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瞭颱灣文學的一些重要現象(如戰後鄉土小說與散文、現代派詩歌、女性寫作、通俗文學、同誌文學與酷兒寫作、原住民文學、自然寫作等)的成就及其文學史意義;選評瞭吳濁流、鍾理和、餘光中、華嚴、鄭愁予、張曉風、席慕蓉、古月、陳冠學、粟耘以及從李昂、硃天文、蘇偉貞到邱妙津、陳雪、洪淩等戰後與新世代作傢的創作與其衍變,多有個人化的解讀,認為 「顛覆」已成為1980年代以來颱灣文學創作的普遍傾嚮;亦就兩岸文學的聯係與異同作瞭探討比較;並由文學現象和作傢作品的具體解析,進而求索颱灣文學研究的方法論:提倡整體觀察、比較研究與兼容整閤,彰顯瞭理論視野與學術氣度。
作者簡介
曹惠民
男,1946年生於中國江蘇南通。中國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目前擔任中國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江蘇省颱港暨海外華文文學學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學館特約研究員。著有《他者的聲音》、《多元共生的現代中華文學》及《百年中華文學史論》、《颱港澳文學教程》、《閱讀陶然》等。
自序
燈火闌珊處 相看兩不厭
閱讀颱灣文學的經曆,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1979年,那時我剛到上海讀研究生,專業是現代文學,方嚮是做「五四」文學。當年在北京的《當代》和《上海文學》上發錶的《永遠的尹雪艷》(白先勇)、《譚教授的一天》(李黎),是大陸最先刊載的境外作品、也便是最早進入我閱讀視野的颱灣文學作品。盡管這兩位作傢其時都身在美國,可不知為什麼,那時大傢都是把它們看作颱灣作傢、颱灣小說的-那時還沒有「海外華文文學」這一說。(也或許,和得知白先勇乃民國時期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譚教授」的原型據稱就是「五四」元老、時任颱大教授的颱靜農這些「背景」有關吧)。
初讀之下,不禁暗自驚訝:海峽的那一邊,原來竟也有如此高水準的作品!不由便慢慢地把颱灣及香港的作傢作品納入瞭自己的專業閱讀範圍之內,倒並不是隨便看看消遣的。那時候,我們這些「二進宮」的老學生,有個習慣──從餐廳裏買瞭飯菜拿迴宿捨吃,於是,吃飯時、睡覺前,就是互相之間交流的黃金時段,主要話題呢,不外乎各人當天看的專業著作或雜誌上近期刊登的新作品,常常為一些新作品爭得麵紅耳赤,有時忘乎所以、欲罷不能,還真是有點「廢寢忘食」的味道。畢業後到蘇州教書,先還是弄弄老本行,開的課也就是低年級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再加上一門高年級的選修課《五四文學流派》,對颱灣香港文學的閱讀習慣雖還是持續著,卻並沒有動念把它引進自己的研究和教學範疇。
1986年的某天晚上,有幾個同學到捨下來玩,海闊天空的閑聊中,她們異口同聲地嚮我推薦起瞭三毛,說:「老師,您看過三毛嗎?沒有書的話,我們那裏就有啊,什麼時候藉給您看。」她們告知瞭同學們當下閱讀的熱點,還說不少女生甚至都成瞭「金(庸)迷」,說來說去,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我能開設有關的選修課。
現在迴想起來,1988年我終於下決心在蘇州大學開講《颱港文學研究》,把學術視野拓至「境外」,就主觀方麵而言,是緣於導師、同窗、學生的三重情:許傑師是「五四」元老,60年前就在吉隆玻主編華文報紙的文學副刊,我師從他讀研時,常聽他講起當年在南洋的往事;北京師範大學的同窗、僑生塗乃賢15年前已經變身為香港作傢「陶然」,那兩年重又恢復聯絡,不斷寄來作品;當下,喜愛三毛、金庸、瓊瑤的中文係學生熱切的建議和厚望。就客觀而言,則是當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格局調整的整體環境使然,我在拙著《他者的聲音》一書的序中有過說明,此處不贅。
古人雲:「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睏。」 如此地既讀又教,研究遂漸顯必要。很自然地,一篇篇有關颱灣、香港乃至海外華文文學的論文寫瞭齣來,專書也齣版瞭幾種。
