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附范例光碟)

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附范例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SolidWorks
  • 产品设计
  • 模具设计
  • 机械设计
  • 工程制图
  • CAD/CAM
  • 软件应用
  • 范例光碟
  • 第二版
  • 工业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模具之制作已趋于整合化,借由CAD/CAE/CAM与模具制作制程之整合,提高模具的精确度及品质,缩短制作时间等。SolidWorks 2004提供给读者新的模具设计工具,透过模具设计工具使模具零件设计自动化。内容主要以SolidWorks3D CAD软体,介绍模具公、母模及滑块制作方式,提供读者了解SolidWorks模具设计功能,透过模具设计工具自动且快速地完成模具公、母模分离及滑块制作,以减少繁杂之动作。

本书特色

  1.详尽的原理说明,并以简要范例来演练,从作中学,加速学习成效。

  2.深入浅出的图解步骤式导引,避免冗长的文字叙述,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达到「易读易懂」的目的。

  3.以范例导向的方式,借由清楚的步骤说明,Step by Step 完成建模及拆模的动作。

  4.本书为目前SolidWorks最完整及专业的模具设计教学范本。

机械设计与工程实践系列:先进制造技术与数字化设计方法 本书聚焦于现代机械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实践应用,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专业院校师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技术参考。全书内容严格围绕数字化设计流程、先进制造工艺的优化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展开,深度剖析了从概念设计到最终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核心理论与操作技能。 第一部分: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深度解析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复杂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范式,特别关注参数化建模的精髓与高效实践。内容涵盖了高级曲面造型技术在仿生学和空气动力学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运用特征驱动建模策略来加速迭代过程。 参数化与约束驱动建模: 深入解析了设计意图的捕捉与固化机制。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设计变量驱动模型的层次化管理,实现复杂装配体的快速修改与版本控制。内容包括了高级草图约束的设置、参考几何体的创建与管理规范,以及面向制造的设计(DFM)原则在初始建模阶段的融入。 高级曲面与自由形态设计: 探讨了NURBS曲面在航空航天、汽车外形设计中的核心作用。讲解了如何精确控制曲面的连续性(G0, G1, G2, G3),并通过点、曲线和控制网格的精细调整,实现高精度、高光洁度的设计要求。书中提供了大量关于曲面分析工具的使用指南,如曲率分析、高光线分析等,确保设计结果符合视觉和功能标准。 工程仿真与分析(CAE): 详细介绍了有限元分析(FEA)的基础理论及其在机械结构强度、刚度评估中的应用。内容包括网格划分策略(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网格的选择、边界层处理)、材料本构模型的选用(线性弹性、弹塑性、超弹性体)以及载荷与边界条件的精确施加方法。特别辟出章节讲解了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接触分析的设置与结果解读,强调了仿真结果与实际工程问题的关联性。同时,对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梳理,侧重于热管理和流体阻力评估的实际操作流程。 第二部分:先进制造工艺与数字化制造集成 本部分将理论设计与实际制造环节紧密结合,重点探讨了现代增材制造(AM)和减材制造(CNC)的工艺控制与优化。 精密数控(CNC)加工策略: 详细剖析了复杂曲面零件的刀具路径规划与优化。内容涵盖了三轴、五轴联动加工的原理与编程要点,重点阐述了高效粗加工、自适应精加工策略的应用,以最大化材料去除率并保障表面质量。书中分析了刀具选择对加工效率和刀具寿命的影响,并提供了针对不同材料(高强度钢、钛合金、复合材料)的推荐切削参数范围。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 深入探讨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熔融沉积成型(FDM)和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等主流技术的工艺流程、材料特性和后处理技术。本书强调了面向增材制造的设计(DfAM)原则,如最小化支撑结构、优化壁厚分布以及控制残余应力,确保打印件的力学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工装夹具设计与自动化集成: 阐述了为实现高效生产而设计的专业工装夹具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内容包括定位、夹紧和导向机构的设计规范,以及柔性夹具系统在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中的应用。此外,探讨了机器人抓取与装配在数字化生产线中的集成技术,包括视觉引导系统和力反馈控制的应用。 第三部分:工程项目中的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关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数据管理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产品数据管理(PDM)与生命周期管理(PLM): 介绍了如何利用PDM/PLM系统对设计数据、仿真报告、BOM(物料清单)进行集中化管理、版本控制和权限分配。强调了数据标准化和信息追溯性在跨部门协作中的重要性。 几何尺寸和公差(GD&T)的规范应用: 深入讲解了ISO和ASME标准下的GD&T符号、基准面的建立以及对配合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明确定义。书中通过大量的工程图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确的公差标注,有效地在设计与制造之间传递功能要求,减少装配错误。 可靠性工程与故障分析: 介绍了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的计算和加速寿命试验的设计。重点分析了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产品开发早期的应用,用以识别潜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前进行设计优化。 本书特色: 本书以提升读者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摒弃了过于宏观的理论叙述,转而聚焦于可操作的技术细节和行业标准。案例分析均源自真实的工业应用场景,辅以详细的步骤指南,使用户能够直接将其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流程中。其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是从事机械设计、工艺规划、制造工程以及产品研发管理人员的必备参考手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模具概论
1-1 何谓模具
1-2 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
1-3 射出成形模具的基本构造
1-4 浇道系统
1-5 模穴配置

