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毫无疑问是成就显着的。
然而,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
巴菲特与其他专业投资人之间的差距,
就是投资思想上的差距。
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他们自觉去玩失败的游戏,
而这正是巴菲特不会选择去玩的游戏…
华伦.巴菲特是全球最伟大和最富有的证券投资家。美国《富比士》杂志公佈了2003年年度世界富豪排行榜,「股神」巴菲特以其360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居第二。
巴菲特的理论并没有超出普通人的理解力。他的公司里既无庞大的证券研究部门,也没有顶着博士头衔的金融分析专家。他公司的所在地,在奥玛哈市地处偏荒的中西部平原,在这简陋的办公室里,几十年如一日,巴菲特不为华尔街的喧闹所侵扰,更不理会道琼指数的起伏变化,潜心钻研各种投资机会。
做为一名职业投资家,巴菲特既讲原则,又不乏灵活性,同时具有耐心、勇气和信心,决策果断。他总是寻找风险已被消除或最小化的投资。他非常了解机率,善于捕捉机会。他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决定一家公司或一个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决定放弃投资,也能在几天后大举买进。他总是有备而来,满载而归。
006 总序:投资大赢家
PART I 投资思想的形成
014 人生座标的定位
019 汲取「华尔街教父」的智慧
038 来自另一位大师的启迪
048 学习并超越权威
057 关于现代投资理论的争论
066 巴菲特的独特理论
073 波克夏雄踞一方
099 附录:追随葛拉汉及陶德的超级投资家
PART II 锤炼稳定的投资心态
120 投资必须是理性的
131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行为的解释
146 选择最值得投资的行业
155 揭示股市预测的荒谬
167 反传统的巴菲特
180 利用市场的非理性致富
200 自己才是「头号大敌」
PART III 投资策略的基本原则
212 企业原则
233 经营原则
252 财务原则
269 市场原则
序
投资大赢家
华伦.巴菲特是全球最伟大和最富有的证券投资家。他于1956年以100美元开始了其投资合伙人的生涯,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成为全球巨富之一。美国《富比士》杂志公佈了2003年年度世界富豪排行榜,「股神」巴菲特以其360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居第二。他掌管的波克夏哈萨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投资业绩位居同行之冠。
巴菲特在证券投资领域,可谓从白手起家到富可敌国。证券行业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失去理性的世界,而巴菲特却在这个容易失去理性的世界中,始终保持了清醒,并且赢得了非凡的胜利。
过去几十年间,投资者游戏般地周旋于各种不同的投资方案之中。程式交易、槓桿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垃圾债券、衍生证券和指数期货等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新玩意,已经吓坏了许多投资者。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差别已经消失;基础调研的苦差事,已让位给电脑旋风般的高速处理;黑匣子代替了与公司管理员的见面和调查;自动操作淘汰了直觉经验。 今天,一般投资者的美梦已经破灭,他们对现在的金融市场倍感陌生。诚然,有相当一部分的投资者採用小额资本化、大额资本化、增长、增值和产业周而复始的循环等投资策略,获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但在其他情况下,这些方法又使其追随者在「平庸」时期陷入困境。
但巴菲特是一个例外,他没有在这一时期受到损失。他的投资战绩一直遥遥领先。当投资者和观察家在各种古怪的投资方式上花费大量精力时,巴菲特却已悄悄地积聚了几百亿美元的财富。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一直被证明是成功的。巴菲特的理论并没有超出普通人的理解力。「我的投资方法并不高深,我所做的,一般人也能做到。」诚如巴菲特所说,他的公司里既无庞大的证券研究部门,也没有顶着博士头衔的金融分析专家。他公司的所在地在奥玛哈市,地处偏荒的中西部平原,金融业一向不发达,与号称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华尔街有着天壤之别。巴菲特就在一幢普通大楼里租下两个房间,做为公司的办公室,除了一名秘书和一名研究助手以外,连基金经理们常用的股票行情机都没有,只有一些他经常阅读的《史坦普股票指南》以及他所收集的各种公司年报。
在这简陋的办公室里,几十年如一日,巴菲特不为华尔街的喧闹所侵扰,更不理会道琼指数的起伏变化,只是潜心钻研各种投资机会。巴菲特进行投资时,他只注意公司本身。而大部分的投资者却只盯着股票价格。这些投资者用了太多的时间、精力,来观望、预期和预测股票未来的价格变化,几乎没有花时间去理解他们拥有部分所有权的公司。这种理解可能是非常初级的,但却正是巴菲特与众不同的根本所在。他具备了拥有和管理许多不同类型公司的经验。因此,当他在普通股上投资时,这些经验使他的行动有别于其他所有的专业投资人。
做为一名职业的投资家,巴菲特既讲原则,又不乏灵活性,同时具有耐心,决策果断。他总是寻找风险已被消除或最小化的投资。他非常了解机率,善于捕捉机会。他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决定一家公司或一个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决定放弃投资,也能在几天后大举买进。他总是有备而来,满载而归。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和企业家看待公司的角度应该是一致的,因为从本质上说,他们在追逐同样的东西。企业家想拥有整个公司,投资者想买入公司的一部分。如果问一个企业家,当他收购一个公司时他会考虑些什么?最可能的答案通常是「这个公司能创造多少价值」。为了获利,企业家和投资者都应该关心同样的指标。
如果适应巴菲特的投资战略仅仅需要视角变换,那么更多的投资者有可能成为其支持者。但应用巴菲特的方法不仅仅是视角的变换,还需要对投资决策的评价和描述方式。传统的投资评价标准是价格变化:股票买入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价。长远来看,股票价格应追随公司价值的变化。但短期内价格会在公司价值上下大幅度的波动。这种波动不是由公司发展情况决定的。现在的问题在于,大部分投资者用短期价格变化,来衡量他们的投资方法的成败。
然而,这些短期变化经常与公司的经济价值变化毫无关系,而是与预测其他投资者行为密切相关。另外,客户要求职业投资者每季报告投资情况。在等待他们的资产按某种预想的比率增值的过程中,客户经常失去耐性。如果他们的财产没有在短期内升值,客户会失望并怀疑专业投资人的能力。
巴菲特认为用短期股价变动来评价公司成败是愚蠢的,他在选择一家企业进行投资时,会考虑该企业的内在价值如何?能否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购入?企业的业务是否简单易懂?经营历史是否稳定以及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的管理层是否理性等等。
只要我们看看巴菲特成功运作的例子和他简单的投资理论,就会发现,对大多数的投资者而言,最合适的问题不再是「他是怎么做到的?」,而是:「为什么别的投资者不採用他的方法?
