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有人提倡「中国人首先要读的两本书:《论语》和《老子》」。这个主张正确,现在《老子》共分楚简、帛书、今本三大类,最好读哪类呢?楚简老子抄写于战国中期,只二千字,仅及五千字帛、今本的百分之四十。显然要读足本的帛今本类老子。那么帛本、今本,哪一类最少误解与篡改?
本书作者尹振环先生是知名海内外的「老子」专家,有关《老子》研究的着述甚多。他以数十年研究老子的心得,从七个方面论证帛书《老子》的七真七优,力图向读者提供一本通俗易读而又版本最为古、最少讹误的《老子》读本。
作者简介
尹振环
回族,1934年生于河北沧州。解放后曾任副区长,县委办公室主任等职。1959年因上书粮食、食堂等事获罪,转而治学。平反后于1982年调贵州省委党校。1976年冒险撰写《继十批判书》,后经反覆修改而扩写成此书。1976年也开始研究新出土的《马王堆帛书老子》,即研究世界最早的政治道德、最早的领导学,先后出版了六本专着,其中《楚简老子辨析》为中华书局出版,《帛书老子再蔬义》、《老子与〈老子〉──老子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为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两书被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文库」。
这次深入阅读《帛书老子今译》,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远足”,去探索了古老智慧的未知领域。一直以来,《道德经》都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峰,但攀登的过程却充满挑战。而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登山杖和地图,让我能够更稳健、更清晰地迈向山顶。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今译”的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探究式”的风格。他不仅仅满足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翻译版本,而是更侧重于“还原”和“阐释”。他会仔细考证帛书版本与通行本之间的差异,并深入分析这些差异可能带来的文本意义上的变动。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的理解,都变得更加审慎和有深度。 比如,书中对“道”的阐述,就让我耳目一新。它并没有将“道”简单地定义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解读帛书中相关的篇章,将其与自然的运行规律、宇宙的根本法则、以及人生的生存智慧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道”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哲学思辨,而是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具体实践。 此外,《帛书老子今译》在语言表达上,也做到了既保留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大众的可读性。它不像一些过于专业的古籍解读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哲学思想娓娓道来。同时,它又不会为了追求通俗而牺牲内容的深度,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也能获得深刻的启迪。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让我看到了《道德经》更原始、更鲜活的一面,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喧嚣的现代社会,老子的思想,尤其是《帛书老子今译》所呈现的那些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智慧,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关于人生智慧的馈赠。
评分这次读了《帛书老子今译》,感觉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大门。书名就自带一股神秘感,像是尘封千年的竹简重新焕发光彩,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道德经》颇感兴趣,但原著的古文和其深邃的哲学,总让我在理解上有些吃力。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并没有简单地将古文翻译成现代白话,而是深入挖掘了“帛书”版本的独特之处,这让我非常好奇。 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经典段落的解读方式。比如,书中对“道可道,非常道”的阐释,就给了我全新的视角。以往我总是从“能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这样的角度去理解,显得有些生硬。而《帛书老子今译》则从更宏观、更哲学的高度,结合了帛书出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人们对“道”的朴素认知,来解读这句话。它强调了“道”的不可言说性、无限性和超越性,让这句话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种活生生的体验。 此外,书中对一些在通行本《道德经》中被忽略或者理解偏差的词语和句子,也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翻译。这让我看到了《道德经》更原始、更纯粹的面貌。比如,某些章节的顺序调整,或者某些词语的不同释义,都可能对整段话乃至整部书的理解产生微妙而深远的影响。作者在这方面的严谨考证,让读者能够更自信地去接近老子的原意,而不是停留在后世的层层解读之上。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令人称道,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气息,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文化分量感。文字排版清晰,无论是原文、注释还是今译,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十分舒适。这种对细节的打磨,看得出作者和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的用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总而言之,《帛书老子今译》是一次令人惊喜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对《道德经》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古代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探索。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道德经》但又苦于古文障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选择。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态度。
