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7日,单国玺枢机主教发现肺腺癌,从一开始问:「怎么会是我?」经过祷告后,他反问自己:「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患绝症的都该当是别人?我有什么特权不得此症!」进而接受得癌症的事实,把罹癌当作是天主差遣来陪伴他人生旅程中的最后伴侣。
他说,如果这即将逝去的生命能为人还有点「剩余价值」,他愿意为人服务,于是他开始了「生命告别之旅」,前往各地演讲,分享八十几年来的人生经验与体悟。
这两年来,单国玺的旅程足迹,鲜明可见;他不仅坦然面对、接受死亡,更宽容对待死亡,与生命同在。他怎么面对、解答「生死无惧」的问题?支持他那「生死豁达」态度的力量从哪里来?而在漫长一生中,他如何洞悉哪些课题才是需要我们全心关注的?他放下自己的病痛,将所有心力都放在关爱他人上,他的力量从何而来?
单国玺的答案看似简单,却需要用心体会与实践:
「信仰能化恐惧为勇气和爱。『爱在生命的转弯处』,使我不会消沉无奈,反而使我看到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中的光明与希望。爱能够转变恐惧与痛苦,成为勇气与快乐,正如大文豪圣奥斯定所说:『哪里有爱,哪里就没有痛苦,即使有痛苦,痛苦也是甘甜的!』」
作者简介
单国玺
1923年12月2日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1946加入耶稣会,1955年在菲律宾碧瑶晋铎,1980年晋升天主教花莲教区主教,于1991年6月任天主教高雄教区主教,并多次担任天主教台湾地区主教团主席。
1998年获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擢升为枢机,成为台湾地区的第一位枢机,也是华人第五位获得此荣衔者。
2006年7月,单枢机进行体检时,发现罹患了肺腺癌,受台湾各界关注。在祈祷、分辨后,单枢机进行走遍全台湾的「生命告别之旅──人生思维巡回讲座」,与大家分享他对生老病死的看法及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帮助人更深一层了解天主教的信仰,为天主无限大爱的福音作证。
林保宝
《爱者》(天下文化)、
《马祖世纪末的告别》(天下文化)、
《莿桐最后的望族》(玉山社)、
《墙上烽火》(博扬文化)、
《耕耘心田》(法鼓文化)、
《奉献》(天下杂志)等书。
毕业于罗马圣十字架大学哲学系,
目前就读于罗马德兰学院神学系。
【出版缘起】屹立人间 高希均
【序文】耶稣基督的忠徒,天主大爱的使者 狄刚
【卷壹】 15堂人生必修课──单国玺的生命智慧
面对当我得到绝症时
勇气我为何决定作「生命告别之旅」
分享「生命告别之旅」拜访的对象
信仰爱在人生转弯处
奉献我的人生思维历程
风范影响我一生的人
宽容三闯死亡门槛
平静为什么不要别人为我祈祷
亲情亲情绵绵无尽期
追寻离家修道一甲子
感谢八十岁感恩
金言我的座右铭
尽心决定退休的心路历程
大爱生活在无限大爱的怀抱中
平安最后的话语
【卷贰】 11个爱的印象──六位枢机主教及五位好友谈单国玺
信仰是人真正力量的来源 钱复
一位真正的使徒 杜筑生
愿有许多年轻人跟随你的脚步 安霖泽枢机主教
从第一刻开始,我就当他是朋友 贾士隆枢机主教
最有力的话语 马定和枢机主教
在永恆里再见 董高枢机主教
祈祷与受苦让单枢机更与基督结合 高德士枢机主教
礼物与榜样 张福利枢机主教
承行主旨的生命典范 萧掷吉 翁似兰
一颗贴近天主的心 邓世雄
胸怀与眼光 欧晋德
【后记】存大爱做小事 林保宝
【附录】
基督服务团成立四十週年
我有一个遥远的梦——真福山社福园区的愿景
单国玺人生记事
序文
耶稣基督的忠徒,天主大爱的使者 狄刚总主教
(一)
