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

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金屬工藝
  • 手作
  • ZAMAMA
  • 設計
  • 傢居
  • 裝飾
  • 藝術
  • 工作室
  • DIY
  • 創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收錄「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共同創作的作品---〈四藝四器〉、〈桐花落點心盤〉與〈蝶舞削皮刀〉這些生活器物,透過呈現多張大幅圖片,並詳述每件作品發想概念與設計轉換的曆程。

  〈四藝四器〉包含書器、花器、茶器與香器,展現齣優雅、樸實、恬靜的人文精神,以及中國文化中抽象的感性意識,透過使用〈四藝四器〉的過程,讓人們可以從忙碌的生活中放鬆---在插花、泡茶、焚香、畫畫的儀式中完成靜心的自我沉澱,呈現事物根本的減法美學。從五感體驗中完成自我的覺受與自我對話,藉由眼耳鼻舌身意進入情境的完成。點心盤與削皮刀則是異於一般産品的設計思維方式,讓曆史成為背後創作的起源,將故事轉化成美麗的紋飾,導入手作染繪,使冰冷的器物有瞭溫暖的想像。

  一件件手作器物的顔色、紋理、造型,經過有意識安排佈局,呈現創作者想要錶達的意境,這些器物是藝術品,更是實用的物品,就如同美學大師蔣勛在推薦序中對美術一詞的解釋:「『美』是精神內涵,『術』是技術。」將美學展現在具體器物上,讓美學不在隻是學問,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本書特色

  .從一張飯桌上誕生的颱灣頂尖金工工作室,《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除瞭是多年創作的集結,更紀錄颱灣金屬工藝文創産業的萌芽與茁壯,堪稱現正當紅的文創産業先驅者。

  .美學大師蔣勛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成員簡介
陳煜權

  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專職創作

  倫敦建築聯盟(AA)建築係,建築設計

  金屬工藝創作、復閤材料創作,專長從復閤材料與結構設計觀念發展金屬工藝。

楊夕霞

  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專職創作

  颱南藝術學院應用藝術研究所,金工創作碩士

  金屬工藝創作、物件創作、公共藝術,是颱灣具代錶性的金屬鍛敲藝術傢。

曾永玲

  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係,專任助理教授

  奧瑞岡大學應美所,珠寶設計與金屬製作碩士

  金屬工藝創作、飾品設計、公共藝術,深耕於金屬工藝設計與首飾設計與創作。

蕭明瑜

  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係,專任講師

  紐約Pratt設計及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碩士

  産品設計、文化商品企劃設計、設計與文化符號研究,將文化象徵語匯帶入金屬設計。

  熱情使一切發生得理所當然。

  一個想以金工為誌業的人,一個學建築但喜歡動手作物的人,一個總是說不錯不錯做産品設計的人,後來再加上一個不太愛說話但善於用鐵鎚敲金屬的人,再後來更加上許多想學金工的人,於是形成今天「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的樣子。曾永玲、陳煜權、蕭明瑜、楊夕霞四個人的專業領域雖然不同,但卻能在設計理念、藝術創作觀念、理想上互相激盪,並且經常透過計畫案的執行,瞭解彼此的不同以及需要互相補足與依慰的地方。工作室經營得像俱樂部,因為聚集共同的喜好---因手作金工、享受美食而結閤。

  【ZAMAMA的履曆】

  展覽
  2009/10/31-12/10「Connecting金工聯展。隨藝─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創作展」,東海藝術中心
  2009/10/02-10/18「2009第7屆颱灣設計博覽會」,颱中文化創意園區
  2009/09/17-09/20「南京名品交易會」,南京國際博覽中心
  2009/09/04-09/08「巴黎國際傢具傢飾展」,巴黎Paris-NordVillepinte
  2009/06/03-06/05「國際傢居生活設計展─颱灣工藝形象館」,日本東京有明國際展覽場
  2008/09/15-11/02「上菜囉!」,颱灣藝術.設計與建築展演中心
  2008/10/04-10/16「第五屆颱灣設計博覽會」,颱南蕭(土龍)文化園區
  2008/09/09-09/13法國巴黎傢飾展
  2008/06/14-07/06「Enlarge」展覽,颱灣藝術.設計與建築展演中心
  2007/12颱灣工藝節,國立颱灣工藝研究所
  2007/10/13-11/10「認識金屬工藝-知識、技術與作品」展,颱灣藝術.設計與建築展演中心
  2007/02/03-02/16「新金屬工藝展」ZAMAMA金工坊及颱南藝大應用所金屬工藝創作組聯展,颱灣藝術.設計與建築展演中心
  2007「ZAMAMA的金屬樣貌」,颱灣藝術.設計與建築展演中心
  2006/12颱灣工藝節,國立颱灣工藝研究所
  2006/01/31-02/12女人香女人街,颱灣國立美術館
  2005/12/09-12/11颱灣工藝節,國立颱灣工藝研究所
  2005/10/16-10/30「第三屆颱灣設計博覽會」,高雄縣衛武營
  2004/11-12/05「第二屆颱灣設計博覽會」,宜蘭運動公園

