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生于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卒于嘉庆十年(一八○五年)。自三十一岁中进士后,担任过多次乡试、会试同考官或正考官,五次出掌都察院,二任礼部尚书,并曾担任短时间兵部尚书,最后在内阁协办大学士任上辞世,谥号「文达」。他的一生在事业上最辉煌的时期,是自干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开始的近二十年时间。
纪晓岚被后人喻为「清代第一才子」,可见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相当厚实的。虽然是朝廷的大官,但民间却流传他无数的诙谐故事,可见他深得人缘、平易近人,是个让人感到亲切的人物。
纪晓岚身处清朝由盛而衰、由治而乱的过渡时期,以天纵之聪明,在复杂多变的封建官场中,随机应变,方圆相济,上得天道,下媚黎民,生前显赫,死后留芳。他传奇般的成功就在于他巧妙地将「方圆」与「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成了天理与人欲、品德与才华、生活与事业、为学与为官等一系列看似对立的事物之间的高度统一。从方圆的角度看待纪晓岚的为人处世之道,方可知道--
就人际交往而言,纪晓岚认为,一个人与最要好的朋友之间也有对立面,与最仇恨的敌人之间也有依赖面。处理好人际关系,主要就是根据彼此依赖面大还是对立面大, 巧妙地把握「方」与「圆」的转化。
就事业与生活的关系而言,事业宜方,生活宜圆。纪晓岚认为,只有自由自在的人生才能快乐无比,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恬淡自守、清心寡慾是一高尚的气节;但过分冷淡避世,就显得毫无抱负,无法救助世人,报效天下。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过于忙碌苦做,则会丧失人生之乐趣,无法陶冶情操。
就思想与行动的关系而言,思想宜方,行动宜圆。人的思想往往与行动有着很大的距离,思想上考虑成熟的东西有时却无法转化为行动;情感也往往与理智不能和谐,理智上认为正确的,情感却执拗地与它相抵触。纪晓岚认为,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以行动之「圆」助思想之「方」,要善用高尚的思想提高行动的价值,善用圆滑的行动落实先进的思想。
就天理与人欲的关系而言,纪晓岚认为,理就在欲中。宋明理学家的一基本观念是将天理与人欲视为对立,要体现天理,就必须排斥人欲。纪晓岚认为,这无异于「以理杀人」。「理者,存乎欲者也。」「理者,情之不爽失者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他主张以情统治理。他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和魏、晋时的知识分子一样, 把理论在行为中付诸实践,其放荡与旷达,与阮籍、嵇康有神似之处。
就德与才的关系而言,纪晓岚认为,应当看其事功。儒家传统,重德而轻才。司马光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曹操心目中「贤」的标准恰与儒家所持者相反,重才不重德。他认为,有德行者未必能进取,能进取者未必有德行。纪晓岚认为;有德行中的伟人,也有功业中的伟人。汉、唐英雄于德行虽有亏,但他们创造了历史,影响了人类的命运,我们不应忽视其伟大之处。
纪晓岚是个传奇的才子,他虽然不是一位具有深邃哲学思维的思想家,也从来没有创立过文学、哲学或者史学的理论体系,但是他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在《四库全书》编纂中,他以睿智的眼光扫视了中国流淌千年的学术文化长流,并做出了涵盖经学、哲学、文学和史学等各科领域的规模宏大的理论总结。在清代笔记小说和民间传说中,纪晓岚机智、幽默,而且十分正直,一身正气。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不仅在干隆皇帝的刁难下对答如流,而且不惧权势,对和珅之类的奸人冷嘲热讽。
本书分为「机智篇」、「处世篇」两部,除了诙谐生动的小故事外,也十分有系统地将纪晓岚一生为人处世的妙方公诸于各位的面前,所以除了有趣、可看性极高,你也可以从中得到有别于纪晓岚传奇之外的新启示!
**评价三** 读这本书,我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大门,而门扉上赫然写着“纪晓岚”的名字,这本身就充满了诱惑力。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凭借过人智慧,在时代洪流中游刃有余的人物心生敬佩,尤其是像纪晓岚这样,在文学、政治、治水等领域都有建树的大家。这本书的“处世篇”更是让我觉得,它触及到了我最为关心的一个层面——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生舞台上,做一个既有原则又不失圆通的人。我期待看到书中那些关于纪晓岚如何运用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去解读那些人情世故的复杂面。也许会有他如何在一个不公的事件中,找到解决之道;也许会有他如何在一个误会重重的场合,巧妙化解尴尬;又或者,是他如何在保持自己品格的同时,赢得他人的尊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智慧并非是冰冷的逻辑,而是融化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理解人性的深邃,是懂得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也能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焦虑。
评分**评价五** 拿到这本书,心中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期待,那是一种对中国古代智慧的探寻,对人生哲理的追问。纪晓岚,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仿佛是他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和那颗洞察世事的睿智之心,都将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尤其“处世篇”这三个字,让我觉得它触及到了人生最核心的部分——如何在社会的大染缸里,保持自己的一份清明,又如何能与人和谐共处。我猜想,这本书会是关于纪晓岚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如何在高低起伏的人生中保持一份达观,甚至是如何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巧妙地化解矛盾和危机。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不那么“教科书式”的论述,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智慧的力量,体悟到人情世故的精妙。或许,他的一些“小聪明”,在古人看来是处世之道,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在面对工作中的挑战、生活中的不如意时,能多一份从容和智慧。这本书,我期望它能成为一本伴我成长的人生指南。
评分**评价四**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智慧故事情有独钟,而纪晓岚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早已是智慧与风趣的代名词。这本书的标题“智行天下·处世篇”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位才子在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时,是如何运用他的聪明才智来化解危机的。我期望书中不仅仅是讲述一些流传已广的趣闻轶事,而是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处世哲学。比如,在官场潜规则盛行的年代,他如何保持清廉和正直?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如何明哲保身,又能有所作为?在日常生活中,他又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之处?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纪晓岚作为一个人,如何在顺境中保持谦逊,在逆境中坚韧不拔。而且,我更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解读这些故事,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帮助我们在当下社会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情商和智慧。
评分**评价二**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股古色古香的韵味,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回了那个朝气蓬勃又暗流涌动的年代。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智慧与人生的哲思,而纪晓岚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早已与“机智”、“幽默”、“达观”等词语紧密相连。这本书的“处世篇”定位,更是让我觉得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即将循循善诱地指引我前行。我预感,书中所描绘的,绝非只是那些耳熟能详的传说,而更可能是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中,揭示出他之所以能够“智行天下”的根本原因。也许是他在面对误解时的坦然,在遭遇挫折时的韧性,亦或是他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的细腻考量。我希望能够从这些故事中,学习到如何在高压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用智慧化解矛盾,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我甚至想象,也许会有一些关于他如何洞察人心、识破伪装的情节,这对于身处现代社会、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处世方式。
评分**评价一** 拿到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就是“纪晓岚”这个名字,它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智慧和幽默的底色。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智慧故事很感兴趣,总觉得从古人的处世之道中,总能找到一些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的启示。这本书的标题“智行天下·处世篇”,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故事,而更可能是在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纪晓岚作为一个官员,在复杂的官场中如何周旋,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化解危机,如何平衡各方势力,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内容。我希望能看到他在面对权贵时的机智应对,在处理棘手问题时的冷静分析,以及在人情往来时的圆融之道。而且,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轻松又不失深刻的笔触来讲述,避免过于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情节,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够有所感悟。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可以翻阅的一本“秘籍”,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情世故,更从容地应对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