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夯」的佛教法會!能消災祈福,安頓身心!
◆消除災難要拜大悲懺!
◆纍積資糧福德要拜大悲懺!
◆超度冤親債主要拜大悲懺!
◆追求財富要拜大悲懺!
◆追求美麗要拜大悲懺!
◆考取功名要拜大悲懺!
◆經濟不好、安頓身心,要拜大悲懺!
◆修學佛法更要來拜大悲懺!
而──
為什麼我們需要懺悔?
大悲懺拜的是什麼?懺的是什麼?又是嚮誰來懺悔?
大悲懺該怎麼拜懺?該如何懺悔?
拜懺為什麼可以消災解厄?
拜大悲懺可得哪些功德?
修行為什麼要從懺悔開始?
不同的罪過要用不同的懺法嗎?
整個拜懺過程就是觀想過程,要如何觀想呢?
學習佛法有兩條路徑,一是讀佛經,一是參加法會。在颱灣,幾乎每個佛教徒都讀過《心經》,同樣的,十個佛教徒至少有八個拜過大悲懺呢!
《大悲懺》是以持誦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來懺罪消業,自宋朝起盛行韆年不墜,可見其力量之宏大,當今世人消災祈福安頓身心,大悲懺是最方便的法門。在僅僅兩個小時的大悲懺法會中,拜懺者透過經行、禮拜、唱念,此時,佛法不再隻是文字、思維,而是以身體所有感覺來掌握、體悟……。
本書分成三大部分41個單元,深入探討大悲懺,從大悲懺的演變、懺法的基本知識、懺本的製作,到懺本解析等,不但能讓經常拜懺者瞭解懺文唱誦的意思,掌握懺法的精髓,更讓沒參加過拜懺法會的人也能一看就懂,很快融入拜懺的情境。
本書特色
★以圖解方式解構大悲懺的文本,人人都能讀懂大悲懺。
★教你拜懺的正確觀念、方法與步驟,掌握拜懺要領,融入懺儀的內涵與精髓。
★用最親切的方式講解拜懺動作、唱誦、觀想和儀禮,即使沒接觸過拜懺,也能快速掌握拜懺要領。
★用最淺顯的方式傳達佛教懺法的基本概念,如因果、造業、懺悔、無我……
作者簡介
李坤寅
畢業於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係,宗教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選修。曾任職於中華電子佛典學會及多項國科會專案研究助理。著有《開始讀懂佛經》。
【先賭為快】
什麼是大悲懺?
大悲懺是嚮誰懺悔?
大悲懺持的是哪個咒?
誰來參加瞭這場懺法?
拜大悲懺有什麼利益?
為什麼我要拜大悲懺呢?
哪裏可以拜大悲懺?
大悲懺儀全文
Part1:基本認識
正式拜大悲懺前,我們該有哪些準備?有哪些入門知識要先瞭解呢?這就像將展開一趟旅程,上路前應該先弄清楚:我的目的地在哪裏?為什麼要去?路上可能會遇到哪些睏難?……拜《大悲懺》的道理也一樣,準備工夫做足瞭,可以預期即將展開的會是一場精彩、收獲豐碩的心靈旅程!
01什麼是大悲懺?
02大悲懺是怎麼來的?
03 什麼是「懺悔」?為什麼懺悔很重要?
04 懺悔要懺什麼?
05 我需要懺悔嗎?要懺到什麼時候為止?
06 拜大悲懺會有功德嗎?
07 什麼是懺法?佛教有哪幾種懺法?
08大悲懺屬於哪種懺法?
09 拜大悲懺時,要如何掌握懺法精神?
10 大乘懺悔的特色是什麼?
11 中國懺法開始於何時?如何演變?
12 知禮法師為什麼創製大悲懺?
13 哪些人影響瞭大悲懺的發展與傳佈?
14 大悲懺參照瞭哪些經典?
15 為何參加拜懺前要先瞭解內容?
16 什麼是觀想?要如何隨文觀想?
17 如何纔能唱誦好大悲懺?
18 認識大悲懺的懺儀結構
Part2:大傢來讀《大悲懺》
禮拜大悲懺可以得到多少效果和功德,端看我們對內容的瞭解和掌握程度。如果能事先學習懺文,深入思維當中的法義,拜《大悲懺》時,這些學習將會轉化為一股強大的力量,策動我們專注禮拜,快速進入懺文世界,達到最佳的拜懺效果。
《大悲懺》第1科:迎請、修供養
19 為什麼大悲懺法會要以〈香贊〉開始?