第2章 模具设计简介
2-1 分模面与分模线
2-2 孔洞
2-3 脱模角度
2-4 镶嵌结构
2-5 倒勾
2-6 成形品收缩率
2-7 螺栓柱

第3章 模具设计工具
3-1 模具工具列
3-1-1 缩放
3-1-2 分模线
3-1-3 封闭曲面
3-1-4 分模曲面
3-1-5 模具分割
3-1-6 侧滑块
3-1-7 模塑
3-1-8 拔模
3-1-9 分割线
3-1-10 规则曲面
3-1-11 偏移曲面
3-1-12 放射曲面
3-1-13 平坦曲面
3-1-14 缝织曲面
3-1-15 移动面
3-1-16 拔模分析
3-1-17 底切侦测
3-1-18 插入模具资料夹
3-2 模具拆模流程
3-3 综合演练
3-3-1 例题:外罩
3-3-2 例题:紧急照明灯罩
3-4 侧滑块功能 其他应用
3-5 练习题
3-5-1 照相机
3-5-2 照明灯罩

第4章 射出成形模具
4-1 分模线为水平线
4-2 分模线为弧形线
4-3 练习题
4-3-1 烟灰缸
4-3-2 肥皂盒
4-3-3 手机面板

第5章 其他拆模方式
5-1 手动设定选项及参数
5-1-1 分模线处理
5-1-2 分模曲面处理
5-2 多本体操作
5-2-1 结合
5-3 组合件操作
5-3-1 模塑
5-4 练习题
5-4-1 杯子
5-4-2 听筒上盖

第6章 倒勾的处理
6-1 成形品外侧有倒勾部分
6-1-1 模穴分割方式
6-1-2 倒勾部分分割方式
6-2 成形品内侧有倒勾部分
6-3 练习题
6-3-1 马克杯
6-3-2 支架

第7章 模版与模仁的处理
7-1 镶嵌结构
7-2 综合演练
7-2-1 分模线为水平线(一模二穴)
7-2-2 分模线为弧形线(一模二穴)
7-3 练习题:一模二穴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这本书,我的期待是全面且深入的。作为一个在产品开发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知SolidWorks在现代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但总感觉自己在设计细节和模具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之前接触过一些SolidWorks的教程,但往往只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对于如何进行复杂的设计和优化,以及如何进行高效的模具设计,我仍然感到困惑。这本书,特别是“第二版”,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它能在“产品设计”部分,深入讲解参数化建模的精髓,如何利用草图驱动设计,以及如何进行高级曲面造型,创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外观。我同样重视它在装配体设计方面的讲解,例如如何有效地组织大型装配,如何进行干涉检查,以及如何进行运动仿真来评估产品的性能。而在“模具设计”方面,我更是迫切需要系统的学习。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注塑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模仁、模架、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以及它们在SolidWorks中的设计方法。我尤其希望能够学到关于分模的实用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型面,如何处理倒扣,以及如何设计滑块和斜顶等复杂机构。附带的范例光碟,对我来说无疑是学习过程中的“秘密武器”,我希望里面的范例能够真实、实用,并且提供详尽的操作指南,让我能够真正地在实践中掌握书本知识,提升我的SolidWorks设计能力,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评分

这本书,《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把开启我CAD设计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作为一个在制造业一线摸索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知SolidWorks在产品开发和模具制造中的重要性。虽然我接触过SolidWorks,也操作过一些基础功能,但总感觉自己停留在“点、线、面”的层面,离真正的“设计”还有很远的距离。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在“产品设计”方面,给我带来更深入的启发。我希望它能讲解如何进行参数化建模,如何利用方程和表格来驱动设计,以及如何进行高级的曲面造型,创造出更加精致、人性化的产品外观。我同样关心它在装配设计方面的讲解,例如如何有效地管理大型装配体,如何进行干涉检查,以及如何进行运动仿真来验证产品的可行性。而关于“模具设计”,这正是我目前最欠缺的知识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包括模仁、模架、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各个部件的设计原理和SolidWorks中的实现方法。我更希望能学习到关于分模技巧,如何创建合理的分型面,如何处理倒扣,以及如何设计滑块和斜顶等复杂机构。附带的范例光碟,对我来说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希望里面的范例能够包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模具,并且能够有详细的操作步骤说明,让我能够真正跟着做,并且理解其中的设计思路。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跨越从“会操作”到“会设计”的鸿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评分

