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一首新歌:梵二的礼仪精神

唱一首新歌:梵二的礼仪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ttila Miklósházy, S.J
图书标签:
  • 梵二大公会议
  • 礼仪改革
  • 礼仪神学
  • 教会音乐
  • 圣咏
  • 礼仪实践
  • 天主教
  • 礼仪精神
  • 现代礼仪
  • 教会更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明白梵二礼仪革新的真正精神,以及革新后的礼仪实践。作者以圣事神学为经,以礼仪神学为纬,在扼要综览礼仪运动的历史背景之后,用本书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是礼仪、礼仪革新的基础为何,以及在礼仪当中,我们到底在做什么。第二部分则深入探讨七件圣事与礼仪,指出每项礼仪个别程序的意义和精神,说明怎样做才是符合教会训导的正确实行,并帮助我们远眺未来,看见礼仪发展的可能性。

本书特色

  礼仪就是庆祝在生活及生命中真正发生的事,所以礼仪与生活绝对是一体的两面。作者春蚕吐丝般地以圣事神学为经,以礼仪神学为纬,一缕一缕地为我们编织出那座基督徒庆祝的高峰,也带领我们在这座大博尔山上,与主相遇相合,体验顶峰经验。或许我们听到「神学」这个词汇时,总是觉得深不可测,总是望而却步,但是「神学」在亚提拉主教的笔下娓娓道来,却是如此地平易近人,如同长辈对晚辈的谆谆身教。

  或许四十年来作为一名弱势团体的牧灵关顾者、牧灵研习会的带领者、神学教授,以及后来成为主教等的生命功力,让作者在讲神学时,不再只是关在象牙塔里的夸夸其谈,而是打破高墙、进入常民的生活,充满了牧灵性与实践性。

作者简介

亚提拉主教(Attila Mikl?sh?zy,S.J.)