本书编着者林保宝弟兄,不喜欢别人称他是个作者、记者、摄影者或文史工作者,因为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在「做」什么,而在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喜欢告诉人:他是一个「天主教徒」,因为他曾在马祖一位比利时籍的天主教修女石仁爱身边受过「爱的洗礼」,认识而皈依了天主,体验到「天主是爱」,因此他强调天主教徒应该是个「爱者」,他诚恳地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伟大的理念与才华,他只是热爱生命,也关心大自然,他喜欢摄影,愿意用具体的照片,纯朴的文字,写出他心中的感动与人分享。林保宝编写这本书,想必也是基于单枢机这个人如何令他感动和敬爱。
林保宝要我为本书写序,我觉得义不容辞,不仅因为我对单枢机衷心的钦佩与敬爱,我也确信这本书能对所有有心的读者提供「生命何价」及「生死无惧」──人类最重要的课题──单枢机宝贵的人生体会,以及他如何以他坚定的宗教信仰与毅力,展现出他的生命智慧与高贵的人格,促使我们见贤思齐,帮助我们成长成熟。
(二)
现在我请读者容许我先解释一下,天主教的枢机主教都是些什么人。
「枢机」是天主教继教宗以下、职位最崇高的主教;是自十六世纪开始,由教宗从世界各地遴选任命的。他们在教会内职位特别崇高,因为他们享有选举教宗的特权。枢机主教襄助教宗治理普世教会,是教宗最重要的合作者。他们都是德高望重、超群出众,或在地方教会,或在教会中枢,对教会及人类贡献特别卓越的人物。目前天主教共有195位枢机,其中有选举教宗资格者,只有118位,因为年过八十岁者丧失选举权。
我中华教会至今共有过六位枢机。
第一位是圣言会士、青岛主教田耕莘,由教宗碧岳十二世于1946年2月18日任命,之后任北平总主教。他不仅是第一位中国枢机,还是亚洲第一位枢机,世界白种人以外的第一位枢机。田枢机曾继续在大总主教公署里任总主教。
第二位是教宗保禄六世任命的南京总主教、辅仁大学在台湾复校校长的于斌枢机,时在1969年4月28日。
第三位枢机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1979年6月30日任命的龚品梅,他当时是上海及苏州两教区主教,正在中共监狱为信仰服刑,所以他的任命直到1991年6月28日,他在美国就医时才公开发表,但正因他被擢升为枢机,中共政府不许他返回上海住所。
第四位是香港教区主教胡振中,1988年5月29日,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擢升为枢机,为准备香港回归中国的变局。
第五位就是我台湾地区之教团团长、高雄教区主教,我们的单枢机,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时在1998年1月18日。
第六位是当今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06年2月22日任命的香港主教、慈幼会士陈日君。
前四位均为蒙主恩召,息永安。虔祈天主福佑我单、陈二位枢机长寿健康、德化日隆。
(三)
单枢机八十华诞专刊里,保宝写了一篇短文〈存大爱做小事〉,列举枢机以他的大爱为他做的一些小事,文末加了一句:「当然枢机主教也做了其他许多的大事!」写得很好!「事情」固然可以分大小,但是真爱永远是「大爱」的!在人,「事情」确有大小轻重的分别;在天主,「爱」没有伸缩的。
让我们来审视一下,我们「有大爱」的枢机的人和事。先强调指出,我们的枢机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并且承行主旨,锲而不舍。
他是个好修会成员,所以彻底追随会祖圣依纳爵。
他是一个好神父,全心全力投入教会付託给他的牧灵福传工作,做教友的慈父和善牧,做他扪的表率。
奉命担任修会初学导师,便去修神修学博士学位,先担任副手,再独当一面,做一个言教身教一致、德学兼备的人师。
