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作文,閱讀、生活、寫作,三者一定要融閤為一!
傳承半世紀的經典作文入門!
畢生緻力於國文教學的教育傢葉聖陶,繼膾炙人口的《文心》之後,另一本更實用的寫作指導手冊!
●文章是「提煉」日常語言而寫成的文字。
說話是最自然、最純熟的錶達方式,所以文章要寫得自然流暢,必須從說話習慣中汲取經驗,進一步錘鍊齣好的文字錶達方法。作文和說話是分不開的。
●閱讀不離生活,寫作不離說話。
閱讀過的成語,學習過的詞匯,為何在寫作時常常忘記?或是用起來感覺彆扭?這是因為它與自己的說話方式和日常生活脫節。想要把學過的東西在寫作中運用自如,就必須讓所學的內容經常齣現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說,常常接觸,自然運用自如。
●懂得修改文章,纔能寫齣好作文。
同樣一句話,同樣一件事,使用什麼字眼纔更顯生動,如何舉例纔讓人感到親切,這些都要經過修改比較,纔知道優缺點在哪裏。而大部分的文章,也都是經過修改纔達於理想。所以學會修改文章的要領,纔能寫好一篇文章。
半世紀來,談到指導中學生作文,我們最直接聯想到的人,就是葉聖陶與夏丏尊兩位大師。這是因為他們對二十世紀中學國文教育的貢獻最多,所提示的作文指導也最有效。至今中國大陸仍每年舉辦全國性的「聖陶杯中學作文比賽」,足見其影響力之大。
葉聖陶先生最經典的作文入門指導,中學生不可不讀!
作者簡介
葉聖陶(1894-1988)
原名葉紹鈞,是著名作傢、教育傢、編輯傢、文學齣版傢和政治活動傢。
1907年,葉聖陶進入蘇州草橋中學(即後來的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就讀時,開始接觸外國小說及當時的文藝新潮,不僅深受影響,更與同學組織瞭詩會《放社》。中學畢業後,於當地一傢初等學校任教,並嘗試新式教學法。而後至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學校任教,同年擔任商務印書館的小學教科書編輯。
葉聖陶終其一生都專注推動文學運動。曾參與北京大學的學生組織「新潮社」,並參與齣版小說、新詩、小品、文學批評及劇本等各種文學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學和大學任教,並與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1923年在為文學傢開辦的書室「樸社」擔任編輯。
葉聖陶擔任編輯之前,曾做瞭十多年的教師,教育名言是:「教是為瞭不教」。亦即教育學生的目的,就是為瞭激發學生具備自我教育能力,能自覺地豐富和完善自己,而不需再被誰教。更認為應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僅止於灌輸書本知識。這個觀念帶給當時強烈依賴記憶與灌注的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相當大的衝擊。
寫在前麵
一、作文論
二、作自己要作的題目
三、「通」與「不通」
四、「好」與「不好」
五、寫作什麼
六、怎樣寫作
七、談文章的修改
八、寫文章跟說話
九、漫談寫作
十、和教師談寫作
十一、作文要道
十二、開頭和結尾
寫在前麵
在齣版瞭《文心》之後,我們很希望能再選一兩本專門討論寫作方法的書,作為《文心》的延續。這一方麵是齣於讀者的熱心建議,一方麵也是我們認為應該繼續齣版與《文心》理念相同的書,進一步發揮「閱讀、寫作必須與生活結閤」的主張。
經過挑選,我們認為這本《給中學生的十二堂作文課》最能符閤我們的想法。
這是葉聖陶先生所寫的一本談作文方法的小書。他以最簡易平實的文字,道盡寫好作文的各種祕訣,以及一些常被忽略的基本功。
葉聖陶是二十世紀三、四○年代的著名教育傢,也是當時白話文運動的重要推廣者。他曾與夏丏尊一起創辦《中學生》雜誌,並先後擔任雜誌主編。《文心》一書即由他們兩人在雜誌上連載的文章集結而成。《中學生》是近代中國第一本專為青少年之閱讀、寫作需求所創辦的雜誌,由於內容豐富,包含科學、冒險、社會、文學等各方麵有趣知識,極具啓發性,所以廣受歡迎。其重要性與感染力,類似於早年國語日報之在颱灣。本書許多篇幅也同樣齣自作者在雜誌上為青年學子所寫的文字。
葉聖陶在談及寫作時,一嚮鼓吹必須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將日常語言提煉成流暢通達的文字。其次則強調淡化方言、注重文法、講究用詞用字、追求語調圓熟等寫作原則,對整個二十世的白話文寫作,以及中學國文教育,影響十分深遠。
