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要学好,试验设计不可少。一般良好研究资料应採用何种统计分析法,才能获得合理正确的结论,是依据试验设计的法则来判断的。本书竭尽所能以图像方式解说试验的方法与原则,简洁易懂。笔者感谢读者的支持与建议,有几位读者希望能编辑习题解答,以便对照自己研判的分析法是否正确。其实各章后之习题以该章之试验设计法而编辑的,其统计分析法也都依据该章设计法进行资料分析,比较担心的是新资料(不是例题或习题中的资料)该如何研判採用何种统计分析法,这就要读者多留意学习各章节中试验设计的原则。
本版中调整一些章节的内容,尤其第九章交叉设计增列数个标准设计法及分析法,第十七章综合变方分析中增加稳定性分析(Analysis of Stability),稳定性分析是用于优良作物品种推广前最后一道把关的统计分析法,并附有SAS电脑分析程序,以利资料分析。在本版书后设有网址,读者可以上网下载(download)书中所有SAS电脑程序进行操作练习,或更换资料后即可进行资料分析。
Chapter 1 导 论 1
1.1 试验设计的演进 2
1.2 试验研究上重要三原则 4
1.3 如何利用统计分析技术进行试验研究 10
1.4 试验资料SAS套装软体之应用 11
习题一 16
Chapter 2 简单的比较试验 17
2.1 绪 言 18
2.2 常态分布-高斯分布 18
2.3 常态分布之应用 19
2.4 一个样品均值的比较测验 20
2.5 两样品均值比较测验 23
2.6 非成对t与成对t值测验SAS电脑程序及分析结果 31
习题二 34
Chapter 3 变方分析 35
3.1 变方分析之原理 36
3.2 观测值之组成份 38
3.3 观测值平方和之划分 39
3.4 单向变方分析数学模式及假设检定程序 43
3.5 数学模式中未知母数之估算 48
3.6 单向变方分析SAS电脑程序 50
习题三 52
Chapter 4 处理均值比较测验 55
4.1 比较之意义 56
4.2 最小显着差异测验法 57
4.3 邓式新多变域测验法 59
4.4 纽曼-柯尔测验法 60
4.5 特奇公正显着差异法 62
4.6 丹内特测验法 63
4.7 达安复合比较法 64
4.8 雪菲S法 65
4.9 正交比较 67
4.10 如何选择适当的比较方法 68
4.11 复合比较SAS电脑程序 69
习题四 73
Chapter 5 资料转换 75
5.1 绪 言 76
5.2 变方分析前提之检定法 76
5.3 资料转换法 93
5.4 资料转换后变方分析SAS电脑程序 96
习题五 98
Chapter 6 完全随机设计 99
6.1 完全随机设计的原理 100
6.2 统计分析法 102
6.3 各处理重复不等变方分析法 105
6.4 试验处理重复次数的决定 106
6.5 完全随机设计变方分析法SAS电脑程序及分析结果 110
习题六 113
Chapter 7 随机完全区集设计 115
7.1 随机完全区集设计的原理 116
7.2 统计分析法 118
7.3 缺值估算法 125
7.4 区集效率 127
7.5 相对效率 128
7.6 分段抽样法 129
7.7 随机完全区集设计SAS电脑程序及分析结果 136
7.8 二段抽样变方分析SAS电脑程序及分析结果 140
习题七 144
Chapter 8 拉丁方设计 147
8.1 拉丁方设计的原理 148
8.2 统计分析法 151
8.3 资料缺值估算法 156
8.4 区集效率 157
8.5 重复拉丁方设计 159
8.6 拉丁方设计SAS电脑程序及分析结果 161
8.7 重复拉丁方设计SAS电脑程序及分析结果 163
习题八 165
Chapter 9 交叉设计(轮换设计) 167
9.1 绪 言 168
9.2 两处理比较之交叉设计 168
习题九 202
Chapter 10 均衡不完全区集设计 207
10.1 绪 言 208
10.2 统计模式与变方分析 208
10.3 均衡不完全区集各效应之估算 214
10.4 数学模式与θi值之关系 215
10.5 矫正处理均值及变方 216
10.6 相对效率 217
10.7 均衡设计 217
10.8 不完全区集设计SAS电脑程序及分析结果 218
习题十 220
Chapter 11 复因子试验 221
11.1 绪 言 222
11.2 简单效应,主效应及交感效应 222
11.3 两因子复因子试验 225
11.4 复因子试验各因子效应线性检定 238
11.5 复因子试验处理仅一次重复统计分析法 240
11.6 均方期望值求法 243
11.7 23复因子试验 251
11.8 33复因子试验 257
11.9 复因子试验失衡资料变方分析法 263
11.10 均值模式分析法 275
11.11 SAS电脑分析四型变方分析表之形态 300
11.12 复因子试验SAS电脑程序 302
习题十一 306
Chapter 12 折叠设计(巢式设计) 311
12.1 绪 言 312
12.2 两因子折叠设计统计分析法 312
12.3 M层折叠设计统计分析法 321
12.4 折叠复因子试验 324
习题十二 327
Chapter 13 混杂设计 331
13.1 绪 言 332
13.2 混杂设计之意义 332
13.3 混杂设计之分组法-2k复因子试验 336
13.4 3k复因子设计区集分组法 339
13.5 23复因子混杂试验统计分析法 344
13.6 33复因子混杂试验统计分析法 351
13.7 2×2×2完全混杂设计SAS电脑程序 355
习题十三 358
Chapter 14 裂区设计 359
14.1 裂区设计的原理 360
14.2 统计分析法 361
14.3 裂区设计各种试验法变方分析 368
14.4 缺值估算法 370
14.5 二重裂区设计 371
14.6 裂区设计SAS电脑程序 377
习题十四 381
Chapter 15 复因子试验直交表之应用 385
15.1 绪 言 386
15.2 直交表之构成 386
15.3 直交表之配置(应用) 391
15.4 试验资料统计分析 394
15.5 直交表应用SAS电脑程序 400
习题十五 403
Chapter 16 简方设计 405
16.1 绪 言 406
16.2 简方设计的原理及统计分析法 406
习题十六 416
Chapter 17 综合变方分析 417
17.1 绪 言 418
17.2 合併一次之综合变方分析 419
17.3 各年期(地区)之试区位置不经改变者 423
17.4 合併二次之综合变方分析法 428
17.5 综合变方分析SAS电脑程序 437
17.6 稳定性分析 440
习题十七 467
Chapter 18 回归分析 469
18.1 简单直线回归 470
18.2 复回归分析 525
18.3 回归分析之推测及解析 544
18.4 异常值侦测及补救法 550
18.5 最佳模式配合法 551
18.6 逻辑回归模式 559
18.7 复逻辑回归模式 568
18.8 试验设计配合回归模式 573
18.9 欠合性检定 575
18.10 复回归、复相关及偏(净)相关SAS电脑程序 578
习题十八 584
Chapter 19 变积分析 587
19.1 绪 言 588
19.2 单向分类一个共变数之变积分析法 588
19.3 处理均值矫正及处理差异显着性测验 595
19.4 双向分类一个共变数之变积分析法 600
19.5 变积分析SAS电脑程序 605
习题十九 609
Chapter 20 效应曲面法 611
20.1 绪 言 612
20.2 陡升法 614
20.3 二阶效应曲面分析 622
20.4 配合效应曲面之试验设计 625
20.5 效应曲面区集设置法 637
20.6 效应曲面嵴分析法 649
习题二十 659
Chapter 21 无母数统计法 665
21.1 单一样品测验 667
21.2 两独立样品比较 673
21.3 成对两样品比较 684
21.4 K个独立样品比较 687
21.5 K个有关样品的比较 691
21.6 复因子试验无母数变方分析法 696
21.7 相关性测验 704
21.8 几个变数一致性检定 712
21.9 SAS电脑程序及分析结果 715
习题二十一 722
参考文献 725
附表 729
附表1 随机数字 729
附表2 标准常态分布累计机率 734
附表3 学生氏t分布 736
附表4 卡方分布(右单尾) 737
附表5 费氏F分布 738