收入本書的論文,是我二十多年來研究 、教學颱灣文學的部分成果。量既不多,亦似不成體係,今不揣翦陋,以為芹獻。身處江南,研究颱灣(及香港)之學,並無地緣之利,若要寫史,在我,似無可行性:私心以為,倘若不能親自把第一手的原始史料遍讀一過,爬梳剔抉一番,豈可輕言寫史?──文學史書寫之類的「宏大□事」是我不敢問津的。故所作以研讀作傢文本、觀察文學現象為主,兼及對研究方法的思考。倘若有所感有所得,便寫點東西,長短不論,務必要有心得(或新得),否則不寫也罷。為學謹以「四不一沒有」自勵:不嘩眾取寵,不人雲亦雲,不信口開河,不故步自封;沒有感悟、心得絕不動筆。幾十年來大陸的風風雨雨曾經親曆,「文革」中的閉門讀禁書,仍自曆曆在目,在南北兩所最好的師範大學曾親聞謦咳的師長(如北京師大的穆木天、李長之、陸宗達、啓功、俞敏等,華東師大的許傑、施蟄存、徐中玉、王元化、錢榖融等)幾乎都曾遭遇過不公平批判和非人磨難的經曆,給我的問學之路、治學之思刻下瞭濃重的印記: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的堅守,趨時附勢不為,批判文章不寫,敬畏學術,把文學的還給文學,與其被意識形態所左右,莫如為情造文。
從私人的角度說起來,颱灣本與我的傢族和個人素無因緣,在那裏,可謂既無親眷,亦無朋友。但自從閱讀瞭颱灣文學作品(後又延伸閱讀瞭不少兩岸有關颱灣的各類齣版物--特彆是曆史書和旅遊書)以後,竟從心底對颱灣這個地方平生齣一份親近感來,讓我自己也不禁暗自稱奇。後來因緣際會,還真結識瞭不少颱灣朋友--多是學界中人,彼此相處甚洽;又四到颱灣,兩度客座,全颱北西南東幾乎「走透透」,更令我越加喜歡這方山水這裏人。如此讀、行、觀、思,相激相蕩,互動共生,我和颱灣之間的情分,就用得著幾句古人的詩瞭:「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李白)對我而言,颱灣就是我的「青山」、「敬亭山」。
迴想這二十多年,在我的閱讀經驗和情感經驗中,颱灣文學、以及由此而來的「颱灣」 的種種,真可算是我無日無時不在心中追尋的的一份「愛」。如今,重看這些年寫下的這些關於颱灣的文字,油然想起的,居然又是辛棄疾的那幾句絕妙好詞:「眾裏尋她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但願我這些觀察和思考,能讓賞光閱讀拙著的颱灣朋友知悉,有一個大陸學人,是這樣觀察颱灣的文學、思考颱灣的種種的,雖說卑之無甚高論,但皆齣諸真情。倘能如此,則於願足矣。
《齣走的夏娃:一位大陸學人的颱灣文學觀》這個書名,總讓我腦海中浮現齣一些畫麵。那位“齣走的夏娃”,是否象徵著颱灣文學本身,在曆史的洪流中,不斷探索、掙脫、尋求獨立的姿態?而“一位大陸學人”的視角,則像是來自另一個維度的觀察者,他的目光是否能穿透錶象,直抵颱灣文學的核心?我期待他能為我們揭示那些我們可能已經“近鄉情怯”而忽略的文學風景。比如,他會不會對颱灣文學中那種獨特的“邊緣感”有深刻的洞察?這種邊緣感,既是地理上的,也是文化上的,它如何塑造瞭颱灣作傢獨特的創作語境和敘事方式?他又會如何解讀那些根植於颱灣在地經驗的文學母題,例如鄉愁、遷徙、以及對身份的追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種“重新認識”颱灣文學的契機,讓我能夠看到那些隱藏在我們熟悉的敘事之下的,更加豐富和深刻的內涵。
评分《齣走的夏娃:一位大陸學人的颱灣文學觀》這個書名,總讓我感到一種“破局”的張力。夏娃的齣走,或許是對既定命運的反抗;而大陸學人的視角,則可能是在審視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學世界。我很好奇,他是否會用一種“去政治化”的眼光,來解讀颱灣文學中那些常常與政治緊密相連的議題?比如,他如何看待颱灣文學對曆史真相的挖掘,以及對國民黨遷颱後這段特殊曆史的文學書寫?他是否會從中國文學的宏大敘事中,找到與颱灣文學對話的切入點,從而揭示齣某些共通的文化基因?我又對他在書中是否會觸及颱灣文學的“美學”層麵感到好奇,例如敘事技巧的創新、語言風格的演變、以及如何處理個人情感與集體記憶的關係。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新鮮的切入點,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客觀、更深入的方式,去理解颱灣文學的獨特魅力。
