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v
學校的
1 大隱再齣發 2
2 籌備的足跡 5
3 人生抉擇:自立自強~賀勉九十五年度畢業同學 8
4 畢業賀詞 ~ 賀勉九十六年度畢業同學 11
5 立誌與決心 14
6 決心與毅力 16
7 小而美多能 18
8 五美教育 20
9 打造聖母護專美好願景 23
10 聖母專校現在與未來 27
11 學校經營的策略 30
13 藍海策略—校務成長與發展 37
13 校務概況與校務願景 41
14 聖母專校頌 47
感性的
15 人間四月天 50
16 五月的微風 52
17 桃花源 54
18 生命的真諦 58
19 路、橋、窗 66
20 我們彆無選擇 72
21 如何做一位優良的好老師 77
22 如何做一位優秀的好學生 82
23 敬天愛人 87
24 開捲有益 93
25 不愧白如 有愛無恨 ~ 劉真傳讀後感 95
26 我的恩師孫邦正教授 106
27 中原遊記 111
學術的
28 評鑑第一,護理至上 115
29 知識分子的角色與責任 121
30 教育工作者的倫理 124
31 美麗的校園 126
32 不在乎腳下 祇在乎前方 128
33 颱灣人應知颱灣事 141
34 社會教育的迷思與破解 148
35 護理教育的倫理 156
36 組織文化研析與應用 165
37 終身學習的策略∣以宜蘭縣為例 214
38 驀然迴首 233
附錄
附錄一 本書作者學經曆 240
附錄二 本書作者重要著作 246
自序
一所學校的創立與發展,像種植一顆大樹一樣,必須土質肥沃,細心嗬護、灌溉與施肥;又像養育一個小孩一樣,必須父母慈愛,細心照料、餵奶與教養,期間除瞭遺傳基因與環境外,更需充足的時間纔能循序漸進,逐步長成,不可揠苗助長。因此教育思想傢培斯塔洛齊說:「學校像花園,兒童像花草,教師像園丁」,同樣的隱喻,同樣的真理。
說起創辦學校,我這一生因緣際會,獲得三個第一的機運。三十六歲時,膺任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係第一位係友擔任係主任;五十九歲時,幸運的負責籌備國立颱北大學,第二年膺任該校第一任校長;在公職退休後,六十四歲時,籌備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當年八月一日起擔任該校改製後第一任校長。第一是榮譽,第一也是責任,加倍艱钜的重任。第一任校長,必須麵對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虛到實的睏境,學校硬體建設的增多充實固然重要,無形的學校製度與良質的校園文化更是首創者無可旁貸的重擔與使命。一步一腳印,一棒承接一棒,第一棒若是好的開始,後來者繼誌承事,精益求精,自然可纍積與爆發巨大的光芒與成果。
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三年來,每次參加開學典禮、加冠典禮、畢業典禮等正式儀式;每次參加教師各種進修研習活動及學生社團各項場閤;學校齣版的校刊、學報與計畫等撰文,再加上每日生活作息於校園各個角落,日有所思,夜有所感,發而為文,都可代錶期間的足跡與曆史,稍加整理,便成書冊,題為:學校經營的理念與實務,付梓刊行。
本書共計三十八篇,是三年筆耕的小小收獲,文路大概可分三大類,第一類是聖母專校開創三年的各種方針與紀錄,這些真實的反應,記載著該校的校史,可供後人查考。第二類是作者個人思維與感念的作品,六十年歲月的痕跡,已充分反映在隻字片語中。第三類是學術性的論文與著作,依興趣量力而為,希望鼓勵年青同仁一起讀書、演講與寫作,蔚成校風。三類文章,各自代錶作者的心路,讀者可依自己的喜愛,閱讀其中一部份。
書成之日,感到相當的興奮與安慰,惟繁忙中的寫作,必有許多疏漏與錯訛,敬請諸親友指正。本書承本校唐經欽博士、鬍琇娟主任、藍雅馨主任、陳苾婷主任、郭怡君小姐等協助繕校與電腦打字,謹緻感謝之忱。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校長 李建興謹識
民國九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我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正值學校在進行一些組織架構的調整。當時就想著,這本書或許能給我帶來一些關於“學校組織變革與效率提升”的思路。書中關於如何進行有效的組織診斷,如何設計閤理的部門劃分和職責分工,以及如何建立高效的溝通和協作機製,這些內容都讓我産生瞭共鳴。我一直覺得,一個學校的運轉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組織架構的閤理性和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很多時候,問題並不是齣在個人身上,而是組織本身存在一些弊端。這本書似乎能幫助我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學校的組織運作,找到提升效率的關鍵點,並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
评分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感覺是“又一本講學校管理的書”。市麵上這樣的書不少,但很多都流於空泛的理論,或者是一些國外不完全適閤颱灣本土教育環境的模式。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特彆是讀到關於“傢校閤作與社區融閤”的章節時,我改變瞭看法。書中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傢校溝通機製,如何讓傢長成為學校教育的積極參與者,以及如何將學校資源與社區資源有效整閤,提供瞭很多非常接地氣的建議。這方麵恰恰是我們學校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嚮,但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有時候,傢長們對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理解,甚至存在誤解,導緻傢校之間溝通不暢。這本書似乎能提供一些化解矛盾、增進理解的思路,讓我思考如何更好地連接學校、傢庭和社區,形成一個更強大的教育支持網絡。
评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同事在討論這本書,她提到書中關於“學生全麵發展與生涯規劃指導”的內容非常有啓發。我一直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掘自己的潛能,並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颱灣,升學壓力一直很大,很多學生和傢長都隻關注分數,而忽略瞭學生綜閤素質的培養和長遠的生涯規劃。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不同的視角,它強調瞭在學業之外,如何關注學生的品德、情商、藝術、體育等各個方麵的發展,並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生涯指導。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校經營管理的書籍,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培養未來人纔的指南,非常有價值。
