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色彩再現工程(第三版)

基礎色彩再現工程(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色彩管理
  • 色彩再現
  • 色彩工程
  • 印刷
  • 齣版
  • 圖像處理
  • 色彩科學
  • 色彩校正
  • 色彩標準化
  • 色彩測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以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所建構的色度體係為中心,從物理及心理的角度,探討光源、物理、人眼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色彩感覺之機製。並介紹色彩科學理論在色彩成像工業上的應用。
影像還原的奧秘:深度解析色彩空間與顯示技術 一、緒論:色彩的感知與量化 色彩,作為我們視覺體驗中最為豐富和直觀的元素,其背後是復雜的物理、生理與心理學機製的交織。本書旨在深入探討色彩的科學本質,並係統梳理從物理光信號到人眼感知,再到最終顯示還原的完整流程。我們不聚焦於色彩的“應用美學”,而是緻力於揭示色彩“再現工程”的底層邏輯和核心技術。 本書首先建立對色彩的科學認識基礎。我們將詳細闡述可見光譜的構成、光的傳播與吸收特性,以及色彩混閤的加色模型(RGB)與減色模型(CMY/CMYK)的數學原理。著重分析人類視覺係統(HVS)的響應特性,包括對亮度和色度的敏感度差異,並引入瞭國際照明委員會(CIE)為實現客觀色彩描述而建立的基石——CIE XYZ三刺激值係統。這一係統的建立,標誌著人類從主觀描述色彩邁嚮瞭客觀量化。 接下來的章節將詳細剖析不同色彩空間的建立、轉換與應用。從最基礎的RGB空間到更具感知均勻性的CIELAB($L^a^b^$)和CIELUV空間,每一種空間的幾何結構、數學定義及其優缺點將被逐一剖析。特彆關注如何利用色彩空間變換來解決跨媒介色彩匹配的難題,例如,如何從設備無關的CIELAB空間齣發,準確地映射到特定顯示器的RGB域內。 二、色彩測量與標準 色彩再現的準確性,嚴重依賴於精確的測量。本書將詳盡介紹色彩測量的原理和方法。從基礎的光譜輻射度測量,到利用色度計和分光光度計獲取顔色數據,每一種儀器的內部結構、校準流程和誤差來源都將進行深入探討。 重點介紹色彩測量中的關鍵概念:白點校準、色溫的定義與測量(如黑體輻射軌跡和相關色溫CCT)、以及色彩均勻性的評估。標準光源的選擇是色彩再現的先決條件,本書將比較D65、D50等標準照明體在不同行業(如印刷、攝影、顯示)中的應用場景和規範要求。 此外,色彩容差的量化是工程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將詳細講解Delta E ($Delta E$) 值的計算,從早期的$Delta E (1976)$ 到更符閤人眼感知的CIEDE2000標準,通過具體的實例演示如何量化不同色彩樣本之間的差異程度,從而確定可接受的質量閾值。 三、顯示技術的色彩管理核心 現代影像工程的核心在於確保色彩信息在采集、處理和顯示過程中的一緻性。本部分將聚焦於顯示設備(如LCD、OLED)的色彩特性分析與控製。 首先,是對顯示器固有色彩特性的建模。我們將探討顯示器的輸入-輸齣響應函數(Gamma校正的必要性與實現),以及色彩三角形的測量與構建。理解像素驅動電壓與光輸齣之間的非綫性關係是進行精確色彩再現的前提。 色彩管理係統(CMS)是實現設備間色彩交換的橋梁。本書將係統闡述CMS的工作原理,重點剖釋ICC(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Profile的結構、數據域(如Matrix Data、Tone Response Curve Data)的含義及其在色彩轉換過程中的作用。詳細講解基於查找錶(LUT)的色彩轉換算法,以及如何優化這些查找錶以提高色彩的平滑度和精度。 色彩空間轉換(CSC)的數學實現將被深入剖析。從綫性矩陣變換到三維插值算法(如三綫性插值、Tetrahedral插值)在處理非綫性色彩空間(如HSV、HSL或特定顯示器域)時的應用,都將提供嚴謹的數學推導和程序實現的思路。 四、高級主題:寬色域與HDR的挑戰 隨著技術進步,顯示設備正嚮著更廣的色域(Wide Gamut)和更高的動態範圍(HDR)發展。這些前沿領域對傳統的色彩工程提齣瞭新的挑戰。 寬色域的實現涉及對顯示器原生色域的精確錶徵,以及如何將標準色彩空間(如Rec. 709或Rec. 2020)的內容準確映射到這些超齣門檻的色度範圍內,同時避免不自然的色彩過度飽和。 HDR的色彩再現不僅僅是亮度的提升,它涉及到光照環境的建模和感知亮度的映射。本書將探討HDR色彩空間標準(如PQ、HLG)的特性,以及如何將高動態範圍的影像信息,通過適當的色調映射(Tone Mapping)算法,在不同亮度範圍的顯示設備上得到最佳的可感知呈現。這要求對人眼對高光和陰影區域的適應性有深刻的理解。 五、質量控製與未來趨勢 確保色彩再現工程的穩定性和可重復性,需要嚴格的質量控製流程。本書最後一部分將介紹色彩性能評估的工業標準,包括屏幕均勻性測試、白平衡漂移監測以及長期穩定性的驗證方法。 展望未來,本書將簡要探討基於視網膜成像的色彩模型、AI輔助的色彩校準方法,以及色彩科學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環境中的獨特應用挑戰,為讀者在下一代影像技術中進行色彩工程實踐提供前瞻性的指導。 總結: 本書為色彩科學、影像工程、顯示技術及質量控製領域的專業人員和高年級學生設計,提供瞭一套全麵、深入且高度技術性的色彩再現係統化知識體係。它強調的是從基礎理論到實際工程應用的嚴密邏輯鏈條,而非停留在膚淺的操作層麵。讀者通過學習,將能掌握量化、管理和還原復雜色彩信息的核心能力。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光和視覺
1.1  光
1.2  色覺機構
1.3  色彩的三色錶示

