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可以犯错,不能犯傻:真希望我20岁就懂的人情世故

年轻可以犯错,不能犯傻:真希望我20岁就懂的人情世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成长
  • 人际交往
  • 情商
  • 思维模式
  • 人生经验
  • 自我提升
  • 职场
  • 处世哲学
  • 年轻人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情世故,绝对是你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修好这门社会必修学分,面对任何困难都有贵人相助!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做人可以犯错,但千万不能犯傻。
  不论年纪大小,若是不懂人情世故,
  就无法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

别让白目了你!

你是否觉得:
  .不论你再怎么会做事,工作再怎么认真,升官加薪永远没你的份?
  .每次朋友来借钱,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借出去的却总是有去无回?
  .一直怀才不遇,就算伯乐已经在眼前,却还是没法抓住他的目光?
  .在陌生人面前太过羞涩,老是给人不好的第一印象?
  .自以为聪明早已看透世事,却总是被人骗?……

  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人情世故这四个字!

  搞懂人情世故不是教你学奸巧,而是教你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处事的基本技能。教你在芸芸众生中,体人情、懂世故、不卑不亢、明哲保身,把自己的才干发挥到极致。

作者简介

赵一

  曾任职法律相关工作,在法律界打拚多年,阅历丰富。由于工作因素,见过各式各样的人,对人性有相当程度的研究与了解,因此撰写了本书,希望能给初出社会的人一些忠言,让大家都能更愉快的工作与生活。

  着作有《说话的艺术全集》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职场新人指南:从菜鸟到精英的蜕变之路》 作者:张明(资深职场导师,拥有二十年跨行业管理经验) 这是一本为所有初入职场、正在摸索前行的年轻朋友们量身打造的实战手册。 它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凝聚了作者多年一线工作经验与观察的精华,旨在帮助每一位职场新人避开那些看似微小却能决定职业生涯走向的“陷阱”,实现从“盲目努力”到“高效成长”的华丽转身。 我们深知,刚踏出校门,面对复杂的职场环境,每个人都可能感到手足无措。你或许拥有优秀的专业知识,但如何与同事有效沟通?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工作压力?如何建立可靠的职业声誉?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直接教授的“软技能”。本书将深入剖析职场运行的底层逻辑,为你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 第一部分:破冰启航——构建你的职场底层操作系统 进入职场,首先要做的不是急于表现,而是理解“游戏规则”。本部分聚焦于新人在前三个月内必须建立的正确认知和基础习惯。 第一章:重新定义“努力”:从“时长”到“价值”的思维转变 误区剖析: 为什么“早到晚走”不等于“高绩效”?我们将探讨“无效勤奋”的陷阱,以及如何识别工作中真正的价值创造点。 目标设定与优先级排序: 学习如何使用“四象限法则”高效管理任务,确保精力投入到产出比最高的事务上。 建立反馈回路: 职场成长最快的秘诀在于及时、准确的反馈。本章教授如何主动、有技巧地向你的上级和导师索取反馈,并将批评转化为改进的动力。 第二章:职场沟通的艺术:做那个“靠谱”的人 邮件与会议礼仪精要: 职场交流的基石。如何撰写一封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不产生歧义的专业邮件?如何高效地参与和组织会议,避免时间浪费? 向上汇报的艺术: 你的上级需要什么?了解管理者视角,学会“电梯式汇报”——在极短时间内清晰传达问题、方案和所需资源。 跨部门协作的润滑剂: 职场中很少有人能单打独斗。本章指导你如何建立积极的跨部门关系,在请求帮助时显得专业且礼貌。 第三章:职业形象与第一印象管理 着装与仪态的力量: 职场着装不仅仅是外表,更是对专业度的无声宣言。如何根据行业和公司文化,打造得体且自信的形象。 时间观念的重新校准: 职场对时间要求极为严苛。我们探讨如何将迟到风险降至零,并管理好你的日程表,展现出极高的可靠性。 --- 第二部分:实战进阶——处理复杂人际与工作挑战 当你站稳脚跟后,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的提升。本部分侧重于情境应对和情商(EQ)的实战运用。 第四章:理解你的“老板”:如何有效管理你的上级(Managing Up) 识别老板的工作风格: 有些老板喜欢细节,有些只看结果。学会识别并适应你上司的沟通偏好,实现“同频交流”。 提前预判与准备: 优秀的下属总能预见到老板可能提出的问题。本章提供了一套“三步准备法”,让你在面对突发询问时胸有成竹。 处理分歧的艺术: 当你的想法与上级意见相左时,如何既能坚持专业意见,又不损害上级权威?我们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冲突解决模型。 第五章:职场“小团体”与办公室政治的生存法则 区分“人情”与“利益”: 职场社交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参与社交活动,既不显得格格不入,又保持必要的专业距离。 保持中立,远离是非: 如何在复杂的办公室传闻中保持清醒,不轻易站队,保护自己的职业声誉不受流言蜚语的侵蚀。 建立你的“支持网络”: 识别那些真正能提供帮助的同事、导师和前辈,并有策略地维护这些关键人脉。 第六章:有效拒绝的艺术与压力管理 学会说“不”的技巧: 当你工作量饱和时,如何礼貌且坚定地拒绝额外的请求,而不显得推诿?提供多种情境下的拒绝话术。 直面挫折与抗压能力: 面对项目失败或批评时,如何快速调整心态,进行“情绪复盘”,而不是沉溺于自责。 --- 第三部分:远眺未来——规划你的职业跑道 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你把“眼前的工作”与“长远的职业目标”连接起来,让你走的每一步都更有目的性。 第七章:自我盘点:定位你的核心竞争力 从“执行者”到“思考者”的跨越: 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系统性思考能力。 能力“货币化”: 识别你身上那些具有市场价值的技能组合,并思考如何将它们量化、包装,以便在未来跳槽或晋升时发挥作用。 打造你的“个人品牌资产”: 你的名字在行业内代表着什么?从小处着手,系统性地积累你的专业声誉。 第八章:跳槽的智慧:何时离开,如何优雅转身 识别“职业停滞期”的信号: 什么时候你的价值已经无法在现有平台最大化?学会辨别公司与个人的成长匹配度。 面试的深度准备: 资深面试官的视角揭秘——他们真正想从你身上看到什么?如何用STAR原则回答行为问题,展现出你的成熟度。 --- 结语:你的职场,你做主 这本书为你提供的不是一套僵硬的模板,而是一套灵活的思维工具箱。职场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拥有正确的认知、高效的方法论和成熟的情商,你就能像经验丰富的船长一样,在风浪中稳健前行,最终抵达你设定的目标港湾。从今天起,停止盲目地“卷”,开始聪明地“赢”。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早懂人情世故这门课  003

