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论坛: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全发展,并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品质,由获5年500亿计画第一梯次补助之12校所组成的「迈向顶尖大学策略联盟」于96年9月5日举办「我国高等教育论坛: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画」。本次论坛讨论四大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与愿景、我国高等教育现况之SWOT分析、高等教育之发展规划(roadmap)及大学的社会责任。期透过学者专家意见交流,集思广益,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与愿景,并针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国际竞争及大学社会责任,提出具有价值之建言,以作为政府高等教育政策实施的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国立台湾大学研究发展处
本校于1996年4月1日成立「研究发展委员会」,由于学术研究是本校办学宗旨与发展重点之一,如今规模与日俱增,为配合全校研究规划、推动群体研究与整合各项研究资源,并经教育部通过修订「国立台湾大学组织规程」,今(2007)年8月1日改制为「研究发展处」,为全校学术研究之主管行政单位,服务全校师生同仁。
序
迈向顶尖大学策略联盟简介
议题一 任务与愿景
1-1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与愿景--李远哲.中央研究院前院长
1-2 何谓高等教育的任务与愿景?--黄荣村.中国医药大学校长
1-3 大学的卓越必须建立在心灵的卓越上--曾志朗.中央研究院聘研究员兼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校长
1-4 研究生与研究型大学--刘兆汉.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议题二 现况的分析
2-1 台湾高等教育之SWOT分析--徐暇生.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教授
2-2 台湾面临人口减少的时代:高等教育之政策分析--吴政达.国立政治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所所长
2-3 内忧外患转新机:高等教育之SWOT分析--吴清山.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鑑中心基金会执行长
2-4 台湾追求学术卓越的内忧与外患--戴晓霞.国立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议题三 发展与规划
3-1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规划--陈维昭.国立台湾大学前校长
3-2 国立大学法人化--李嗣涔.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3-3 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让台湾看见未来--吴思华.国立政治大学校长
3-4 高等教育规划之我见--赖明诏.国立成功大学校长
议题四 责任与实践
4-1 大学的社会责任--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4-2 大学文化生活的再造--翁政义.佛光大学校长
4-3 大学社会责任之再思考--郑瑞城.国立政治大学前校长
4-4 大学社会责任的实践--戴谦.南台科技大学校长
拿到《我國高等教育論壇-任務與願景》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哇!這絕對是一本能讓我「腦力激盪」的好讀物。我本身就是個喜歡追根究底、思考事物背後原因的人,所以當我看到書名裡有「論壇」和「願景」這些詞時,就覺得它一定不是那種輕鬆的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番的。書中的內容,真的讓我對「大學」這個機構,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它探討的議題,從學術研究的創新,到人才培育的模式,再到大學的社會責任,可說是包羅萬象。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有段內容在討論「大學與產業的連結」。這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難題,很多時候,大學的學術研究與市場需求之間,好像存在著一道看不見的鴻溝。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這種連結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縮短這個距離,讓學術成果真正能夠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這種具體的探討,比單純地喊口號更有意義。另外,書中也觸及了「學術自由」的議題,這是我認為高等教育中最珍貴的基石之一。在強調績效和評鑑的同時,如何確保學術研究者能夠無畏地探索未知,這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們在這方面的論述,讓我看到了他們對學術本質的堅持,也讓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多了一份信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緒被打開了,對於高等教育的發展,有了更多元的想像。它不僅僅是讓我了解現況,更重要的是,它啟發了我對未來的思考,讓我開始關注大學在塑造社會、引領變革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拿到《我國高等教育論壇-任務與願景》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哇!這絕對是一本能讓我「腦力激盪」的好讀物。我本身就是個喜歡追根究底、思考事物背後原因的人,所以當我看到書名裡有「論壇」和「願景」這些詞時,就覺得它一定不是那種輕鬆的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番的。書中的內容,真的讓我對「大學」這個機構,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它探討的議題,從學術研究的創新,到人才培育的模式,再到大學的社會責任,可說是包羅萬象。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有段內容在討論「大學與產業的連結」。這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難題,很多時候,大學的學術研究與市場需求之間,好像存在著一道看不見的鴻溝。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這種連結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縮短這個距離,讓學術成果真正能夠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這種具體的探討,比單純地喊口號更有意義。另外,書中也觸及了「學術自由」的議題,這是我認為高等教育中最珍貴的基石之一。在強調績效和評鑑的同時,如何確保學術研究者能夠無畏地探索未知,這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們在這方面的論述,讓我看到了他們對學術本質的堅持,也讓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多了一份信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緒被打開了,對於高等教育的發展,有了更多元的想像。它不僅僅是讓我了解現況,更重要的是,它啟發了我對未來的思考,讓我開始關注大學在塑造社會、引領變革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讀完《我國高等教育論壇-任務與願景》這本書,我真的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我長期以來,都覺得台灣的高等教育,似乎走進了一個瓶頸期,很多地方都讓人覺得有點停滯不前。