第二章 色彩錶示方法
2.1 RGB色度係統
2.2 XYZ錶色係統
2.3 色溫和相關色溫
2.4 標準光和輔助標準光
2.5 均等色度圖
2.6 色差和心理的相關量

第三章  色彩測量方法
3.1  刺激值直接讀取法
3.2  分光測色法
3.3  測量的幾何學條件
3.4  測色值的計算方法
3.5  均等色彩空間測色值
3.6  光學濃度的種類與測量方法
3.7  積分濃度與解析濃度
3.8  設備獨立色與設備從屬色

第四章  混色
4.1 混色的種類
4.2 加法混色
4.3 加法混色的計算方法
4.4 減法混色
4.5 減法混色的計算方法
4.6 條件等色
4.7 配色演算法
4.8 頻譜配色演算法

第五章 色彩再現原理
5.1 色彩再現的目標
5.2 依據加法混色的色彩再現
5.3 依據減法混色法的色彩再現
5.4 頻譜感度和配色函數
5.5 原始輝度和階調再現
5.6 加法混色和減法混色的三原色
5.7 色彩再現性的評價方法

第六章  色彩再現的現況及色彩修正方法
6.1 彩色電視的色彩再現
6.2 頻譜感度的修正
6.4 重層效果與彩色耦閤劑
6.5 彩色印刷的色彩再現
6.6 原色量和測色值的關係
6.7 數位色彩修正方法

第七章 色彩再現原因的評價及最佳化作業
7.1 頻譜感度的評估方法
7.2 頻譜感度的最佳化作業
7.3 色素頻譜濃度的評估方法
7.4 色素頻譜濃度的最佳化
7.5 色彩修正的最佳化
7.6 色彩再現模擬的方法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因為我所在的行業,對色彩的要求越來越精細,尤其是在一些高端定製領域,一點點的色差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我的同事推薦瞭這本《基礎色彩再現工程(第三版)》,說裏麵有很多實用的方法論。我認真讀瞭其中關於色彩管理的部分,感覺就像是解開瞭一個多年來的心結。之前總是在摸索,憑經驗來調整,效果很不穩定。這本書裏,它係統地講解瞭色彩校準、ICC Profile的製作和應用,還有如何建立一個統一的色彩工作流程。這些概念聽起來可能有點專業,但作者的講解非常到位,邏輯性很強,而且有很多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步操作背後的原理。我特彆注意瞭關於不同顯示設備和打印設備之間色彩差異的章節,書中給齣瞭非常具體的操作指導,以及如何通過軟件來補償這些差異。這讓我明白,原來實現“所見即所得”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達成的。這本書讓我對色彩的準確性有瞭全新的認識,並且對未來的工作充滿瞭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對視覺傳達有強烈追求的設計師,工作中需要大量運用色彩來錶達情感和信息。我常常被那些擁有獨特色彩語言的作品所吸引,也渴望能夠掌握這種“點石成金”的能力。《基礎色彩再現工程(第三版)》這本書,給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框架來理解和實踐色彩。我尤其注重瞭書中關於“色彩調和”和“色彩心理學”的應用。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列舉一些色彩搭配的規則,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色彩組閤所帶來的心理效應和象徵意義。例如,書中會分析為什麼某些顔色組閤會讓人感到舒適和寜靜,而另一些組閤則會引發緊張或不安。這讓我能夠更具策略性地運用色彩,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是為瞭有效地傳達信息和影響觀眾的情緒。我還會參考書中關於色彩趨勢和文化背景的章節,這讓我能夠站在更廣闊的視野下進行創作。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閤,讓我能夠將學到的色彩原理,轉化為具有藝術感染力和商業價值的視覺作品。

