現自己懷孕瞭。她徵求先生同意,決定讓肚子裏的孩子從母姓。但這對夫妻的父母全都反對,他們要如何纔能革命成功?

區紀復 現代隱士 愈少愈自由 ◎高有智
他,40年不曾上過理發廳,都是自己理發;30年沒有買過新衣,穿的都是彆人不要的舊衣;當年離開人人稱羨的颱塑集團,隱居在花蓮鹽寮海邊的簡陋工寮裏,挑水砍柴,採果種菜。他把生活當修行,彆人看來苦不堪言,他卻樂得開懷。

簡淑慧 10年抗爭 米酒終降價  ◎謝錦芳
紅標米酒終於降價,由每瓶180元降為50元。然而,消費者如果不健忘,十年前紅標米酒一瓶隻賣22元。社運健將簡淑慧,日前指齣,政府隻要再修改菸酒稅法,米酒可以更便宜……

廖嘉展 背債800萬 紙教堂重生 ◎何榮幸
廖嘉展、顔新珠夫婦在南投桃米社區的努力,有目共睹,然而為瞭開創新局,廖嘉展大膽將日本阪神震災重建中,極具意義的鷹取Paper Dome移來颱灣。以紙教堂為核心的新故鄉見學園區,在九二一震災十周年之際格外發人省思。

公共食堂 為獨居老人送餐 找到自我  ◎黃哲斌
這是一個女大生找迴自我的故事,也是災區聚落靠著社區自主力量,長期餵養弱勢老人的故事。黃毅綸是颱大高材生,卻在愛情與街頭運動中迷失自我,於是跑到南投鹿榖一座舊教堂裏企圖改造自己。現在的她,每天思考如何將九二一災區的茶葉賣到大城市裏,並且風雨無阻為村裏獨居老人送便當……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從自己開始,我就是力量

  這是一個愈來愈復雜的世界,每天都有排山倒海般的訊息迎麵而來,層齣不窮的災難與痛苦似乎也無止無盡,我們在指責抱怨之餘,往往也期待著偉大的領導人,提齣長治久安的解決之道,但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就任演說中這麼說:「期待他人或等待未來,改變將永難實現。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等待的人。我們自己,就是我們尋找的改變。」

  的確,就如同在颱北舉辦的聽障奧運的選手所說的:「我相信聽覺不是障礙,真正的障礙是放棄自己。我相信隻要堅持,世界上就沒有任何睏難。」從《我的小革命》書中20幾個人的真實故事,我們可以瞭解,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從自己開始做起,不管是不是可以達到世俗的所謂成功,但是他們的生命因為實踐的勇氣而活得精彩而且值得!

  這些人進行的小革命,與一般人想像的革命不一樣,我認為比較接近「溫柔革命」,在荒野保護協會,我們一直以「溫柔革命」來自勉。

  一般所謂的革命,通常是以為自己掌握瞭真理,然後會以強烈的態度指正彆人,推到極緻,甚至會以強大的壓力甚至暴力來達其所願。但是溫柔的革命剛好相反,是從自己改變做起,透過尊重與包容,甚至留有空間來等待,讓周邊的人因為親眼所見而改變。常會覺得,這種內心的感動,纔是真正且持久的力量。

  我所信仰的社會運動是一種溫柔的革命。因為我相信隻有自己能改變自己。隻有自己能夠教導自己。我發現,一個人在自願自發的行動與付齣的過程之中,就會發展齣改變自己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可能來自彆人的強迫威脅,也不可能來自彆人的教導或訓示,因此,如何溫柔的貼近一個人的心理,從彆人的實際問題與感受齣發,讓民眾從點點滴滴的行動中纍積齣改變的力量,是這些年我不斷思考的主題。

  或許有人會以為這樣的溫柔、這樣的小革命,麵對全球環境的挑戰似乎緩不濟急,我們個人微不足道的力量能夠産生多少有意義的改變?

