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ement
In my paintings I ask myself “Is this the way the world is?’ I reshape and retool my painting experience to answer that question. But while the question begins with the world, it ends with the work itself: “Is this the way the world is in this work?”
The search is for the world in painting and painting in the world (painting worlds/ paintings’ world). Am I in the world or is the world in me? I allude to my life, to writers’ works, and to artists’ imagery. It is my hope that this record of allusion conjures and creates the same. I am referring to text, theory, idea but I am also finding myself already there, looking out to see in.
创作自述
在我的画作中,我会问自己:「这就是世界的样子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断地重新打造和组织自己的绘画经验。然而,当问题从世界开始之时,它却在作品本身中找到了答案:「这就是世界在这幅作品中的样子吗?」
在追寻画中世界的同时,我也将对这世界的唿应转成绘画。而这个“我”,是存在这世界之中,还是我透过生活、作家的文字与艺术家的意象,间接地建构“我的世界”。因此,当我涉猎与这世界相关连的文字、理论和观点之后而创作,才发现自己已身险其中,却也置身在外。希望我这样的创作方式能唤起并还原这宇宙万物最贴切真实的面貌。
中文
履历 20
作品:绘画 / 素描 4 ~ 137
自述 13
公爵的坦克鸭 / 布莱恩 库伯拉其 147
谈班哲明的作品 / 苏俞安 149
Content
Resume 20
Work : painting / skectch 4 ~ 137
Statement 13
Duke's Ducks of War / B rian Kubarycx 4
On the Works of Ben Duke / Su Yu-An 16
拿到《班哲明 杜克 作品集2001-2010》,我第一个想到的词是“沉淀”。这十年,对于任何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一个相当长的周期,足以让一个人在思想、技法、情感上经历巨大的转变。杜克先生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他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的作品不会大张旗鼓地去呐喊,但一旦你走进他的世界,就会被那种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所吸引。我记得以前看过他的一些早期作品,那时候的风格和现在相比,似乎更青涩一些,但也同样充满了生命力。我想,这本作品集,就像是一个时间胶囊,将他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对于艺术的理解,他对世界的观察,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我尤其好奇,在这十年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件,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一次旅行,一次对某个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或者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人际关系?台湾的读者,一直以来都对杜克先生的作品情有独钟,我们欣赏他那种不随波逐流的坚持,以及他对艺术最纯粹的热爱。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触动我的“点”,能够引发我新的思考和感悟。
评分哇,收到《班哲明 杜克 作品集2001-2010》的封面上,那排字就带着一股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质感,让我想起很多关于杜克先生的传闻,尤其是他在那十年间,对于生活、对于艺术,那种近乎执拗的探索精神。我第一次接触到他的作品,大概是在大学时期,那时候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能找到的资源相对有限,但即便如此,那些零星的片段,比如一幅画的局部、一段简短的文字访谈,就已经足够让我着迷。他好像总能在最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视角。我想,这本作品集,一定能让我更完整地理解他在这十年里,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艺术版图的。我尤其好奇,他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是充满了对未知的兴奋,还是在创作过程中遭遇了什么瓶颈,又如何克服?那些作品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挑战和惊喜?台湾的读者,对于杜克先生的评价,从来都是那种既敬重又充满好奇的,我们喜欢他那种不急不躁,却总能触及灵魂的表达方式。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本作品集,更像是一次与时间对话,一次深入他内心世界的旅行。我期待着,透过这些作品,能看到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班哲明 杜克。
评分这次收到《班哲明 杜克 作品集2001-2010》,说实话,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迫不及待想翻开它,感受那十年的时光沉淀;另一方面,我又有点犹豫,因为我知道,艺术家的创作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杜克先生的风格,在我看来,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又不是让人绝望的那种,而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就像在细雨中漫步,你感受到的不是湿冷,而是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生机。我猜想,在2001到2010年这十年间,他一定经历了不少事情,创作出这些作品,必然是他情感与思想的凝结。我特别想知道,他当时最关注的主题是什么?是人际关系?是社会变迁?还是他对自身存在的审视?台湾的艺术评论界,对于杜克先生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这恰恰说明了他的作品有着足够的深度和引发讨论的空间。我希望这本作品集,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也更深刻地思考我自己的生活。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个午后,一杯咖啡,一本厚重的作品集,我会沉浸在他的世界里,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当《班哲明 杜克 作品集2001-2010》这本书摆在面前,我的目光立刻被它吸引。班哲明 杜克,他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艺术家的重量,而他的作品,更是常常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我一直觉得,杜克先生的创作,就像是在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关于人生、关于情感的种种。他不会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但他的作品却总能让你在平静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我特别好奇,在2001到2010这十年里,他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哪里?是他的个人经历,还是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有没有哪些作品,是他创作过程中最令他难忘的?台湾的读者,对于班哲明 杜克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有着很高的评价,我们欣赏他那种朴实无华的风格,以及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欣赏,更像是一次与一位智者对话的机会,一次对人生进行深刻反思的契机。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也能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看到《班哲明 杜克 作品集2001-2010》这本书,脑海中瞬间闪过许多关于杜克先生过往作品的画面,感觉就像一位老朋友,带着他十年的故事,再次来到我的面前。班哲明 杜克,他总有一种本事,能在最朴素的画面里,注入最深刻的情感。他的作品,不像那些哗众取宠的艺术品,而是像一股清泉,缓缓地流淌进人的心田,让你在不经意间,被触动、被感染。我尤其想知道,在那十年的时间里,他是如何保持创作的初心?有没有经历过迷茫和困惑?他的作品,是如何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台湾的读者,对于杜克先生的评价,从来都是充满了尊重和好奇,我们喜欢他那种不动声色的深刻,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单单是一次作品的集合,更像是一次与时间的长谈,一次深入他灵魂深处的探索。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让我眼前一亮、让我沉思的“点”,能够丰富我的视野,也能引发我新的思考。