  執行和參與計畫
  2009/02-/12生活四藝的文化商品研發、製造與行銷,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藝文産業補助
  2009/04-/12科技美學新工藝─金工MIT計畫,國立颱灣工藝研究所
  2009/08-/12産業文化資産老寶貝.新創意推廣行銷計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産總管理處籌備處
  2009/09-/10346蒸汽機車及人物造型之創意商品,颱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07-/12虎糖小站文創商品設計,誌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雲林縣文化處
  2008/10-/12東糖文化商品設計及製造,颱糖公司颱東區處
  2008/07-/12總爺文化商品設計製作與行銷,颱南縣政府文化處
  2008/03-/11鹽業文化商品設計製作與行銷案,颱南縣政府文化處
  2008/03-/11「2008金工創作國際交流─前進國際舞颱菁英計畫」,國立颱灣工藝研究所
  2008/02-/12「花茶書香-生活四藝,品味茶席組」97年度「數位文化內容加值推廣案」商品開發計畫
  2007/11-/12陶瓷削皮刀設計,工業技術研究院
  2007/05-/11「金屬工藝深耕與發展計畫」,颱灣生活工藝運動,地方特色工藝輔導,2007社區工藝扶植計畫
  2007/07-/11「葫蘆新食趣」,聚焦「颱灣原味」食趣設計案。國立颱灣工藝研究所
  2004/09-/11經濟部工業局93年度「颱灣創意設計中心推動計畫」,「將手染技法、圖像轉印結閤工業用之鋁陽極氧化處理,應用於器物與飾品之創意設計」,小雨的兒子公司
  2004/09-/11經濟部工業局93年度「颱灣創意設計中心推動計畫」,「將鋼索應用至園藝植栽用品之研發設計案」,通益鋼纜公司
  2003/10-/11經濟部工業局92年度「創意設計發展計畫」。「手工藝結閤銀飾與流行素材(精油)之商品開發案」,布囉唆有限公司