第一章 做人可以犯错但不能犯「傻」 017
最险热心肠:越是热心,越要小心  018
最毒一夜情:一夜升温的友情不可靠  020
最狠啥都忍:咬人的狗不叫,严防能忍之人  021
最阴背后刀:盯住眼前蝉,更要小心背后的黄雀  024
最好造污点:自损有时可保身  026

第二章 有些心机一定要做到 029
留三分理:话到嘴边留半句,理从是处让三分  030
分一杯羹:风光不可占尽,宜分他人一杯羹  032
不贪小利:不要被骗,看清利中的钩子  035
不陷表象:莫被表面现象迷惑,以免陷入骗局  036
淬火效应:解决争吵,冷处理显奇效  038
处变不惊:遭遇突袭,冷静思考  040
克制冒进:趁着老虎打盹的时候出击  043

第三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 045
海绵式说话:有些话得弹性回答  046
为底线设防:有些秘密不能被抄底  048
保留点隐私:有些心事放肚里  050
为自己避事:有些事惹不起躲得掉  051
防治伪君子:有些人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053
手套加棍子:有些人得警惕  055
朋友分等级:有些人不可深交  057

第四章 再忙也要挤进成功者的圈子 059
走进成功的行列  060
让强者的养分加速自身成长  062
让贵人帮你实现梦想  064
让诤友充当你的镜子  067
让对手时刻激励你前进  070
让搭档之长补己之短  072
让小人物发挥能量  074

第五章 借力借势借关系 077
站在别人的风头上  078
制造舆论,壮大声势  080
狐假虎威,借对手之威造势  084
骂名有用,乘逆势走红  086
联合虾米,吃掉大鱼  088
借能人之手办好棘手之事  090

