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花色索引—国内唯一一本备有花色辨认索引的野花丛书,经过花色比对和清楚的花朵特写镜头,将能顺利辨认野花名称。
花期季节编排—以一天认识一种野花的方式,依花期和季节性编排365种野花。
丰富的摄影图片—全书700帧以上的摄影是植物学家吕胜由先生20 多年来的珍贵纪录,是本书最详尽的图片说明。
精致插画—细致的植物画及说明性图解穿插在文中,帮助了解同时赏心悦目。
齐备的野花知识—除了365种野花的精采介绍之外,另有专文介绍台湾的野花现况、野花的观察方法、野花的私生活、山野草的栽培……等珍贵文章。
一天认识一种野花。
春,是水零零的缤纷季节, 柔柔的阳光,小小娇嫩的草花, 草间探出头来的,是蒲公英、黄鹌菜的金色小太阳。 浅山林边,堇菜类的紫花,矮矮的一丛丛, 野生的杜鹃花海从山坡开始蔓延...
夏,是海边和高山野花的舞台, 深深的,浅浅的蜜,美丽的花色是热情的记号, 鲜明地指引夏季的虫蝶; 懂得化妆术的玉叶金花和大甲草,也把花朵变得又大又美。
秋,是风儿悠闲花儿忙碌的季节。 成片的芒花在山坡翻摇, 王爷葵散落在平野人家的屋后, 最后一季的高山野花,也要赶在寒冬来前结下种子, 忙碌生长,为了生命的即将结束,即将开始。
冬,休耕田的野花欢庆新年。 有美丽的紫云英、泥胡菜和藿香蓟, 就不怕收割后的稻田失色, 即使是像小叶灰藋这样不出色的野草,也弄了满身花粉。 农人短暂的休息,野花短暂的舞台,每一年都有生命的传承。
从海边到高山,从都市丛林到荒野,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看着不同的野花开落, 也许四季不够分明, 但台湾的野花足以在心中烙下 春夏秋冬的脚步。
作者简介
张蕙芬
1961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园艺系毕业,现职大树文化总编辑。投身出版编辑工作20余年,一直以搭起大自然与人的沟通桥樑为自我期许,热爱自然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着有『台湾野花365天秋冬篇』、『自然老师没教的事』﹝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张碧员
1966年生于南投竹山;辅大日文系毕业;大树文化主编;结婚十多年,育有两犬二猫一小孩;和先生在家工作,偶而到大树来享受上班、有很多同事可以聊天又不必做饭的美好感觉。 着有《我家有狗》、《台湾树情报》、《台湾野花365天》(大树文化);译有《风的掌心》(知青频道)、《好热好热犬日记》、《树逃走了》、《雨林探险》、《动物的脚印》、《季节书》(大树文化)。
绘者简介
傅蕙苓
一九六三年生于台北,台北市人,复兴商工毕业。曾任汉声出版、小牛顿杂志精细插画,绿园艺生活杂志特约绘图,信谊出版美术编辑。现专事自然科学类绘图工作。
吕胜由∕摄影
花莲县人,国立台湾大学森林研究所硕士。现任台湾省林业试验所生物系助理研究员,是国内木本植物分类专家,也是优秀的植物摄影家。 着有《台湾彩色植物图鑑》<共九册>(教育厅)、《台湾的稀有植物》(渡假出版)、《绿——太鲁阁国家公园植物资源解说》、《垦丁公园游乐区恆春热带植物园常见植物》(林试所恆春分所)、《四角林森林生态教育资源》(林试所)等书。
说实话,我平时对植物类的书籍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总觉得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台湾野花365天》这本书,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被它的封面所吸引,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野花,让我觉得眼前一亮。当我拿到书,翻开春夏篇时,我被书中生动有趣的文字描述所吸引。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的语言,讲述着关于这些野花的故事,就像在听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种花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花名和图片,更融入了关于它们生长习性、分布区域,甚至是一些与它们相关的民间传说。这些细节,让我觉得这些花不再是冰冷的图片,而是有了生命,有了故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春夏野花的描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能闻到夏日的花香,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秋冬篇,则展现了另一种别样的美,那些在严寒中依然坚韧绽放的生命,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花,更是关于台湾这片土地上,生命的韧性和多样性。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人类的生活,是不是也应该像这些野花一样,在不同的季节,都能找到自己的绽放方式。我开始尝试着在工作之余,去家附近的公园走走,留心观察那些小小的野花,试着用书里的知识去辨认它们。这种小小的改变,让我觉得生活变得更有趣了,也更感恩了。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精神寄托,每次翻阅,都能给我带来一份宁静和喜悦。
评分我是一个喜欢生活中有仪式感的人,而《台湾野花365天》这本书,恰恰给了我这样的感觉。春夏篇和秋冬篇,就像是将一年的时光浓缩在手中,让我能够随时随地去体验和感受台湾不同季节的美丽。我喜欢它将每一天都赋予一种特定的植物,这种安排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当我翻开春夏篇,看到那些在春天悄然绽放的野花,我仿佛能感受到泥土苏醒的气息,听到鸟儿的歌唱。而夏天,那些热烈奔放的花朵,则让我感受到了生命旺盛的能量。更让我惊喜的是秋冬篇,它打破了我对秋天和冬天只有枯黄的印象,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更加沉静、内敛的美。书中关于每一种野花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更融入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一朵花时,联想到我曾经在某个地方看到的场景,然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本书,让我开始更加细致地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去发现那些被我忽略的美好。我喜欢在每个季节来临之际,翻阅对应的篇章,提前预习即将到来的植物风景。