这本书,《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简直是我近期工作中的“及时雨”。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SolidWorks在产品和模具设计领域的书籍,尤其是希望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在线教程,但总是感觉零散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出版,特别是“第二版”的更新,让我看到了它在内容上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我非常期待它在“产品设计”部分,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创新设计、如何进行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如何利用SolidWorks进行高级曲面建模的技巧。我尤其关注它在装配体设计方面的讲解,例如如何有效地管理大型装配体,如何进行运动仿真来验证产品的可动性,以及如何生成高质量的工程图。而对于“模具设计”这一块,更是我非常渴望深入学习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包括模仁、模架、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以及在SolidWorks中如何进行这些部件的设计。我特别希望它能够提供关于分模的实用技巧,例如如何选择合理的分型面,如何处理倒扣,以及如何设计滑块和斜顶等复杂结构。附带的范例光碟,对我来说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我希望里面的范例能够涵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产品类型,并且能够提供清晰的操作步骤和设计思路的分析,让我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

评分

这本书,《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在我眼中,是一本充满潜力的“宝藏”。我是一名在设计领域打拼了多年的工程师,虽然对3D建模软件并不陌生,但SolidWorks在产品设计和模具制造方面的强大功能,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过去,我主要依赖的是经验和一些零散的学习资料,但总觉得在某些方面,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在模具设计这一专业领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加系统化、深入化的讲解。我希望它能在“产品设计”部分,不仅仅是教我如何绘制零件,更能教会我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合理的产品结构设计,如何进行参数化建模以方便后续的修改和迭代,以及如何利用SolidWorks进行高级的曲面造型,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外观。在“模具设计”方面,我更是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讲解注塑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模仁、模架、冷却水道、顶针机构等的设计原理和SolidWorks中的实现方法。我特别关注分模技巧的讲解,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型面,如何处理倒扣,以及如何设计滑块和斜顶等复杂的机构。附带的范例光碟,对我来说是极具价值的学习工具,我希望里面的范例能够涵盖一些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并且能够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设计思路的分析,这样我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解决复杂设计难题的“智囊团”,帮助我在产品和模具设计领域更上一层楼。

评分

我拿到《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SolidWorks在产品和模具设计领域的应用的书籍。我之前接触过一些零散的SolidWorks教程,但总感觉内容不够深入,尤其是在解决一些复杂的设计问题时,总是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副标题“附范例光碟”让我觉得它一定会提供非常实用的学习体验,我非常看重这一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解SolidWorks在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如何进行概念设计、详细设计,以及如何进行设计优化。我尤其希望它能深入介绍SolidWorks中的曲面建模功能,因为很多现代产品,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都需要精美的曲面造型。此外,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在装配体设计方面的讲解,比如如何有效地组织大型装配,如何进行装配约束,以及如何进行运动仿真来验证产品的运动性能。而在“模具设计”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系统化的讲解,包括不同类型模具(如注塑模、压铸模)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我特别想学习如何利用SolidWorks进行分模,以及如何进行模具组件的设计,比如冷却水道、顶针、滑块等的布置和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模具设计案例,让我能够跟随操作,学习到具体的技巧和方法。光碟里的范例文件,对我来说是学习的重要辅助,我希望里面的文件能够完整、清晰,并包含详细的操作说明,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全面提升SolidWorks在产品和模具设计方面的应用能力,成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评分

收到《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这本书,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提升我在SolidWorks设计技能的书籍,特别是针对产品和模具设计这两大核心领域。作为一个在制造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知SolidWorks在现代产品开发中的重要性,但总感觉自己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尤其是在模具设计方面,一直是我比较薄弱的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深入的指导。在“产品设计”方面,我期待它能讲解如何进行高效的参数化建模,如何运用草图和特征来快速构建复杂的模型,以及如何进行曲面造型,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产品外观。我还希望它能详细讲解装配体的管理,包括如何创建和约束大型装配体,以及如何进行运动仿真来验证产品的动态性能。而在“模具设计”部分,我更是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注塑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模仁、模架、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以及它们在SolidWorks中的设计方法。我尤其想学习关于分模的技巧,如何选择合理的分型面,如何处理倒扣,以及如何设计滑块、斜顶等复杂零件。附带的范例光碟,对我来说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我希望里面的范例能够贴近实际生产中的项目,并且包含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设计思路的讲解,这样我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并且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