第六章 自己才是最需要推销的成品 093
老王卖瓜,必须自夸  094
自卑者错过机遇,自信者抓住机遇  096
聪明人要懂得自我推销  100
往脸上贴金,增加筹码  104
以小搏大,「炒」出最大价值  106
制造地球没有我就停止转动的效果  110
增添个人人格魅力  112
在重要场合曝光  115

第七章 请人帮忙的艺术 117
请人办事要观色  118
应对好胜用激将  120
交情不深给甜头  122
钓人钓鱼投饵钩  125

第八章 在陌生人面前不羞涩 129
初次见面要自信  130
初次见面的礼仪  131
第一句话就扣人心弦  133
和陌生人交谈的五个技巧  135
微笑最易博得对方好感  137

第九章 就算缺钱也不能缺关系 139
亲戚:平时多走动,急时有亲情  140
朋友:友情也需要投资  141
同学:保持联系,加深感情  141
熟人:不需太常联系  143
邻里:主动帮忙,好事同欢  144

第十章 做人做事有备用方案 147
人生变幻莫测,需随机应变  148
不按规则就是一种规则  151
变通退避,趋吉避凶  153
比别人多想一步  155
有些言语入耳不入心  157

第十一章 做人要不卑不亢 161
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  162
隐藏锋芒,免遭风雨侵蚀  164
能屈能伸,伺机而动  166
不把别人比下去,自己不被踩下去  168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170

第十二章 吃点亏不是坏事 173
吃小亏占大便宜  174
面对皇亲国戚,有理也要吃哑巴亏  176
吃眼前亏换长线利  179
栽好树,让兔子撞上来  181
权利与责任共生,担起责任换取权利  183

第十三章 职场是个深水区 187
应征有心思:履历表看的是细节  188
面试有心眼:揣摩问题的弦外之音  190
谈薪要注重:价值和需求  192
求职有技巧:脸皮厚点没关系  194
说话有保留:把过去成绩压箱底  196
就业有退路:找工作,要给自己留余地  199
处世有原则:与同事多同流少合污  201
淡化功劳:把光环让给上司  202

第十四章 人情永远是最大的生意 205
储蓄人情,先开人情帐户  206
关键时刻拉人一把  208
投资人情生意,一本万利  210
收获人情,借不如送  212
让别人欠你人情  214
与其让对方感激你,不如让他有求于你  216

第十五章 隐性放款,长远投资 221
小庙上香,急时才有佛脚抱  222
时时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224
平常联络感情,日久才有人情  225
故意让人占便宜  227

第十六章 爱情要保险,更要保鲜 229
装煳涂是爱情保鲜的最高境界  230
选择理想对象的四个原则  231
浪漫到底  235
防止七年之痒  237
婆婆需要好好哄  239

附  录 人情世故须知 243
学点操纵术,掌握主动权  244
社会生存常识  257

图书序言

前言
早懂人情世故这门课

  不知何时起,美国影集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十季完结后的《六人行》,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另一部生活情境喜剧《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正如它的英文片名,在众人眼中爆炸开来。如果说三男三女的《六人行》探讨了友情、爱情这两个永不变的主题,那么四男一女的《宅男行不行》好像没那么多爱情的文章可以写,所以真正的焦点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或者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交往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更别提日益增多的自闭症、强迫症人群了。《宅男行不行》中,男主角的人际交往就一直亮着红灯。四个男主角,他们的IQ(智商)都在一六○以上,他们对科学理论倒背如流,他们用科学原理辩论,甚至企图用科学来处理日常生活。他们认同宇宙大爆炸理论,却不知道现实的生活也像经历了大爆炸一样复杂。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星球以及星球上的万物生灵,生活大爆炸产生了各式各样的人以及数不清的人生脸谱。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大爆炸的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无法套用「宇宙」大爆炸理论,譬如说人际交往、人情世故。

