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未来

台湾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Richard C. Bush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在本书试图就台海议题如此难以管理或解决,提出我的解释。国内政治、决策制度、国际体系的竞争、美国的角色都有影响,但最核心的仍是北京和台北对台湾的主权和安全有不同的看法。两岸最根本的争议迄今仍不脱这两个核心议题,而这两个核心议题在未来也一定会浮现。

  要解决两岸的根本歧异,并无终南捷径,必须找出一个程序,在两岸相互不信任的气候下保持稳定,在更可预测、更加合作之下改善现状,降低双方之间存在的相互畏惧,让双方同时採纳有创意的构想。

  因此,我很乐见本书中文版的问世出版,希望我的分析和建议会对台湾人民有所贡献,毕竟两岸争议能否解决、如何解决,台湾人民才是最重要的利害关系人。

─卜睿哲

  有些人一定会觉得,都已经什么时代了,两岸关系还卡在主权之争上,动弹不得。他们可能认为,重要的是自治的内涵,不是固守原则。甚且,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跨越国界的经济、社会互动也在成长和强化,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主权观念已受到修正。譬如,欧盟因为经济逐步整合,边境的意义愈来愈淡薄,各国政府遂把主权委授出去,而不是紧握不放。

  台湾和中国也不能自外于这个全球趋势。过去二十年,两岸许多不同产业的企业已日益整合。如果双方政府没有搁置对国家安全的顾虑和僵硬的政治正统论,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整合。

  但是即使目前进展顺利,最终在谈判桌上势必浮现「主权」和「安全」这两个核心议题。目前台湾民众及菁英对于台湾的主权都弄不清楚或争论不休,如何去研究和处理两岸关系?更不说国防、外交及整个政府的合法性。

  卜睿哲不但针对「主权」这个最根本问题作出学理及制度面的分析,而且把问题的核心指出来,也提出了解决的方向,这是本书最具特色的地方。

作者简介

卜睿哲  Richard C. Bush

  整个职业生涯都环绕着美、中、台议题,是美国国内对两岸问题接触最广、了解最深、地位最高的专家:曾任职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美国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国家国家情报局(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曾任美国在台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理事主席,现任美国智库布鲁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外国政策研究资深研究员,兼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Northeast Asian Policy Studies)主任。卜睿哲曾就中美关系与两岸议题,出版At Cross Purposes: U.S.-Taiwan Relations Since 1942(2004)以及本书等多本专着。

译者简介

林添贵

  国立台湾大学毕业,历任企业高阶主管及新闻媒体资深编辑人。现任逢甲大学兼任助理教授。译作极丰,有《恶兆:中国经济降温之后》、《蒋经国传》、《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译)、《大棋盘》、《李洁明回忆录》、《转向:从尼克森到柯林顿美中关系揭密》、《买通白宫》、《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陶伯特推荐文
林碧炤推荐文
苏起推荐文
林中斌推荐文
中文版作者自序

1 导论
2 来到现在
3 经济合作、政治死结
4 主权
5 安全
6 国内政治与两岸关系
7 决策系统
8 槓桿游戏
9 美国因素
10 纾缓压力 调和歧异
11 如果不可能和解的话?
12 往后的抉择

谢词
译后序

图书序言

双拼复合式洋房
主权议题牵扯到好几个不同的元素:法律地位、领土所有权、管辖与控制、经济和社会互动,以及国际环境等。借用双拼复合式洋房(duplex house)做比方来看两岸关系,或许有助于同时理解这些元素。

双拼复合式洋房在一九五○、六○年代的美国城郊相当常见。所谓双拼复合式洋房就是同一个实体结构,但有两户个别的住家——各自有客厅、厨房、卧室等——但彼此共有一堵内墙。每个单元由不同的家庭拥有,通常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彼此居住空间近在咫尺。

我们想像有一栋双拼复合式洋房叫做「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家」住一户,中华民国这一「家」住另一户。两岸关系的演进可以拿下列的比喻来叙述:一九五○、六○年代,两「家」家长各自宣称对整个实体结构具有所有权,把另一家视为非法侵佔入住。两家人之间互不往来,各自在其大家长铁腕统治之下过日子。他们唯一意见一致的事是:双方都认为两户住家是整个结构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意见歧异的是,谁拥有这个结构体。中华民国这一家比较成功得到邻居支持它的主张。绝大多数邻居承认它是整栋房子的主人,也尊重它的要求,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家来往。他们接受它以此一双拼复合式洋房的代表身份参与社区事务。邻居当中美国这一「家」在政治上、实质上都保护中华民国这一家。

但是邻居的意见在一九七○年代变了调。社区里新盖了许多房子(殖民地独立为国家),他们的领导人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家的观点,接受它拥有整栋房子、应该代表它参与社区事务。他们大体上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长的要求,和中华民国这一家只有低层级的接触。因为看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家来往有利益,即使美国这一家也同意採取这些作法,只是它选择仍然负责中华民国一家的安全。

一九八○年代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两家人发现在结构体共有的那面内墙上有一道门。他们逐渐彼此有了接触,分享、交换彼此拥有的东西。两家成员开始问:他们的积极互动是否可能缓和两家家长对谁拥有结构体的争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家长甚至认为此一接触,加上邻居意见的转变,使他佔了上风。他向中华民国家长提议:如果中华民国家长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家拥有整个结构体,他可以允许中华民国这家人继续住在他们的单元、不受打扰,并可参与一部分社区事务。当然他希望中华民国一家会乐于透过内墙有互动,抛弃掉对其单元所有权、以及其家人如何和邻居互动的关切。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