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不是一般的旅行,而是「宿命性掺入了浓浓村上春树性」的东京旅行。
《东京.村上春树.旅》是旅居东京八年的郭正佩,以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一趟「关于村上春树的东京之旅」,她带着村上春树的书,一边重读,一边按图索骥,走访每本书里曾出现过的场景,之后蕴酿完成的旅行散文学。文字之外,她以独特的摄影美学捕捉住小说场景里幽微的氛围,如时光旅人般,带我们重回小说世界,同时,也走进作者郭正佩和东京这个城市交织而出的故事。
这是郭正佩继《e猫掉进未来汤》、《丝慕巴黎》、《圣杰曼的佩》、《希腊.村上春树.猫》之后的最新着作,图文并茂,依然让人惊喜。
作者简介
郭正佩 Peggy
台大物理系毕业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深造,研究数位影像内容搜寻管理。曾在法国电信公司巴黎研发中心实习,也曾在德国易利信,日本NTTDoCoMo无线通讯研究所工作。
Peggy热爱摄影,因国际人的工作之便,造访异地的频率及深度远远超出一般旅游者,生性好奇的她,因而用镜头纪录下Peggy的眼界。在天下文出版《e猫掉进未来汤》、《丝慕巴黎》、《圣杰曼的佩》、《希腊、村上春树.猫》,受到读者欢迎。摄影及文字专栏、专题作品散见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三少四壮集」、《联合文学》等处。peggy.cc,是她以【东京暮思.丝慕巴黎 (东京暮□□.Paris Mon Amour)】为题的摄影文字园地。
一段关于村上春树的东京旅行
在还来不及写下《东京暮思》之际,请容我先以一个旅人的态度,
和您再一次分享这段「宿命性掺入了浓浓村上春树性」的东京旅行。
如果我似乎快乐得有点得意忘形,敬请多多包涵。
真不好意思。
三轩茶屋旁的首都高和鳗鱼饭
然而那里并没有太平梯。
是的。不管是在一九八四年,或是二○○九年,
三轩茶屋附近和国道二四六号线平行的首都高速公路,
从用贺往涉谷方向,并没有太平梯。
吉祥寺的《人造卫星情人》
「妳不会和小蓳一样吧?」
小蓳?
「不可以莫名其妙在希腊小岛上消失,变成《人造卫星情人》噢。」
老早以前相当有问题的
国分寺一家爵士喫茶店老板
「参观」过三轩茶屋附近首都高太平梯后没几天,
我就跑到西国分寺去了。
说起来,还不都是为了一家「老早以前曾经存在在国分寺的爵士喫茶店」
四谷、御茶之水到本乡
—《挪威的森林》渡边与直子的东京散步
我的心情有点激动。
不只因为自己终于走过这本十多年来,已经读过不下十次小说里,
主人翁走过的路;也或许因为发现,不知不觉之间,东京这个城市,
已经承载着太多自己人生中的重要记忆。
目白、早稻田、新宿DUG、日本桥
—《挪威的森林》渡边和绿的东京
我甚至想闻闻空气中那汗水、体臭和垃圾臭气味,
以及因为大家都把要洗的衣服丢进床下,没人定期晒棉被,
因此吸满汗水而发出无可救药气味的棉被。
从《国境之南.太阳之西》
到《舞.舞.舞》的都心散步
遵照这段旅程的莫名路径,我踏入位于青山道上的纪伊国屋超市,
检视蔬果的排列方式及完美度,是否如《舞.舞.舞》及
《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书里描写这般。
也当然一一为那些「可能受过训练的蔬菜们」拍了照。
哎呀,说无聊还真是无聊。
继续《1Q84》的东京探险
这一段旅行,从三轩茶屋附近那充斥着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高速车流驶过的首都高开始;走过大半个东京,
最后又回到充斥着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高速车流驶过声音的高□寺附近环状七号线。
最后,《黑夜之后》
单独前来的客人似乎多了起来。有用笔记型电脑写东西的人。
有用手机在接收传送简讯的。有跟她一样在专心读书的。
也有什么都不做,只是一直望着窗外,在想事情的。
