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经营的理念与实务

学校经营的理念与实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学校管理
  • 学校经营
  • 教育管理
  • 教育政策
  • 学校发展
  • 教育改革
  • 学校战略
  • 学校领导力
  • 教育实践
  • 学校财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系教育科班出身,大半生从事教育行政、学校行政与教授(师)等志业,公职退休后,现仍担任专科学校校长,富有学校经营理念与实务的经验。本书系三年来,实际筹设与创立圣母专校之过程,从无到有,由少而多,转虚为实。都有值得参考与借鑑之处。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 序 v

学校的
1 大隐再出发 2
2 筹备的足迹 5
3 人生抉择:自立自强~贺勉九十五年度毕业同学 8
4 毕业贺词 ~ 贺勉九十六年度毕业同学 11
5 立志与决心 14
6 决心与毅力 16
7 小而美多能 18
8 五美教育 20
9 打造圣母护专美好愿景 23
10 圣母专校现在与未来 27
11 学校经营的策略 30
13 蓝海策略—校务成长与发展 37
13 校务概况与校务愿景 41
14 圣母专校颂 47

感性的
15 人间四月天 50
16 五月的微风 52
17 桃花源 54
18 生命的真谛 58
19 路、桥、窗 66
20 我们别无选择 72
21 如何做一位优良的好老师 77
22 如何做一位优秀的好学生 82
23 敬天爱人 87
24 开卷有益 93
25 不愧白如 有爱无恨 ~ 刘真传读后感 95
26 我的恩师孙邦正教授 106
27 中原游记 111

学术的
28 评鑑第一,护理至上 115
29 知识分子的角色与责任 121
30 教育工作者的伦理 124
31 美丽的校园 126
32 不在乎脚下 祇在乎前方 128
33 台湾人应知台湾事 141
34 社会教育的迷思与破解 148
35 护理教育的伦理 156
36 组织文化研析与应用 165
37 终身学习的策略∣以宜兰县为例 214
38 蓦然回首 233

附录
附录一 本书作者学经历 240
附录二 本书作者重要着作 246

图书序言

自序

  一所学校的创立与发展,像种植一颗大树一样,必须土质肥沃,细心呵护、灌溉与施肥;又像养育一个小孩一样,必须父母慈爱,细心照料、餵奶与教养,期间除了遗传基因与环境外,更需充足的时间才能循序渐进,逐步长成,不可揠苗助长。因此教育思想家培斯塔洛齐说:「学校像花园,儿童像花草,教师像园丁」,同样的隐喻,同样的真理。

  说起创办学校,我这一生因缘际会,获得三个第一的机运。三十六岁时,膺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第一位系友担任系主任;五十九岁时,幸运的负责筹备国立台北大学,第二年膺任该校第一任校长;在公职退休后,六十四岁时,筹备圣母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当年八月一日起担任该校改制后第一任校长。第一是荣誉,第一也是责任,加倍艰鉅的重任。第一任校长,必须面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虚到实的困境,学校硬体建设的增多充实固然重要,无形的学校制度与良质的校园文化更是首创者无可旁贷的重担与使命。一步一脚印,一棒承接一棒,第一棒若是好的开始,后来者继志承事,精益求精,自然可累积与爆发巨大的光芒与成果。

  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三年来,每次参加开学典礼、加冠典礼、毕业典礼等正式仪式;每次参加教师各种进修研习活动及学生社团各项场合;学校出版的校刊、学报与计画等撰文,再加上每日生活作息于校园各个角落,日有所思,夜有所感,发而为文,都可代表期间的足迹与历史,稍加整理,便成书册,题为:学校经营的理念与实务,付梓刊行。

  本书共计三十八篇,是三年笔耕的小小收获,文路大概可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圣母专校开创三年的各种方针与纪录,这些真实的反应,记载着该校的校史,可供后人查考。第二类是作者个人思维与感念的作品,六十年岁月的痕迹,已充分反映在只字片语中。第三类是学术性的论文与着作,依兴趣量力而为,希望鼓励年青同仁一起读书、演讲与写作,蔚成校风。三类文章,各自代表作者的心路,读者可依自己的喜爱,阅读其中一部份。

  书成之日,感到相当的兴奋与安慰,惟繁忙中的写作,必有许多疏漏与错讹,敬请诸亲友指正。本书承本校唐经钦博士、胡琇娟主任、蓝雅馨主任、陈苾婷主任、郭怡君小姐等协助缮校与电脑打字,谨致感谢之忱。