但這本書,卻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讓我看到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書中的「願景」部分,尤其讓我感到振奮。它沒有用空泛的口號,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策略,如何讓台灣的大學,能夠在國際舞台上更具競爭力。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國際化」的探討,不只是要吸引外國學生來台,更重要的是,要讓台灣的大學能夠在國際學術社群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並且與世界頂尖的大學進行深度合作。這種有前瞻性的規劃,讓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充滿了期待。此外,書中關於「教學創新」的討論,也讓我受益良多。我一直覺得,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如何利用科技,導入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學必須面對的挑戰。這本書,就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參考。透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堅信,台灣的高等教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指明了一個清晰的道路,讓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拿到《我國高等教育論壇-任務與願景》這本書,我內心是有些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畢竟,「高等教育」這個話題,聽起來就有些沉重,加上「任務與願景」這種詞,總覺得會是一堆理論和數據,離我們的生活有點遙遠。但沒想到,翻開書頁,卻是另一番景象。作者們的筆觸,雖然專業,但卻充滿了人文關懷,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他們對台灣高等教育深深的憂慮和期許。書中探討的問題,很多都是我們在新聞上、在生活中,時常聽到的,例如大學的招生問題、教學品質的提升、以及如何讓畢業生更具備就業競爭力等等。但是,這本書並沒有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而是試圖去探究這些問題的根源,並且提出一些比較根本性的解決方案。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書中有一部分在討論「大學的社會責任」。我一直覺得,大學不應該只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它更應該是一個能夠回饋社會、貢獻社會的機構。這本書就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大學如何能夠在社會發展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並且為國家和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這種有遠見的論述,讓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多了一份信心。同時,書中也強調了「學術自由」的重要性,這點我非常認同。只有在自由的學術環境下,才能培養出真正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也才能激發出原創性的學術成果。總體而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的探討,更是一份對台灣高等教育未來的期許,讓我讀後,對這個議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強烈的使命感。
评分這本《我國高等教育論壇-任務與願景》真的讓我獲益匪淺!我一直對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充滿好奇,但有時候又覺得,很多討論都停留在比較表面的層次。這本書,卻能深入到核心問題,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大學。書中的「願景」部分,尤其讓我感到振奮。它不只是描繪了一個理想的藍圖,更是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建議,如何讓台灣的高等教育能夠跟上時代的變遷,培育出能夠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菁英。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終身學習」和「跨領域人才」的強調。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單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已經不足夠,如何鼓勵學生培養多元的興趣,並且具備跨領域整合的能力,是大學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書中的論述,讓我看到了學校在推動這方面教育時,可以採取哪些創新的做法。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大學的社會影響力」的討論印象深刻。大學不應該是象牙塔,而是應該積極地參與社會,用學術的力量去解決社會問題,貢獻於公共事務。這本書,就具體地探討了大學如何能夠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以及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台灣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關鍵。透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堅信,台灣的高等教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指明了一個清晰的道路,讓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评分我不得不說,《我國高等教育論壇-任務與願景》這本書,真的成功地勾起了我對高等教育更深層次的關注。我一直覺得,大學教育不應該只侷限於課堂和考試,它更應該是塑造一個人的品格、思維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而這本書,恰恰就在探討如何讓大學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書中關於「大學的使命」的論述,讓我耳目一新。它沒有將大學的任務簡單地定義為「培養人才」,而是將它擴展到「知識的傳承與創新」、「社會責任的實踐」,甚至是「國家競爭力的提升」等更為宏觀的層面。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所追求的高等教育,到底是什麼?我們的教育體系,是否真正能夠實現這些使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學術研究的價值」的探討。在現今社會,學術研究似乎越來越傾向於追求實用性和商業價值,但書中提醒我們,純粹的基礎研究,對於人類知識的進步,以及未來科技的突破,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這種對學術本質的堅持,讓我感到十分感動。此外,書中關於「大學的多元化發展」的討論,也讓我受益良多。我知道台灣的高等教育有著各種不同的學校類型,但如何讓它們都能發揮各自的特色,並且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本書提供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啟示。總之,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是激發思考,讓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有了一個更為清晰和深刻的認知,也讓我更加認同,高等教育確實是一個需要我們持續關注和投入的重要領域。
