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现代设计进行式

原研哉.现代设计进行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设计
  • 原研哉
  • 现代设计
  • 日本设计
  • 设计思考
  • 极简主义
  • 视觉传达
  • 品牌设计
  • 创意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精心重新汇编《设计中的设计》内多篇文章,再延伸且大幅修订扩增更丰富的图文集结成册。是一本从日本出发向世界质问设计思想观念的书,也是一本『将设计化为言语是另一种设计』的思想作品集。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设计中的几何学》的图书简介,它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原研哉.现代设计进行式》中的任何内容。 --- 《设计中的几何学:从古典秩序到数字时代的视觉构建》 内容提要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中,几何学不仅是数学的分支,更是构建我们所见世界的底层逻辑与美学基石。《设计中的几何学:从古典秩序到数字时代的视觉构建》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部深入探索视觉艺术、建筑、平面设计乃至工业产品形态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与哲学思辨的深度论著。 本书旨在揭示几何形式如何跨越时代与媒介,成为沟通信息、塑造感知、并赋予作品永恒生命力的关键。它将引导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追溯从古希腊的黄金分割到文艺复兴的透视学,再到包豪斯对基本几何体的提纯,直至当代基于算法和参数化设计的复杂形体生成。 第一部分:秩序的诞生——古典几何与美学的根源 本部分聚焦于几何学在西方美学体系中确立的早期基础。我们首先回顾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字与宇宙和谐的信仰,探讨“模数”(Modulus)在早期建筑(如帕特农神庙)中的应用,揭示简单比例如何被视为通向真理与至善的途径。 黄金比例(Phi, $Phi$)的再审视: 我们将深入分析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在视觉构图中的实际作用。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数字的迷信,而是关于如何通过非整数的、动态的比例关系,在对称与不对称之间找到视觉上的平衡点与张力。书中将通过大量的古典绘画和雕塑案例,剖析其对人物肢体、建筑立面乃至版面布局的无形约束与引导。 透视法的革命: 文艺复兴时期,布鲁内莱斯基和阿尔伯蒂等人确立的线性透视法,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三维空间的二维再现方式。本章详述了视点、消失点和视平线如何构建出一个可被精确测量的、以人为中心的客观空间。我们分析了这种“精确的幻觉”如何服务于宗教叙事和权力表达,并成为现代摄影和电影的基础语法。 第二部分:功能的提纯——现代主义的几何语言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功能主义的兴起,设计开始摒弃繁复的装饰,转向对纯粹形式的探索。这一部分关注几何形态如何被简化、标准化,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并传递清晰、高效的现代信息。 包豪斯的几何教义: 论述了约翰内斯·伊顿和约瑟夫·阿尔伯斯等人在包豪斯期间对基本几何体——圆、方、三角——的符号学意义的深入挖掘。正方形代表稳定与理性,圆形代表完整与无限,三角形代表动感与方向性。本书解析了这些“纯粹的几何词汇”如何被应用于标志设计、字体设计以及家具的结构构造中,以实现“形式追随功能”的最高境界。 网格系统的统治: 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网格”(Grid System)是几何学在信息组织方面最严谨的应用。本书将详细介绍瑞士设计学派(如米歇尔·威廉姆斯和约瑟夫·穆勒-布罗克曼)如何利用看不见的网格结构,将文字和图像精确地对齐,从而创造出清晰、客观、易于阅读的视觉层级。这种“结构化的自由”是现代排版艺术的核心。 第三部分:破碎与重构——后现代与数字形态的生成 进入后现代和数字时代,几何学不再仅仅是固定的真理,而是可以被解构、扭曲和实时生成的工具。本部分探讨了非欧几何、拓扑学和计算机技术对设计形态的颠覆性影响。 分形几何与复杂性设计: 介绍了曼德博集合(Mandelbrot Set)等分形图案如何揭示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相似性规律。我们探讨了设计师如何利用分形算法来创造出既有内在秩序感,又具有有机复杂性的纹理、界面和建筑表皮。 参数化设计与形态生成: 重点分析了参数化软件(如Grasshopper)如何将设计师的意图转化为一系列可变参数的集合。几何体不再是固定的实体,而是“过程”的产物。形态的生成不再依赖手工绘制,而是通过控制变量(如光照、结构载荷、数据流)的相互作用而“生长”出来。这使得建筑和产品设计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定制化和响应性。 拓扑学的边界: 简要介绍拓扑学中“连续形变”的概念,即一个图形可以通过拉伸、弯曲而不被撕裂或粘合的性质。这在用户界面(UI/UI)设计中尤为重要,例如手柄、穿戴设备的人体工学形态设计,以及动态过渡动画的设计,都隐性地遵循着拓扑学的逻辑。 结语:从具象到算法的连续统一 《设计中的几何学》最终论证:无论是古希腊的圆规,文艺复兴的尺子,还是当代计算机的渲染引擎,几何学始终是人类理性思维与感性表达之间最坚固的桥梁。理解这些结构和比例,就是掌握了设计领域最深层的“语法”,从而能够更自信、更有目的地创造出既美观又具有内在逻辑的视觉世界。 本书适合所有从事视觉艺术、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交互设计以及对形式美学有深刻兴趣的读者。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跨学科的视觉思维工具箱。 --- 关键词: 黄金分割、透视法、网格系统、包豪斯、参数化设计、分形几何、拓扑学、视觉秩序、形式逻辑。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8 解读原研哉的设计语言
12  无法被眼睛看见的美学
14  讯息传达
18 前言  原研哉