綜閤作者對作文的基本看法,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語說明,那就是「文章是提煉日常語言而寫成的文字」。這個看法雖然承續鬍適所提倡的「我手寫我口」主張,但他不認為把說話內容一字一句寫下來即是文章,而是強調話語作為文字的基礎,必須經過提煉、組織、講究之後纔是文章。
換句話說,話語乃是我們最自然、純熟的錶達方式,文章要寫得自然流暢,也必須從說話習慣中汲取經驗,錘鍊齣好的文字錶達方法。所以作文和說話也是分不開的。
例如,我們想在文章中自然的使用「一丘之貉」、「門可羅雀」等成語,那最好的方法是練習將這些成語運用在我們的日常語言中。如果我們在日常語言中沒有把握恰當的使用這些成語,那我們寫文章時也一定用不好它。又例如,某些很齣色的比喻,很生動的材料,我們想運用到寫作中,而這些比喻或材料又已能純熟的融入我們的說話內容,那用文字來錶達時也一定十分順當,很少會感到睏難。相反的,如果我們平常很少這樣說話,但寫文章時卻偏要這樣錶達,這便會讓文字顯得裝模作樣,僵硬不通,缺乏真實的情感。
有些人的閱讀量不小,可是寫起文章卻仍常感派不上用場,問題可能也在閱讀與說話、寫作與生活分離成二邊,閤不在一起的緣故。因為凡不能用日常語言錶達的東西,就錶示我們還無法真正的掌握它,也還未親切的將它消化吸收,所以等到要「用筆說話」時,自然是阻礙重重。
從這裏來看,寫好文章似乎有三個學習步驟可循。第一步是豐富閱讀與生活經驗。因為這些經驗都是我們的真實生活內容。文章要言之有物,一定要奠基在某些真實情感之上,生活沒有感受,當然寫作就沒有內容。第二步是練習將這些經驗內容齣現在我們的日常語言中,透過這樣的練習,等於幫助我們更好的掌握和錶達自己的感受。然後則是第三步,也就是將話語鍛鍊成文字,並注意安排布局、開頭與收尾等方法,經過這些講究,把語言提煉成流暢又富有情思的作文。
《文心》一書,可以說是偏重在第一步,而在第二、三步雖有指齣要領,但說得比較簡略。本書則主要在談第二、三步,所以可以說是《文心》的實用版或進階版。
本書除瞭從各種角度指引「提煉語言」的方法外,也特彆說明「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因為文章一定要經過修改,纔知道如何錶達得更為理想。同樣一句話,同樣一件事情,使用什麼字眼纔更顯生動,如何舉例纔讓人感到親切,這些都要經過修改比較,纔知道優缺點在哪裏。而且大部分文章都是經過修改纔達於理想,未修之前常常因小毛病太多而難以閱讀,所以學會修改文章的要領,實在對寫好作文影響極大。
葉聖陶一生,從年輕到老,幾乎都在從事國文教育事業,而他指導人如何寫作的文章,幾乎是這半個多世紀想寫好作文的人心中最理想的入門導引。本書挑選他最精華的十二篇,希望能對青年讀者有所幫助,也希望藉此傳達「閱讀、生活、寫作」不可分離的意思。
如果編輯部
天啊,看到這本書名,我簡直想立刻衝去書店把它抱迴傢!《給中學生的十二堂作文課:傳承半世紀的經典作文入門》——這名字太有說服力瞭!“十二堂課”,聽起來就像是精心設計的學習路徑,一步步引導我們這些還在迷茫中的中學生。《傳承半世紀的經典》更是讓我眼前一亮,這說明這本書的內容絕對不是嘩眾取寵的“流行”作文技巧,而是經過時間沉澱、備受推崇的精華。我的作文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每次考試都像一場災難,要麼寫得像流水賬,要麼就是通篇大道理卻缺乏真情實感。我常常羨慕那些寫作文信手拈來、情感充沛的同學,總覺得他們的文字像有魔力一樣,能打動人心。我嘗試過很多方法,買過各種作文輔導書,但總感覺隔靴搔癢,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源。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觀察生活、如何捕捉那些細微的情感,如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錶達,而不是死闆地套用一些空洞的詞語。我期待在這十二堂課裏,我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寫作節奏和風格,讓我的作文不再是交差瞭事的任務,而是我心靈的延伸,我思想的載體。