《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是一本專注於金屬工藝與手作實踐的書籍。然而,我將為您構思一本完全不同主題的圖書簡介,內容涵蓋曆史、文化、藝術、科技等多個領域,力求詳實且引人入勝。 --- 圖書名稱:《寰宇迷蹤:失落文明的密碼與迴響》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跨越時間與地域的宏大敘事,旨在揭示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黯然隱退,卻在當代考古學、人類學乃至哲學思辨中留下深刻印記的失落文明的真實麵貌。它並非簡單的曆史陳述,而是一場深入探究人類文明起源、興衰與傳承的智力冒險。 我們首先將目光投嚮被黃沙深埋或沉於海底的古老國度。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之謎,到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的城市規劃藝術,再到剋裏特島上彌諾斯文明的恢弘宮殿與神秘綫性文字A,本書將結閤最新的考古發現和文獻考證,重構這些早期文明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及技術成就。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將詳盡剖析這些文明如何在水利工程、天文曆法和金屬冶煉方麵達到瞭令人驚嘆的高度,並探討它們最終走嚮衰亡的復雜誘因,是氣候劇變、內部衝突,還是外部入侵,抑或是多種因素的疊加作用? 隨後,我們將筆鋒轉嚮那些在人類認知邊界上留下深刻疑問的“前人智慧”。瑪雅文明的復雜曆法係統和對宇宙周期的精確把握,其背後隱藏的數學和天文學知識,至今仍讓現代學者著迷。我們不會滿足於錶層的描述,而是深入探究其神權統治下的知識傳承機製,以及那些記載於樹皮紙抄本中的宇宙觀。同時,復活節島上的巨型石像(Moai)是如何被雕刻、運輸並矗立起來的?書中將列舉多種理論模型,從人力拖拽到獨特的滾木技術,並評估每種理論的科學可行性,試圖還原那段充滿原始力量與集體智慧的建造史。 本書的第三部分,則聚焦於那些在特定地理環境下,發展齣獨樹一幟文化形態的文明。例如,安第斯山脈中的印加帝國,如何在沒有輪子和書麵文字的情況下,建立起橫跨數韆公裏的龐大帝國,並通過“奇普”(Quipu,結繩記事)係統進行高效的物資調配和信息傳遞。我們將詳細解讀奇普的編碼邏輯,這本身就是一種高度發達的抽象信息管理係統。在歐洲大陸,凱爾特文明的口述傳統、復雜的符文係統及其對自然萬物的敬畏,構成瞭與地中海文明截然不同的精神圖景。書中將通過對拉泰納文化遺址的分析,展現其在鐵器製造和藝術裝飾上的精湛技藝。 更進一步,我們還將探討那些因地理隔絕或曆史進程而被主流史學邊緣化的“微觀失落文明”。例如,位於西伯利亞凍土帶的古老遊牧部落,他們如何適應極端環境,並發展齣適應性極強的生存哲學;或是太平洋上那些使用獨木舟進行遠洋航行,並殖民瞭廣袤海域的波利尼西亞先民,他們的導航技術幾乎完全依賴於對星辰、洋流和風嚮的直覺感知。這些“小史”不僅豐富瞭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更提醒我們,衡量一個文明的“高度”,不應僅以文字或宏偉建築為標準。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對已知遺跡的重構,更在於對“失落”這一概念的哲學審視。文明為何會失落?是技術停滯?是資源枯竭?是文化同化?還是人類集體記憶的斷裂?書中將引入跨學科的分析視角,結閤氣候模型、地質變遷記錄以及基因測序結果,力求為這些謎團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解釋。 《寰宇迷蹤》的文字風格力求嚴謹而不失文學性,它將帶領讀者穿梭於古老金字塔的陰影下,漫步於雨林中被藤蔓覆蓋的廟宇遺址,聆聽來自遙遠時代的低語。它是一部獻給所有對曆史深層秘密抱有好奇心的探索者的指南,旨在喚醒我們對人類文明脆弱性與強大韌性的共同記憶。通過理解那些逝去的輝煌與教訓,我們或能更好地定位當下,審慎前行。 核心章節預覽: 1. 楔刻與星辰:蘇美爾人的世界觀構建 2. 河流的贈予與詛咒:哈拉帕文明的城市規劃藝術 3. 迷宮與公牛:米諾斯文明的符號學解讀 4. 瑪雅的韆年之輪:曆法、預言與知識的保存 5. 石頭與意誌:復活節島巨像的建造工程學 6. 結繩為史:印加帝國的信息管理係統 7. 鐵與火的吟唱:凱爾特藝術的地域性錶達 8. 無聲的遠航者:波利尼西亞人的海洋導航智慧 9. 文明的黃昏:氣候變化與社會崩潰的耦閤模型 10. 記憶的重量:當代考古學對“失落”概念的重塑 本書配有大量高清的考古現場照片、文物綫描圖以及嚴謹的年代地質圖錶,力求在視覺上提供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05推薦序

07生活器物
08蝶舞削皮刀
18桐花落點心盤
30書器
40花器
50茶器
62香器

77文化符碼設計轉換
79設計的轉變
80文化與設計
81文化符碼
82創作應用

89關於ZAMAMA
90共同經營夢想的實踐
95主要成員簡介
96ZAMAMA的履曆錶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器」「匠」知心

蔣勛

  ZAMAMA是四位年輕藝術傢的工作室,他們駐在颱中舊酒廠裏的工作空間。我去過好幾次,一直印象深刻。

  曾經在中部大學任教多年,創立中部第一個美術係,但是多年來,對於「美術」這個名稱還有許多睏惑。

  中國的傳統社會,在唐宋之間,已經形成強大的文人階級。文人長達一韆年,主導美術動嚮,開創文人畫水墨意境,成就優雅的文人美學。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原來強大的民間工藝傳統受到壓抑。從上古時代開始,一直主導中國美術的玉石、陶瓷、青銅金屬、絲綉染織、木雕泥塑,優秀精緻的工匠傳統,在文人畫一麵倒的「意境」美學中被斥為「匠氣」。──「雖工亦匠,不入畫品」,清代文人畫導師鄒一桂在他的著作「小山畫譜」中的句子,或可說明近代工匠傳統沒落的一斑。

  「美術」一辭,原來就涵蓋兩個概念。「美」是精神內涵,「術」是技術。文人畫的強調精神性,其實是對的。但因此壓抑阻礙瞭「技術」的發展,使「美」失去物質技術的基礎支撐,連帶使精神性的追求也落於空洞貧乏。

  ZAMAMA的成員在工作室裏實驗陶瓷、金屬、染色,他們讓我想到周禮「考工記」裏的「攻金之工」「颳磨之工」「摶埴之工」「攻木之工」「設色之工」「攻皮之工」,兩韆年前的工藝分類,在今日的工作室中見到生機。

  這些年輕的現代「工匠」卻不再隻是被文人壓抑的「匠氣」,他們閱讀哲學文學,聆聽音樂,關心現代藝術的各種錶現,最後,迴到生活,為現代人的生活空間創造可以具體實現的「器」。可以結閤書寫的書器、賞玩花卉的花器、可以結閤餐飲的食器,可以焚香靜坐的香器。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考工記」對「工匠」的定義,仍然是這四位有「器」「匠」知心的朋友可以長久在一起的原因吧。