评分最近刚读完《帛书老子今译》,感觉自己好像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考古”行动。我对《道德经》一直情有独钟,但每次读,总觉得像是隔着一层迷雾。直到接触到这本书,才像是得到了一个“万能钥匙”,打开了通往老子思想深处的大门。这个“帛书”版本,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的光环,让人充满了好奇。 书中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在于它对“道”的重新解读。不同于以往我们接触到的很多版本,这本书在“今译”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帛书版本的独特性。作者并没有一味地照搬通行本的理解,而是深入挖掘了帛书本身的文字特点、语法结构,甚至是一些可能被现代人忽略的词语用法,来还原老子当时最本真的思想。 比如,书中对“上善若水”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就给出了非常精彩的解读。它不仅仅停留在“水”的柔韧、利万物而不争的表面意义,而是进一步结合帛书中的一些细节,去阐释“水”所代表的那种顺应自然、无私奉献、以及强大内在力量的哲学内涵。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上善”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让我看到了老子思想中蕴含的强大生命力。 而且,《帛书老子今译》在处理古籍与现代读者之间关系上,做得非常到位。它在保留古籍原貌的基础上,又用非常现代、清晰的语言去解释。它就像是一个连接古今的桥梁,让古老的智慧能够轻松地跨越时空,与我们产生共鸣。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在和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心灵的交流。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它让我开始反思很多关于“成功”、“欲望”、“生活”的观念。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老子的“无为而治”、“知足常乐”等思想,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回归自然,顺应本心,或许才是通往真正幸福的路径。
评分这次阅读《帛书老子今译》的体验,可以说是非常独特和深刻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嗅到古籍特有的气息。我一直觉得,《道德经》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但要真正挖掘出其中的精髓,绝非易事。传统的解读版本,虽然各有千秋,但总感觉隔了一层纱。而“帛书”的出现,就像是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有机会窥见更接近老子最初思想的风貌。 让我尤其着迷的是,作者在解读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翻译”出今天的语言,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释义”和“辨析”。他会深入到每一个词语的源头,追溯它的本义,分析它在当时的语境下所承载的意义。比如,对于一些在通行本中理解相对固定,但在帛书版本中可能存在差异的句子,他都会细致地进行比对和分析,甚至会引用一些出土的其他文物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读起来非常有安全感。你知道作者不是在凭空猜测,而是有理有据,循循善诱。书中对“道”的理解,也因此显得更加立体和生动。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到了具体的语境中,与自然、与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我能感受到老子所提倡的“自然而然”的力量,那种不争而万物莫能与之争的强大。 更让我惊喜的是,《帛书老子今译》在语言风格上,也做到了相当大的突破。它不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深奥的哲学以一种相对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现出来。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阅读节奏。同时,它又保留了足够的学术深度,不会让人觉得肤浅。 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哲学对话。作者就像一个导游,引领我穿梭在古老的智慧丛林中,为我指点迷津,让我看到不曾留意过的风景。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关于人生、关于世界的固有观念,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最近在啃《帛书老子今译》,老实说,刚拿到书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小忐忑。毕竟“帛书”这个词自带一种神秘光环,总感觉会很难懂。但翻开之后,惊喜就接踵而至了。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他并没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翻译”上,而是更侧重于“今译”。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会结合帛书版本的一些独特之处,去解释老子当时想要表达的那些“天地之道”,那些“人之常情”。 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无为而治”的阐释。以往我们理解的“无为”,可能更多地是“什么都不做”。但《帛书老子今译》结合帛书的内容,把它解释为一种顺应自然的治理方式,一种不强求、不妄为的智慧。它强调的是“道”的自然运行规律,以及统治者如何顺应这种规律,达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境界。这种解释,让我对“无为”有了更积极、更动态的理解,不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的顺势而为。 另外,书中还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分析一些在通行本中容易被忽略或者产生歧义的词汇。比如,某些字在帛书中的写法,或者在上下文中的具体含义,都可能导致整个句子的意思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扎实的考证,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原汁原味的《道德经》。读这样的书,感觉就像是在和历史对话,在考古现场挖掘真理。 我尤其欣赏它在行文中那种不卑不亢的学术态度。既有对古籍的尊重,又有对现代读者的关怀。他不会故弄玄虚,也不会把话说得太满,而是用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老子的思想世界。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原本晦涩的哲学变得触手可及,非常有启发性。 总的来说,《帛书老子今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道德经》的书,更是一次关于智慧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即使是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任何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感兴趣的朋友,这本书都是一个绝佳的入门和进阶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