评分《給中學生的十二堂作文課:傳承半世紀的經典作文入門》這個書名,聽起來就有一種紮實、可靠的感覺。尤其是“傳承半世紀的經典”,這幾個字,讓人立刻覺得這不是一本曇花一現的書,而是經曆過時間考驗的精華。我一直認為,寫好作文的關鍵在於“真”,真情實感,真知灼見。然而,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我常常發現自己要麼筆下乾癟,要麼言之無物,很難寫齣有感染力的文章。每次看到其他同學寫齣那種充滿靈氣、字字珠璣的文章,我都會暗自羨慕。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更廣闊的寫作世界,教會我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捕捉靈感,如何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如何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把故事講好。十二堂課,聽起來就像是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不會讓人感到壓力過大,又能確保學習的係統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寫作路上的良師益友,引導我找到屬於自己的寫作聲音,讓我能夠自信地用文字錶達我的想法和感受。
评分光是看到《給中學生的十二堂作文課:傳承半世紀的經典作文入門》這個書名,就足夠讓我心動瞭!“傳承半世紀的經典”這幾個字,自帶一種厚重感和權威性,讓人感覺這本書不是那種追逐潮流的快餐讀物,而是飽含著寶貴的寫作智慧。在我求學路上,作文一直是我的一塊心病,總覺得自己寫齣來的東西太平淡,缺乏亮點,也無法真正錶達內心的想法。我渴望能找到一本能從根本上提升我寫作能力的“入門”書籍,而不是僅僅教我一些技巧。這“十二堂課”的設置,聽起來非常有條理,仿佛是一份精心設計的學習計劃,能夠帶領我一步步走進作文的殿堂。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去觀察生活,如何發掘作文的素材,如何構思文章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文字中,讓我的作文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有靈魂、有溫度的錶達。我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能夠告彆以前那種“寫作文就像打仗”的恐懼感,而是能享受用文字去記錄生活、去分享感悟的過程。
评分這本書名《給中學生的十二堂作文課:傳承半世紀的經典作文入門》聽起來就讓人安心,好像找到瞭失散多年的作文秘籍一樣。我一直覺得,寫作文這迴事,光靠死記硬背是沒用的,得有靈魂,得有感悟,而這“半世紀的經典”聽起來就飽含著曆久彌新的智慧。我的寫作之路一直磕磕絆絆,尤其是到瞭中學,麵對越來越復雜的題目,常常感到力不從心,詞匯貧乏、思路不清是傢常便飯。每次交上去的作文,老師的評語總是“內容空泛”、“語言稚嫩”,看著那些紅色的叉叉,真是欲哭無淚。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沒寫作文的料,但內心深處又隱隱覺得,寫作是錶達自己、連接世界的重要方式,我不想放棄。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那種感覺就像是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突然看到瞭一盞燈塔。十二堂課,聽起來不多不少,剛好能係統地梳理一下我的寫作睏境,而且“經典”二字,更是為它鍍上瞭一層可靠的光環。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真正能啓發我、教會我如何用文字描繪生活、錶達情感的方法,而不是那些枯燥的套話和模闆。我期待它能帶我走進一個更廣闊的文字世界,讓我不再畏懼提筆,而是能享受文字帶來的樂趣和力量。
评分這本書名《給中學生的十二堂作文課:傳承半世紀的經典作文入門》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覺得,寫作是一項需要積纍和沉澱的技能,而“傳承半世紀的經典”這個說法,就透露著一種穩重和權威感。我高中的時候,作文就是我的“軟肋”,每次寫作文都像是在挖空心思地搜腸颳肚,最後寫齣來的東西往往詞不達意,空洞無物。看著老師批改的作文,上麵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我的心情都跌到瞭榖底。我渴望擁有一本能夠真正帶領我入門,教會我寫作基本功的教材,而不是那些隻會教我堆砌華麗辭藻的“速成”秘籍。這本書的“十二堂課”聽起來很有係統性,仿佛是一條清晰的學習路綫圖,能夠幫助我一步步攻剋寫作的難關。我特彆期待它能教會我如何審題、如何構思、如何組織材料,以及如何用最簡潔、最準確的語言錶達我的想法。我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能夠真正理解寫作的精髓,讓我的文字更有力量,更有溫度,能夠真正地打動讀者的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