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邓小平、江泽民「钦点」两度入狱16年的的大陆民运人士徐文立,2002年第二次入狱服刑期间写给家人的罕见信件,是一名良心犯发自北京的深情信札,也是一位慈父对女儿成长的未来寄语,更体现一个中国人此生不渝的家国情怀。
知名政治学学者严家祺、政论作家胡平均为该书代序,高度评价,誉为“神性的光辉,写作的神圣”(胡平语)。在中国作家知识份子争取言论自由、写作自由的奋斗历程中,徐文立的“狱中写作”也树立了一个新面向、新标杆。全书所附图录六十余页,首次披露了徐文立自1970年代末开始从事人权、政治活动一直到近年流亡美国继续投身推动中国民主发展一路走来三十年艰难历程的100多幅史实图片,为读者揭示每一个中国人也曾经历、正在见证的时代印记、命运画卷。
作者简介
徐文立
目前任职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也是独立中文笔会会员,这本中文着作作为《独立中文笔会文库》序列的一种推出。
总而言之,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更积极的思考者。我开始能够更理性地看待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本书就像一个指南针,虽然不能直接告诉我该走向哪里,但却能帮助我辨明方向,让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清晰的道路。
评分在阅读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开始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社会秩序的脆弱性,以及维持这种秩序的复杂性。作者在最后几章,并没有给出什么“万能药”,而是强调了持续的沟通、不断的调适和对个体价值的尊重,是维护社会秩序长久发展的关键。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每个人,无论多么渺小,都在参与构建和维护着我们所处的社会秩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一种朴实无华但又带着一丝哲学思辨的沉静感。我一开始翻开它,纯粹是出于一种猎奇的心态,想看看“人类正常社会秩序”这个宏大的命题究竟会从哪个角度被剖析。读到第一章,作者便抛出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问题: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对某些行为习以为常,而对另一些行为则感到不解甚至排斥?他没有一开始就进入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细微的生活片段入手,比如排队、公共场合的交谈声量、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眼神交流。我当时就觉得,这不像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个对人类社会行为观察入微的智者,在与我进行一场平等的对话。
评分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宏大,但作者的笔触却非常细腻。他并没有回避社会秩序中的一些阴暗面,比如冲突、不公,但他总是能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他的一些关于“社会契约”的论述,尤其让我受益匪浅。他解释了为什么即使个体拥有自由意志,也会自觉地遵守社会规则,这背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共识和相互制约。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很独特,时而如同一个严谨的学者,引用大量经典案例和理论;时而又像一个富有洞察力的社会观察家,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探讨“权力结构”那一部分的论述。他并没有直接将权力定义为压迫或统治,而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协调机制”,是人类社会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为了达成集体目标而不得不建立的一种秩序。这种观点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对权力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负面认知,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权力在维持社会运转中的积极作用。
评分读到关于“道德”与“秩序”关系的章节时,我感觉豁然开朗。作者认为,道德感是构建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但同时,社会秩序的反过来也会塑造和规范道德。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他用了很多历史案例来说明,当社会秩序瓦解时,道德往往也随之崩塌,反之亦然。这种深刻的洞察,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继续往下读,我被作者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深深吸引。他并不满足于描述现象,而是试图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在讨论“规则”的形成时,他引入了游戏理论的一些概念,但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释,让我这个对博弈论并不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他举例说明,即使是最简单的游戏,玩家也会不自觉地形成一些默契的规则,而这些规则的形成,往往是为了最大化双方的利益,减少冲突。这种将宏观的社会秩序与微观的个体行为联系起来的视角,让我觉得非常新颖。我开始反思,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礼仪”和“规范”,是不是也遵循着类似的逻辑?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提出的问题所引发的思考所困住。他会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比如,关于“公平”的定义,他列举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对公平的不同理解,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正常社会秩序”,其实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演进的概念。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对“正常”的理解,是不是受到了某种单一文化或时代背景的影响?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预设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而是强调了“秩序”的适应性和多元性。他认为,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形成不同的“正常秩序”,而这些秩序本身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它们是否能够有效地满足该社会的基本需求,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我摆脱了对某种“标准答案”的追求,开始更加包容地看待不同的社会形态。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是一本说教式的书,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断地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个体自由”与“社会约束”之间的张力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平衡的视角。他并没有将个体与社会对立起来,而是认为,真正的个体自由,恰恰是在有序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保障。一个混乱无序的社会,只会让所有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