  的確,麵對60多億人口,復雜且龐大的全球經濟體係,我們每個人似乎是汪洋裏的一滴水,顯得如此渺小。但是當年德瑞莎修女立下幫助『貧窮中最窮的人』的大願時,主教問她:「加爾各答就有好幾百萬赤貧的人,請問你要怎麼做?」德瑞莎修女說:「要數到一百萬,也是得從一開始。」

  這個從一開始的信心,就是《我的小革命》這本書,能夠帶給我們無比的勇氣與希望。

  麵對大海,每一滴水似乎是那麼微不足道,可是整個海洋不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水滴所集閤起來的嗎?因此,每個水滴也都有他的責任,每個水滴的貢獻都有他的存在意義。

  一滴水要如何永不乾涸?

  答案是滴入大海中。

李偉文

作者序

廢墟開齣一朵花,亂世守護一畝田


  在颱灣媒體環境持續惡化的此刻,這本書的齣現,有點像是廢墟中開齣一朵花那樣不可思議,也有點像是亂世中守護一畝田那樣值得珍惜。

  2008年6月18日,《中國時報》無預警傳齣裁員一半的震撼消息。當時我是政治組主任,這項保密到傢的突襲性「社內新聞」,竟透過同事打電話迴報社告知的「社外報導」,纔在辦公室裏投下人心惶惶的原子彈。

  那段心痛《中時》淪落至此、聲援中時工會行動的日子,是《中時》這塊老招牌最黯淡無光、搖搖欲墜的一刻。而《中時》處境隻是平麵媒體生存睏境的冰山一角,颱灣報業實已陷入最寒冷的鼕天。

  在此之前,我在《中時》內部多次呼籲恢復設置調查採訪室,結果都如石沉大海,沒想到卻在最睏頓的時候撥雲見日。在總編輯王健壯、政經中心主任夏珍大力支持下,《中時》老闆餘建新指派我擔任調查採訪室主任重新齣發。

  不僅如此,健壯、夏珍更放手讓我挑選調查室另外四位成員。我帶著組成「史上最強先發陣容」(NBA球賽看多瞭的後遺癥)的心情,一開始就決定邀請跟我「武功派彆截然不同」(這是金庸小說看多瞭的後遺癥)的資深記者閤作,希望發揮彼此激盪互補的加乘效果。

  於是,我打電話給素不相識的桃園縣特派員郭石城,硬是「攔截」報社安排其擔任社會組副主任的原定規劃,小郭非常阿沙力地立即應允加入調查室;接下來我與曾任多年財經組主任、先前並無閤作經驗的謝錦芳長談,錦芳在考量幾天後決定全力投入;加上長期關懷原住民、環保、農業等議題,與我在政治組長期閤作「休耕啓示錄」等專題的老戰友高有智,體製上直屬總編輯的調查室,遂於8月1日正式上路。

  但調查室團隊還缺一角,我很期待能夠閤作的中時電子報副總編輯黃哲斌,此時仍因代理總編輯身分無法離開。我在徵詢哲斌意願後虛位以待,兩個月後調查室團隊全員到齊。在不知《中時》還能存活多久的高度不確定氣氛中,我們這五個具有相同理想與熱情、除有智外新聞資曆都接近20年的戰友,懷抱「最後一戰」的心情相濡以沬、攜手前進。 

  而經曆無數次腦力激盪、修正補強後,我們從2009年1月起,每週六固定推齣「我的小革命」專版。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塊除瞭描繪「社會趨勢」更強調「進步價值」的人文反思基地。

  我們認為,在這個「全球化」與「在地化」相互激盪的年代,颱灣社會各個角落,不少人早就用具體行動顛覆傳統觀念、挑戰主流思維,希望形成新的社會價值,打造自己的小小革命,因此我們決定將這塊專版命名為「我的小革命」。

  有彆於主流媒體已經報導太多權勢者的意見與動嚮,我們從各領域小人物打破傳統的努力軌跡齣發,藉此守望颱灣社會正在發生卻尚未被清楚辨識的重要變化,並鼓勵更多人以具體行動改造社會。

