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战慄的帝王后妃之死

令人战慄的帝王后妃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历来最具典型意义的宫廷斗争?沉迷于神仙方术、丹药的帝王,服食而死者不胜枚举?尼禄当政初期一度堪称罗马的鼎盛时期,却是罗马历史上最诡异的13年?本书从四个主题讨论古代帝王后妃之死:陨落的红颜美玉、长生梦断帝王魂、残酷的宫廷殉葬制度、遥远国度的亡灵。翻开千年历史的页面,辉煌又丑陋地记载着明争暗斗的后宫体制、无能昏败的帝王、政变夺权,残忍地揭开历史真相的丑恶与残酷!

  作者旁征博引正史记载与野史传闻,不偏不倚地论述历史事件的真相,文字描述时时鲜活,不只是令人战慄,在字里行间可窥见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层思考,「最终你不仅仅是毁灭,你还会被记录在书中永无止尽地重复着这次毁灭,每当有人翻开此页,你便又回到了被人手起刀落前的那一剎那」。回溯帝王后妃之死──王权的绝症,让人留下无限的悲哀和沉思…。

本书特色

  帝王后宫是个充斥着阴谋算计和凄美爱情的场所,也是小说家们热衷的题材,但历史真相却总是出乎意料的丑恶与残酷……

  「人彘」的受刑人戚夫人、后宫争斗下的牺牲品王皇后、莫名被处以凌迟的端妃、被活活饿死的帝王萧衍、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路易十六,以及新婚夜离奇死在床上的「上帝之鞭」阿提拉……

  愈是致命,就愈是充满诱惑力!随着时代更迭,这些惨恶故事早已褪了当时的血腥,只留下斑斑历史痕迹……

  你会带着审视过人类苦痛的怜悯把本书合上,尽管你更可能是带着猎奇的心态把此书打开。

作者简介

孚生

  1987年愚人节生,中文系毕业,文字功底较深厚,爱好古文与写作。曾于中学任教并担任图书馆管理者。常年在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上跳跃并乐此不疲。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陨落的红颜美玉
1 「人彘」的发明者和受刑人——汉高祖吕后及戚夫人
2 古代后宫争斗的教科书——武则天与王皇后其事
3 被凌迟的宫变「主谋」—— 明世宗曹端妃
4 倾覆于马嵬坡的「爱情」—— 唐玄宗与杨贵妃其事
附录:一个疯狂王朝的见证者和受害者——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

第二章 长生梦断帝王魂
1吞金而死的末代皇帝和被饿死的一代开国之君——南朝齐和帝萧宝融与梁武帝萧衍
2 从登基到去世都谜团重重的皇帝——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附录: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却死不瞑目——祖龙千秋,秦始皇始末

第三章 遥远国度的亡灵
1 第一位反基督暴君——尼禄之死
2 被断头台处死的国王——路易十六
3 新婚之夜离奇而死的征服者——「上帝之鞭」阿提拉
4 埃及艳后——克利奥派特拉七世的生死传奇
5 「我死即我生」——苏格兰传奇女王玛丽.斯图尔特
6 风流皇帝和他六位妻子的结局——亨利八世
7 被妻子罢黜的沙皇——彼得三世
附录:最为恐怖的诅咒或最为奢侈的死亡——与木乃伊相关

终章 殉葬坑里的冤魂——残酷的宫廷殉葬制度
后记

图书序言

第一章 殒落的红颜美玉
是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还是红颜祸水?

「人彘」的发明者和受刑人
汉高祖吕后与戚夫人


女性地位向来是历史无法回避的尴尬。长达数千年的男尊女卑将女性推至了极端的附庸之境,而且愈演愈烈。她们在男性力量的傲慢之下,成为历史各个时期生养的工具、战利品、赏赐抑或炫耀的资本,逐渐物化。即便她们中那些被男性王权赋予了后妃地位的幸运儿,在雍容华贵的称号之下,真正被完整记下了姓名者又有几人?说穿了,母仪天下的溢美之词,不过是盛世帝王们「齐家」的佐证,名垂青史的大好陪衬;又或者是一个倾颓的王朝衰败的原因,红颜祸水的可悲託词。

但某种意义上,也正是历史的这种不公,才使得那些能够被流传的女性,通常都是真正意义上出类拔萃的—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出类拔萃。她们证明了花容月貌无才为德,不过是男人们为了保存自己颜面的一厢情愿,而在傲慢的男性历史中,添下了不让须眉之笔;就算是用鲜血添上的。

事实上,今人已很少再用陈腐的传统眼光,回过头去看待那些女性,例如吕后,这位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人彘」的发明者。所谓「人彘」,意为「人猪」,即砍去人的四肢,挖出眼珠,以香烛熏聋双耳,又用药毒哑,却留下其人性命。事实上,将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归结为一种刑罚,并不妥帖。「人彘」之名,并非这一连串行为的总称,而是对被害者的命名。然而留下性命,生不如死,就连「人彘」这个称唿本身,某种意义上也是这个酷刑的一环—对精神的极端摧残。

