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每个人的一生成败。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些小缺点、小毛病却可以毁掉你一生的前途。
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然而,为什么有些人拥有不错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每天快快乐乐地享受着高品质的生活,而有些人却似与此绝缘呢?
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人生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
同样是生活在社会中,你总是没有朋友,刚交的朋友没多久便离开你而去,为什么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总是不融洽,也总是得不到主管的赏识呢?
或许在这个时候往往只会无助、空虚、沮丧、忧郁等等,这样的自己或许你会比别人更加讨厌自己,那么何不从改变开始,事实上所有改变都只会让你变得更好,这也是唯一能做的,改变自己面对自己必须变化的方式,作者带领我们从三方面着手,审视检查自己是否也是如此………,一瞬之间的改变,往往就会成为我们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改变一下,重新去审视自己所遇到人生难题,即便是最后的结果会跟你原本所得到的结果不太相同,相信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
本书从三方面切入:
◎说话篇
与其抱怨「不会说话的人」,不如急起直追,从现在起学会「把话说好」的方法!希望自己不要输在「说话」这个点上,只要掌握说话力,就有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人篇
做人有点心机,并不是可耻的事,重点在于如何将心机用在正确的时机。不论你是公司高阶经理人,还是中阶管理者,只要你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受这些规则的影响。了解它们,会让你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实践它们,会让你把命运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尽享智慧人生。行驶在人性高速公路上,「心机」绝对是让你避免受重伤的「安全气囊」。
◎做事篇
做事的重要规则和方法,帮助读者掌握做事的准则和做事的艺术,在做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创造左右逢源的环境,从而成就人生。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潜藏在人们体内的种种理念,让一个人能不断的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目的所在。
找到自己看似不起眼的缺点,面对、处理与改变,让自己的视野宽广一些、让自己的人生经验多一些或许就能避免惊慌失措而苦恼自己了。
本书特色
本书从说话、做人、做事当中,提出了四十个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细细分析,一一点评。
如果你认为这些都是一些小缺点的话,那可就错了!因为这些缺点的混合速度是非常快的!你愿意和平常就显示出其中三种缺点的人交往吗?如果你想做一个不讨人厌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远离这些缺点!
作者简介
隋晓明
毕业于国立大学中文系,研究范畴有人生哲学、中文经典、超速阅读法、天赋与趋势训练。目前专职于励志、人际管理、两岸经济等相关议题的规划、撰着,擅长以生动的、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阐明看似复杂的人际关系情况。
前言 10
●说话篇 13
打断别人说话─太把自己当回事 14
打小报告─背后捅你一刀 17
口若悬河─没完没了 20
口头禅─无聊当有趣 23
流言蜚语─张家长李家短 27
说三道四─蜚短流长 33
口没遮掩─快人快语 36
喋喋不休─长舌妇 39
●做人篇 45
爱慕虚荣─自尊心太强 46
傲慢─把身份看得太重 51
迟到─不尊重人 56
得意忘形─耀武扬威 60
过分热情─没有限度 64
好大喜功─打肿脸充胖子 67
厚脸皮─恬不知耻 71
嫉妒─螃蟹心理 76
落井下石─翻脸比翻书还快 82
贪婪─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坑 88
疑神疑鬼─害人害己 94
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 100
优柔寡断─畏首畏尾 105
自吹自擂─老王卖瓜 108
自以为是─一条路走到黑 112
有目的的恭维─非奸即盗 116
虚伪─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121
优越感─自以为感觉良好 125
●做事篇 129
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 130
不拘小节─粗心大意 134
不讲情面─喜欢和别人抬槓 139
不留余地─做事太绝 143
锋芒太露─过于表现自我 147
过河拆桥─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152
斤斤计较─缺少宽广的胸怀 158
利用友谊─达到某种目的 163
探求隐私─打破沙锅问到底 167
争强好胜─不懂装懂 170
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174
拖拖拉拉─光说不做 181
指手画脚─忘记自己的身份 185
前言
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同被关在一个畜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嚎叫,勐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声,便说:「主人也常常捉我们,但我们并不会大唿小叫。」猪听了回答说:「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主人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因为立场和环境的不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感受也有所不同,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该关心和理解。
一位老太太坐在小镇郊外的马路边乘凉,有个年轻人来到老太太面前问道:「请问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正打算搬来住呢!」
老太太看了一下年轻人,反问道:「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
年轻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里没有快乐可言,因此我打算到这里来住。」
老太太叹口气说:「年轻人,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里差不多。」于是年轻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
过了一会儿,一位女孩来到老太太面前,询问着同样的问题,老太太也同样的反问她。
这位女孩说:「哦!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的工作发展的小镇,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前途。」
老太太面露笑容的说:「女孩,妳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妳在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好的人,妳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妳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也就会找到朋友;关键在于你自己的为人处世。
本书从说话、做人、做事当中,提出了四十个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细细分析,一一点评。如果你认为这些都是一些小缺点的话,那可就错了!因为这些缺点的混合速度是非常快的!你愿意和平常就显示出其中三种缺点的人交往吗?如果你想做一个不讨人厌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远离这些缺点!