  大爆炸后的现实生活当需一套新的「生活爆炸」理论来诠释,诠释这个理论需要的是EQ(情商)、是人情世故之学,而他们的EQ却被过高的IQ彻底压制了,始终发展不起来,所以他们始终都在用IQ工作,也用IQ生活,这导致他们在科学领域游刃有余,却在生活里寸步难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影集被译为《宅男行不行》的原因。如果直译为大爆炸理论,也许主题还不够鲜明,而《宅男行不行》就不一样了。大爆炸理论指的是宇宙大爆炸,而他们却偏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身处的如同经历过大爆炸一样复杂的现实生活,所以才有了那一出出的闹剧、喜剧。

  在《宅男行不行》中,薛尔登无疑是最具「笑果」的。他的IQ高达一八七,五年级以后就开始上大学了,身为大学教授的他甚至可以把煎蛋都当做科学实验。他率真、固执,接受不了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破坏他的生活规律,也曾经因为自己的直言、不知变通被新校长开除,而他还固执着不肯低头道歉。因为他不知道怎样识人辨人,不知道怎样才能安身立命,更别提明哲保身、拓展人脉、平步青云了。

  现实生活中,笑料百出的薛尔登有很多粉丝,可是这些粉丝想必谁也不想和他一样用高IQ思考,用低EQ生活,更不想让这样反差的「笑果」在自己身上重演。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许没有他那么高的IQ,但敢肯定的是,我们这些IQ普通的人,没有谁愿意用自己现有的EQ来换取等值甚至是超值的IQ,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中,而不是美式情境喜剧当中。

  现实的水太深,狂风巨浪以及潜伏的重重危机随时都会把自己的小帆船卷入漩涡,从此万劫不复。IQ再高,若EQ太低,也有可能使小船在瞬间被沖垮,毁了你的前途和希望。

  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薛尔登他们的影子,只是影集把他们与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表现得更为夸张。我们的IQ没他们高,EQ也不至于像他们那么低,但是我们身处的社会却一点也不比他们的简单,想一想,有多少人感叹过人情世故的复杂和难以驾驭。

  生活中,不乏步入社会的优等生在工作中却发展得不如中等生甚至劣等生的现象,因为学校里从来没有「人情世故」这门课。不少优等生的IQ可能没有薛尔登他们高,EQ却并不比他们高几分。很多人,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在抱怨生活,埋怨复杂的人情世故将自己折磨得焦头烂额,却从来没有想过,EQ是可以提高的,人情世故是可以学的,自己也可以在繁复纷乱中活出一份优雅、一份自在。其实说到底,只是太不懂人情世故,或者和薛尔登他们一样,把科学理论当做生活处事的全部智慧,却不懂得爆炸的生活需要爆炸的理论来解题。实际上在爆炸的生活中,要懂得处理大爆炸生活的「爆炸理论」(而不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以「爆」制「爆」,才能优雅、快乐地生活。

  而人情世故之学,不仅关乎EQ,也正是这生活大爆炸理论的精要之处。懂人情世故不是教你诈,只是教你在社会当中学会处事的基本技能。就像游泳,身处危险的深水区,如果你会游泳,不管是自由式还是蛙式、蝶式,也不管你游得怎么样,重要的是能游就淹不死。当然技巧多、游得好就不仅能保命,还能在深水区中获得不同的享受。这就像每个人都有EQ,本能地懂得一点「人之常情」,如同一个能在水里翻腾的人,而那些游泳运动员甚至花式游泳运动员在水中不仅能翻腾、淹不死,还能获得如鱼得水般的享受。他们的游刃有余多半不是天生的,就像EQ,通过后天努力就可以到达。

  所以说,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要教你学厚黑,等游得好了以后去把不会游泳的人拖下水,而是将EQ提到应有的高度,不要像薛尔登他们一样,用仅有的EQ毁了高IQ本来该拥有的优雅生活。

  这本书就是运用了《宅男行不行》的「爆炸」理论,只不过这个理论不需要对宇宙大爆炸理论运用自如的高IQ,平凡的我们就完全能够读懂。它也许不能像情境喜剧一样以极端的反差制造非凡的喜剧效果,但是它能以情境喜剧的简单幽默,轻松改变你的生活。

  这是一本教你行走在芸芸众生、体人情、懂世故、不卑不亢、明哲保身的幸福智慧书。

  这是一门教你在纷繁无常的生活中,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狂风乍起时静观雨霁的处世必修课。