评分

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瞭,斷斷續續也看瞭一些章節,感覺非常紮實。雖然我不是直接做色彩工程的,但平時工作也會接觸到一些與色彩相關的應用,比如産品設計、營銷物料的製作等等。這本書在基礎理論的講解上,真的做到瞭麵麵俱到,但又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堆砌。它會從色彩的物理屬性齣發,比如光波的性質,不同波長對人眼的影響,然後引申到色彩的心理感受,這一點我尤其喜歡,因為它讓我明白,色彩不僅僅是數字和參數,更是能夠觸動人心的語言。書中對於色彩空間(如RGB、CMYK、Lab)的闡述,清晰明瞭,並且還會講解它們各自的適用場景和轉換時的注意事項,這一點對於我這種需要跨平颱處理色彩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有一次,在設計海報的時候,屏幕上看起來很漂亮的顔色,印刷齣來卻完全變瞭樣,當時真是頭疼。如果我早點讀到這本書,或許就能避免這樣的問題瞭。書中的配圖也很多,而且質量很高,不像有些技術書那樣,配圖隻是擺設,這裏的配圖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能夠直觀地幫助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色彩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我一直覺得,色彩這東西,雖然看起來簡單,但要做到“重現”並且“準確”,裏麵的學問可大瞭去瞭。尤其是在一些需要高度還原的行業,比如博物館的文物復製、高質量的攝影後期、甚至是影視特效製作,色彩的精確性都是生命綫。我是在一次行業交流會上,聽一位資深專傢強烈推薦的這本書,說是裏麵講到瞭很多行業內的“黑科技”和獨傢秘訣。我主要看的是關於色彩測量和分析的部分。書中對各種色彩測量儀器(如分光光度計、色差儀)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進行瞭非常詳盡的介紹。而且,它不僅僅是介紹儀器,更重要的是講解如何利用這些儀器的數據,來分析和診斷色彩問題。比如,如何通過Delta E值來量化色差,如何識彆齣是色彩的色相、飽和度還是亮度齣瞭問題。我還學到瞭很多關於色彩標準的知識,比如不同行業通用的色彩標準,以及如何根據這些標準來設定和檢驗色彩再現的質量。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色彩的“準確”是有量化依據的,是可以被科學地衡量和控製的。

评分

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如何將色彩在不同媒介之間的傳遞做到最優化,以保證最終呈現的效果與我的設計初衷高度一緻。接觸到《基礎色彩再現工程(第三版)》這本書,簡直像是在黑暗中看到瞭一盞明燈。我特彆感興趣的是它對於“色彩感知”和“色彩適應”的解讀。這部分內容,不像很多技術書籍那樣,僅僅停留在參數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人類視覺係統的特點,以及環境因素如何影響我們對色彩的感知。書中詳細地解釋瞭諸如視覺適應、同時對比效應等現象,並且說明瞭這些因素在色彩再現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這讓我意識到,即使參數完全一緻,不同的觀看條件也可能導緻我們看到不同的色彩。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往往無法完全控製觀眾的觀看環境。書中提供的一些策略,比如如何利用對比色來增強色彩的錶現力,如何通過優化色彩搭配來適應不同的光照條件,都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它讓我明白,色彩再現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操作,更需要對人眼和環境的深入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