  在上述考量下,每塊「我的小革命」專版皆包括6項元素:一、行動故事及其背後的進步價值;二、在地化---颱灣還有那些人在做一樣的事;三、全球化---公民RSS:全世界有那些人早就在做這件事;四、新聞辭典:這項社會趨勢代錶什麼意義;五、「你也可以這樣做」錶格:行動教戰守則;六、「政府與各界應該這樣做」錶格:監督政府調整思維、與時俱進。

  這本書,就是過去10個月「我的小革命」專版中經過改寫的24個故事,每一個主題都是我們反覆討論、認為深具意義的重要價值,我們甚至還推齣「921月」大型企劃以見證颱灣社會走過921震災十週年的重建經驗。在採訪過程中,這些小人物的理想性格、堅定毅力、執著精神常常讓我們欽佩不已,並且深受感動。我們認為,颱灣社會需要更多這種「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理想派與實踐者,透過他們身體力行傳達的社會趨勢與進步價值,我們看見瞭颱灣社會嚮上提升的更多可能。

  對我個人而言,「我的小革命」還有段意外插麯。我和哲斌、有智前往南投鹿榖採訪「公共食堂」篇主角黃毅綸時,纔得知毅綸是受到我的著作《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影響,因而決定前往921災區為老人送餐改造自己。我一方麵以這位颱大社會係學妹為榮,另一方麵也對自己作品能夠發揮影響力---那怕隻是一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感到欣慰。

  在這個報紙被視為夕陽産業的高科技年代,我仍然相信,不論媒體形式齣現什麼樣的變化,文字的力量纔能真正深入人心,因此絕不妄自菲薄。我在另一本著作《媒體突圍》中強調拉近理想與現實落差的「做多少、算多少」信念,今後亦將繼續伴隨我的記者生涯前行。

  感謝《中時》前後任總編輯王健壯、夏珍的全力支持,讓調查室得以用現在這樣的麵貌存在,並讓「我的小革命」專版得以不間斷持續至今。李文瑛、鍾文武、林禮珍等編輯及中時攝影中心的長期努力,則讓「我的小革命」生色許多。中時報係「六一八震災」至今,第一綫同事扛起即時新聞重任,調查室則扮演開拓深度與廣度的後盾,共同見證瞭這傢老報社曆劫重生的艱辛曆程。 

  感謝本書每位受訪者傳遞的生命熱情與理想信念,那是讓颱灣社會繼續進步的重要動力。此外,感謝時報齣版公司總編輯林馨琴、主編李濰美對於本書的用心,讓這本書能夠有機會影響更多人。對於本書所有照片提供者,在此一併緻謝。

  最後,特彆感謝我的夥伴哲斌、錦芳、小郭、有智,沒有他們四位的全心投入與傑齣錶現,就不會有這本書的存在。更感謝「調查室眷屬後援會」的支持與體諒,我們五個人纔能無後顧之憂奮鬥至今。

  其實,從調查室成立、「我的小革命」專版的種種編採創意革新與突圍,再到這本書「懷胎10月」誕生過程,本身就已經是另一項小革命瞭。

何榮幸

圖書試讀

胖卡
幫偏鄉一圓網路夢
◎何榮幸

這是三個宅男及一颱中古麵包車的故事。
三不五時齣狀況的麵包車吃力地上山下海,
把網路新科技帶給偏鄉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們。
胖卡,伴著這群滿腦子突發奇想的大男孩繼續圓夢……

網路宅男各有所長
「胖卡」既是一颱車,也是一個計畫。

2009年年初,「數位文化協會」創辦人史萊姆腦中浮現一個念頭:「為什麼不讓電腦鄉民去教偏鄉鄉民電腦呢?」他決定付諸行動,於是以10,000元嚮包商買瞭齣廠10年、1100CC的麵包車,花瞭20,000元修理後,便以這輛破車做為數位行動基地。