评分哇,拿到這本《我國高等教育論壇-任務與願景》,我真的是迫不及待想跟身邊愛讀書的朋友們分享一下我的感受!畢竟,身為一個在台灣高等教育體系裡浸淫多年的學生,對於「學術」和「未來」這兩個詞,總有種莫名的敏感度。這本書,光看名字就讓人覺得充滿了深度和前瞻性,好像一腳踏進了大學發展的奧秘殿堂。我一開始翻開,就被它那嚴謹卻又不失溫度的文字給吸引住了。書裡頭探討的問題,都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而是真正觸及了我們在台灣高等教育現場,時時刻刻都在面對的挑戰。像是學費的負擔、學術資源的分配、研究創新與產業結合的瓶頸,甚至是越來越多樣化的學習管道和未來人才培育的方向。作者群並沒有給我一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是像一位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娓娓道來他們對高等教育的觀察、反思,以及對未來的期許。我尤其喜歡它在討論「任務」時,那種多角度的剖析,不只看到了大學的社會責任,也點出了學術自由的珍貴,甚至還連結到了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性。這種全面的觀點,讓我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論述與台灣目前的教育政策、大學的發展策略,甚至是我們所處的全球局勢做比較。有時候讀著讀著,就會冒出一種「對啊,就是這麼回事!」的共鳴感,也會有「咦,這個角度我倒是沒想到過」的驚喜。總之,如果你跟我一樣,關心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關心下一代的學習與成長,這本書絕對是你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它不只是一本學術書籍,更像是一盞指引我們 Looking Ahead 的明燈,讓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多了一份期待,也多了一份思考的空間。
评分這本《我國高等教育論壇-任務與願景》真的讓我對「教育」這個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一直覺得,高等教育不應該只是單純的知識傳遞,它更應該是一種價值的塑造,一種引導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而這本書,正好就觸及到了這一點。它沒有落入那種陳腔濫調的討論,而是透過一系列深入的議題探討,展現了高等教育在當代社會所肩負的多元任務。我很有感觸的是,書中對於「在地化」與「國際化」的辯證關係有著相當精闢的分析。我們總是在談要讓台灣的大學走向國際,吸引國際人才,但同時也必須思考,如何讓高等教育真正扎根台灣這塊土地,服務地方發展,傳承在地文化。這種兩難的局面,作者們並沒有簡單地給出答案,而是透過不同視角,呈現了各種可能的解方和挑戰。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學術倫理」的重視,這是一個越來越被關注的議題,尤其在學術研究成果氾濫的時代,如何確保學術的純粹性和可靠性,更是至關重要。書中提出的觀點,讓我反思了學術界應該如何自律,以及大學在培養學生正確學術觀念上應扮演的角色。此外,對於「大學治理」的討論,也讓我茅塞頓開。一個有效率、有遠見的大學校園,需要怎樣的組織架構?決策機制應該如何健全?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體驗,也決定了大學的發展方向。我常常覺得,台灣的大學在硬體設施上都做得不錯,但軟體的管理和治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本書,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現況的優勢和不足,也激勵我思考,作為一個關心高等教育的一份子,我能做些什麼?
评分《我國高等教育論壇-任務與願景》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大學」這個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一直覺得,大學不應該只是一個提供文憑的場所,它更應該是一個孕育思想、啟迪智慧的搖籃。而這本書,恰恰就在探討如何讓大學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書中關於「大學的社會責任」的論述,讓我深受啟發。我一直覺得,大學應該積極地參與社會,用學術的力量去解決社會問題,貢獻於公共事務。這本書,就具體地探討了大學如何能夠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並且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種有深度的探討,比單純地喊口號更有意義。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知識的創造與傳播」的強調。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確保學術研究的品質,並且有效地將知識傳播給社會大眾,是大學面臨的重要課題。書中的論述,讓我看到了學校在推動這方面教育時,可以採取哪些創新的做法。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大學治理」的討論印象深刻。一個有效率、有遠見的大學校園,需要怎樣的組織架構?決策機制應該如何健全?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體驗,也決定了大學的發展方向。我常常覺得,台灣的大學在硬體設施上都做得不錯,但軟體的管理和治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本書,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現況的優勢和不足,也激勵我思考,作為一個關心高等教育的一份子,我能做些什麼?
评分這本《我國高等教育論壇-任務與願景》真的讓我獲益匪淺!我一直對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充滿好奇,但有時候又覺得,很多討論都停留在比較表面的層次。這本書,卻能深入到核心問題,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大學。書中的「願景」部分,尤其讓我感到振奮。它不只是描繪了一個理想的藍圖,更是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建議,如何讓台灣的高等教育能夠跟上時代的變遷,培育出能夠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菁英。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終身學習」和「跨領域人才」的強調。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單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已經不足夠,如何鼓勵學生培養多元的興趣,並且具備跨領域整合的能力,是大學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書中的論述,讓我看到了學校在推動這方面教育時,可以採取哪些創新的做法。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大學的社會影響力」的討論印象深刻。大學不應該是象牙塔,而是應該積極地參與社會,用學術的力量去解決社會問題,貢獻於公共事務。這本書,就具體地探討了大學如何能夠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以及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台灣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關鍵。透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堅信,台灣的高等教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指明了一個清晰的道路,讓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