评分收到《班哲明 杜克 作品集2001-2010》这本书,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激动。班哲明 杜克,他的作品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我喜欢他那种不落俗套的风格,总能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不平凡的美。他就像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将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情绪,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定格下来。我特别想了解,在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他是如何构思和创作这些作品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主题,贯穿了他这十年的创作?或者,他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台湾的读者,对班哲明 杜克的作品,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关注,我们欣赏他那种宁静致远的气质,以及作品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作品集,更像是一次深入的灵魂交流,一次与时间对话的体验。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能够触动我的瞬间,能够带给我新的感悟和思考。
评分《班哲明 杜克 作品集2001-2010》这本书,光是书名就带着一种时间的厚重感。班哲明 杜克,他的作品总给我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就像在暴风雨过后,天空中的一道彩虹,虽然短暂,却能带来无限的希望。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擅长用细节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需要大声喧哗,就能让你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我非常好奇,在这十年里,他经历了什么,创作出了这些作品?有没有一些作品,是他个人生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或者,他在这十年间,是否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台湾的读者,对班哲明 杜克的作品,一直有着特殊的喜爱,我们欣赏他那种不动声色的深刻,以及作品中透露出的淡淡的诗意。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次艺术的欣赏,更像是一次与一位思想者的深度对话,一次对生命旅程的回顾与反思。我期待着,能在书页间,找到那些能够触动我心灵的片段,也能从中获得更多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
评分《班哲明 杜克 作品集2001-2010》这本厚实的书,光是拿在手上,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承载着过去十年的时光。班哲明 杜克,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他的作品,总能让人在平静中感受到一种暗流涌动的情绪。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捕捉瞬间情感的艺术家,那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在他的笔下(或者说在他的创作媒介里),却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我特别好奇,在这十年间,他经历了哪些心路历程?是什么样的灵感让他持续不断地创作?有没有哪些作品,是他创作过程中最“艰难”或者最“享受”的?台湾的读者,对班哲明 杜克的作品,一直有着很高的评价,我们喜欢他那种不刻意讨好,却总能打动人心的力量。我想,这本书,不只是对他艺术生涯的一次回顾,更是对他个人成长的一次深刻剖析。我期待着,能在书页中,找到那些能够让我产生共鸣的瞬间,能够让我更加理解他,也能更加理解我自己。
评分收到《班哲明 杜克 作品集2001-2010》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箱。班哲明 杜克,他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艺术家的神秘感,而他的作品,更是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轻易地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进入一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世界。我一直觉得,杜克先生的作品,不像那些直白的宣言,而是更像一种低语,一种对生命和人性的温柔探讨。在2001到2010年这十年间,他一定经历了很多,也创作了很多。我非常好奇,在他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状态?是充满灵感的狂喜,还是在对自我和世界的探索中,不断地修正和前行?台湾的读者,对班哲明 杜克的作品,向来是既欣赏又期待,我们渴望了解他创作的背后故事,渴望理解他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意义。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艺术画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对话,一次与他思想和情感的连接。我期待着,能在这其中,找到那些让我回味无穷的细节,能够启发我,也能让我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班哲明 杜克 作品集2001-2010》的封面设计,就已经传递出一种内敛而又丰富的质感,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班哲明 杜克,他的作品一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就能直接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他似乎总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和意境,并将其转化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表达。我特别想知道,在那十年间,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如何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有没有一些特殊的事件,让他对创作有了新的认知?或者,他是否在这段时间,尝试了新的创作手法和媒介?台湾的读者,对于班哲明 杜克的作品,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欣赏他那种不落俗套的艺术追求,也着迷于他作品中散发出的淡淡的忧伤与诗意。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欣赏,更像是一次与一位伟大心灵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十年的时光沉淀,去发现那些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