斯文的史萊姆強調,他的實踐理念是「做瞭,再找資源」,他先找上擅長哲學思考的「帥氣黑騎士」Schee和「淡水第一流浪漢」陳力這兩位熱血部落客,三個人打算做到「把宅男宅配到偏鄉」,傳授偏鄉地區網路應用訣竅,讓每個人都能參與Web2.0資訊分享新時代。

至於這部車,酷酷的Schee決定將它命名為「胖卡」(Puncar)。因為麵包的日文發音是「Pun」,車子是「Car」,Puncar這個名號在國際上應該也能行得通。之後幸運地獲得中華電信基金會的贊助後,胖卡在2009年5月展開瞭全颱首航。

這三個大男生,就是「胖卡」的「爸爸媽媽」,他們在颱灣網路界都已是傳奇人物。

史萊姆本名徐挺耀,曾在平麵報紙編過副刊、也在新聞網站當過科技編輯,東闖西蕩、跌跌撞撞,創立過《羽毛》等頗獲好評的網站。被朋友戲稱「史公」的他,點子奇多,雖畢業於「工業管理係」,但擅長管理的卻是網站,或是網路專案。目前,史萊姆左手接案作網站、右手推動數位文化協會,希望成為颱灣網路圈的膠閤劑。

陳力齣身桃園藍領傢庭,就讀淡江中文係時,跟著老師做田野調查,踏遍淡水街巷,被當地人戲稱為「30歲以下最瞭解淡水的外地人」,畢業後曾為藍綠候選人拍過紀錄片,同時投入維基百科義工,是2008年颱灣主辦中文維基年會的靈魂人物之一。

身為傢中獨子的陳力說,父母並不知道他的工作內容,聽說他在「拍東西」,問他「是攝影記者嗎?」話雖如此,一路栽培他的父母至今仍支持他的想法。

Schee的故事更為傳奇,他曾在澳洲廟宇習經茹素,16歲隻身騎摩托車橫越澳洲大陸,17歲保送師大英語,卻從來沒畢業。但他是颱灣網路圈的先行者之一,資訊吸收量奇大,被史萊姆譽為「腦海隨時記住2000個英文網址」,他也是颱灣最早的部落客之一。

曾在中研院資科所、蕃薯藤樂多任職的Schee,目前在衛星導航大廠Mio擔任區域産品經理;或許因為他是唯一「騎遍颱灣每一條省道及縣道」的人,這三個輕熟男,因為史萊姆與一群部落客閤組數位文化協會而湊在一起。由史萊姆負責組織創意與資源整閤、陳力負責執行,Schee則提供一些「哲學上的發想與建議」。透過他們的創意與執行力,「胖卡行動」於焉誕生。

除瞭他們三人,「數位文化協會」還聚集一群藍綠立場各異的部落客,他們有的曾幫馬英九架設競選網站、有的是深綠傾嚮的部落客,卻能在網路的共同語言上,快快樂樂的辦活動、玩創意,聊天時還會消遣自己支持的政黨,一點都聞不到颱灣社會的煙硝味。至於「胖卡」,就是他們實現夢想的第一個大玩具。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手頭剛好有一本名為《我的小革命: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的書,雖然我纔剛剛開始閱讀,但它的書名就已經深深地吸引瞭我,給我一種既充滿希望又帶有某種力量的感覺,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瞭解書中的內容。 我尤其被書中對於“夢想”的描述所打動。它沒有將夢想描繪成某種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將其看作是我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是驅動我們不斷前進的火花。作者用非常貼近生活化的語言,講述瞭許多關於夢想如何被悄悄點燃,又如何被現實所磨礪的故事,讓我覺得那些曾經被我視為“不可能”的念頭,其實都可能是有跡可循的。同時,書中對“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並沒有給我灌輸什麼“你一定行”的空泛口號,而是引導我去探索自己內心的聲音,去識彆那些被自己忽視的潛能,並教我如何一步步去激活它們。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受用,也讓我開始對未來充滿瞭更多的信心和期待。我期待著繼續閱讀這本書,去發現更多關於“小革命”的真諦。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我的小革命: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光聽這個名字就覺得很有力量,充滿瞭希望。我之前一直覺得生活好像是被設定好的軌道,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雖然不算差,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好像一直在原地踏步。直到我偶然間翻開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有讀完,但已經受到瞭很大的觸動。 它不是那種生硬的勵誌書,講一些空泛的大道理。作者的文字很細膩,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樣,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裏麵關於“微小改變”的部分,它讓我意識到,革命不一定是要轟轟烈烈的大事,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的小小覺醒,一次微小的嘗試,就能點燃改變的火花。書中舉瞭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這些故事讓我覺得很親切,仿佛看到瞭自己過去的影子,也看到瞭未來可能的光芒。我開始嘗試在工作和生活中做齣一些小小的調整,比如早起十分鍾,比如嘗試一件一直想做卻沒敢做的事。這些小小的改變,雖然不起眼,但確實讓我感覺到自己變得不一樣瞭,更有活力,也更敢於去嘗試新的事物。我非常期待讀完這本書後,能有更深刻的體悟,找到屬於我自己的“小革命”。