—— 村上春树.《黑夜之后》
这些人里 —
用笔记型电脑写东西的人,那就是我。
后记
几个月前,我还以为因为《1Q84》一书到六本木Singles Bar的想法有点前卫,
没想到《1Q84 Book3》推出之际,六本木Singles Bar居然推出
— 感谢青豆小姐光临本单身酒吧暨《1Q84 Book 3》出版纪念:
提供来此畅饮男士,免费请一位女士喝杯Tom Collins促销活动。
一段关于《村上春树的东京旅行》
郭正佩
在还来不及写下《东京暮思》之际,请容我先以一个旅人的态度,和您再一次分享这段「宿命性掺入了浓浓村上春树性」的东京旅行。
如果我似乎快乐得有点得意忘形,敬请多多包涵。
真不好意思。
「妳在哪?」
频繁地,人们这么问我。这些年,飞来飞去,从这里飞到那里,从那里飞到这里。遇到这个问题,我总不知该如何回答适当。
「在东京。」很大一部分比例时间,我在东京。
「在东京做什么?要待到什么时候?」人们下一句约莫是这么问。
在东京的理由许多,事实上,过去这些年,东京是我的大本营。
「和村上春树在一起。」
有几次我这么回答。
这么说,实实在在因为,我在东京的生活,绝大部分时间,平淡的近乎无趣。偶尔能见面喝喝咖咖一起吃饭的朋友,用几根手指就能数完。所以日常生活里,除了便利商店店员、回转寿司店师傅,以及咖啡馆老板之外,现实上并没有和任何人有面对面实际的对话。
除了例行工作,精神上,这些年来,一直靠着反覆阅读村上春树的书渡过。
当然,书架上还有无以数计各式各样其他的书,别的作者的书。我频繁地购买大量日本杂志、书籍、情报志,也不厌其烦驴子似一次又一次从台北扛几十公斤的书囤积在东京仅容旋身小公寓里。(自然总是超重而过海关毫无例外地千辛万苦)
一个人住东京,无论再忙,仍有大把大把精神上空虚的时光;这时,把喜爱的书带在身上,是比较可靠的解救方式。大部分喜欢的书,我都读过两次以上。书海茫茫,能读超过两次以上,重读时仍能沉浸于阅读乐趣之中的书,少得可怜。随着不同年龄、心境,重读一、二十遍,居然还能呵呵大笑,或在其中感受到新东西的,算来算去,可能真的只有村上春树。
仔细想想,过去这么多年里,身边的朋友来来去去,连猫也来来去去,一直一直在东京生活里陪着我的,却是村上春树。
八年多来,有三次左右,我按着出版顺序,把村上春树的作品,一本一本仔细地重读一遍。一次大约一个月上下。以总的时间来看,总共三到四个月。这么说,当然并非每一本都重读过。因为移动的关系,村上的作品总有些不在我身边。偏偏每次又是我想找的那一本。后来心一横索性在东京台北,各放一套。加上结束美国留学离开波士顿前留给朋友的一套,我想村上春树的每一本书,我都至少买过三本以上。不知道能不能和时报文化申请成为荣誉会员?
这三.四个月时光,大抵间隔数年。
第一次是初抵日本工作,被安置在方圆百哩什么都没有招待所的时候。说到什么都没有,的确是真真实实的么么都没有。公司的豪华招持所依山靠海,主要提供给临时出差、开会之类外宾使用。我和公司签下一年合约,既不属于永久员工,却也不算外宾。为了省却我购买家俱的麻烦,于是安排招待所让我长期居住。事后看来,固然省去许多麻烦,却是个大错误。偌大招待所除了我的房间之外,还有十一个左右空房间,以及大概有一个网球场那么大的气派会议室。这栋美丽的巨大别墅位于山丘顶上,距离最近的电车站以我的速度走路需要五十分钟,一到夜晚漆黑一片并且四下无人。方圆四下连家便利商店都找不到、没有任何朋友、日语忘得一干两净,而且单身居住在山顶上的空荡别墅,真不是开玩笑。我想任何一个人如果处在类似情境,八成都需要应变出镇定身心的办法来。
连续过了几天想尽办法熬过夜晚日子之后,我想到村上春树。他的小说,有几本是我一直没读完的;况且,时至当下,我还想不出任何一个其他作家的作品,能让我如此热衷阅读,并且数量庞大足够填补好一段时间。
拜託朋友从台北扛来的整套村上春树彷彿甘霖。一页页沉浸在他的文字里,至少让我对窗外咻咻风吹草动的注意力和随之而来的不安减低不少。就这样,我一个人,在听着风声的海岸公寓里,把义大利面丢到滚着水的锅子里,拉开啤酒罐,一点一点读着村上春树。事实上,彼时的我还一点也不喜欢啤酒。不过,读着村上春树,自然而然觉得应该喝啤酒的人,应该至少也有成千上万吧?
