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心理谘商师 黄德惠 真情力作
如果坚持完美,不能带给你充满欢笑的人生,只会让你一再错过更重要的幸福时刻,那你为什么还要执着于扭曲的完美?
打破完美的迷思,领悟幸福的真义,挖掘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幸福潜能,如何成为人生最后的赢家,答案就在你心里。
5大心测显微镜,客观分析你的幸福爆发力,50张幸福便利贴,幸福配方原来随手可得!
Chapter I 不完美的人生,其实更幸运
幸福显微镜 你离幸福还有多远?
「有些东西你想要而没有,这就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
~ 英国哲学家 罗素
Chapter II知福惜福,让幸福恆久远
幸福显微镜 你总是与幸福擦身而过吗?
「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
~ 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 屠格涅夫
Chapter III 填补欲望坑洞,让心灵富足
幸福显微镜 你有机会成为大富翁吗?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在真诚帮助别人之后,也帮助了自己。」
~ 美国文明之父 爱默生
Chapter IV 幸福纾压,摆脱鬼打墙的牛角尖
幸福显微镜 你的压力有多沉重?
「这世间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法国雕塑大师 罗丹
Chapter V 打开心门,让幸福传出去
幸福显微镜 你的心胸够宽大吗?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接受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 Apple Inc.前副总裁 李开复
作者简介
黄德惠
专业谘商心理师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 精神分析研究学院 硕士
国立政治大学 心理系毕业
曾担任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心理师,与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的心理谘商师长达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专长领域是在生命意义与价值观探索、情感关系、危机谘商、身心灵整合治疗。
曾协助许多在生命中继站遇到挫折的旅客,重新找回人生的意义与方向,常受邀至各大专院校、各大企业,畅谈心理分析专题,作品散见于台湾《FF杂志》、日本《EF》杂志(国际中文版)、韩国《SURE》杂志等心理健康专栏,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欢迎。
序
幸福,离我们究竟有多遥远?
在旅行的时候,曾经听向导说过ㄧ个传说:在喜马拉雅山的高山上,生长着一种珍稀的花朵,她的花期特别短,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绽放与凋谢的生命历程,当地人称她作「幸福之花」或是「幸运之花」,象征着能见证开花时刻的幸运儿,就能获得一生最想要的幸福。
曾有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不惜跋山涉水去寻找这朵花,果然让他找到传说中的花朵,见证了花开、花落,美景当前,但他却依然感受不到一丝幸福。于是,他就问当地部族的长老:「为什么我费尽心力找到幸福之花,幸福的奇蹟却从未降临呢?」
长老说:「其实,幸福之花并非只有喜马拉雅山才有,幸福之花的根,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只要你拥有幸福之根,随时都可以拥有幸福,但如果你心中未能有幸福之根,就算拥有幸福之花,心灵也会感到一片荒芜。」
有些人终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幸福之根,但大多数人比较常感受到的是,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不幸却总是如影随形地纠缠着自己。
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富足的幸福;追求完美的女人以为变美丽,就能得到爱情的幸福;小孩总盼望快快长大,离开充满升学压力的环境,就可以得到自由的幸福,大人却幻想着,如果能回到过去,无忧无虑的童年才是最大的幸福……结果,烦恼只是有增无减,不幸福的人仍然难得幸福。
美国作家霍桑曾说:「幸福是一只蝴蝶,你要追逐它的时候,总是追不到;但如果你静悄悄地坐下来,它或许会停你身上。」
其实想要幸福很容易,幸福就像空气一样,始终在我们身边;幸福就像每天的阳光一样,每天都会照耀在我们身上。只是我们习惯了一切理所当然的存在,于是将真正的幸福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有时,幸福的感觉就像绽放的昙花,瞬间就可能凋零。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感觉到了它的存在,并珍惜它的存在,幸福的感受就会泉涌而生。
或许你还不能体会到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是那么得来不易,对生活各层面都充满了不满、抱怨,每天都有无尽的情绪垃圾想往别人身上倒,建议你打开本书,重新釐清自己想要的幸福,你会发现,每一种不完美的考验,都不是偶然,而是帮助你获得真正幸福的每一步。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和解。我一直以来都在与内心的“ kritiker ”(批判者)进行着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它总是告诉我“你做得不够好”,“你还不够优秀”,“你永远也无法达到那个标准”。这种内耗让我精疲力尽,也让我错过了许多本可以享受的美好时光。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而智慧的长者,在我耳边低语,告诉我“放过自己吧”。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一直以来认为的“缺陷”和“不足”。比如,我曾经因为自己不够外向而感到自卑,总是羡慕那些侃侃而谈、社交能力极强的人。但这本书提醒我,内向并非是劣势,它让我更善于观察,更懂得倾听,也更能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又比如,我曾经因为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而耿耿于怀,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然而,书中关于“从错误中学习”的观点,让我意识到,那次经历虽然痛苦,却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本书并非鼓励我们安于现状,而是倡导一种更积极、更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它告诉我,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不犯错,而是能够从错误中站起来,并且带着伤痕继续前行。它让我明白,每一次的不完美,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都是一次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机会。这种自我和解的过程,是如此的珍贵,它让我不再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也让我敢于去追求那些真正让我心动的东西。