这种“预习”的过程,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季节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花卉图鉴,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指引我如何去欣赏和体验台湾的美丽。我常常会在朋友圈分享我从书中了解到的野花信息,也鼓励我的朋友们一同加入到这场对台湾野花的探索之旅中来。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一种独特的仪式,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这片美丽的土地。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台湾的生态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在自然环境中自生自灭的植物。当我第一次见到《台湾野花365天》这套书时,我被它完整的涵盖和精美的制作所吸引。春夏篇与秋冬篇的结合,意味着一年四季的野花都能够得到系统的介绍,这对于我这样喜欢深度研究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野花时,不仅仅提供学名和俗名,还会有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甚至包括了它们的繁殖方式、生态价值等信息。这些深入的专业内容,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编撰者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同时,书中附带的高质量图片,对于我这样的视觉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我常常会对照着书中的图片,在野外寻找对应的植物,这种“图文对照”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辨识能力。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秋冬篇野花时,并没有因为季节的萧瑟而显得单调,反而挖掘出了许多在秋冬季节独特的美丽,例如一些耐寒的草本植物和一些宿存果实的观赏价值。这让我对台湾的植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作为一名业余植物研究者的求知欲,更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的生态系统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我常常会带着这本书去野外考察,它就像我最得力的助手,帮助我记录下每一个发现,理解每一种生命。我还会把书中的一些内容分享给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一同感受台湾野花的魅力。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研究台湾植物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
评分我是一名在台湾土生土长的退休教师,一生都在和知识打交道,但对于自然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这次在亲戚的推荐下,我才开始接触《台湾野花365天》这本书。起初,我以为它只是一本简单的花卉图鉴,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的价值远超我的想象。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将一年365天都细致地划分,并且根据季节的变化,介绍了不同时期盛开的野花。这对于我这样对时间有着比较严格感知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我可以根据书中的指引,在不同的季节,在特定的地点,去寻找那些书中介绍的野花。例如,书中在介绍春季野花时,提到了在山区潮湿地带生长的某种紫色小花,这让我想起了我年轻时和先生一起去阳明山郊游时,看到过类似的花朵,但当时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认识了它,还了解了它的生长环境和特点,这唤起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还融入了一些植物学的知识,比如它们的科属、花期、分布范围,甚至是一些关于它们药用价值或文化意义的介绍。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热爱学习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喜欢这种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它让我觉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我常常会在读完一个章节后,拿出笔记本,把一些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对照着家里的旧照片,寻找那些曾经的身影。这本书,让我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片我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发现了它隐藏的无限生机与美丽。
评分老实说,当我第一次看到《台湾野花365天》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刻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平时对“文艺范儿”的东西不是特别感冒,总觉得花花草草什么的,看看照片或者在网上搜搜就行了,没必要专门买一本书。但是,那天我鬼使神差地把它拿在了手里,翻了几页,然后就陷进去了。我并不是那种会把每一种花都叫得出名字的“专家”,很多时候,我只是觉得“哦,这朵花好漂亮”,然后就过去了。但是这本书不一样,它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停下来,仔细去观察。我记得当时翻到关于春天开的一些小野花的那部分,有些花我之前肯定在路边、田埂边、山坡上看到过,但从来没有留意过它的名字,更不知道它的故事。书里的文字,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用很生动、很亲切的语言在讲述,好像作者就是我身边的朋友,拉着我的手,指着路边的野花,告诉我:“你看,这朵叫做XX,它在春天的时候就会在这里开得特别灿烂,有时候还会有小蜜蜂来采蜜呢。” 这种感觉,让我觉得特别舒服。而且,书里的图片,真的拍得太美了,感觉每一张都是精心挑选过的,色彩鲜艳,细节清晰,甚至能看到花瓣上的露珠。我尤其喜欢秋冬篇,因为大家似乎都觉得春天和夏天才是花的季节,但其实秋天和冬天也有很多独特的美丽。我一直很好奇,在寒冷的冬天,还有什么植物会在台湾的土地上坚韧地绽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台湾。它不仅仅是提供了“这是什么花”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打开了我观察世界的方式。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那些被我忽略的角落,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这本书,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我生活中的一种“伴侣”,随时可以拿出来翻翻,给自己带来一点小小的惊喜和慰藉。
