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回放,天地轮回,不挨饿的中国还是找不到北。路在何方?
☆ 西方的古典对立:西方民主,东方专制,这个说法是偏见。
☆ 所谓传统,失而复得,断而复续,以古为雅,以今为俗,是借尸还魂。不论是骂祖宗还是卖祖宗,这魂还是西方的魂。
☆ 掏钱包的是小偷,搞金融危机的却是大盗。自古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个世界会好吗?
作者简介
张木生
六七十年代在内蒙古插队期间,结合农村实际,就中国农业发展史及世界农业发展史发表过一系列文章,并就中国农村的现状提出了改革意见。
内蒙古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中国百业信息报》(后为《中国税务报》)社长兼总编辑;1993~1995年赴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任专员;1996~2009年任《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
2007年出版《超越左右说实话 — 财税体制与政府行为》。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并非是对某个具体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而是其背后所展现出的一种全新的文化视角。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许多关于“文化”、“历史”的观念,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被固化了。李零先生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塑家,他小心翼翼地敲打掉我们认知上的那些“赘瘤”,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概念。他提醒我们,历史的叙述并非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文化也从来不是僵化的教条,它们是流动的,是不断被创造和重塑的。这种观念的转变,对我而言,更像是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着实是一绝。它不像许多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文学性和哲思。李零先生的文字,时而幽默犀利,时而深沉感人,时而又带着一种孩童般的纯真。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议题,用一种诗意而又精准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在阅读中既能获得知识,也能享受到美的愉悦。我甚至觉得,读他的书,就像在与一位博学又风趣的老友对谈,他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你思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我观照的历程。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台湾的读者,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认知,我们本身就有着独特的视角和体验。这本书,恰恰能够提供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照系。它让我们跳出一些固有的框架,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我们与历史之间的真实联系。李零先生的洞察力,让我觉得,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对我们自己的文化,都应该保持一种开放、批判,同时又充满温情和尊重的态度。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读到的一本非常有启发的作品,它让我对“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我们如何面对当下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陷入沉思。李零先生的论述,常常带着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他不会刻意卖弄艰深的理论,也不会故弄玄虚地引用大量西方学者的观点,而是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阐释深刻的道理。这种“本土化”的学风,在如今充斥着西方理论话语的学界,显得尤为可贵。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的关注,那些往往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小人物”、“小故事”,在他笔下,却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光辉。
评分读李零先生的书,总让人有一种拨开迷雾,看到事物本质的清爽感。这本书,更是将这份感受放大。我向来对历史的解读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过去并非全然是高大全的叙事,也并非全然是荒唐的笑话,而是充满了复杂的人性、时代的局限以及偶然的因素。李零先生的文字,恰恰捕捉到了这种复杂性。他不像某些历史学家那样,急于给出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而是循循善诱,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