我对于《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这本书的期待,可以用“急切”来形容。作为一名刚刚接触SolidWorks不久的机械设计新手,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讲解SolidWorks在产品和模具设计领域的专业书籍。我之前也翻阅过一些网上的教程,但总觉得不够权威,碎片化严重,而且很多时候只停留在操作层面,缺乏深入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论。这本书,尤其是“第二版”这个标签,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了最新的技术和更完善的内容,非常符合我的学习需求。我非常关注它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讲解,希望能深入学习SolidWorks的草图绘制、特征创建、装配设计、工程图生成等核心功能。尤其希望它能涵盖一些高级曲面造型的技巧,因为很多现代产品的外观都离不开精美的曲面。而对于“模具设计”这个部分,更是我的学习重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注塑模具的构成、设计流程以及相关的工程原理。我特别希望它能讲解如何利用SolidWorks进行分模,如何设计冷却系统、顶出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模具的运动仿真。附带的范例光碟,对我来说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附件之一。我希望里面的范例能够丰富多样,能够覆盖一些常见的产品类型,例如电子产品外壳、汽车零部件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让我真正掌握SolidWorks在产品和模具设计中的核心技能,为我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就像是为我这种想要在SolidWorks领域“精进”一番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在学校里学过SolidWorks的一些基本操作,但说实话,那些皮毛只能让我画出一些简单的零件,对于实际的产品开发和模具制造,我还是感觉非常陌生。我一直觉得,SolidWorks不仅仅是一个画图的工具,更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流程的强大平台。这本书的出版,特别是“第二版”这个字眼,让我觉得它可能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内容的更新,更加贴近当前的行业需求。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在“产品设计”部分,会不会深入讲解如何进行参数化设计、如何利用草图驱动设计,以及如何进行曲面造型,创造出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美学要求的产品外形。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如何在SolidWorks中进行装配体设计,包括如何有效地组织层级结构,如何使用配合来约束零件,以及如何进行运动仿真来验证机构的可靠性。当然,本书的另一大重点——“模具设计”,更是我迫切想要学习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清晰地讲解注塑模具的基本构成,比如凸模、凹模、斜滑块、弹簧顶针等组件的功能和设计要点。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分模的实例,以及在分模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的细节,比如拔模角度的设计、分型面的选择、流道的布置等等。附带的范例光碟,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我希望里面的范例能够涵盖一些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产品类型,这样我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摆脱“纸上谈兵”的困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SolidWorks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评分

这本书,就是那本《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是带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小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终于有一本看起来比较扎实的SolidWorks实战教材出现了,尤其是我这种刚踏入设计领域,对SolidWorks的摸索还停留在基础操作阶段的菜鸟来说,一本好的参考书简直是救命稻草。我之前也翻过一些网上的零散教程,虽然能学到点皮毛,但总是碎片化,不成体系,遇到复杂问题就抓瞎。这本《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的副标题“附范例光碟”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说明不仅仅是理论讲解,还能跟着实际案例一步一步操作,这种“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对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简直是太重要了。我尤其关注的是它会不会涉及到一些行业内比较通用的设计流程和技巧,比如零件的优化设计、装配体的管理、甚至是简单的曲面造型,这些都是我目前比较欠缺的。而且,模具设计这块,一直是我觉得比较高深的部分,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模具的结构、开模、分模等有更深入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画个零件”的层面。我对于光碟里的范例文件也充满好奇,不知道里面会包含哪些类型的案例,是简单的塑料件,还是复杂的机械结构?是否会包含一些工业设计上的造型参考?总而言之,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把SolidWorks从一个工具,变成我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得力助手,提升我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为我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深信,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启迪,我期待这本《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能够带给我这样的体验。

评分

拿到《SolidWorks产品与模具设计(第二版)》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扎实的厚度给吸引住了,感觉内容应该会相当充实。作为一个在传统制造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对SolidWorks这款软件的应用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产品结构设计和模具开发这两个核心环节。我过去主要依赖的是经验积累和一些零散的资料,但总感觉理论和实践之间还隔着一层窗户纸。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可以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空白。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对“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两个方面的结合度。很多时候,产品设计出来之后,如何高效、经济地进行模具开发,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从产品设计初期就考虑模具制造可行性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在进行零件造型设计时,会考虑到拔模角、倒扣、加强筋等关键因素吗?在装配设计部分,会不会讲解如何有效地管理大型装配体,以及如何进行干涉检查和碰撞检测,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对于模具设计的部分,我希望能学到更系统化的知识,比如不同类型模具(注塑模、冲压模等)的基本结构、开模与分模的原理与方法、冷却水道的设计、顶针的布置等等。我个人特别想了解它有没有针对一些常见产品(例如电子产品外壳、汽车零部件)的模具设计案例,这样能让我更容易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附带的光碟里的范例文件,对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我希望能通过分析这些范例,学习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完成复杂设计,以及如何运用SolidWorks的各项高级功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提升SolidWorks应用能力,尤其是在产品和模具设计领域的“定海神针”,帮助我更上一层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