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大学国文选与应用》一书,以拓展阅读、培育文学素养、增进语文表达能力与应用、提昇精神与心灵境界等为编辑目标。本书足敷各大专院校「国文」教学之用,无论是文选或应用,皆得以为学子参酌学习之教材。本书编写的特点如下:
一、全书分「文选」、「应用」二大类。「文选类」分散文、哲学等单元。每单元前皆有「导读」一文,乃针对文体特点、发展史加以说明介绍,使学生奠下文体相关基础后,有利于学习。「应用类」亦于文前有一「导读」,说明「应用文章」之重要与概况。
二、每课包含「作者」、「题解」、「正文」、「文章研析」、「延伸阅读」、「问题讨论」、「应用建议」等部分。
三、「作者」部分,主要说明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学术成就、影响与重要地位。而「题解」则说明文章出处、写作背景、主旨。
四、「正文」部分:有课文与「註释」。凡生字、艰涩词语、典故出处等,皆于此详加说明。
五、「文章研析」部分:分析文章段落与大意外,由时代背景、作者特点、文学理论、文化社会学等跨域学科理论来论析选文,足供读者欣赏参考之用。
六、「延伸阅读」部分:提供与选文有关之着作,使学生拓展阅读领域。
七、「问题讨论」部分:针对选文而设计问题,供课堂上讨论,期使借由师生互动而深入学习。
八、「应用建议」部分:为本书重要特色之一,将选文与应用结合,使学习者,借由多元思考,将传统文化加以应用与推广。
作者简介
张锦瑶
台湾嘉义县人,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文学博士,现任实践大学博雅学部、应用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古典戏曲、戏剧舞台、小说、词曲、民间文学等。着有《关、王、马三家杂剧特色及其在戏曲史上的意义》等专书;及〈唐代山水信仰──以《华岳神女》、《柳毅传》传奇为论〉、〈明代曲论「双美说」〉、〈徐渭「文艺创作观」对明代中叶后剧论与画论的影响〉、〈「情理对峙」与明代戏曲小说「西厢故事类型」的发展〉、〈「北曲名家」抑或「南词宗匠」?──论明代散曲家陈铎的创作特点与意义〉等多篇学术论文。
黄雅琦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文学博士,现任实践大学应用中文系助理教授。着有《救亡与启蒙:梁启超之儒学研究》、《刘师培之伦理思想研究》,编有《中国学术思想史试题解析》上、下册(合编),及多篇学术论文。
《大学国文选与应用:散文、哲学、应用篇》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广阔的知识花园里漫步,每一步都能发现惊喜。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的选本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名篇,然后配上一些浅显的注释。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在“哲学”部分,作者并没有选择那些过于晦涩难懂的古籍,而是挑选了一些对现代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比如关于“幸福的定义”、“人生的意义”以及“价值的追求”等等。这些哲学探讨,通过作者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既有思想深度,又不失可读性。我记得有一段关于“虚无主义”的讨论,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用了几位作家的散文片段,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迷茫和挣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比直接灌输理论要有效得多。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将这些哲学思考与“应用”篇章紧密结合,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例如,在探讨“个人价值的实现”时,书中就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写一份有说服力的求职信,或者如何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这种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指导,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读”书,更是在“学”以致用。
评分不得不说,《大学国文选与应用:散文、哲学、应用篇》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相当独特。它并没有将散文、哲学、应用完全割裂开来,而是通过一种非常有机的方式将它们串联起来。我注意到,书中很多散文的选段,都围绕着某个哲学概念展开,例如关于“自由与责任”的讨论,就穿插了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者通过对这些散文的细致解读,生动地阐释了哲学概念在具体情境下的体现。比如,有一篇讲述一个年轻人如何在社会压力下做出艰难选择的散文,作者就借此引申出了康德的“道德律令”和“自由意志”的探讨,让我对这些原本有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且,书中的“应用”部分,也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写作技巧,而是直接将前面散文和哲学部分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指导。例如,在分析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之后,书中会指导读者如何运用类似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理论——实践”的结合模式,我觉得非常高效,让我能够学到东西,并且立即知道如何去运用。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案例分析,它会将一篇具体的散文或一个哲学观点,拆解开来,分析其结构、语言、思想,然后给出实际的写作建议。这种方法让我觉得学习过程非常具象化,也更容易吸收和掌握。
评分拿到《大学国文选与应用:散文、哲学、应用篇》这本书,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国文选”三个字常常会让人联想到那些被反复摘录、略显陈旧的篇章。然而,当我翻开它,很快就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这本书在“散文”部分,选取的篇目非常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一些contemporary的作家作品,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议题也十分贴近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例如关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思考,都写得鞭辟入里,引人深思。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解读这些散文时,并没有简单地进行文学分析,而是将其与“哲学”思想紧密结合,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存在主义”和“东方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进行的探讨。读到某篇关于“孤独”的散文,作者就联系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分析了现代人在物质丰裕的同时,精神世界的空虚与挣扎。这种跨领域的对话,让我看到了文学与哲学的奇妙联结,也让我对自身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书中还有大量的“应用”章节,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比如如何写一篇有深度的评论,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运用比喻和象征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指导我们如何学以致用的实用手册,对于提升我个人的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叫做《大学国文选与应用:散文、哲学、应用篇》的书,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述,但实际阅读体验却截然不同,着实让我眼前一亮。首先,它在选材上就颇具匠心,并没有局限于某个时代或某个流派的经典,而是广纳博采,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与一些具有现代启示意义的哲学思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知行合一”的几篇散文,作者旁征博引,从古代圣贤的论述,到现代人的生活感悟,都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解读。这种将抽象的哲学理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散文笔触展现出来的手法,让我在理解那些深奥的道理时,不再感到晦涩难懂,反而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智慧的光芒。而且,书中对这些哲学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有非常详细的阐述,这一点尤其吸引我。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哲学离我们很遥远,但这本书却用接地气的例子告诉我,这些古老的智慧,其实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如何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书中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引导。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某些句子,仿佛能听到作者在耳边低语,引导我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让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应用。
评分坦白说,《大学国文选与应用:散文、哲学、应用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并不算十分亮眼,一度让我以为它会是一本中规中矩的教材。但打开之后,我发现它所蕴含的内容,却有着意想不到的魅力。这本书的“散文”选篇非常多元化,既有古典名家的篇章,也有当代作者的作品,而且选取的角度都非常独特,往往能触及人内心最柔软或最深刻的部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时间”和“记忆”的几篇散文,它们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生命流逝的哲思融为一体,读来让人感慨万千。而“哲学”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并没有照搬那些枯燥的哲学史,而是选取了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主题,例如“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等,并通过对哲学家的思想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最让我赞赏的是,书中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应用”篇章无缝衔接。例如,在讨论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之后,书中会指导我们如何通过清晰的论证来构建一篇有说服力的议论文。这种学以致用的模式,让学习过程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积累,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真正指导我们的写作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