──蔣勛2009年12月3日於八裏鄉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覺得,能夠將日常的物品,賦予藝術的靈魂,是一件非常瞭不起的事情。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就是這樣一個讓我驚豔的存在。他們的金屬物件,總是在簡約的線條中,透露著不凡的質感,而且總能巧妙地融入生活,讓人愛不釋手。《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這本書,我預期會是一場關於「美學」與「實用」的饗宴。我非常想知道,ZAMAMA是如何在創作的過程中,去思考「器」的「功能性」與「美感」之間的平衡點。是先有功能,再追求美學;還是美學是靈感的起點,進而衍生齣具體的用途?我也對「手作」的溫度與金屬的冰冷,如何巧妙地結閤,感到非常好奇。書裡會不會有一些關於材質選擇、製作工藝的知識分享?我想,對於喜歡手作、熱愛生活的人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金屬物件的欣賞指南,更可能是一本啟發創作靈感的寶典。

评分

哇!看到《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這本書名,心裡就湧起一股暖流。ZAMAMA,這個名字對許多颱灣熱愛手作、關注生活品味的人來說,早就不陌生瞭。他們傢的金屬物件,總是有種樸實卻又精緻的魔力,好像承載瞭手作人溫度的溫度,也默默地為生活增添瞭一份療癒感。光是想像一下,書裡會不會收錄那些在ZAMAMA工作室裡,燈光灑落在黃銅、銀飾上的溫柔光澤?會不會有細膩的步驟拆解,讓我們這些對金工一竅不通的讀者,也能窺見那些充滿巧思的設計是如何誕生的?我特別期待看到他們如何透過不同的金屬媒材,去詮釋「器」這個概念,是日常的餐具、是裝飾的擺件,還是承載記憶的信物?書中會不會有一些關於金屬材料本身的知識,像是不同金屬的特性、它們的氧化過程,以及如何去保養這些需要細心對待的物件?總之,這本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想像空間,讓人迫不及待想翻開,一探究竟。

评分

我對「器」這個字,一直有一種很深的情感。它不隻是物品,更是一種承載,一種連結。而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正是用金屬這種堅韌又溫潤的材質,在「器」的世界裡,構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景。我猜想,《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器」與「人」之間的關係。例如,一件精緻的金屬飾品,如何成為個人品味的延伸;一個設計簡約的餐具,又如何在餐桌上創造溫馨的氛圍。我尤其期待看到書中對於「手作」的詮釋,它是否代錶著一種反璞歸真的態度,一種對機械化生產的質疑,還是一種對「獨特」的追求?我想,ZAMAMA的金屬物件,一定有很多關於「細節」的學問,可能是一個轉角的處理,可能是一個紋理的刻劃,這些都會在書中得到詳盡的展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我重新審視身邊的「器」,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更多屬於自己的「器」。

评分

說實話,我對「金屬物件」這個詞一直有點距離感,總覺得它似乎離我的日常生活有點遙遠,偏嚮於精緻、昂貴的收藏品。但ZAMAMA這個品牌,卻能用一種非常親切、接地氣的方式,把金屬物件帶到我們身邊。我很好奇,《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這本書,會不會打破這種既定印象?會不會展示一些更貼近生活、更實用的金屬器物,像是別緻的鑰匙圈、簡約的飾品收納盤,或者甚至是為特定功能而設計的工具?我特別想知道,在ZAMAMA的創作理念裡,「手作」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是機械製造無法取代的溫潤感,還是獨一無二的瑕疵美?書裡會不會分享一些關於「器」的哲學,像是如何透過物件來提升生活品質,或者如何從物件中尋找人生的儀式感?我也很好奇,ZAMAMA這個工作室,在創作的過程中,是如何去平衡設計的美感與實用的功能性?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我一直很想瞭解的。

评分

看到「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這幾個字,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個充滿陽光、木質調,然後有著閃閃發光金屬物件的畫麵。這傢工作室給我的感覺,總是有種溫柔的職人精神。我猜想,《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這本書,一定會充滿許多關於「時間」的積纍。金屬物件的創作,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打磨、拋光,去等待金屬本身的質地展現齣來。書裡會不會有一些關於時間、關於等待、關於耐心這些主題的探討?我對ZAMAMA的創作過程非常好奇,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從一個靈感,一步步把它變成一件具體的金屬物件的。書裡會不會有手稿、草圖,或者是不同階段的製作過程的照片?我非常喜歡那些有故事的物件,所以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ZAMAMA物件背後的故事,它們的靈感來源,或者是一些小小的「意外」如何變成獨特的亮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