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的世界,
俾以稍得了解自我与所处。
我们阅读以求理解或启迪。
我们不得不阅读。」──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从一块泥制刻写版开始 西元四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一块泥制刻写板,写着「十只绵羊」与「十只山羊」,为目前所发现最古老的「书本」,也是人类阅读的起点。
当文字被记录在泥板、兽皮或纸张上,这则讯息便能免受脆弱的记忆力所侵蚀,同时挣脱时空的限制,书本因而伟大。着述者得到前所未有的权力,透过文字掌控历史与思想。自此,人们狂热地阅读、珍藏并崇拜书本。
开启一场文字与读者的无尽对话 现今,书本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可以在咖啡店、图书馆、旅途中和睡前的床上独自沉默阅读,书本大多低廉轻巧、便于携带。然而,六千年前「读者」诞生后,阅读的样貌其实历经了种种变迁,才成为今日稀松平常的行为。
博学大师曼古埃尔以隽永的文学笔触,写下这些阅读史上的迷人故事。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提及罗马主教在斗室中默读的情景,为此惊叹不已,因为阅读在当时总是以大声朗读的方式进行。私人阅读日盛,人们逐渐发展出标点符号、折叠的卷轴、供随笔附註的边白。十世纪的波斯大臣因不舍与近十二万册的藏书分离,旅行时总跟着四百只骆驼载运的行动图书馆,甚至特别训练骆驼按字母排序行走。十四世纪眼镜发明后,无数的绘画被加上眼镜框,来增添画中人物的智慧及权威感,同时眼镜却也成为不知变通的书呆子的记号……
对书本的仇恨与爱恋 书经常成为禁忌。掌权者为避免反抗思想萌生,经常焚烧书本或发布禁书令:秦始皇烧毁在他统治前出版的所有书籍;十六世纪的罗马教会曾发行《禁书索引》,修订至一九四八年;十八世纪,美国的南卡罗莱纳州通过禁止黑奴阅读的法律。此外,更有特定族群被禁止阅读;十一世纪的日本宫廷女官在阅读时必须保持冷漠的表情,避免显露对知识的热情,也因此创作出专属于她们的文学作品──《源氏物语》。
不过,人们对文字的热爱终究推动了书籍的普及。从十五世纪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到二十世纪的英国出版商发行经典的「企鹅系列」,至今百货连锁店也贩售起价廉的袖珍书,人人皆可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的历史就是每位读者的历史 曼古埃尔在深刻的历史叙述中,融入感性亲密的个人经历:小时候第一次在招牌上「读懂」文字;在父亲的图书室完成自己的性教育;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家庭教师要求他背下德文诗,并告诉他:「在你没有书可读的日子,它们会陪伴你。」;想起不得已丢弃的旧书,心中满溢乡愁……
阅读的历史是由无数爱书成痴的读者所构成。这些爱书人极为私密的故事,将会唤起你我关于阅读的个人记忆:书本总在重要时刻给予我们美好的指引与陪伴。每次翻开书页,都像点燃一场小小的奇蹟,而启迪的火花构筑了我们的生命。
未来,我们依然会如痴如醉地读着,继续书写阅读的历史。
本书特色 ★一部献给阅读重度成瘾者的历史,细腻描写每个阅读环节的箇中奥妙──多样的阅读形式、书本的外观、眼镜的发明、图书馆的组成、作者与译者的角色……徜徉文字与图像间的一趟隽永旅程。
★识字者卷不离手,文盲阅读图像或聆听朗读,藏书癖者不惜偷窃也要拥有珍本。书本的动人力量究竟从何而来?博学大师曼古埃尔梳理阅读的历史,揭开人类为书痴狂的秘密。
★走入无数爱书人的故事中,忆起那些生命被文字与书改变的时刻。为了认识世界与自我,我们不得不阅读。
媒体推荐 「别出心裁……如同一座真正的知识博物馆。」──《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全面又个人,博学又私密,《阅读地图》是一本极为迷人的着作……在这个利益至上者即将得胜的世界中,(曼古埃尔)或许是最后一位浪漫主义者。」──《纽约新闻日报》(New York Newsday)
「一本有趣、激发思想、知识渊博的着作。」──《新闻週刊》(Newsweek)
「曼古埃尔的笔调高雅朴实,如同一名渴望分享知识与热情的挚友。他的着作错纵交杂、风趣诙谐、令人惊艳,读来愉快满足。」──《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印象深刻又引人入胜。」──《华盛顿时报》(The Washington Times)
「学术研究和个人散文的美妙结合……曼古埃尔的文笔极为优美、令人愉悦,他的热情一再地感染着我们。」──Phillip Lopate(美国影评家、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