  这是一把钥匙,拥有了它就有安全感,无论何时何地,转动它便能打开智慧的锁,开启幸福的门,踏上成功的路。当你从象牙塔进社会的大门,这把钥匙转动的那一刻,便少了忐忑不安,多了坦荡从容。

  烦躁、迷惑、犹豫不决的时候、静享一缕书香、无须煮酒论史的深奥晦涩,用最简单的语言点醒最复杂的人情世故。

图书试读

第四章 再忙也要挤进成功者的圈子
走进成功的行列
其实,朋友不仅是你排遣寂寞的玩伴,更多时候,朋友圈将影响你的性格和志向。经常与优秀人才交往,自己也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可以让一个人产生特定的思维习惯,甚至是行为习惯,从而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我们都会受到外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自觉地改变品行。
  
两个毕业一年的同寝室女孩相遇后聊了起来。她们其中一个光彩照人,谈吐不凡,另一个却愁眉苦脸,未老先衰。第一个女孩感慨道:「我认识的人都好强啊,他们才毕业几年,就买房的买房,买车的买车。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好多东西。我感觉现在生活很充实,想去实现的梦想也很多。」第二个女孩说:「我认识的人都不如我,大家过得都差不多。我感觉生活就这样了,也没有什么可追求。」
  
是什么导致这两个同寝室友的人生观如此不同呢?那就是她们的朋友圈不同。一个女孩的朋友都比自己成功,她从朋友身上学到很多,也有了更积极的心态,所以她会朝向成功努力。而另一个女孩,处在和自己相同水平,甚至不如自己的朋友圈里,时间一长,就认为生活就是这样了,所以也就不思进取了。

《论语.里仁》曰:「见贤思齐焉。」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那么这个人也会通过努力超越他们。同样的,如果一个人总是与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的品性也会变得低劣。

与强者为友,自己也会变得更强;在一无是处的交际圈中,会变得颓废麻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到头来,弱者只会更弱,强者只会更强。
因此,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先要学会和成功者在一起。与成功者为伍,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氛围,并从中学习成功者正确的思维方法,感受他们的热情,了解并掌握他们处世的技巧。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身分和地位的并不完全是他的才能和价值,而是他周围的朋友。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赶快动起来,努力去和成功人士为伍吧!

让强者的养分加速自身成长
生物学中,依附在另一生物体中吸取其养分而得以生存繁衍的生物,被称为寄生虫。提起寄生虫,很多人会感觉不舒服。因为他们往往不劳而获、损人利己,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寄生其实也有好的一面。

在自然界中,借助外在力量获取利益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丛林中,很多藤蔓植物靠依附在参天大树上得以享受阳光;海鸥喜欢尾随军舰,因为后者的排水可以使海里的小生物浮上水面,成为它们的食物;鲨鱼的身边总是游着几条灵巧的小鱼,它们靠拣拾鲨鱼猎食的残渣为生……

我们处于弱势时,暂时做一个寄生者同样是不错的选择。众所周知,大树底下好乘凉。想要做事,先要立身。有了大树作为依傍,不仅根基稳固,办起事来别人也会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过,做寄生者也需要些智慧,愚蠢的寄生者只懂得向寄主索取,导致寄主受到损害,自己也会因而面临麻烦。要想成功地寄生,就必须对宿主有帮助,要让对方认为让你依附寄生是值得的。

下面的故事讲的是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开採人生第一桶金的传奇经历。
  
一天,丹尼尔.洛维格来到大通银行,千方百计总算见到该银行的总裁。他对总裁说,他将买下一艘货轮,并且会立即改装成油轮,再把这艘船租给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的租金,就可以用来分期还银行他打算借的这笔贷款。并承诺可以把租约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付款了。

许多银行家听了他的想法,都觉得荒唐可笑,而大通银行的总裁却不那么认为。他想:洛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很可靠,拿着租约向石油公司按月收钱,十分妥当。