评分我对台湾的植物一直都很有兴趣,尤其是那些生长在野外的、不经意间就能遇到的花草。我常常在徒步旅行或者只是在乡间小路上散步的时候,被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野花所吸引。然而,我一直缺乏一个系统的工具来帮助我认识和了解它们。直到我发现了《台湾野花365天》这本书。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首先,它采取了“365天”的编排方式,这种时间维度上的划分,非常符合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规律。春夏篇和秋冬篇的区分,更是清晰地展现了台湾四季不同的植物风貌。我喜欢这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当我翻开春夏篇,我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热烈奔放,书中详细介绍的各种春夏季的野花,让我对它们的生长习性、分布区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秋冬篇,则打破了我对秋冬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即使在寒冷季节,台湾的土地上依然有许多美丽的生命在顽强地绽放,它们的色彩或许不如春夏那般绚烂,但却多了几分沉静和坚韧。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色彩还原度非常好,而且构图也很精美,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每一种野花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文字描述既有严谨的植物学信息,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花”,更会讲述关于它的故事,它的生存智慧,甚至是一些与它相关的民间传说。这些丰富的内涵,让这本书变得不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鉴,而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思考、连接情感的读物。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一朵花时,联想到我曾经在某个地方看到过它,然后会特别激动。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背包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外出,我都会带着它,它就像我的眼睛,帮助我更好地去发现和欣赏台湾的自然之美。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城市里工作的上班族,我对大自然的接触其实并不多。但内心深处,我一直渴望着能与自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书店看到了《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和秋冬篇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厚厚的书本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质感。我拿起一本翻看,立刻就被书中的图片吸引了。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野花,仿佛瞬间将我带离了钢筋水泥的丛林,置身于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之中。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每一朵花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花名和图片,更融入了关于它们生长环境、开花时节、甚至是与当地文化相关的传说故事。这些细节,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图鉴,更是一部关于台湾土地的百科全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春夏篇的野花时,那种充满活力的笔触,仿佛能听到夏日虫鸣,感受到春风拂面。而秋冬篇,则展现了另一种别样的美,那些在严寒中依然坚韧绽放的生命,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我常常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阅读这本书,每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它让我开始留意家附近公园里、路边草丛中那些被我忽略的小生命,尝试着用书中的知识去辨认它们。这种发现的乐趣,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这本书,不仅仅改变了我对野花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我开始意识到,即使身处繁华都市,我们也能通过细致的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户外探索中,去亲身感受那些在书中鲜活的生命。