1. RE-DESIGN

再设计-平日的21世纪
22  将平日未知化
24  艺术与设计
25  RE-DESIGN展
26  (土反)茂与卫生纸
30  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
33  隈研吾与蟑螂屋
38  面出薰与火柴
40  津村耕佑与尿布
44  深泽直人与茶包
48  待察觉之时已在未来正中央

建筑家的通心面展
52 食的设计
56 金川宪英│SHE&HE
57 大江匡│WEVE-RIPPLE.LOOP.SURF
58 奥村昭夫│i flutte
59 葛西薰│ OTTOCO
60 偎研吾│半结构
61 象设计集团│MACCHERONI
62 林宽治│Serie Macchel’ occhi
63 宫?檀│沖孔通心面
64 残留下的杰作

2. HAPTIC
68  感觉方式的设计
70  展览会HAPTIC
72  津村耕佑│KAMI TAMA
76  祖父江慎│蝌蚪杯垫
80  Jasper Morrison│WALL CLOCK
84  伊东丰雄│与未来的手掌声
89  Panasonic设计公司│凝胶遥控器
92  深泽直人│果汁的皮
96  挟土秀平│木屐
100  在皮膜上的情事│
104  铃木康弘│高丽菜容器
110  山中俊治│浮动式指北针
115  Matthien Manche│母亲的宝贝
119  平野敬子│废纸篓
122  原研哉│水的柏青哥
128  阿部雅世│文库本书套-800个凸点
130  隈研吾│什的脱皮纹样擦手纸巾
134  须腾玲子│瞪羚
138  服部一成│送礼用的尾巴卡片
140  原研哉│加湿气
144  感觉驱动
145  「懒散」的渐显化
147  扩展感觉世界的地图

3.  SENSEWARE
152  让感觉振奋的事物

白,且具张力的物质
155 与物质性对话

「资讯的建筑」思考方式
156  感觉的原野
157  脑中的建筑

长野冬季奥运会

开闭幕式节目表
158  纸的设计
162  唤醒踏雪的记忆

医院视觉指示标志计画
164  梅田医院视觉指标计画
166  保持白布干净的讯息传达
170  田综合医院视觉指标计画

银座松屋整修计画
174  可触知的媒体
177  与触觉性设计的联系
184  身为「事件」的资讯

长崎美术馆视觉识别
188  如波动般的讯息

斯沃琪瑞表Swatch集团
尼可拉斯.G.海耶克商业大楼

标识计画
192  漂浮在空中的时钟
193  在手掌上的时间

作为资讯雕刻的书籍
196  书籍的再发现
198  资讯是一个水煮蛋
200  资讯的雕刻品
201  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202  PILING-浑沌的管理
204  不要谈论彩色的相关事物
206  设计的原形
208  纸和设计

4.  WHITE
212  设计概念中的白
213  发现「白」
214  机前的色彩
216  规避色彩

资讯与生命的原像

5.   MUJI
228  无印良品思想的视觉化
230  从田中一光交棒的事物
232  无印良品的起源与课题
238  不是「这个好」而是「这样就好」
240  World MUJI
241  EMPTINESS
243  将标志放在地平线上
246  外景-寻找地平线
254  家
272  所谓「简单」的品质是什么?
282  设计的行踪
283  慾望的教育
289  让田里的土壤肥沃
292  自然就变成这样了

6.  VIEWING THE WORLD FROM THE TIP OF ASIA
302  迎接所有文化的位置
308  传统与普遍
309  成熟文化的再创造
312  等待自然的赐予
─「雅叙苑」与「天空之森」
314  以世界之眼重新捕捉日本的优质
─「小布施堂」
318  深入挖掘”什么都没有”的意涵
─「无何有」
325  寂静氛围是产生吸引力的资源

或许曾经有过的万国博览会
330  初期构想与「自然的睿智」
332  生命的实践力
335  森林中的构想
338  越进化越接近自然
344  让身边的自然与生命成为要角
352  自我繁殖的媒体
354  永不终止的计画

北京奥运标志设计竞赛
356  亚洲的脉动

7.   EXFORMATION
370  将世界未知化
372  思考的休止符
372  知识的获得并非终点
374  创造好奇心的入口
375  未知化的顺序

Exformation─1

四万十川
377  进行未知化的对象
378  田野调查
380  八项研究

模拟─如果河川是道路的话
386  脚形山水-脚踩四万十川
388  捡废弃物
390  六方位─以立方切割四万十川
391  一个人,六天的纪录

Exformation─2

RESORT休闲
393  紧接着衣.食.住之后而来的事物
395  任谁都同意的RESORT之芽
397  个别的RESORT

东京塑胶&条纹化计画
400  睡在外面
402  冰淇淋机
404  松散的字体编排设计
405  休闲.按键
407  Exformation持续展开中

8.  WHAT IS DESING?
401  倾听悲鸣声
411  两种起源
414  装饰与力量
416  设计的起源
418  设计的统合
419  20世纪后半的设计
421  规格化.大量生产化
422  Style Change&Identity
426  后现代的戏谑
428  电脑科技与设计
429  激进地勐冲前进
431  走向现代主义的未来
436  深泽直人