洛维格终于贷到第一笔款。他买下了他所要的旧货轮,把它改成油轮,租给了石油公司。然后利用这艘船作抵押,再借了另一笔款,又买了一艘船。
  
正是靠「寄生」于大石油公司的声望中,洛维格才成功地借到钱。

如果你还不具备成功所需的卓越能力,如果你艰苦卓绝的毅力和征服一切的胆识尚且不够,那么要想成为杰出人士的话,就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下一步该怎么走?不妨寻找一棵大树,做一个暂时的寄生者,才能利用他的营养快速成长。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类似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讲些鸡汤式的大道理,读完之后感觉和没读一样。但这本书,从开头就给了我惊喜。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但又不是那种生硬的教条,而是充满了一种生活化的智慧。他分享的很多经历,都是我曾经或正在经历的,那种共鸣感让我爱不释手。我记得书里讲到如何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如何跟那些比较难缠的上司或者同事打交道。我一直在这方面比较吃亏,总是默默忍受,或者选择逃避。但看了作者的分析,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温和的坚持和巧妙的沟通,比一味地忍让或者直接对抗要有效得多。书中还有一个章节讲到如何识人,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这一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之前总是凭感觉,结果被一些所谓的"朋友"伤害过。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观察对方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看他对弱者的态度等等,这些都非常具体,很容易就能应用到生活中。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没有把人情世故描绘成一种冰冷、功利的东西,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与人交往的艺术,一种在尊重自己的前提下,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连接的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年轻可以犯错,不能犯傻",这句话直击人心,仿佛是过去那个莽撞、又渴望成长的自己发出的呐喊。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坦诚又带着点自嘲的叙述方式打动了。他没有高高在上地讲道理,而是像一个亲切的长辈,或者是一个经历过风雨的朋友,娓娓道来那些在人情世故的海洋里摸爬滚打的经验。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傻"的定义,它不是指智力上的不足,而是指那些因为年轻气盛、不懂变通、固执己见而错失的机会,或者给自己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书中穿插的那些小故事,有令人捧腹的,也有让人唏嘘的,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我一直觉得,人情世故这门课,课堂上老师不会教,书本里也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只能靠自己去体会,去撞壁。而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浓缩了他人智慧的指南,它能帮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些无谓的伤。它不是教你圆滑世故,而是教你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更聪明地保护自己,更有效地与人相处,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被点醒了,那些曾经让我困惑不解的人际关系,那些让我犹豫不决的选择,似乎都找到了新的理解角度。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一直以来对“人情世故”的理解都太片面了。我曾经觉得,会做人,就是圆滑、讨好、逢场作戏。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人情世故”不是让你变成另一个人,而是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这个基础上,更聪明地与他人互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一点:年轻时可以犯错,但不能犯傻。这里的“傻”不是指愚蠢,而是指那些不计后果的冲动,那些不懂得变通的固执,那些不了解人性弱点的天真。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雷区”的例子,比如如何拒绝别人,如何回应别人的过分要求,如何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些都是我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以前我总是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用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方式去应对,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接地气,一点也不枯燥,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个老朋友聊天,一边听故事,一边学习如何在这个社会上更好地生存。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人,总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笨手笨脚的,说错话,做错事是家常便饭。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年轻可以犯错,不能犯傻”,这不就是我最需要的吗?我一直以为,犯错是年轻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但“犯傻”,我却不想再犯了。这本书就像是我在人际关系迷宫里找到的一张地图,指引我避开那些我可能踩到的“坑”。作者的文笔非常朴实,但他笔下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道理,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没有说教,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那些宝贵的人生经验。我最喜欢书中关于“情商”的讨论,作者认为情商不是虚伪的迎合,而是深刻的理解和恰当的回应。他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了在不同的场合,如何运用智慧去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让别人感到舒服,同时又不委屈自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在人际关系中感到挫败,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更有效地与他人建立连接。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之前从未注意到的风景。我一直以为,人情世故是天生的,有些人就是天生会做人,而有些人就像我一样,注定在这方面“不行”。但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其实人情世故是可以学习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作者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了他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和实践。他没有讲什么深奥的理论,而是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场景入手,比如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与家人沟通,如何处理朋友间的误会等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边界感”的探讨,这一点我之前一直做得不好,总是很难拒绝别人,也容易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不熟的人。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很多建议,让我明白,如何既能保持真诚,又能保护好自己。而且,这本书并没有鼓励你去变得世故圆滑,而是强调了在真诚的基础上,用智慧去处理人际关系。它教你如何识别那些真正对你好的人,如何远离那些消耗你能量的人,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都变得更积极了,也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