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极简风的内涵.来趟北欧设计之旅
赫尔辛基,一个光听就令人觉得寒冷的名字,却是全球设计人皆向往的设计首都。因为气候寒冷,以致于整个地区的设计呈现出简约、低调、不做作、不极端的风格,这正好与芬兰人对设计的高度热情形成强烈的对比,芬兰人秉持着自己的个性与执着,在这片蓝色调的设计海洋里乘风破浪……
本书将带领您展开一趟品味极简风格的北欧设计之旅。作者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在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的留学经历,内容包括在国外所见、所闻、所感触到的中、外设计的差异,以及从中获得的启发。
书中没有太多的设计专业知识,读起来不仅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以忠实的口吻记述游记,反而能为读者带来最实在的设计资讯和设计经验,加深对北欧的设计印象。作者也没有因为置身于国外,就忘了自身立场,而是从一个外国留学生的角度,去赏析当地学生的作品与概念,解读他们的设计哲学。更进一步地,还比较了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的学风差异,对有意前往当地修习设计的设计者们来说,不失为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就宛若置身于芬兰赫尔辛基的设计现场,跟着作者一同历经留学生活,接受一场简约的北欧设计洗礼。另外,整本书就是一件很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透过本书图文的编排,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设计巧思。
作者简介
张儒赫
1984年出生于大连。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七工作室视觉传达专业,获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金奖牌设计」小组,和其他成员共同设计了「金镶玉」奖牌。
随后以工作室交换学生的身分来到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交换学习。其留学日志也在视觉同盟等各大设计网站连载。 毕业后在北京北奥大型文体活动策展公司担当设计师职务,同时跟随公司进入张艺谋领衔的「20
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在舞美工作室工作。工作经历以及与奥运的结缘受大连和北京的媒体关注,曾多次报导。
2009年夏天,即远赴英国,在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攻读视觉传达的硕士研究生。
blog.sina.com.cn/zrh1984
前言:分享快乐的旅行
第一章:心中的一抹蓝——我的北欧情结
第二章:质朴的实用主义——全民设计的故事
第三章:蓝色的眼泪——告别首都机场
第四章:普及的人性化,渗透的商业性——赫尔辛基万塔机场
第五章:品味北欧——挑剔于生活品质之间
第六章:从工厂到教育基地的变迁——初探UIAH
第七章:We一起设计——记芬兰独立90周年海报课
第八章:倾听历史的声音——芬兰堡一日游
第九章:这里不是印刷的终结——UIAH的图书馆
第十章:游走于边缘地带的我——设计师与艺术家讨论的经典课程
第十一章:虚拟与现实的交集——访圣诞老人故乡
第十二章:掌控细节,服务大众——关于导视系统的粗略讨论
第十三章:疯狂的纪念日——阿拉比亚之夜化妆晚会
第十四章:现实来自于设想——一堂十万启动资金的概念设计课
第十五章:白色为主题的思乡情——雪中游玩
第十六章:尾声——也许的未完待续……
后记
作为一名对旅行充满热情的人,我总喜欢通过书籍来预先感受一个地方的独特气质,而“设计在赫尔辛基”这个书名,无疑为我勾勒出了一个充满艺术感和探索性的目的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精心设计的导览手册,带领我领略赫尔辛基这座城市的“设计之美”。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那些必去的博物馆、画廊、设计商店,以及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创意空间。我更希望它能分享一些关于赫尔辛基在地设计品牌的独特故事,比如他们的设计理念,他们的产品特色,以及他们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我想了解,在赫尔辛基,设计是如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如何在游客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本书,将是我探索赫尔辛基设计之旅的最佳伴侣。
评分我一直对设计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而“设计在赫尔辛基”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研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赫尔辛基设计作品的罗列和赞美,而是更深入地去探讨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创作过程以及社会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分析赫尔辛基的设计是如何受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的。例如,它是否受到了芬兰传统工艺的影响?它是否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方面找到了创新的设计解决方案?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赫尔辛基设计如何与科技相结合,以及如何塑造城市未来发展的探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有价值的洞见,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在塑造城市和社会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我最近对城市文化和在地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赫尔辛基,作为一座充满创意活力的北欧都市,自然成为了我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座城市设计的求知欲。我一直认为,设计不仅仅是表面的美观,更是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体现。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到赫尔辛基的设计是如何反映其居民的生活态度、工作习惯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的。是不是那些公共空间的规划,体现了对社群互动的重视?是不是那些创新的产品设计,解决了城市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设计师故事,他们的灵感来源,以及他们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将创意转化为现实。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思考的书籍,而这本书,似乎能够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一个城市,以及它所孕育出的设计力量。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设计在赫尔辛基”。这个名字有一种莫名的召唤力,让我觉得它一定隐藏着某种与众不同的魅力。我一直对北欧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颇为欣赏,但又觉得它似乎总有些距离感。我希望这本书能拉近我和这种风格的距离,让我更具体地感受到它在赫尔辛基这座城市中的落地和生长。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赫尔辛基设计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简洁,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智慧,一种对生活的尊重,一种对环境的关怀。我希望看到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设计案例,那些充满温度的作品,而不是冰冷的概念堆砌。比如,那些为特殊人群设计的便利设施,那些巧妙利用自然光线的建筑,或是那些注重材料本身的质感和生命力的家居用品。我想要通过这本书,去感受赫尔辛基这座城市的设计哲学,去理解它为何能在世界设计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评分赫尔辛基的设计,这个名字本身就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我一直对北欧设计情有独钟,那份简洁、实用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美学,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想象一下,在这个以设计闻名遐迩的城市,一定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创意和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赫尔辛基,设计是如何渗透到城市肌理中的?它是如何体现在那些标志性的建筑、精巧的家具,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寻赫尔辛基的设计 DNA,去理解它背后的文化根源和哲学思考。我特别好奇,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赫尔辛基的设计是如何保持其独特性的?它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流线型的公共交通工具,那些极具功能性的家居用品,以及那些隐藏在街角的小店里,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手工艺品。这本书,或许就是我了解这一切的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