关于原研哉
438  后记  原研哉
442  作品清单
460  展览会/获奖/着作.共着/简历
467  中文版后跋  王亚棻&纪健龙

图书序言

  将设计化为言语也是一种设计,这是我在写这本书时发觉的。

  所谓嘹解某一件事,那并不是对他进行定义或叙述!或许宁可将嘹解当作未知,然后试着对其真实性抱着戒慎惶恐的态度,这样才能够更深层的认识他!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原研哉·现代设计进行式》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单一的视觉形象,而是一种持续涌动的创造力浪潮。原研哉的设计,总给我一种“在路上”的感觉,它不拘泥于既有的模式,而是不断地向前探索,质疑,并重新定义。这本书,我想一定是他在“进行式”这个主题下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对他长期以来设计探索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更是一种对未来设计方向的展望。我特别好奇,他如何看待“现代”本身,以及“设计”在其中的角色。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并揭示其背后的设计逻辑和哲学思考?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超越单纯审美评价的视角,让我理解设计如何能够成为一种解决问题、引发思考,甚至改变社会的力量。那些关于“无印良品”的品牌重塑,或是其他他参与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在书中会如何被解读?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获得一种更深层次的设计洞察。

评分

《原研哉·现代设计进行式》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与一位深邃思想者的对话。原研哉的设计,我一直觉得它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智慧,不经意间就能触动你内心深处的东西。他的作品,往往是在极度简洁的外壳下,隐藏着丰富的内涵,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精妙之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现代设计”的本质,而不仅仅停留在作品的展示。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原研哉是如何看待“当下”的,以及“设计”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保持其生命力和 relevancy。书中会不会有他对于社会趋势、科技发展、消费文化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并将其融入到设计理念的阐述中?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会充满智慧的火花,那些关于“看见”与“被看见”,“存在”与“消失”的辩证思考,一定会让我对设计乃至生活有全新的认识。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窥见原研哉那独特的设计世界观。

评分

看到《原研哉·现代设计进行式》的封面,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简约与力量感。原研哉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设计边界的不断探索和对当下社会文化的反思。我一直觉得,他的设计不仅仅是形体的堆砌,更是思想的表达,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精神内核的捕捉。这本书无疑是他多年设计理念的集中展现,从那些令人过目难忘的视觉作品,到他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设计本质的思考,都深深吸引着我。想象一下,翻开书页,就像走进了一个精心构建的设计宇宙,每一个章节都可能是对一个全新概念的解读,每一个案例都可能是一场跨越媒介的对话。我特别好奇他如何看待“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它是否还能仅仅停留在美学层面,抑或它必须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书中那些关于“空”、“负空间”、“再设计”的讨论,一定会给我带来很多启发,让我重新审视身边那些被习以为常的物品和现象。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次深度访谈,让我更贴近原研哉的设计哲学,理解他如何用“设计”来提问,来回应,来推动时代的“进行”。

评分

拿到《原研哉·现代设计进行式》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设计理论的书,更像是一次与一位哲人进行的思想漫游。原研哉的设计,从来不是为了“好看”而设计,而是为了“理解”而设计。他用一种极其克制而精准的方式,剥离事物表面的浮华,直达其本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他那充满智慧的内心世界,理解他如何看待“现代”这个概念,以及“设计”在其中的角色和使命。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关于“感官”、“体验”、“沟通”的设计理念?我猜想,它一定会充满那些让我恍然大悟的瞬间,那些关于如何用设计去“提问”,去“发现”,去“连接”的思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能让我欣赏他的作品,更能让我理解他作为一位设计师的深层思考,以及他对这个时代独到的见解。

评分

初次接触《原研哉·现代设计进行式》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他标志性的、极具辨识度的作品。那些看似轻盈却意味深长的排版,那些在极简中蕴含着无限可能性的视觉语言,无不体现了他对“少即是多”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信息传达效率的深刻理解。我一直认为,原研哉的设计是能够与人产生共鸣的,它不炫技,不浮夸,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引导观者去思考,去感受。这本书,我想一定是他对于“现代设计”这一概念的深度梳理和前瞻性思考的结晶。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本作品集,更像是一份宣言,一份对当下设计状况的诊断,以及对未来方向的探索。我尤其想知道,在他看来,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称得上是“进行式”?是不断创新,还是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经典?书中会不会讨论到他在不同领域(如建筑、产品、展览、品牌策划)的设计实践,以及这些实践背后统一的设计哲学?我渴望通过这本书,理解他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视觉表达,如何用设计来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社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