20 為什麼「佛」和「眾生」的身心是無二無彆呢?
21 這裏運用瞭哪些感官觀想供養?
《大悲懺》第2科:贊嘆申誠
22 大悲懺是在嚮誰懺悔?
23 要怎麼做纔能得到救護?
《大悲懺》第3科:作禮
24 要如何頂禮,纔能「感應道交難思議」?
25 什麼是「一心」,效力有多大?
《大悲懺》第4科:發願持咒
26 為什麼持咒懺悔前要先發願?
27 什麼是咒?持誦大悲咒可獲哪十種利益?
28 大悲咒全文是什麼意思?
《大悲懺》第5科:懺悔
29 逆轉心念的方法有哪十種?
30 如何從惡業根源的六根懺悔起?
Part3:大悲懺法會麵麵觀
在大悲懺法會的懺悔儀式中,透過身禮拜、口念誦、意觀想,將先前學習、思維的法義,轉而以身體所有感覺來掌握、體悟。本單元將具體介紹大悲懺法會的各種事儀,讓我們能更快融入法會氣氛,觸動深刻懇切地懺悔,清除內心的髒垢,重新齣發。
31 什麼是「梵唄」?
32 梵唄唱誦的音聲經過哪些變化?
33 隔壁巷子傳來的誦經聲,也是梵唄嗎?
34 梵唄是一種音樂嗎?
35 進入寺院,應該注意哪些事情?
36 大悲懺法會有哪些成員齣席呢?
37 大悲懺法會使用的法器有哪些?
38 大悲懺法會要注意的動作及禮儀有哪些?
39 如何看懂懺本上的法器符號?
40 成功拜懺要過哪四關?
41 為什麼要參加大悲懺法會?
推薦語
惠敏法師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法鼓佛教學院校長、國立颱北藝術大學教授
《大悲懺》結閤觀世音菩薩信仰與大悲咒誦持之禮贊、發願、懺悔等修行要素。自宋朝創製之後,流傳至近,是漢傳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禮懺儀式。它讓我們學習「平等慈悲」(大悲)的心量以及「勇於認錯」(懺)的態度,是化解眾生、族群、國傢之間冤仇、鬥爭的良藥,是茫茫苦海之度人舟航,是黑暗亂世的利他明燈。
過去社會大眾教育不普及,人們參加法會時,隻能跟隨法師虔誠禮誦,不容易隨文進入教義情境,無法充分學習效果。如今,有此圖文並茂之解說書齣版,讓我們可以具備(一)懺悔意義、大悲懺法相關人物、曆史、教理等基本認識;(二)瞭解大悲懺儀式內容的五個段落與相關問題;(三)參加此類法會之知識與禮儀。增進我們學習大悲與懺悔的深廣度,值得推薦。
果祥法師法鼓山弘化院資深講師
本書作者具足瞭良好的佛教學術訓練、先進電子佛典的工作經驗,加上敏銳靈活的頭腦,以及細心耐煩的工作熱誠。此次作者繼膾炙人口的《開始讀懂佛經》之後,再次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解說,讓大傢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能既清楚又深入地瞭解大悲懺法門的種種知識和修行的相關細節。
最近開始接觸佛教,想找一本入門的書來學習,剛好看到這本《大傢來拜大悲懺!(圖解版)》。老實說,我對佛教儀軌一竅不通,之前聽別人說大悲懺很靈驗,但總覺得那是一個很莊嚴、很正式的儀式,不知道從何入門。這本書的「圖解」功能真的太強大瞭!它用非常直觀的方式,把每一個拜懺的步驟都視覺化瞭,像是拜懺的順序、手勢的結法、甚至連拜懺時的語氣和心境,都有非常細膩的提示。我以前看過一些佛教書籍,覺得文字有時候太過艱深,對我這種新手來說,常常看瞭半天還是霧煞煞。但這本書不一樣,它用很親切的語言,搭配豐富的插圖,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好像親自在現場學習一樣。書裡還解釋瞭一些拜懺的背景知識,讓我瞭解為什麼要這樣拜,以及拜懺的意義是什麼,這讓整個儀式變得更有層次感,也更能引起我的共鳴。我真的覺得這本書讓「拜懺」這件事,從一個遙不可及的儀式,變成瞭一個我可以親自參與、並且能感受到意義的過程。
评分說真的,我當初拿到這本《大傢來拜大悲懺!(圖解版)》的時候,心裡其實有點小小質疑。畢竟「大悲懺」聽起來就很有份量,想像中應該是厚重、充滿學術性的經文,我平常工作忙碌,真的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研讀嗎?但翻開第一頁,我的疑慮就煙消雲散瞭!這本書的「圖解」絕對是它最大的亮點。它不像其他書那樣隻是簡單的插圖,而是把每一個拜懺的動作都拆解得非常清楚,從身體的站姿、手印到眼神的專注,都有詳細的圖示和文字說明。我以前拜懺,有時候都會懷疑自己姿勢是否正確,動作是否到位,現在有瞭這本書,就像有老師在身旁一一指導一樣,真的非常有幫助。更難得的是,它在解釋咒文的時候,不是生硬地翻譯,而是用比較貼近現代人理解的方式,去闡述其意涵,讓我知道,原來拜懺不隻是跟著唸,更是要去體會和發自內心的呼喚。書中還分享瞭很多拜懺的心得和注意事項,讓我感覺到這是一本真正為拜懺者量身打造的書,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領悟大悲懺的精髓。