接下校长的任务,就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校长及十大杰出教育家的表扬,并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教育会议。
主持「光启社」──天主教传播工作机构,不仅在国内成绩卓着,还曾当选天主教亚洲主教团协会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被教宗任命为教廷传播委员会专员。
出任台湾教会教区主教,不仅在教区内精励图治,教务恩隆,有口皆碑;还为地方教会主教信任拥戴,五连任主教团主席。任内两次举办全国总动员的「福传大会」,因应时代急遽变化的需要。
受到教廷的重视,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参与中枢三个部会:万民福音传播部、宗教交谈委员会及大众传播委员会。承办「天主教、佛教国际交谈会议」及「亚洲地区家庭人口会议」,在台湾、在罗马,出任「亚洲主教会议」筹备委员、大会总报告人、会议后委员会委员。
在台湾积极有效促进各宗教间的友好关系、交谈及工作,曾担任台湾基督教会合作协会理事主席。
政府颁授一等景星勋章,表扬枢机促进中梵邦谊的卓越贡献。
单枢机的功德不仅受到台湾地区、亚洲及圣座公开的肯定,全球天主教华人团体也无不对枢机的德业赞誉有加。大陆教会处境特殊,也深受枢机默默的关怀与无可言传的支援。
(四)
2006年1月5日,枢机获准荣退,半年之后,枢机的生命突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现有「肺腺癌」!枢机自述当时心境:有如遇到「晴天霹雳」,但经静心祈祷后,能欣然感谢天主,视病症为天主所派第二位「护守天使」,要陪伴他,好好走他生命的最后一程,快乐地回归天乡。
2006年8月8日,枢机邀请安代办、郑总主教和我到台大医院A14-3号病房,告诉我们医生发现了他有肺腺癌,现在他要我们为他施行「病人圣事」,好使他能遵行天主的圣意,妥善处理他今后的生命。之后他交给我们每人三份他的遗嘱:一、神修遗嘱;二、财务遗嘱;三、临终及殡葬遗嘱。託我们为他祈祷,在精神上支持他。接着他感性地唱了一首每位耶稣会成员都习惯唱的圣歌,表达他无保留地将自己完全交给天主的照顾:
上主,请收纳我的整个自由,
请接受我的记忆、理智和整个意志。
凡我所有,皆祢所赐,我今完全奉还,凭祢任意措置。
只求赐我,圣爱恩佑,我即富足,别无他求。
8月16日开始服用抗癌药,19日返回高雄寓所遵照医师指示调养。枢机视医生如天主代表,绝对服从,维护健康。
2007年8月,枢机决定开始「生命告别之旅」。他首先取得主教团各位主教的首肯与欢迎,先在七个教区内展开。同年10月在高雄教区开始第一场,由欧晋德弟兄与枢机对谈。此后便进行了一系列的生命告别演讲。从台湾各地,从各种团体:有民间组织,有公家机构;从学校;从各宗教团体;甚至从监狱;一切邀请枢机都在时间与健康情形许可之下,来者不拒,而且尽量配合前往。枢机特别重视媒体的强大影响力,乐于接受採访。
「生命告别之旅」已经开花结果:枢机悟出他得到了「现身说法为福音作证的许多机会」,「播散天主无限大爱的福音种子」成了他生命中难得的福分。
(五)
阅读我们枢机的文章,必须努力读出枢机内心的深切感受,读出他和基督相契无间的「心」。他的一生丰富而多采多姿,我们应该读出他是如何形成了这个「心」,他的力量是从哪里来?
我想他会回答我们:我没有什么「祕密」,我只有一个「奥祕」──爱!「天主是爱」,爱是天主的本性、本质。天主先爱了我们:从虚无中创造我们;无条件爱我们;让我们做祂的子女,分享祂的生命。祂的生命是永恆不朽的长生,同时是永不止息的圆满幸福,这是祂慷慨赠送的礼物;我们却竟然犯罪叛变祂,轻贱祂的礼物;而祂居然能先来宽恕我们,跟我们和好!怎么可能?「奥祕」!爱的奥祕!我们的枢机懂得去追求、去拉住这个是爱的天主,牢牢地拉住祂,不肯放手,而获得、拥有了「一切」:在祂慈爱无垠的怀抱中。
我们愿意听枢机的话:不为祂的痊癒祈祷,但为他继续为天主大爱作证的力量祈求,愿他能向他的伟大主圣保禄一样,享受着他的牺牲,快乐地向前奔驰!