然后,就像任何一个可能的村上春树读者,假日的时候,我试着坐电车到青山、高圆寺或什么地方,寻找似乎固执兮兮,一个人默默在柜台后面,一边亲手做点下酒小菜,调On the rock威士忌,一边换LP唱盘的爵士喫茶店老板身影。
结束一年工作之后,我搬到东京市区,进入学校,再度开始研究生涯。日子异常忙碌,除了研究本身的压力之外,终于离开大公司羽翼在这个几千万人口都市求生存,一开始遇到各种各样生活上的挫折真是惨烈得可以。
我继续读着村上春树。然后试着尽可能地找出时间逃离东京喘一口气。
当时博客来网路书店举行了一次简体书特卖,其中包括许多年后繁体版才推出的《村上朝日堂》三书。虽然一开始感觉翻译有些拗口,习惯之后倒也问题不大。简体版本印刷密麻,三本加起来字数不少,体积却轻又小,那几年几乎变成我背包里的固定物件。已经在东京这个巨大都市生活几年,同时也逐渐演变成﹣刚出二、三本书,开始在报章杂志写几个专栏,三十多岁仍然白天在都心闲晃(虽然仍然是学生)﹣的我,对于书写《村上朝日堂》时背景年龄都十分类似的村上春树心境和生活好奇不已。简直是逐字分析地一遍又一遍重读。
无论重读多少次,总是捧腹绝倒,深感认同。不知道多少次想把部落格名称改为《佩姬朝日堂》。
第二次完整重读,是论文口试前百般焦虑的一段日子。当时发生了非常非常多不可思议的事,我的脑子里一团乱。论文的巨大压力在即,事实上应该读的,是列印出来不比村上全集叠起来薄的学术文献(事后当然也的确读完了);为了安定焦燥不安的心,着着实实却在动笔写论文前,再重读了一次村上春树。躺在床上、在咖啡馆里,论文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我,一本又一本继续读下去。把村上春树完全读完,居然还把谷崎润一郎的《细雪》,还有架上的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夏目漱石等等全读了一遍。
当时我已带着《远方的鼓声》去过村上春树写《挪威的森林》,以及《远方的鼓声》一书背景之一的希腊斯佩察鸟、米克诺斯岛、克里特岛等地。着手自己《希腊.村上春树.猫》一书构想在当时成型。当然,我还得找出时间重回希腊,一探春树岛、罗德岛等地。彼时,重新有系统阅读村上数十年来着作,相对于初抵东京,或更久远前不认识这个城市之际阅读的模煳印象,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书中出现的地名,都市里琐碎却真实的生活细节、心境,从单纯的文字,演变成实际影像在脑海中浮现。
走在涉谷拥挤人潮之中,想到的是《国境之南.太阳之西》里岛本有一点跛的脚步;坐中央线经过四谷时,不禁想起渡边彻和直子在《挪威的森林》里的重逢。这几年我都住在吉祥寺,所以每次再翻开《人造卫星情人》,总是激动不已。走到神保町附近三省堂书局,就忍不住想,会不会有一天在这里看到买下我的书的读者。
于是,我知道,总有一天,我将进行一次《关于村上春树的东京之旅》。
写完《希腊.村上春树.猫》之后,花一段时间,重新以按着村上春树的角度,再一次认识这个我以为已经熟悉城市的念头逐渐强烈。
这段旅行,历时大约一个月。在这之间,我带着村上春树的书,一边重读,一边一本一本试着走过书里出现的场景。这是第三次完整地重读村上春树。
接下来您将读到的,可以说是这一个月的《东京.村上春树.旅》;或者,也可以说是过去八年左右,村上春树的文字,和东京这个城市,之于我,交织而成的故事。
这趟旅行,一直是个进行式,我惊讶地发现,即使已不知多少次重读村上春树的书,居然却有崭新的感动。踏着书中主人翁曾经的脚步,我甚至怀疑:这里真是我居住了那么几年的城市吗?怎么有那么多角落,是我从来也不曾经过,一次也没注意到的地方呢?