这本投资书的内容,怎么说呢,让我觉得耳目一新,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固有看法。我一直以为投资书就是教你怎么分析股票,怎么预测市场,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它更多地是在探讨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看待企业和财富的态度。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去解析“能力圈”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书中的案例选择也非常有意思,它不只局限于我们常说的“股神”,而是从更广泛的商业历史中汲取养分,去剖析那些成功和失败的企业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复利”的讲解,虽然这个概念并不新鲜,但作者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深刻理解了它惊人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长期持有的信念。这本书让我明白,投资不仅仅是关于钱,更是关于如何理解世界,如何与优秀的企业共同成长。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表面的波动所迷惑。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思考,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投资书”的预期。我之前以为它会充斥着各种技术指标和图表分析,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次关于“商业本质”的探索。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企业内在价值”的概念,并且用了很多生动的生活化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我尤其欣赏他对“管理层质量”的重视,他强调说,优秀的管理者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让我意识到,在分析一家公司的时候,不仅仅要看它的产品和服务,更要看那些驱动这一切的“人”。书中对“风险管理”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让你去回避风险,而是教你如何去理解风险,如何去控制风险,从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稳步前行。这本书没有给我那种“魔法公式”,而是让我明白,真正的投资需要的是独立思考,是耐心等待,是与优秀的企业一起成长。它让我从一个“股票买卖者”转变为一个“企业所有者”的心态,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转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高级的商业哲学课,而不是简单的投资培训。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使用那种枯燥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甚至带点故事性的语言,将深刻的投资理念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他对“企业文化”在投资中的作用的分析,这是一个我之前很少关注到的角度,但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基石。书中对“周期性”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市场有周期,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行业周期的特点,以及投资者如何在这种周期中找到机会,规避风险。这本书没有给我那种“照搬就能赚钱”的捷径,而是让我明白了投资的本质在于深刻的理解和长期的坚持。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识别那些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如何去评估它们的内在价值,以及如何在这种价值被市场低估的时候,做出明智的决策。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思想的启蒙”,让我对投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关于投资的书,虽然书名本身就很大气,但我感觉它更像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而不是简单的操作指南。作者没有直接告诉你“买什么”,而是带你进入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你理解“为什么”。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护城河”的论述,这个概念被解释得非常生动,仿佛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企业竞争的画面。书中用了很多历史上的经典案例,不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公司,还有一些相对小众但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的企业。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到,他不仅仅关注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更深入到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层的素质、行业的发展趋势等方方面面。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价值投资”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是真正体会到了其背后的哲学和智慧。这本书没有给我“一夜暴富”的幻象,而是让我明白,真正的投资是一场需要耐心、智慧和远见的马拉松。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判断,如何去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找到那些真正具有长期价值的公司。那些对投资感兴趣,但又苦于不知从何入手的朋友,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绝佳的起点。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沉思良久的书。它没有给我提供任何具体的“买卖点”指导,而是引领我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安全边际”的论述,作者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投资中,留有余地是如此重要。他不仅仅关注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更深入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以及它在行业中的长期地位。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详尽,每一个案例都像是被解剖了一样,让我看到企业成功的“ DNA ”,也看到它们可能面临的挑战。这本书让我明白,投资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更像是一种价值的创造和分享。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识别那些真正具有“长期主义”精神的企业,以及如何与它们一同分享未来的增长。这本书没有给我“快速致富”的承诺,而是给了我一种“持续致富”的智慧,一种能够让我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保持清醒头脑,做出理性决策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