(本文作者为台北总教区荣休总主教)
《生命告别之旅》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庄重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我好奇它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告别”。它是否会是一种回顾,将人生中那些重要的、深刻的、甚至被遗忘的时刻一一拾起,然后在告别的语境下,赋予它们新的意义?或者,它是否会是一种前瞻,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去审视生命的终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我设想着,这本书里可能会有很多关于“放下”的故事,关于如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如何与不舍的情感作别,如何以一种更轻盈的姿态,迎接未知的未来。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悲伤的书,更是一本关于释然和智慧的书。它或许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告别”并非终结,而是一种新的开始,一种对生命更深层次的觉醒。我期待它能够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我内心深处那些关于告别的情绪,让我能够以更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生命的起伏。
评分我最近正在寻找一本能够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而《生命告别之旅》这个名字,恰恰点燃了我内心的好奇。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不是一本简单的叙事故事,更像是一场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探讨。它可能会通过一个个寓言式的故事,或者是一个个不同寻常的视角,来审视生命的不同阶段,以及我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期望它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解生命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经历,而是从更广阔的维度去观察个体与群体,短暂与永恒的关系。它是否会探讨时间的概念,以及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选择度过?它是否会触及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却构成生命底色的情感,比如爱、希望、遗憾,甚至是恐惧?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温和而又坚定不移的态度,引导读者去面对生命中最本质的问题,而不是回避或粉饰。它可能会是一本让我读完之后,久久无法平静,甚至需要反复咀嚼的书,因为它触及的是我们作为“人”最根本的存在状态。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心头一震,"生命告别之旅"。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最复杂的情感。生命,这个宏大而又私人的主题,告别,这个带着不舍和释然的动作,旅行,这个象征着过程和探索的意象。它们组合在一起,像一首低沉而悠扬的旋律,在脑海中回荡。我无法想象书里究竟会描绘怎样的场景,是面对至亲离去的悲痛,还是自己人生终点的宁静?或许,它会带领读者穿越一个个生命中的重要节点,那些我们曾经欢笑、哭泣、奋斗、失落的时刻,在告别的视角下,它们会呈现出怎样不同的光彩?我期待它能够触及那些隐藏在日常琐碎下的深刻意义,用细腻的笔触解剖那些我们常常回避,却又无法逃避的生命真相。它是否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的恐惧与勇气?是否会像一位智者,低语着关于存在与消逝的古老智慧?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扉页,踏上这场未知的旅程,去感受那些可能触动灵魂深处的文字,去理解生命中那些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
评分在我看来,《生命告别之旅》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意味。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关于生命周期,关于万物生长的自然法则,以及人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会拘泥于个人化的悲伤叙事,而是会以一种更宏大的视角,去探讨生命与死亡,存在与虚无,聚集与离散的普遍主题。它或许会通过一些意象化的描写,比如四季的更迭,花开花落,星辰的轨迹,来暗示生命的循环和必然的告别。我希望它能够带给我一种超脱于个人得失的豁达,让我看到生命本身的伟大和美好,即使在告别的时刻,也依然蕴含着力量和希望。它可能是一本能够治愈人心,提升精神境界的书,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并以更积极、更勇敢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评分拿到《生命告别之旅》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夕阳染红的天空,空荡荡的房间,一个独自前行的身影,以及那些泛黄的旧照片。这本书的书名,预示着一种告别的过程,但这告别,究竟是物质的、情感的,还是精神的?我猜想,它也许不会直白地描写死亡,而是会从那些生命中“失去”的片段入手,比如失去亲人、失去青春、失去曾经的梦想,甚至是失去自己。作者或许会用一种非常诗意和象征性的语言,来描绘这些告别瞬间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它可能是一段关于成长的历程,每一个告别,都是一次蜕变;它也可能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提醒我们在拥有时更应珍惜。我期待它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沉静的力量,让我能够平静地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以及那些不可避免的离别。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个温柔的同行者,在我迷茫时,给予我一丝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