评分我是在一個教育研討會上偶然看到這本書的,當時主講人引用瞭書中關於“創新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的幾個例子,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書中提到的那種打破傳統課堂界限,將學習融入生活實踐的教學模式,我覺得非常符閤現在教育改革的大方嚮,也特彆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我們學校也在積極探索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但很多時候感覺隻是在模仿,缺乏係統性的理論支撐和操作指南。這本書的齣現,感覺就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看到瞭更多可能性。特彆是關於如何設計跨學科的探究式學習項目,以及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的地方。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經驗和方法,幫助我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评分老實說,我一直對學校的管理有些“霧裏看花”的感覺。雖然我身處教育一綫,但對於學校整體的運營模式和決策過程,總覺得隔瞭一層。這本書的齣現,就像給我揭開瞭麵紗。我特彆好奇書中關於“學校財務管理與資源優化配置”的章節。我知道學校的經費來源和使用都有一套既定的規則,但如何在這種規則下,最大程度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效益,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這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智慧。我們學校也麵臨著資源有限的挑戰,如何有效利用現有的資源,爭取更多的外部支持,這些都是我感到頭疼的問題。這本書似乎能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指導和實踐上的範例,讓我看到更多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也更能理解學校決策背後的考量。
评分這本書我之前聽朋友推薦過,一直放在書架上,但還沒來得及細讀。不過,從我看到的一些片段和標題來看,感覺它觸及瞭許多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睏境。尤其是關於“學校願景的建立與傳承”那部分,我們學校目前也正麵臨著如何凝聚共識、讓老師和學生都能真正認同並踐行學校理念的挑戰。我一直覺得,一個好的學校,不單單是硬件設施的堆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內核,一種大傢都能感受到並為之奮鬥的目標。這本書似乎給瞭我一些方嚮,讓我思考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也很想瞭解書中關於“教師專業發展與激勵機製”的內容,因為我覺得一個學校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隊伍的活力和成長,如果能有更係統、更科學的激勵和培養方式,相信能激發老師們的更大潛力。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很吸引人——“學校經營的理念與實務”。我一直覺得,學校的運作,就像經營一傢企業一樣,需要有明確的理念指導,也要有紮實的實踐支撐。尤其是在颱灣,教育體係的改革和發展一直備受關注,學校管理者麵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元。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學校領導力與組織文化建設”的部分。我認為,一個學校的領導者,不僅要有遠見卓識,更要有能夠凝聚人心的能力,能夠塑造積極嚮上、充滿活力的組織文化。我們學校目前也在經曆一些變革,如何在這種變革時期保持團隊的穩定和士氣,如何讓每個老師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賦能,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本書的內容,讓我看到瞭在這些方麵可以藉鑒的寶貴經驗,相信能幫助我更好地履行我的職責。
评分我之前參加過一些關於學校評估的講座,感覺評估體係的設計和實施非常重要,它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發展方嚮。這本書中關於“學校績效評估與持續改進機製”的探討,讓我覺得非常有深度。我一直認為,一個優秀的學校,必然有一個科學、公正、有效的評估體係,能夠真實反映學校的辦學水平,並為學校的持續改進提供方嚮。書中關於如何設定閤理的評估指標,如何運用多元的評估方法,以及如何將評估結果有效地反饋到教學實踐中,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更好地理解學校評估的意義和方法,並思考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我們學校的實際工作中,從而推動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管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育人”的書。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學生品德教育與價值導嚮”的論述。在當今社會,信息爆炸,價值觀多元,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教育難題。書中強調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將積極的品德和價值觀融入到日常教學和校園生活中,讓我覺得非常受用。這不僅僅是德育課的任務,而是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學校經營的最終目標,是為瞭培養有責任感、有擔當、有社會 Gg的未來公民。
评分我一直很關注颱灣教育界的一些新動態,這本書的名字雖然聽起來有些“官方”,但當我看到它在討論“教育科技的應用與發展”時,就立刻産生瞭興趣。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何將這些新技術融入到學校的教學和管理中,是我們必須麵對的課題。書中提到瞭一些關於智慧校園建設、在綫學習平颱構建、以及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教學效果的案例,我覺得非常有前瞻性。特彆是對於如何利用科技來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如何減輕教師的行政負擔,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內容。雖然我不是技術專傢,但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瞭解教育科技的潛力,並思考如何在學校層麵加以推廣和應用,讓科技真正賦能教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