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出自于宗教性的崇拜,而成为文学、艺术及相关的建筑、文物的共通起源之一。宗教崇拜的滥觞,其实又来自人的伦理意识自觉,是对于周围世界与物我关系的认识,特别是对宇宙天体、自然万物以及生命起源的思考。
有了生命起源的推溯,产生了生灵的来处与死灵的归处,而先祖传说事蹟形成了最早的历史;先祖的活动区域,构成了初期的世界概念。神人之间的关系,落实于生活上的秩序,则又与社会制度、巫祝文化息息相关;影响所及,甚至涉及物种的认知、科学的肇兴与文明的创建。
就学术的角度来说,神话研究或许不是一种「专业」,因为神话的性质与范畴是跨学科、跨科际的;然而神话的原初,却可以反映出文化与个人生命的整体。无论学理上的推论,还是实物上的辨识,神话研究当然是学术范畴的重要单元之一!
作者简介
钟宗宪
1966年生,台湾省台中市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先秦两汉学术研究室执行长、进修部全人教育中心国文科召集人。着作有:《炎帝神农的神话传说与信仰》、《炎帝神农信仰》、《黄帝研究—黄帝神话传说之嬗变与有关黄帝学术源流问题之辨正》、《苦海慈航—观世音菩萨》、《神农大帝—五谷王》、《关圣帝君—关公》、《代天巡狩—王爷》、《现代应用文书》、《现代小说读本》、《先秦两汉文化的侧面研究》、《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化采风》、《中国神话的基础研究》等。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以为会看到很多熟悉的神话故事,但出乎意料的是,它更多的是在讨论神话的“为什么”。作者没有直接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而是探讨了月亮崇拜在中国古代的根源,以及这种崇拜如何演变成后来的神话传说。书中对于“神话的起源”这一话题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我之前总以为神话就是古人瞎编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神话是早期人类社会对未知世界探索、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对社会伦理规范的建构的产物。作者通过对不同神话元素的分析,比如山川河流的拟人化、动植物的神化,以及对神灵等级制度的形成原因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中国神话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这种“追根溯源”的研究方法,虽然不像听故事那样轻松,但却能带来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持久的启迪。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特别,它不像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也不像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读物,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严谨的学术探索,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我之前对中国神话的认识,大多来自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很多细节都模糊不清,甚至有些误解。这本书通过对神话的“基础研究”,让我对一些核心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书中关于“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如何在中国神话中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泛灵信仰体系的论述,让我豁然开朗。我之前对很多神祇的崇拜,都觉得有些“杂乱”,但通过这本书的梳理,我能看到它们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联系。作者对于神话的“神性”和“人性”的辩证分析,也让我对神祇的形象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灵,而是与人类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甚至是带有早期人类情感和欲望的投影。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让我对中国神话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评分我一直以为,神话研究就是梳理故事脉络,考证人物关系,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考古”,不是挖出文物,而是挖掘思想。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故事,但书中对于这些创世神话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早期宇宙观和生命观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复述,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地域,可能存在的不同版本和含义,以及它们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特别是书中关于“巫”的角色在早期神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分析,让我对神话的传承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这些故事是口口相传的,但书中揭示了,很多神话背后其实是早期社会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生命繁衍的渴望、对社会秩序的期盼的集体投射。这种宏观的、体系化的解读,让我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能感受到神话背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并没有直接讲述具体的神话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了中国神话体系的根基。我一直对中国神话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停留在故事层面,对它为什么会那样形成,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逻辑缺乏了解。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作者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抽丝剥茧般地分析了中国神话的源头,例如对自然崇拜的阐释,对祖先崇拜的剖析,以及早期氏族社会结构如何映射到神话谱系中。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中国的神话体系如此庞杂,神祇之间关系如此错综复杂。书中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探讨尤其令我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神话的设定,更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朴素认识。作者用严谨的学术语言,结合大量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让我对中国神话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种“探本溯源”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思想迷宫,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寻中国神话的“神经网络”。我之前对一些神话人物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比如对“后羿射日”的解读,往往局限于其英勇的神话事迹。但在这本书中,作者却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在早期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射日”这一神话行为背后可能代表的对太阳的敬畏、对自然灾害的抵抗,甚至是早期人类对宇宙秩序的初步认知。书中对于“神话原型”和“文化母题”的探讨,更是让我看到了不同神话故事之间潜在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宇宙、对生命、对社会的共同思考。这种“解构式”的分析,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神话的内涵,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