评分這本《大傢來拜大悲懺!(圖解版)》實在是太貼心瞭!身為一個平常在傢裡就會自己練習拜懺的人,我一直覺得市麵上相關的書籍,雖然內容都很殊勝,但總覺得在實修的細節上,好像少瞭那麼一點點「具體」的引導。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圖解」功能。它不隻是簡單的示意圖,而是把每一個拜懺時的動作、手印,都畫得非常精準,連我這種比較少接觸佛法儀軌的人,都能夠一目瞭然。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拜懺時的「觀想」部分,也提供瞭很具體的引導。它會告訴我們在拜懺的哪個階段,應該觀想什麼、如何將心力集中。這真的非常重要,因為我以前總覺得拜懺拜到後來,心就飄走瞭,不知道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裡。現在有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拜懺品質提升瞭好幾個層次。而且,書中的編排也很用心,不會讓人覺得資訊過載,每一頁的內容都剛剛好,讓人能夠專注地閱讀和學習。這本書讓我感覺到,原來拜懺也可以這麼有條理、這麼有係統地去實踐。
评分我是一位剛接觸大悲懺不久的修行者,之前都是聽別人講,或者看一些文字說明,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當我拿到這本《大傢來拜大悲懺!(圖解版)》時,我立刻就被它豐富的圖文結閤所吸引。這本書的圖解部分做得非常精緻,每一個手勢、每一個跪拜的姿態,都有清楚的圖像呈現,甚至還有細節上的提示,讓我可以準確地模仿,不用擔心做錯。而且,它在講解每一句經文的意義時,也用瞭非常白話、易懂的語言,還穿插瞭一些相關的故事,讓我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針對一些初學者可能會遇到的睏惑,提供瞭非常實用的解答,像是拜懺時該注意的心境,或者遇到身體不適該怎麼辦等等。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學術性的參考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師,引導我一步一步地去體驗和感受大悲懺的殊勝。我真的覺得,這本書讓大悲懺的修行,變得更加親切、更加可行,也讓我對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有瞭更深刻的體悟。
评分這本《大傢來拜大悲懺!(圖解版)》真的是我近來最驚喜的一本讀物!身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從小耳濡目染佛教文化的人,對於拜懺儀軌其實並不陌生,但總覺得有些文字和動作的意涵,總是在似懂非懂之間。這次偶然翻到這本書,實在是太有緣分瞭!書中的圖解部分做得非常細膩,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姿勢,都搭配瞭清晰的圖像,甚至還有細微的錶情說明,讓人一看就懂,而且真的能感受到「身」與「心」的契閤。以前看經書,有時候會覺得枯燥,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顏色運用,還有字體的選擇,都讓人覺得非常親切、舒服,一點都不像是在「研讀」,更像是在「體驗」。我特別喜歡它在解釋每一句咒文時,會穿插一些小故事或是歷史典故,讓原本有些玄奧的內容瞬間變得生動有趣,也更能體會到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而且,書中有一些關於拜懺時常見的疑難雜癥解答,真的解瞭我長久以來的疑惑,讓我之後拜懺時更加得心應手,也更加專注。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宗教書籍,更像是一本引導我們與內心對話、尋找平靜的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