评分

《我的小革命: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這個名字給我一種強烈的召喚感,仿佛在提醒我,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蘊藏著改變的可能。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喚醒我們內心深處潛能的書籍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齣瞭這個主題。 我閱讀的部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於“小革命”的解讀。它不是那種驚天動地的顛覆,而是源於個體內心深處的覺醒和轉變。這種“小”的概念,反而讓我覺得更加親切和可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覺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而不敢去嘗試改變,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即使是微小的行動,隻要方嚮正確,也能産生連鎖反應。我喜歡作者在書中提到的,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識彆那些真正能讓你感到興奮和充滿活力的事物。這讓我開始反思,我是否真的瞭解自己想要什麼,或者我是否一直在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關於“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這一點,作者也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指導,讓我明白,這份力量並非憑空而來,而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體驗去積纍和發現。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給我帶來一些不一樣思考的書,而《我的小革命: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好奇心。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好處於一個有點迷茫的時期,感覺生活中缺少瞭那種能夠驅動我前進的動力,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這本書的封麵和書名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讓我覺得它可能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 讀瞭這本書的開頭部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非常接地氣。它沒有用華麗的辭藻或者過於宏大的敘事來吸引讀者,而是從最普通的生活細節入手,講述瞭許多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或者我們自己身上經曆過的睏惑和掙紮。作者很巧妙地將這些看似平凡的經曆,與“夢想”和“內在力量”這些宏大的概念聯係起來。我尤其喜歡它在探討“相信自己”這一點上,並沒有簡單地鼓勵我們要“自信”,而是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來展示自信是如何一點點建立起來的,以及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挫摺和自我懷疑。這讓我覺得,原來自己曾經的那些不自信,那些猶豫不決,都是很正常的,也給瞭我一個重新審視自己的角度。我正在慢慢地去理解,原來所謂的“內在力量”,並不需要多麼強大,有時隻是敢於承認自己的弱小,並從中汲取能量。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我的小革命: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本身就很有故事性,讓我産生瞭一種想要瞭解背後故事的衝動。我一直覺得,每個人內心深處都藏著一份不甘平凡的渴望,隻是在日常生活的磨礪下,這份渴望有時會被淹沒,變得模糊不清。 剛開始翻閱這本書,我被作者那種真誠的態度所吸引。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分享自己的心路曆程。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於“夢想”的定義,它不是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而是藏在每一個微小的念頭,每一次心動的瞬間裏。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小故事來闡釋這個觀點,讓我不禁迴想起自己曾經那些被遺忘的夢想,那些曾經讓我心潮澎湃的時刻。這些故事讓我感到一種共鳴,覺得原來自己並不孤單,也給瞭我勇氣去重新審視那些被壓抑的願望。我還在學習書中關於“內在力量”的解讀,作者沒有將它描繪成一種神秘的力量,而是將其歸結於我們自身的感知、選擇和堅持。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受用,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發掘和培養這份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