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怪小说里,有人类与神鬼的交锋,有现实与虚幻的交媾,有善恶的因果循环,也有真情的激动流露;此处不仅是情感的宣洩管道,更是愿望的寄发窗口。
《列异传》、《搜神记》、《幽明录》、《齐谐记》、《述异记》、《冥祥记》、《冤魂志》、《录异传》、《杂鬼神志怪》……您想看的古代灵异故事通通在这里!
本书依照每篇志怪小说的特性,分别规划出戏神、弄仙、搞鬼、述妖、作怪、惊人,共六个单元,并且介绍相关的延伸知识,以期收贯通古今、对照中西之效,让您能借此攫取更丰富多元的宝藏。
在志怪小说里,人虽身为主角,却常常被神鬼精怪抢尽风头。
六朝的小说类型,可概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种,其中又以志怪小说为大宗。
所谓的「六朝」,指的是三国以降,迄至晋、宋、齐、梁、陈,这三百多年来分合动盪的时期。
政治局势的不安定,让百姓生活困窘,于是把心灵寄託于宗教信仰之中,冀求以鬼神之力祈福解祸,透过各种光怪陆离的情节,表达他们对统治阶层的抗议、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这些志怪小说虽然文字质朴、篇章短小,却饱含实实在在的深刻情感,令人感动万分。许多为人熟知的故事,都是从这里取材,而且持续流传,成为一潭灵感之泉,供后世文学取用不绝。
作者简介
许丽雯
国立中央大学毕业,曾任震旦集团杂志社总编辑、锦绣出版集团文库出版公司总编辑兼行销企划部总监、云门咖啡行销总监,现任高谈文化出版集团社长兼总编辑。曾出版「你不可不知道」音乐系列书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经典名曲》、《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部歌剧》……等畅销书籍,及艺术系列书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画》、《比亚兹莱的插画世界》、《欧洲的建筑设计与艺术风格》、《爱上经典名曲101》……等畅销书籍。
出版序
.古董级的奇幻文学选
.怪奇名片:异物小辞典
.参观恐怖书架
卷一 戏神
二华之山
河神
华佗
树神黄祖
卷二 弄仙
园客
董永
天上玉女
管辂
白水素女
藻兼
清溪庙神
卷三 搞鬼
宗定伯
谈生
于吉
苏娥
秦巨伯
紫玉
卢充
孙阿
广陵散
李仲文女
新死鬼
弘氏
马仲叔
卷四 述妖
长安小乞丐
丁姑祠
外国道人
卷五 作怪
何文
帟侯
王周南
狗
杨生狗
黄原
黄耳
安阳亭书生
丹阳道士
隋侯珠
邛都大蛇
董昭之
猿母猿子
袁相根硕
参军(瞿鸟)鹆
卷六 惊人
淳于智
张助
张璞
三王墓
河间郡男女
杨伯雍
东海孝妇
韩凭夫妇
柏木枕
比肩人
范式张劭
宋大贤
李寄
千日酒
李除
章茍
怨碑
贾逵舌耕
薛灵芸
甘皇后
赵夫人三绝
翔风
刘晨阮肇
彭娥
舒礼
卖胡粉女子
庞阿
吕思杀狸
赵泰
龙泉精舍
陈秀远
徐铁臼
张禹
如愿
顾邵
出版序
在现实生活中,人主宰万物;在想像世界中,人却常被虚构之物支配。在志怪小说里,人虽然还是主角,但却常常被神鬼精怪抢尽风头。
所谓的「六朝」,指的是三国、晋、宋、齐、梁、陈,即从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这三百多年来分合动盪的时期。六朝的小说类型,可概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种,其中又以志怪小说为大宗。
六朝时期,政治局势的不安定,连带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平民百姓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困境,面对所衍生的社会问题也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厌世思想」逐渐蔓延扩散,人们开始把心灵寄託于宗教信仰之中,冀求以鬼神之力祈福解祸,于是他们把这些生活上的体验投射入小说当中,透过各种光怪陆离的情节,表达他们对统治阶层的抗议、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这些志怪小说虽然文字质朴、篇章短小,却饱含实实在在的深刻情感,为后世文学带来深远的影响。其中唐代传奇小说便是在此基础下发展茁壮,许多为人熟知的故事,都是从六朝志怪小说里取材,而且持续流传。如六朝时期的〈庞阿〉,在唐代成为陈玄祐小说《离魂记》的素材,到了元代,郑光祖又根据《离魂记》改编成戏曲《倩女离魂》。由此可见文学不会只停留在一朝一代,而会随着时光的流转,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
此外,许多诗词中的典故,也都可以从六朝志怪小说里发现踪迹。例如从〈猿母猿子〉中,我们了解到李白着名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由来。因此,六朝志怪小说不但是小说体的萌芽种子,对其他领域而言,更是珍贵的宝库。
本书收录的小说,分别来自《列异传》、《搜神记》、《搜神后记》、《荀氏灵鬼志》、《拾遗记》、《幽明录》、《齐谐记》、《续齐谐记》、《述异记》、《录异传》、《冥祥记》、《冤魂志》、《杂鬼神志怪》等十三部着名志怪作品,其中《搜神记》为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故摘选的篇章最多。我们并依照每篇志怪小说的特性,分别规划出戏神、弄仙、搞鬼、述妖、作怪及惊人等六个单元,且介绍相关的延伸知识,以期收贯通古今、对照中西之效,让您能透过本书攫取更丰富多元的宝藏。
「教你看懂」中国文学名着系列,希望能为读者开启一条通往中国文学之路的捷径,以浅显的文字、活泼的导引、有趣的注释与生动的补充说明,跳脱枯燥乏味的学究式说理,重新编撰的,可以轻松阅读的作品。能看懂古人的文字,就能领略他们的思想脉络,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状态,找出可以学习借镜的智慧精华。因为了解、欣赏,才能借鑑学习;因为借鑑学习,才能延伸应用;因为应用,才能承先启后,激发创作的种籽。
文学的魅力不应该受限于时代、语言、国界的束缚,而文体的表达方式,也不应该只能有一种诠释方法。就像我们想读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可以借由翻译来读懂它的道理一样,中国许多优美的经典文学创作,也不应该受限于文言文的隔阂,而让现代的读者望之生畏。中国文学作品的浩瀚精采,博大精深,如果能找到更多元的入门通道,那么成千上万的精采创作,将会是人人都喜欢阅读的最佳读物。
高谈文化总编辑 许丽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