评分我一直以为,幸福是某种程度的“拥有”,是物质上的丰裕,是事业上的成功,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它让我明白,幸福并非全然是阳光灿烂的坦途,而是在曲折中闪耀的光芒,是在不如意中寻找到的慰藉。当我读到作者分享的那些生活中琐碎却真实的烦恼,那些不尽如人意的瞬间,我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原来,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地与生活中的“不完美”搏斗,并且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书中那些关于“放下”的章节,对我触动尤深。我常常为过去无法改变的事情而烦恼,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却忽略了当下拥有的美好。作者用一种平和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引导我去审视那些让我痛苦的执念,去理解人生的无常,去学会接受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当我开始尝试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去发现那些微小的、被我忽略的幸福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真幸福”的含义。它不是一次性的辉煌,而是一种持续的、内在的满足感。是清晨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是朋友一句关切的问候,是夕阳下孩子无忧无虑的笑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生活最真实的幸福图景。这本书让我明白,幸福并不需要完美的条件,它就藏在我们看似不完美的日常之中,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品味。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断舍离”。我一直习惯性地囤积着那些“应该”和“必须”的条条框框,将自己包裹在层层严密的自我期待之中。而这本书,像一阵清风,吹散了那些不必要的束缚,让我得以喘息,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它让我意识到,我曾经对“幸福”的定义,过于狭窄和片面。我以为幸福是某种终点,是某种完美的抵达。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幸福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体验的旅程。它鼓励我去关注那些生活中的“小确幸”,去珍惜那些平凡却真实的情感。比如,与家人共进晚餐时的温馨,与朋友畅谈时的畅快,甚至是独自一人享受一杯咖啡的宁静。这些瞬间,在过去的我看来,或许太过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它们内在的光芒,它们是构成我生命中最真实的底色。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贴近生活,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一种平等、真诚的语气,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感悟。我读到书中关于“放下执念”的部分,深有体会。我曾经执着于过去的某个遗憾,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懊悔,却忽略了眼前的风景。这本书让我明白,时间是单向流动的,与其沉溺于过去,不如好好把握当下。它让我学会放过自己,也让我学会拥抱那些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因为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我独一无二的生命。
评分我一直以为,只有当我们达到某种“完美”的状态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这种想法,如同一个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让我总是在追逐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然而,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它让我意识到,幸福并非是一种需要“达到”的状态,而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书中作者用一种非常细腻且真实的方式,描绘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却充满温情和力量的瞬间。我看到了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人,看到了那些在不如意中依然努力生活的人,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真幸福”的光芒,让我深受感动。它让我明白,即使我们不完美,即使我们会有挫折,有失败,我们依然有权利去感受幸福,去创造幸福。我曾经因为自己的某些“缺点”而感到自卑,总是试图去掩饰,去改变。但这本书却告诉我,这些“缺点”或许正是我们独特之处的体现,它们是我们故事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原因。它鼓励我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去拥抱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羞耻的部分。这种接纳,并非是放弃进步,而是以一种更平和、更友好的心态去对待自己。当我开始尝试以一种更宽容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的生活时,我发现,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痛苦的“不完美”,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从容和淡定的力量,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也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真幸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触动。我一直以为,生活应该是一场追求完美的旅程,就像电影里精心设计的场景,每个人物都按照预设的剧本闪闪发光。然而,现实往往是另一番景象,充满了磕磕绊绊,偶尔的失误,甚至让人沮丧的失败。读这本书之前,我常常沉浸在“要是当初……就好了”的懊悔中,或者对未达到的目标耿耿于怀。它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深处被忽视的角落。我开始意识到,那些看似“不完美”的时刻,恰恰是构成我独特人生轨迹的基石。一个不小心打翻的水杯,一次语无伦次的演讲,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它们带来的痛苦是真实的,但随之而来的反思、成长,以及那些因为经历过而更加珍惜的现在,也同样真实。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让我咬牙切齿的“缺点”,它们或许是我更具同情心的原因,或许是我更具创造力的源泉。书中关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甚至拥抱它的论调,一开始让我有些抗拒,因为这与我长期以来建立的自我认知似乎是背道而驰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慢慢体会到了其中的智慧。当不再执着于“完美”这个虚无缥缈的标准时,内心的负担骤然减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和释然。我不再害怕犯错,因为我知道错误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不再苛责自己,因为我知道我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未完成”的作品,而这未完成,恰恰充满了无限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