评分我一直認為,文學的生命力在於它的流動性和開放性。所以,《齣走的夏娃:一位大陸學人的颱灣文學觀》這個書名,對我而言,就充滿瞭吸引力。“齣走”意味著打破疆界,“夏娃”則可能象徵著一種原初的、純粹的創作衝動。而“一位大陸學人”的視角,恰恰提供瞭一個“他者”的目光。我非常好奇,他是否會從他的文化語境齣發,去解讀颱灣文學中的那些“本土性”元素?他如何理解颱灣文學中對於“中國”的復雜情感,是疏離、是對抗,還是某種藕斷絲連的牽掛?他又如何看待颱灣文學在後殖民時代的自我建構?我會特彆關注他對那些“非主流”文學流派和作傢,例如先鋒文學、女性文學、或是特定族群文學的關注,因為這些往往更能反映一個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度。希望這本書能帶來一種“跨界”的思考,讓我們不再局限於狹隘的地域和文化框架,而能更宏觀地理解颱灣文學的價值。
评分哇,光是書名《齣走的夏娃:一位大陸學人的颱灣文學觀》就讓人充滿好奇心瞭。「齣走的夏娃」這個意象,立刻聯想到擺脫束縛、追求自我、甚至是對既有框架的挑戰。一個來自大陸的學人,帶著他獨特的視角來審視颱灣文學,這本身就構成瞭一個充滿張力的議題。颱灣文學,一直以來都像是一個復雜而迷人的文化萬花筒,吸收瞭多元的養分,又發展齣自己獨特的脈絡。我很好奇,這位學人會如何解讀那些我們熟悉卻又可能忽略的細節?他是否會從一個“局外人”的清明眼光,看到我們被颱灣在地性所“籠罩”而習以為常的某些麵嚮?比如,在反思殖民曆史、國民黨遷颱後的文化變遷、本土意識的覺醒、以及與中國大陸文學的張力關係這些宏大敘事之外,他是否會關注那些更細微的,例如文學形式的創新、女性書寫的演變、或是在時代洪流中個人情感的細膩刻畫?我期待他能帶給我們一個既有宏觀視野,又不失微觀洞察的颱灣文學解讀。這本書,或許能成為我們理解自身文學文化的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未曾細想過的側麵。
评分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地方的文學,不能隻看它的“官方”版本,更不能隻聽外部世界的評價。我們需要的是那種能夠深入肌理、能夠觸及靈魂的聲音。這位大陸學人的《齣走的夏娃:一位大陸學人的颱灣文學觀》,光是書名就讓我覺得,他可能不是那種隻會泛泛而談的評論者。他說他是一位“大陸學人”,這就意味著他帶著一種不同於颱灣在地學者的背景和體驗。這種“異質性”恰恰是我最看重的。他會不會對颱灣文學中那些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顯學”提齣一些顛覆性的看法?比如,當我們談論鄉土文學時,我們可能更多地關注它對颱灣社會現實的反映,但這位學人會不會從一個更宏觀的文化史角度,去探討它在中國文學傳統中的位置,或者它如何與“中國性”産生復雜的互動?又或者,他會不會對那些“非主流”的文學現象,例如邊緣社群的書寫、或是實驗性的文學形式,有更深的挖掘和解讀?我非常期待他能展現齣一種“穿越”的能力,不僅僅是看到颱灣文學的在地性,更能看到它在更廣闊的文化語境中的意義。
评分《齣走的夏娃:一位大陸學人的颱灣文學觀》這個書名,真的很有畫麵感。夏娃,那個被賦予原罪的神話形象,如今“齣走”瞭,這讓我聯想到許多颱灣文學作品中,那些試圖掙脫父權、擺脫傳統束縛、尋找自我身份的女性形象。我尤其好奇,這位來自大陸的學人,他將如何解讀這些“齣走的夏娃”們?他對颱灣女性文學的理解,是否會與我們在地讀者的感受有所不同?他是否會從他的文化背景齣發,看到我們未曾注意到的性彆議題的深度和廣度?比如說,他會不會深入分析那些描繪女性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掙紮與蛻變的文本,去探究其背後更深層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動因?又或者,他會不會將颱灣女性文學與大陸的女性書寫進行對照,從而勾勒齣更清晰的文化差異和共通之處?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給我一種全新的審視颱灣女性文學的方式,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在文學世界裏勇敢“齣走”的女性生命。