附表6 邓氏新多变域测验值 744
附表7 学生化变域统计值 746
附表8 Dunnett测验值 748
附表9 Dunnett复合比较测验值 752
附表10 Bliss百分比转换为角度值 753
附表11 二项分布机率 756
附表12 Kolmogorov-Smirnov D临界值(单一样品) 766
附表13 Mann-Whitney U测验值 769
附表14 Wilcoxon配对训号等级测验法T临界值 772
附表15 Spearman等级相关r临界值 773
附表16 直交多项式系数 774
附表17 等级相关系数T临界值 775
附表18 不同显着水准相关系数(r) 776
附表19 最大F比值表 777
附表20 直交表、交感效应配行表与线点图 778
附表21 轮数检定(r) 783
索引 785
这本书的出版年份(第四版)本身就说明了其生命力和更新迭代的能力,这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通常来说,经过多次修订和再版的书籍,都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读者的反馈,能够不断完善和优化,剔除陈旧或不准确的信息。我倾向于选择这类“常青树”式的经典教材,因为它们往往代表了该领域的权威观点和最新进展。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但封面上“试验设计学”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严谨的科学精神。我相信这本书会带领我进入一个理性、客观、数据驱动的世界,教会我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未知,解决问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指导,因为在我看来,这才是试验设计的核心价值所在。
评分作为一名初学者,我最看重的是一本教材的易读性和实用性。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段落划分清晰,即便在长时间阅读时也不会感到疲劳。每章开头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章节末尾则附有习题和思考题,这对于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我初步浏览了一下,感觉作者在讲解抽象概念时,运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统计原理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那些图表,它们将原本枯燥的数据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让知识点一目了然。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真正掌握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试验,避免常见的误区,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和分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平实,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这让我感到很亲切,也更有信心能够攻克难关,掌握这门学科。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它的分量。这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重量,更是指它所承载的知识的分量。我一直觉得,试验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关于这方面的系统性学习资源却不算特别丰富。因此,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试验设计学 第四版》时,我的内心是充满惊喜和期待的。我初步翻阅了一下,发现它的目录结构非常详尽,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具体方法的方方面面,这让我觉得它是一本能够提供全面指导的著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试验设计方法论的完整认知,理解不同试验设计的优劣势,并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灵活运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气,封面的文字清晰易读,整体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我一直认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获取真实可靠知识的关键。试验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规划研究过程,减少误差,提高效率,从而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试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提供丰富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导我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出能够有效回答这些问题的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遵循科学的原则,最终能够从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本书的出版也让我看到了该领域正在不断发展和成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银色的字体,给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视觉感受。翻开扉页,纸张的触感细腻而厚实,印刷清晰,装帧牢固,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我选择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对“试验设计”这个主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系统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深入阅读正文,但仅仅是目录和前言部分,就展现了作者在组织内容上的匠心独运。知识体系的构建清晰可见,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具体方法的阐述,再到案例的分析,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尤其是一些章节的标题,如“随机化原则的应用”、“析因设计的优化策略”等,都让我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指导我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科学地规划和实施试验,从而获得更可靠、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这本书厚重的手感,也预示着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相信能够满足我深入学习的需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