评分我一直觉得,台湾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那些生长在我们身边的野花,它们默默地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当我拿到《台湾野花365天》这套书的时候,我被它的宏大和细致深深吸引。春夏篇和秋冬篇,将一年四季的野花都囊括其中,这种全面性让我觉得非常震撼。我本身就喜欢摄影,尤其是拍一些自然风光和植物。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我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花时,都会附上非常高质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清晰地展示了花的形态,还捕捉到了它们最美的瞬间。有时候,我会在书里看到一朵花,然后就会兴起,带着相机去寻找它。这种“书中寻花,实地探访”的过程,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书中不仅仅是罗列花名和图片,还会有关于它们生长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扮演角色的介绍。这些信息,对于我这样的植物爱好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曾经在一次徒步中,看到了一朵很特别的野花,当时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也找不到任何资料。但是,自从我有了这本书,我就可以对照着书里的描述和图片,很有可能就能找到答案。这种“答案就在身边”的感觉,非常美妙。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不像一些学术性的书籍那样枯燥。它用一种很自然的语气,讲述着关于这些野花的故事,让我觉得它们不仅仅是植物,更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自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这些平凡而又美丽的生命。我常常会在傍晚时分,坐在窗边,翻阅这本书,看着那些鲜活的花朵,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让我觉得内心无比宁静。
评分说实在的,我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平时生活节奏很快,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和社交上,对于大自然,总觉得离我有点远。有时候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发的爬山、露营的照片,心里也会痒痒的,但总是抽不出时间。这次偶然看到《台湾野花365天》这本书,春夏篇和秋冬篇合在一起,厚厚一本,我第一眼就被封面那些鲜艳的花朵吸引了。拿回家后,我一开始只是随便翻翻,想着maybe能认识几个花的名字,下次出去玩的时候能显摆一下。结果,越看越觉得有趣。书里的图片真的拍得太好了,每一个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感觉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花瓣一样。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字介绍,不是那种死板的植物学描述,而是用一种很接地气、很生活化的方式在讲。比如,它会告诉你,某某花在春天的时候,为什么会特别喜欢长在某某地方,或者它跟某种小动物之间有什么特别的关系。这些小故事,让我觉得这些花不再是冰冷的图片,而是有了生命,有了灵魂。我特别喜欢秋冬篇,因为我总觉得秋天和冬天就是萧瑟的,没什么好看的。但是这本书里介绍的很多野花,在秋冬季节却依然能开得那么有力量,那么有色彩,真的让我感到很震撼。它让我明白,生命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在看似最艰难的环境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丽。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花,更是关于台湾这片土地上,生命的韧性和多样性。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人类的生活,是不是也应该像这些野花一样,在不同的季节,都能找到自己的绽放方式。我开始尝试着在工作之余,去家附近的公园走走,留心观察那些小小的野花,试着用书里的知识去辨认它们。这种小小的改变,让我觉得生活变得更有趣了,也更感恩了。
评分最近在书店闲逛,偶然翻到了这本《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和秋冬篇连在一起,厚厚一本,沉甸甸的,感觉很有份量。我本身就挺喜欢亲近大自然的,尤其是在周末,能远离城市的喧嚣,到郊外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再看看那些不期而遇的野花,总能让我心情舒畅。台湾的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光,而野花更是点缀这片土地最美丽的色彩。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生活在台湾,身边有着这么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它们。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让我重新审视身边这些平凡而又不凡的存在。光看封面,那些色彩斑斓的花朵,就足以勾起我对它们的好奇心。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花的图鉴,更是关于台湾这片土地的故事,关于四季的更迭,关于生命的顽强。我一直认为,了解一片土地,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去认识它孕育出的万物,而野花,正是最直接、最生动的表达。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学到更多关于这些野花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名字、它们的生长习性、它们在生态中的角色,甚至是一些与它们相关的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我想,如果我能把书里的知识带到实际的野外观察中,那将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啊!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山径旁,对照着书中的图片,辨认出那朵我从未留意过的小花,内心一定会充满惊喜和成就感。这本书,不只是一本书,更是我通往自然的一扇窗,也是我与这片土地建立更深层联结的桥梁。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开始我的探索之旅,去认识那些“365天”里,不曾与我谋面的台湾野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