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章,是作家目耕自然的记录、读书品人的心得和跋涉人间的心迹履痕。万物、心境,朋友函、夜读抄、品书琐记、生命之思,构成了一个读书人杂草丛生的「读写座标」,一束漫游者杂沓无拘的「岁月书简」。
作者简介
葛筱强
男,一九七三年出生于大陆吉林省通榆县。
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九九○年开始写作。作品体裁主要以诗歌、散文、随笔和书话为主,迄今在《诗刊》、《文艺报》、《中国环境报》、《绿风》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三百篇(首)。《梦柳斋集──一个读书人的随笔散札》为作者第一本散文、随笔和书话集。
推荐序一 是真名士有真见识∕伍立杨
推荐序二 梦柳斋──葛筱强的「精神后厨」∕张阿泉
第一辑 梦柳斋随笔
农夫笔记
写完就扔的便条
生命的歌者
诗边札记
冬夜读书
浮生半世有书香
白城购书小记
唿和浩特访书小记
旅行日记
梦柳斋日影
理发
品茗
午后的蜜蜂
萧萧白杨林
新年的徊想
探访上官缨
怀念上官缨
隔海的诗缘──我和台湾诗人涂静怡女士的书信散札
关于左手的一些追思断想
像蚂蚁一样勤勉的人
永远的怀念──关于苇岸的日记
在「碧绿与蔚蓝」中放马读书──关于张阿泉的散札零墨
第二辑 梦柳斋书话
海子的一首重要佚诗
不可多得的《单独者》
诗歌世界里的审美人生
一本诗坛地图和两个不眠之夜
枕前留梦有阿泉
草原文明的薪火不灭
一脉书香出潜庐
纪事书林一小潜
金陵雁斋的书事灯影
老乡高维生
两本《掌上珠玑》
梦柳斋读书札记
你的精神家园,我的心灵故乡
清新淡雅《草云集》
有一段书缘书事,与盈水轩有关
让心灵感伤的暧昧──小说《暧昧》读后
人到中年的一束温暖灯光──王虎《幻影魔术室的灯光》读后
草根文化,生生不息──略谈《万人围着二人转》
收藏伍立杨
一本让灵魂安静的书
苇岸的三本小书
我斋藏的部分毛边签名本
闲说《吴门烟花》
心魂里流淌出故园的歌──漫谈王继民的散文创作
远去的村庄,温暖的家园──略说丁利的散文集《远去的村庄》
昨日书香香满怀
第三辑 附录
给筱强的诗──在小镇里的幸福
关于筱强的评论
友人来信
成长的历程──我的自述
人生读写简历
后记──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这本书的副标题“个读书人的随笔散札”,让我感到一种亲切感。因为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所以我特别想知道,和我有相似爱好的人,他们的思考方式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新的视角,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也许作者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在高压的生活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以及如何从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评分“个读书人”,这个称谓让我对作者的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那种埋首书堆,与文字为伴的人吗?还是一个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却依然保持着对知识和美的追求的人?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作者对阅读的体验,比如他从哪些书中汲取了养分,有哪些书让他醍醐灌顶,又有哪些书让他感到慰藉。我喜欢听别人讲关于书的故事,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阅读史,其实就是他心灵成长史的一部分。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分享一些他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解答这些困惑的。
评分“梦柳斋集:个读书人的随笔散札”,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一个文人雅士,在幽静的庭院里,品茗论道,然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笔端。我猜想,这本书一定充满了人文气息,作者可能对古典文化有很深的造诣,或者对历史事件有独到的见解。同时,“随笔散札”也表明了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能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对艺术、对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我期待能在字里行间,与这位“个读书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评分“个读书人”,这个词语很精炼,它暗示着作者可能不是那种广为人知的公众人物,而是一个相对独立、有自己思考空间的人。这种“个”的特质,往往意味着更纯粹的表达,更真诚的情感。我期待这本书里,能够读到作者最真实的声音,他可能不会去迎合什么潮流,也不会去追逐什么热点,而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他所看到的世界,去表达他所感受的情感。我喜欢这种不设限的自由表达,它就像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惊喜,总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触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一种淡淡的、素雅的感觉,像一张老照片。封面上的“梦柳斋集”这几个字,写得很有古韵,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应该是本跟文学、跟生活有关的书,可能是一些散文或者随笔。后面的副标题“个读书人的随笔散札”,更明确了这一点,说明作者是一位有一定人生阅历、喜欢读书的“个读书人”,然后把自己的思考、感悟、生活片段这些“随笔散札”集结成册。我其实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书,因为它们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的情节,但却能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心性、见识,读起来更像是跟一个有故事的朋友在聊天,或者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翻开一本泛黄的旧书,慢慢品味其中的味道。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眼是被它的装帧吸引了。那种复古的纸张,带着一点点暖黄的色调,还有那种低饱和度的印刷,都散发出一种沉静的气质。不像现在很多书,动不动就用鲜艳的色彩,或者花哨的设计。这本“梦柳斋集”就好像一个安静的角落,邀请你去那里歇歇脚,跟它的作者一起,放慢脚步,去看看这个世界,去想想生活。我特别欣赏这种“慢”的风格,尤其是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能有一本书,让你愿意花时间去静静地读,去慢慢地体会,这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个非常注重细节,也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
评分我一直觉得,“散札”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它不像“论文”那样严谨,也不像“小说”那样有起伏,更像是随手记录下来的、不成体系但又饱含真情的文字。从这个角度来说,“梦柳斋集”这个名字也很有画面感,“梦柳”两个字,常常会让人联想到江南水乡,或是那种朦胧、诗意的意境,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期待这本书里能有一些关于作者对文学经典、对历史文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小插曲、小感悟,比如一次偶然的旅行,一次深刻的对话,或者是一段沉浸在书本中的美好时光。我很好奇,这位“个读书人”到底会以怎样的方式,把这些零散的思绪串联起来,形成一篇篇动人的文字。
评分“梦柳斋”,这个名字真的很有韵味。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在一个宁静的斋房里,窗外种着一棵柳树,柳枝随风轻摆,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作者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伏案写作,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生活的点滴,化为笔下的文字。这种氛围感,本身就足以让人期待。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会有一些关于自然、关于时光、关于人生的诗意描写,让人读起来感到心旷神怡。也许作者也会分享一些关于“梦柳斋”的由来,或者是在这个地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评分“随笔散札”,这四个字精准地概括了我对这类文体的喜爱。我不太喜欢那种过于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文章,而是更偏爱那种“想到哪写到哪”,但字字珠玑,充满个人风格的作品。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作者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些观察和思考,不一定是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但一定是基于他个人独特视角的、真诚的分享。也许是一些对新技术的看法,也许是一些对人际关系的体悟,或者是一些对传统文化的感慨。我期待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与我心灵契合的共鸣。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提炼出独特意义的文字情有独钟。作者冠以“梦柳斋集”之名,又以“随笔散札”为内容,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一些古代文人的小品文,那种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雅致和情趣。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细节的敏感,以及对文字的敬畏。也许会有作者对某种植物的描写,对某种食物的品鉴,或者对某个老物件的回忆,这些看似寻常的事物,在有心人的笔下,却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