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钩沉往事,记述梁实秋、邵洵美、林语堂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家的逸闻趣事,以及作者与谷林、文洁若、姜德明、苗得雨、张炜、王稼句等师友的交往外,同时也记录了他在书海畅游中的感悟和淘书实录。
作者简介
阿滢
原名郭伟,男,1964年生,中国山东省新泰市人,九三学社社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十大青年藏书家,专栏作家,《泰山书院》主编。出版有散文集《书缘》、《寻找精神家园》、《秋缘斋书事》、《秋缘斋书事续编》等。
书人书事
被误解的梁实秋
说不尽的邵洵美
偶遇林琴南
林语堂与胡适
林语堂与叶灵凤
阿英与书
孙犁和他的《书衣文录》
胡山源和《文坛管窥》
鱼雁忘年交──我和谷林先生的情缘
此情可待成追忆——我与文洁若的书缘
访姜德明先生
和弘征先生的一段书缘
幼苗得雨老亦壮
周海婴的《镜匣人间》
杂家陈子善
徐雁:构筑书香社会的倡导者
收藏张炜
江南才子王稼句
感觉马旷源
书人萧金鉴
夜访伍立杨
天津有个罗文华
灯下窗前长自足
书香盈盈一水间
纽约书市一蠹鱼
书林漫步
《海星》和陆蠡
朱自清的第一本诗文集
郁达夫选编《散文二集》
由《罗亭》想起丽尼
刘大白与《旧诗新话》
路大荒和《蒲松龄年谱》
曾衍东与《小豆棚》
《南村辍耕录》小识
《万历野获编》琐谈
吕剑自印《半分园吟草》
与姜德明同行
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老山东
《鲁迅序跋集》的出版
圆性法师的《风》和《镜子》
出卖文章为买书
百年风流毛边书
复签本的魅力
艺术家吴藕汀的奇言异语
一九五八年的诗
文革中的六十部「毒草小说」
趣味《百美图》
《中华郭氏大典》小记
《书缘》三种
家庭杂志《三余书屋》
跨国书缘
日记,是有生命力的存在
蠹鱼的饕餮盛宴
邂逅旧读
日文版《九月寓言》入藏记
文集自印亦风流──谈谈我收藏的自印本
那一树藤萝花
《王建青诗词草稿》小记
回归,那片飘香的心灵花园
再说毛边本
书香人生
《寻找精神家园》后记
《秋缘斋书事》后记
《秋缘斋书事续编》自序
丁亥春网上淘书记
雨中访书
捡漏儿
连云港淘书记
济南淘旧书
关于《农村科技导刊》的通信
我看《藏书报》
钟情《开卷》
缘结《百坡》
一本书的旅行
情重锦官城
我的藏书票
我的笔名
书博会一日
寻找族谱
后记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温度”。不同于那些枯燥的学术论著,《九月书窗》充满了人情味。作者在评论书籍时,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交流的方式,与读者分享他的阅读心得。他对“书人”的介绍,充满了理解与尊重,仿佛与他们是故友一般。而对“书事”的描绘,也充满了对历史细节的把握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怀。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温暖的愉悦。它让我感受到,即使是遥远的作者,即使是久远的书籍,也能够通过文字,与我们产生情感的连接。这本书,让我对阅读这件事有了更深的体悟:阅读不仅仅是智力上的收获,更是情感上的滋养,是心灵上的慰藉。它让我觉得,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这本书,就是这些故事的汇聚之地。
评分这是一本能让我安静下来的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了快餐式的阅读,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很少有时间去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而《九月书窗》就像一股清流,它邀请我放慢脚步,去品味文字的力量。书中的“书评”部分,并非简单的观点堆砌,而是作者对书籍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的呈现。他不仅仅是在评价一本书,更是在解读一本书的精神内核,挖掘其思想的深度和文化价值。读他的评论,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还可以这样看”的豁然开朗感。他总能捕捉到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或者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那些我熟悉的文本。这种智识上的碰撞,让我对阅读本身产生了更深的敬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读进去”,更是“读出来”,是用自己的思考去回应书中的思想,与作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评分我一直觉得,阅读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体验,每个人在书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读。而《九月书窗》恰恰满足了我这种对个体阅读体验的探索。它没有试图统一我的思想,而是鼓励我去独立思考。书中对“书人”的描摹,让我看到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与突破,这让我在面对自己的创作或思考困境时,多了一份勇气和力量。而“书事”的讲述,则为我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理解书籍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传播并影响世界的。这种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让我觉得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这本书教会我,要带着好奇心去阅读,带着批判性去思考,带着敬意去感悟。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都能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翻开《九月书窗:书人.书事.书评》这本书,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窗户,又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故事的百花园。这本书并非一味地罗列书目,而是以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将我引入了书籍的世界。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笔下的“书人”不仅仅是作者的名字,更是他们鲜活的生命、深刻的思想和不懈的追求。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书桌前挑灯夜读的身影,听到他们灵感的火花碰撞出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对文字的虔诚与热爱。更让我触动的是,书中对“书事”的叙述,那些发生在书籍背后,与作者、出版、传播息息相关的点滴,构成了书籍生命流转的轨迹。它让我明白,一本好的书籍,是无数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载体,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灵魂共鸣的体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阅读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人格的塑造。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一本书能够穿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九月书窗》似乎给了我一些答案。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书籍本身,更是关于人与书之间那种奇妙而深刻的联结。作者对“书人”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他们作为个体的闪光点,也看到了他们作为时代的见证者所背负的责任。而“书事”的梳理,则让我理解了书籍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它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而是承载着人类智慧、情感与经验的活态传承。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魅力的引路人,带领我走进了一个由文字构建的辽阔世界,让我看到了书籍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辉煌。读完之后,我更加坚定了对阅读的热爱,也更加渴望去发现更多的好书,去理解更多的好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