这本书的书名《朋友怎么不见了》,让我感到一种熟悉的亲切感。这是一种属于童年,也属于任何一个曾经拥有真挚友谊的人的疑问。它不带任何批判,没有责备,只是纯粹的疑惑,和一丝淡淡的失落。我设想,这本书可能是一段关于回忆的旅程,主人公在追寻那个“不见了”的朋友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他们共同度过的时光,那些欢声笑语,那些互相扶持的日子。也许,在寻找的过程中,他/她会发现,朋友并不是真的“不见了”,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或者,那个“不见了”的朋友,其实也一直在等待着被找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温柔而细腻的笔触,来描绘友谊的脆弱与坚韧,以及时间在人际关系中留下的痕迹。它应该是一本能够让人在阅读时,常常会心一笑,又或是在某个瞬间,眼眶湿润的书。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细腻描摹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情有独钟。这本书的标题,《朋友怎么不见了》,让我立刻联想到那种微妙的,甚至带点忧伤的情感,是关于失去,关于不确定,关于在熟悉的世界里突然出现的空缺。我猜想,这本书大概会讲述一个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陪伴,忽然消失,留下的主人公独自面对空虚和疑问的故事。我想象着,主人公可能会尝试各种方法去寻找,或许是翻遍记忆的角落,或许是询问周围的每一个人,或许是踏上未知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她不仅仅是在寻找那个“不见了”的朋友,更是在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答案,寻找关于友谊的本质,关于失去的意义。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这种情感的张力,是如何通过细节来展现角色的失落感,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寻找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甚至重新理解“存在”本身。这是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能够深入到人性的层面,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评分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在我心中激起了一股探寻的欲望。一个“不见了”的朋友,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可能性。是被遗忘,是被取代,还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这本书的标题,虽然简洁,却蕴含着巨大的想象空间。我希望它能够给我带来一段充满悬念和情感共鸣的阅读体验。也许,故事会围绕着一个孩子视角展开,他/她用孩童般纯粹的逻辑去理解一个复杂的世界,而“朋友不见了”这件事,是他/她第一次直面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控。又或者,这会是一个关于成年人之间关系的探讨,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为何会渐行渐远,直至形同陌路。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令人惊喜的转折,有触动人心的对话,有对人性深处细微之处的洞察。这本书,就像一个未解之谜,等待着我去一层层地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去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
评分这本《朋友怎么不见了》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沉静的蓝色背景,中间是一只小小的、似乎在寻找什么的剪影,旁边点缀着几颗闪烁的星星。它没有那些花哨的插图,也没有大肆渲染的情节提示,却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仿佛在低语着一个关于失落与寻找的故事。我拿到书的那天,正好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最适合窝在沙发里,伴着窗外的雨声,慢慢翻开一本能触动心弦的书。我喜欢这种不张扬,却能引发读者无限遐想的开篇。它让我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想知道这个“不见了”的朋友,究竟去了哪里?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还是仅仅是在某个拐角暂时迷了路?这种开放式的提问,总是能迅速抓住我的注意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答案。而且,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孩童般的纯真疑问,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蕴含着关于成长、关于友谊的深刻理解,但又不会显得过于说教,反而是一种温柔的引导。我期待着,它能像一位老朋友一样,在我心底留下温暖的痕迹。
评分读这本书的理由,可能源于一种集体记忆。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某个阶段,都曾有过与朋友分别的经历,或是因为搬家,或是因为升学,或是因为一些我们当时无法理解的原因。那种感觉,就像在玩着一场游戏,突然有一个熟悉的伙伴从牌局中消失了,留下你的手牌,和一片茫然。《朋友怎么不见了》这个书名,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淡淡的惆怅和困惑。我预期这本书会以一种非常写实或者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来呈现这种“消失”的事件。它可能是一个关于青春期友谊的起伏,一个关于童年伙伴突然疏远的细腻刻画,也可能是一个更具寓言色彩的故事,用一个失踪的朋友来象征我们生活中那些悄然流逝却无比珍贵的东西。我喜欢这种能勾起回忆,又能引发思考的主题。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朋友不见了”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我们为什么会失去”的故事,以及“失去之后,我们该如何面对”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