圣母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校长 李建兴谨识
民国九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个教育研讨会上偶然看到这本书的,当时主讲人引用了书中关于“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几个例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书中提到的那种打破传统课堂界限,将学习融入生活实践的教学模式,我觉得非常符合现在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也特别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学校也在积极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很多时候感觉只是在模仿,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南。这本书的出现,感觉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关于如何设计跨学科的探究式学习项目,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的地方。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经验和方法,帮助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管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育人”的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学生品德教育与价值导向”的论述。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教育难题。书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积极的品德和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学和校园生活中,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这不仅仅是德育课的任务,而是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校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社会 Gg的未来公民。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对学校的管理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虽然我身处教育一线,但对于学校整体的运营模式和决策过程,总觉得隔了一层。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揭开了面纱。我特别好奇书中关于“学校财务管理与资源优化配置”的章节。我知道学校的经费来源和使用都有一套既定的规则,但如何在这种规则下,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智慧。我们学校也面临着资源有限的挑战,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这些都是我感到头疼的问题。这本书似乎能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范例,让我看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更能理解学校决策背后的考量。

评分

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学校在进行一些组织架构的调整。当时就想着,这本书或许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学校组织变革与效率提升”的思路。书中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诊断,如何设计合理的部门划分和职责分工,以及如何建立高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这些内容都让我产生了共鸣。我一直觉得,一个学校的运转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出在个人身上,而是组织本身存在一些弊端。这本书似乎能帮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学校的组织运作,找到提升效率的关键点,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又一本讲学校管理的书”。市面上这样的书不少,但很多都流于空泛的理论,或者是一些国外不完全适合台湾本土教育环境的模式。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特别是读到关于“家校合作与社区融合”的章节时,我改变了看法。书中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如何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积极参与者,以及如何将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有效整合,提供了很多非常接地气的建议。这方面恰恰是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有时候,家长们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理解,甚至存在误解,导致家校之间沟通不畅。这本书似乎能提供一些化解矛盾、增进理解的思路,让我思考如何更好地连接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一个更强大的教育支持网络。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同事在讨论这本书,她提到书中关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生涯规划指导”的内容非常有启发。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能,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台湾,升学压力一直很大,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只关注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长远的生涯规划。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它强调了在学业之外,如何关注学生的品德、情商、艺术、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生涯指导。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校经营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未来人才的指南,非常有价值。

评分

我之前参加过一些关于学校评估的讲座,感觉评估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方向。这本书中关于“学校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的探讨,让我觉得非常有深度。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学校,必然有一个科学、公正、有效的评估体系,能够真实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并为学校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书中关于如何设定合理的评估指标,如何运用多元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将评估结果有效地反馈到教学实践中,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更好地理解学校评估的意义和方法,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我们学校的实际工作中,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很吸引人——“学校经营的理念与实务”。我一直觉得,学校的运作,就像经营一家企业一样,需要有明确的理念指导,也要有扎实的实践支撑。尤其是在台湾,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学校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元。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学校领导力与组织文化建设”的部分。我认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更要有能够凝聚人心的能力,能够塑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组织文化。我们学校目前也在经历一些变革,如何在这种变革时期保持团队的稳定和士气,如何让每个老师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赋能,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的内容,让我看到了在这些方面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相信能帮助我更好地履行我的职责。

评分

这本书我之前听朋友推荐过,一直放在书架上,但还没来得及细读。不过,从我看到的一些片段和标题来看,感觉它触及了许多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尤其是关于“学校愿景的建立与传承”那部分,我们学校目前也正面临着如何凝聚共识、让老师和学生都能真正认同并践行学校理念的挑战。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学校,不单单是硬件设施的堆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内核,一种大家都能感受到并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些方向,让我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也很想了解书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激励机制”的内容,因为我觉得一个学校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活力和成长,如果能有更系统、更科学的激励和培养方式,相信能激发老师们的更大潜力。

评分

我一直很关注台湾教育界的一些新动态,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有些“官方”,但当我看到它在讨论“教育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时,就立刻产生了兴趣。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书中提到了一些关于智慧校园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构建、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教学效果的案例,我觉得非常有前瞻性。特别是对于如何利用科技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如何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虽然我不是技术专家,但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了解教育科技的潜力,并思考如何在学校层面加以推广和应用,让科技真正赋能教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