评分《齣走的夏娃:一位大陸學人的颱灣文學觀》,這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敘事的張力。夏娃的“齣走”,象徵著一種自我探索和對既定秩序的挑戰;而“一位大陸學人”的視角,則仿佛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颱灣文學在“他者”眼中的模樣。我好奇的是,這位學人是否會關注颱灣文學中那些“離散”的主題?無論是地理上的離散,還是身份上的漂泊,這種“離散感”是如何滲透到颱灣文學的肌理之中?他是否會從他熟悉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中,找到與颱灣文學的對照點,從而揭示齣某種“同源”或“差異”的文化脈絡?我尤其期待他能夠深入解讀那些描繪颱灣社會變遷、都市生活,以及個體在時代洪流中掙紮的作品,因為這些作品往往最能觸及我們當下生活的真實麵貌。希望這本書能帶來一種“鏡鑒”的作用,讓我們在“他者”的目光中,更清晰地認識我們自己的文學。
评分“齣走的夏娃”這個意象,讓我感到一種擺脫原生傢庭、擺脫伊甸園式“純真”的衝動。對於《齣走的夏娃:一位大陸學人的颱灣文學觀》這本書,我最期待的,就是那位“大陸學人”能否用他的學識和經曆,來解讀颱灣文學中那種獨特的“矛盾性”。颱灣文學,一方麵承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傳統,另一方麵又深受西方現代思想和日本文化的影響,這種“混雜性”和“張力”是如何體現在其作品中的?他是否會深入分析那些試圖在“中國性”和“颱灣性”之間尋找平衡,抑或是在兩者之間進行激烈碰撞的作品?我非常好奇他如何理解颱灣文學中“本土化”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塑造瞭颱灣作傢獨特的敘事風格和思想深度。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更深刻的理解,明白颱灣文學是如何在復雜的地緣政治和文化環境中,走齣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评分《齣走的夏娃:一位大陸學人的颱灣文學觀》這個書名,總讓我聯想到那些在曆史的縫隙中,尋找自我存在意義的個體。夏娃的齣走,是一種對禁錮的掙脫,而“一位大陸學人”的觀察,則可能為我們帶來一種“外部”的清晰審視。我特彆期待他能從他獨特的文化背景齣發,去解讀颱灣文學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可能被低估的價值。比如,他是否會關注那些描繪颱灣底層社會、弱勢族群的文學作品,並從中挖掘齣更深層次的社會批判和人文關懷?他又如何理解颱灣文學中那種“懷舊”的情感,這種懷舊是對過去的留戀,還是對失落的身份的追尋?我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我去發現那些被主流話語所遮蔽的文學聲音,讓我能夠更全麵、更立體地認識颱灣文學的豐富性。
评分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與一個陌生的靈魂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而《齣走的夏娃:一位大陸學人的颱灣文學觀》,光是書名就透露齣一種“探險”的意味。一位大陸學人,帶著他的學術訓練和人生閱曆,來“審視”颱灣文學,這本身就是一場有趣的跨文化交流。我很好奇,他會不會對颱灣文學中那些我們可能已經“鈍化”瞭的敏感點,産生新的觸動?比如,在處理曆史遺留問題、族群認同、以及國傢敘事這些話題時,他作為大陸學者的立場,是否會帶來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視角?他會不會從他熟悉的中國文學傳統中,找到與颱灣文學的連接點,從而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理解颱灣文學的來龍去脈?又或者,他會不會指齣我們可能忽視的,颱灣文學在世界文學版圖中的獨特位置?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旁觀者清”的啓示,讓我能夠站在一個更廣闊的平颱上,重新審視我們自己引以為傲的文學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