如《听见100%村上春树》一书作者,哈佛大学日本文学杰.鲁宾(Jay Rubin)教授所言,我只是一个村上春树的忠实书迷:
「最大的期望,是与读者分享我阅读及翻译村上长、短篇小说,得知它们产生过程时的兴奋心情。如果我似乎快乐得有点得意忘形,敬请多多包涵。」
所以,在还来不及写下《东京暮思》之际,请容我先以一个旅人的态度,和您再一次分享这段『宿命性掺入了浓浓村上春树性』的东京旅行。
这段旅行、书写这本书,最大的期望,是与读者分享我阅读村上春树长、短篇小说、散文,得知它们产生过程时的兴奋心情。
如果我似乎快乐得有点得意忘形,敬请多多包涵。
真不好意思。
这本书的名字,《东京.村上春树.旅》,光是看到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村上春树,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的魔力,他的文字如同潮水般涌来,将你卷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而“东京”,这个充满活力与迷幻的都市,与村上春树的名字并列,更是让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经典的村上春树式场景:穿梭在新宿的街头巷尾,寻找一家不知名的爵士酒吧,或者是在深夜的公寓里,一边听着老唱片,一边品味着孤独与淡淡的忧伤。这本书,我预感它不会仅仅是一本关于东京的旅游指南,更不会是一本关于村上春树生平的流水账。它更像是一次深度的灵魂对话,一次跨越文字与空间的旅行。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村上春树笔下的东京,那个他用独特的视角和感官所描绘出来的、充满着疏离感与人情味的都市。或许,我还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生活、关于孤独、关于爱情的新的答案,就像村上春树的书总能给我带来的惊喜一样。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开启这段属于我自己的“东京.村上春树.旅”。
评分我是一个对城市有着特殊情结的人,尤其喜欢那些在文字中被赋予了灵魂的城市。《东京.村上春树.旅》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村上春树,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他的作品总能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氛围,既有疏离感,又不乏温暖的共鸣。而东京,这座我一直认为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在村上春树的笔下,更是被赋予了更加深邃的内涵。这本书,让我期待着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关于地点的介绍,更是一次关于情感的探索,一次关于个人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思考。我会想象着,书中是否会描绘出那些在村上春树小说中反复出现过的场景,比如某个街角的小咖啡馆,某个隐藏在小巷里的二手书店,某个在午夜时分依然灯火通明的酒吧。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村上春树是如何将他对这座城市的观察、感受与他的创作融为一体的,而这种融合,又如何影响了我们对东京这座城市乃至对生活本身的理解。
评分拿到《东京.村上春树.旅》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是个村上春树的忠实粉丝,他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总能在我疲惫的生活中注入一股别样的力量。而东京,这座我一直心驰神往的城市,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说与故事。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描绘东京,它是否会像村上春树的小说一样,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深刻的隐喻?我希望它能带领我深入探访那些村上春树笔下经常出现的场景,比如那些充满古怪角色的爵士酒吧,那些深夜营业的拉面店,那些藏在城市角落里的秘密花园。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感受到村上春树对东京这座城市的独特理解和情感投射。也许,在这本书里,我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猫”与“妻子”,找到那种在喧嚣都市中独辟蹊径的宁静与自由。
评分关于村上春树的书,我总是充满了期待。他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日常的生活描绘得既平凡又超现实,仿佛在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一股暗流。而“东京”这个词,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充满故事与想象的空间。《东京.村上春树.旅》这个书名,无疑是给我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诱饵。我脑海中开始勾勒出一幅幅画面:也许是某个深夜,在东京一条安静的街道上,我独自一人,听着耳边飘来的爵士乐,回想起村上春树小说里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这本书,我猜想它不会是一本简单的旅行攻略,而更像是一场深入村上春树内心世界的探险。它可能会带我走进他作品中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地点,让我去感受他笔下那些独特的人物所经历的情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村上春树是如何从东京这座城市中汲取灵感,又是如何用他独特的语言将这种灵感转化为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我期待着,在这本书的引导下,能够发现东京不为人知的一面,发现属于村上春树的独特轨迹。
评分我总觉得,村上春树的书,与其说是在读故事,不如说是在体验一种情绪,一种氛围。他的文字,带着一种奇特的节奏感,仿佛能在你耳边低语,又像是在你脑海中奏响一曲独特的交响乐。而“东京”,这座承载了他无数灵感与故事的城市,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存在。这本书的名字,《东京.村上春树.旅》,恰好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一直很好奇,当村上春树的文字与东京这座城市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本书是否会带领我们走进那些只有村上春树本人才能窥见的东京角落?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小餐馆,那些承载着角色们悲欢离合的老建筑,那些在寂静夜晚闪烁的霓虹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感受这座城市。不仅仅是表面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那种属于村上春树式的人生哲学。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在场感”,仿佛自己也一同漫步在东京的街道,与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角色们擦肩而过,听见他们内心的独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