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在历史上的地位有很大的疑问,评价也不一,讲到汪精卫多半是从政治、历史的角度来评论,很少从诗词这方面探究。叶嘉莹教授特地以汪精卫诗词的文理,来一窥其个人特质,并将诗、词结合在一起看,换个角度观察、评析,不难发现汪精卫的文字里展现出一种性情,存有一个执着,是他对于一种理念的执着,一个愿意牺牲自己去完成一个目标、追求一个不可能的事件,度过轰轰烈烈的一生。
胡适先生曾说:「汪精卫的一生吃亏在他以『烈士』出身」,道出他是抱着牺牲自己为美德之精神。一个从历史角度诠释为「汉奸」的角色,如何在诗词中看出「烈士」的气魄?这样的complex又是如何产生的?叶嘉莹教授以其流畅生动的方式带读,看出汪精卫的作品不是一首诗,不是一篇文章,更不单是一首词,从开始到结尾,在他诗词稿里面透露出就是他至始至终的单一理念,让我们看到汪精卫《双照楼诗词稿》中〈被逮口占〉等作品所贯串出来,属于他自己的「精卫情结」。
作者简介
叶嘉莹教授
目前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终身教授。叶教授1924年出生于北京,17岁以优异成绩考入辅仁大学中文系,一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及创作,蜚声海内外。
目前是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是皇家科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古典文学华裔院士),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终身教授。
所着《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中国词学的现代观》等,对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教授早期于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教授中国古典诗、词、曲课程。1966年起,先后至美国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讲学,后来定居加拿大温哥华。1979年开始,每年都利用假期回大陆讲学,1990年在加拿大退休,捐献出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元,在南开大学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鼓励、培养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优秀人才。
《精卫情结》(无书,附DVD),这书名着实引人遐想。汪精卫,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名字总是伴随着复杂的情感和历史评价。而“精卫情结”,这个词组,巧妙地将他与那个古老的神话联系在一起,让人不禁思考,他的诗词中,究竟承载了怎样的“精卫”精神?是悲壮的坚持,还是无力的呐喊?我曾接触过一些汪精卫的旧作,其文采斐然,意境深远,但总感觉隔着一层历史的迷雾,难以触及其内心深处。这本书的出现,特别是附带的DVD,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我有机会去更深入地探寻这位风云人物的精神世界。我推测,DVD中可能包含了对诗词的专业解读,甚至是学者对汪精卫生平与作品的深刻剖析,或许还有一些历史影像,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对诗词的欣赏,更是一次重访历史、理解人性的旅程,是对“精卫”这个符号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全新审视。
评分一本关于汪精卫诗词的书,书名是《精卫情结》(无书,附DVD),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悲情。初初看到书名,脑海中便涌现出无数关于汪精卫的旧闻和争议,这个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了太复杂、太矛盾的角色,而“精卫填海”的神话,更是赋予了他另一种解读的可能。我不禁好奇,他的诗词,究竟会是怎样的“精卫情结”?是填海不息的坚持,还是在无尽的悲水中挣扎?我猜想,这或许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解读,也不是一本单纯的诗歌鉴赏。它更像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诗词的棱镜,去折射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一个历史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情感挣扎与精神寄托。附带的DVD,更是增加了我的期待,是纪录片?是访谈?还是对诗词的朗诵与解读?这“无书,附DVD”的形式,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仿佛需要我主动去探索、去发掘,而不是被动接受。我期待它能展现汪精卫在政治风云之外,更为真实、更为细腻的一面,让“精卫”这个符号,在他的诗词中,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评分“精卫情结”——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汪精卫,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的画卷上涂抹了浓墨重彩,也留下了无数的争议和揣测。而将他的诗词与“精卫”这一意象相结合,无疑是一个极具深意的角度。我曾模糊地记得,他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文人的清雅与敏感,但“精卫情结”却似乎指向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困境或执念。它是否是在历史的巨浪中,一种不屈的抗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或者,它仅仅是一种情绪的投射,一种在时代洪流中无法摆脱的悲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对汪精卫诗词的精细梳理和深入解读,来揭示他内心深处的那份“情结”。而附带的DVD,无疑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它或许能以更具象、更生动的方式,呈现诗词的意境,还原历史的现场,甚至通过专家学者之口,为我们解开那些历史的迷雾,让我们看到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汪精卫。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去理解诗歌背后的灵魂,去感受那个时代士人的悲欢离合。
评分《精卫情结》(无书,附DVD)——这书名本身就如同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的脑海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汪精卫,一个在中国现代史上绕不开的复杂名字,他的诗词,在我看来,总带着一种既有士人风骨又不乏时代局限的痕迹。而“精卫情结”这个提法,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它是否暗示着一种不息的努力,一种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即便这种坚持最终显得徒劳?或是,它更像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在时代的巨大漩涡中,个人情感的纠结与无奈?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透过诗词的表象,深入挖掘汪精卫内心世界的“精卫情结”。附带的DVD,更让我充满了期待,它或许能以视听的方式,为我们呈现诗词背后的故事,解读那些字句中不易察觉的情感线索,甚至通过影像资料,让我们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诗词的解读,更是一次对历史与人性复杂交织的深刻审视,一次对“情结”二字在历史长河中沉浮的探究。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精卫情结》,一语双关,既点明了作者汪精卫,又暗示了其作品中可能蕴含的情感主题。我对汪精卫这个人,向来是褒贬不一,他身上那种文人的气质与政治的残酷之间,似乎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的诗词,我曾零散地读过一些,感受到的多是精致的辞藻、典雅的韵味,偶尔也会流露出几分身不由己的感慨。但“精卫情结”这个提法,则让我联想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它是否意味着一种固执的追求,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抑或是,在时代变迁的巨大压力下,一种个人情感的坚守与幻灭?书名本身就给我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从诗词入手,剖析其字里行间的情感脉络,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时代印记和个人际遇。附带的DVD,或许是解开这些谜团的关键,它可能包含了对诗词的深入解读,或者是一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为我们还原一个更立体、更丰满的汪精卫。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他的诗词,他的“情结”,以及那个时代的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