被处以如此酷刑的,和这个酷刑的发明者吕后一样是个女人,她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历史上有名的戚夫人。关于戚夫人的全名,有资料称其本名戚懿,但已难考证。某种意义上,戚夫人之所以能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也正是因为她和吕后之间,各自为了自己儿子帝位继承权的争斗,而因此遭到如此惨绝人寰的报复。

吕后原名吕雉,字娥姁,早在汉高祖刘邦仍身为秦朝的沛县亭长之时,即已嫁与刘邦为妻。根据史书记载,吕雉之父好相面,认为刘邦面相非凡,断言自己这位女儿「非刘邦不能驾驭」,因此将女儿嫁给刘邦。这样的情节颇有野史传说的意味,但后事也的确如其所言,刘邦死后,吕后一手遮天,以一个妇人的身分称制,古来第一。

然而,在刘邦建立汉王朝之前,刘邦和吕雉的夫妻生活并不平顺。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私放劳役,并于芒砀山(今河南永城)起义,而吕雉及刘邦父母却也因此被捕入狱。秦朝灭亡后,吕雉又被项羽军俘虏,和刘邦父母一起当了数年人质。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楚汉鸿沟议和」之后,才被送还。也就是说,吕雉和刘邦虽是结发夫妻,但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只有两人结婚开始,直到刘邦芒砀山起义之前的三年多时间。

西元前二○二年,刘邦称帝,吕雉被封为皇后,立其子刘盈为太子。
如今已无法考证吕后是否美貌,但关于戚夫人,几乎所有的史料都称戚夫人美貌异常,精通歌舞,尤其是一种「翘袖折腰」的楚地舞蹈—才貌双全,似为公论。尽管历史未曾给出具体时间,但记载中,吕雉被楚军送还之时,戚夫人已是刘邦甚为宠爱的姬妾了。年长色衰且缺乏共同生活基础的吕雉,比之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戚夫人,草莽出身的刘邦中意于谁,不言自明。史载,吕后送归后很少得到刘邦召见,夫妻日益疏远。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吕雉为自己所生的儿子刘盈,和戚夫人所出的儿子刘如意之间,高祖刘邦必然是倾向于立刘如意为太子。而且根据记载,除了对戚夫人的喜爱不说,刘如意本人也聪慧有加,颇有乃父之风。相较之下,太子刘盈性格羸弱,不堪重用—史书甚至记载刘邦曾亲口说出:「如意类我,太子不类我」一类的话。

但即使如此,并不意味刘邦可以擅自将刘如意立为太子。因为吕雉是正室,刘盈是嫡长子,这种废长立幼的行为在当时看来,是对讲究次序伦理的宗法制度的颠覆,必然动摇汉王朝的,「国之根本」。这也使得整个太子位之争,实际上演化成刘邦、戚夫人与吕后和当朝重臣之间的博奕,一场个人喜好与宗法伦理制度的博奕。

据记载,戚夫人透过「日夜啼泣」的方式,使刘邦下定决心另立太子。因此,刘邦将年纪尚小的刘如意封为赵王,为改立太子预埋伏笔。此后,刘邦数次向群臣透露出,欲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意图,但一直遭到朝中重臣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吕后也积极笼络朝中大臣,打消刘邦废立太子的念头,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跪谢周昌」和「商山四皓」二事。据载,刘邦第一次提出废太子之议之时,丞相周昌带头反对,甚至坚决表示「期期不奉诏」,使刘邦的废长立幼之念,一经提出便被打回。吕后听闻后,甚至「跪谢」于他。

而真正使刘邦彻底打消念头的,是「商山四皓」出山之事。所谓「商山四皓」,是自秦时为了躲避战乱而隐居山林的四位贤士,年逾古稀,颇有盛名,刘邦曾数次邀请四人出山,均被拒绝。然而一次朝宴之时,刘邦发现有四位白发老人随太子一起参加。询问之下,得知四人就是自己屡邀不至的商山四皓。

朝宴过后,刘邦和戚夫人相拥而泣,并让戚夫人献舞,自己作歌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
安所施」,意指太子羽翼已丰,再难撼动。而从此之后,他也再没有提及改立赵王如意之事。实际上,根据史记的说法,商山四皓的出山并非因为太子刘盈的威望,而是吕后因废立之事问计于留侯张良,而后按张良之说,以太子的名义「重礼卑词」,请出了四皓。

这场半带闹剧性质的太子之争,也就以此告终。某种意义上,尽管戚夫人极受刘邦宠爱,但毕竟不谙世故。而吕后在多年的颠沛流离中深受磨练,图存意识和权谋智慧远高于戚夫人,这点是不争的事实。同时,除了废立太子的失败,只要刘邦一死,戚夫人就再无任何依託。汉高祖十二年(前一九五年),刘邦驾崩。太子刘盈即位,为惠帝,由于刘盈年幼,大权落到吕后掌中。
(未完待续,更多精采内容详见书籍)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