  1931年出生于匈牙利,1949年入耶稣会,1961年于加拿大多伦多晋铎。1968年取得罗马额我略大学神学博士学位;1968-1998年间先后于加拿大蒙特娄Loyola College、多伦多Regis College、University of St. Michael’s College及St. Augustine’s Seminary(圣奥斯定神学院)等校教授神学,并担任St. Augustine’s Seminary院长达十三年,同时也是加拿大「主教团全国礼仪委员会」及「大公礼仪协会」的成员。1989年被任命为Castelminore的领衔主教,为全球匈牙利移民提供灵性关怀,并获颁系统神学与礼仪名誉教授的殊荣,而后随即展开他的主教任务,拜访世界各地的匈牙利移民团体。1999年他获得University of St. Michael’s College颁赠的荣誉神学博士学位。2006年教宗本笃十六世接受他辞去关怀全球匈牙利移民的主教职务。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为,对于像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这样的历史事件,相关的书籍都会是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然而,《唱一首新歌:梵二的礼仪精神》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极具感染力,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一步步走进梵二礼仪改革的世界。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圣言礼”的阐释。作者详细介绍了梵二后,圣经在弥撒中的地位如何得到提升,讲道的作用如何被重新强调。他用生动的例子说明,如何通过精心挑选的读经和富有启发性的讲道,让天主的圣言能够直接触及信徒的心灵,引导他们反思生活,践行福音。这部分内容让我体会到,圣言的力量是如何被重新发掘,并以一种更加有力的方式呈现在教会生活中。此外,书中关于“圣祭礼”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弥撒感恩圣祭的核心意义,以及梵二后在举行圣祭时,如何更加强调信徒作为“君王品司祭”的参与。他对感恩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让我深刻理解到,弥撒不仅仅是教会的一种仪式,更是基督徒生命的核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流畅而优美,让我读起来感觉非常轻松,但同时又能感受到其内在的深刻涵义。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一直对宗教史和艺术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期宗教改革的具体实践。当我翻开《唱一首新歌:梵二的礼仪精神》时,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但事实恰恰相反。作者以一种充满激情和洞察力的笔触,将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梵二)的礼仪精神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书的开篇就以一种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梵二前礼仪的沉闷与僵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改革呼声,仿佛让我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变革的迫切。随后的章节,作者并未简单罗列会议文件,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细致的分析,阐释了梵二礼仪改革的核心理念:让礼仪更具参与性、更贴近生活、更彰显基督信仰的奥迹。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圣歌、讲道以及信友祈祷的讨论所吸引。作者不仅仅是讲解了改革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这些改变背后的神学考量和牧灵意图,让我明白了为何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却能对整个教会的生命力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书中关于“会众的积极参与”的论述,尤其让我深受启发。它不再是将礼仪视为少数神职人员的表演,而是邀请每一个信徒成为主角,用自己的声音、姿态和心灵去回应天主的召唤。读完这本书,我对教会的礼仪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对如何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宗教实践的社会学视角感兴趣的学者,我发现《唱一首新歌:梵二的礼仪精神》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研究案例。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对礼仪文本的解读,而是深入剖析了礼仪改革在教会社群中引起的实际影响和后续发展。作者在书中对梵二后礼仪空间改造的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从祭台的位置到座椅的布置,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却深刻地反映了教会对信徒参与模式的转变。将祭台移至更靠近信徒的地方,以及采用环形或半环形的会众座位,都旨在打破神职人员与信徒之间的隔阂,营造一种更加平等和互动的氛围。这种空间上的变化,与礼仪精神的内在要求是高度契合的。同时,作者也探讨了在推行这些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阻力,例如一些信徒对传统礼仪的怀念,以及对新形式的不适应。通过对这些社会学层面的考量,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礼仪文本的梳理,更是一次对教会内部动态的深刻洞察。它让我认识到,一项宗教改革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神学上的合理性,更在于其能否被教会的成员所接受和实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实践层面的变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这对于理解现代教会的发展轨迹非常有帮助。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是被书名吸引而购买的。我一直觉得“唱一首新歌”这个意象很有画面感,而“梵二的礼仪精神”则带有一些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比我预期的还要丰富和有深度。它不仅仅是对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礼仪改革的介绍,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能够将严肃的神学概念,用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解释清楚,同时又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书中有一部分详细探讨了梵二后礼仪音乐的变化,从格里高利圣咏到现代的教会音乐,作者分析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表达信仰情感上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和创作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圣歌。这部分内容让我对教会音乐的演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在弥撒中唱的歌曲,思考它们在表达我的信仰时的力量。此外,书中对于“以信友祈祷为中心”的阐述,也让我深受触动。作者强调,祈祷不应仅仅是神父的职责,而是所有信徒共同的责任和特权。通过对不同时期信友祈祷形式的梳理,以及对梵二后如何鼓励信徒更积极地参与祈祷的探讨,我感受到了教会作为一个大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代祷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礼仪不仅仅是仪式,更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与天主以及与教会内所有弟兄姐妹的连接。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是被朋友推荐才开始阅读这本书的,一开始还有些犹豫,因为我对神学方面的东西了解不多,担心会看不懂。但是《唱一首新歌:梵二的礼仪精神》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他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描绘了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如何深刻地改变了教会的礼仪。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团体性”的讨论。作者反复强调,梵二的礼仪精神是要让教会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的大家庭,让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被爱和被接纳。他通过对早期教会礼仪的追溯,以及对梵二后如何营造更具团体感的礼仪氛围的分析,让我深刻体会到,礼仪不仅仅是个人与天主之间的关系,更是教会团体成员之间爱的体现。书中有一章详细阐述了“共融”在礼仪中的重要性,让我明白,每一次的聚会,都是一次爱的交流,一次心灵的连接。这种对“团体性”和“共融”的强调,让我对教会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教条和规章,而是更多地看到了其中的人情味和生命力。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到了,礼仪可以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能够触动人心的生命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