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小说家写完第一层,重现表面的声光动作以后就会停笔,张爱玲可以继续写下去,写进第二或三层,沈从文、福楼拜、契诃夫、普鲁斯特等则可入五、六、七等层。曹雪芹的笔气特长,不慌不忙,慢陈细诉,进入了数不清的好几层。
一件生活上的小事滉漾出不止的涟漪,一种心情牵引出另一种心情,一节感受酝生出再一节感受,层层入里,绵延不绝。这里《脂批》「写形不难,写心维难也」,从第一层渐入许多层,正是从「写形」到「写心」的维难过程。──李渝,〈平儿理妆〉
这或是一个小说作者跨越时空向另一位优秀小说家致敬,并透过书写进行更深刻观想、理解、体味的美感旅程。
作家李渝自六○年代开始小说写作,《温州街的故事》、《应答的乡岸》、《夏日踟躇》、《金丝猿的故事》等几部作品脍炙人口,与沈从文的抒情风格一脉相承。作家骆以军有段话说李渝:她在招魂「渡引」人物进入故事隧道时,常不止是沈从文黄昏河面上的悲伤与抒情;且奇异地进入一个无比孤独,他们内心的疯魔旅程、疾病的长廊。
李渝同时又是学有专精的中国艺术史学者,是坐而言更愿起而行的认真创作者;她读红楼,多几分信手拈来、跨度上千年对历史、艺术的反思观照,更在文字精鍊妩媚如诗韵圆融流转、又如戏剧情节舒缓铺排般的构句中,蕴含一种将红楼作者曹氏的创作意图与学养,笔下人物的尊严、自由、美的静谧时刻还原、超越、昇华的浪漫意志。
小说家李渝或者艺术史学者李渝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红楼梦》展现各种虚实情况,大小场面,悲喜情境,其所达致的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书写规模与深度;也不仅仅在于曹氏如何揉捏词汇,翻转句子,使文字发出色彩和声音,现出纹路和质地,把读者带到感官和思维回鸣,现实和非现实更叠交融的地步。她更关心的,毋宁是小说中人物所身在的,活生生的「人」的处境,展现出怎样复杂奥丽的风景与社会缩影,又怎样牵动着彼此的命运?
于是,李渝眼中的大观园,竟宛如她笔下的温州街,禁锢、压抑,却又风华绝代;像一幅典丽的山水画卷缓缓从眼前开展,呈现了通向浩浩耿耿红楼梦舆的重要通道关窍。
◎本书第一部分「说故事的方法」共收四篇作品:或说遍布小说各处丰富豪艳的声与色;或说曹氏彼时书写与阅读的文化、文本底蕴;或说红楼的「淫」与「邪」,也说「梦」与「血」。
◎第二部分「精秀的女儿们」共收八篇作品,或述红楼群钗的文艺学养;或分述平儿、熙凤、贾蔷、龄官、妙玉等角色最殊堪玩味、破译的内心与言行机关;或说诸女如何护持宝玉,还报不尽的宝玉又如何展现中国古典小说难得一见的女性气质。
◎第三部分「成长」共收三篇作品,则从更全方位视角关注红楼的童年和成年两大主题,如何涵盖生命本质,更时时互动,为红楼述事带来无比劲力,而使之成为中文小说艺术里最完整的一部作品。
◎本书更以全书约五分之二篇幅,介绍清代干、嘉、道、光至民初以来,对于绘作红楼故事用力最深的代表性画家如改琦、费丹旭、孙温、吴友如等以及流传甚广的杨柳青年画,并选录多帧精采图版,既供读者玩赏红楼人物的造型姿态,并进一步理解、感受图绘红楼的发展历程与系谱,也极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李渝
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博士,现任教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着有小说集《温州街的故事》、《应答的乡岸》、《夏日踟躇》、《贤明时代》,长篇小说《金丝猿的故事》,艺术评论《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行动中的艺术家》,画家评传《任伯年─清末的市民画家》;译有《现代画是什么》、《中国绘画史》等。
一、说故事的方法
1 颜色和声音
2 小说家的书房
3不管道德的小说家
4神话和仪式
二、精秀的女儿们
5 不是那轻薄脂粉
6 平儿理妆
7 难为王熙凤
8 画蔷和放雀
9 荒原上的篝火──妙玉情迷
10 探春去南方
11守护着的姊妹们
12 宝玉的报答──宁作女孩儿
三、成长
13 贾政不作梦
14 梦里花儿落多少──童年和成长
15 庭园子民
红楼图录
1 干隆五十六年 「程甲本」《红楼梦》
2 嘉庆三年 仲振奎填词《红楼梦传奇》
3 嘉庆二十年 吴镐填词《红楼梦散套》
4 道光十二年 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
5 光绪五年 改琦《红楼梦图咏》
6 道光二十一年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
7 汪惕斋《手绘红楼梦》
8 孙温《全本红楼梦》
9 清人,《大观园图》
10 《红楼梦版刻图录》
11 吴友如《红楼金钗》
12 年画
拾花入梦记
编辑手札
这真是一次缠绵的编辑经验,因为图片和版面与文字的寻找更改都花费了不少时间,一张图一张图一个字一个字的修整,还有颜色和版本等图样细节,李渝老师以极精准的文字说明红楼造景与图画庞大复杂的来源流变,也不时说到红楼人物心坎里的爱憎情思转化,并放到现代社会价值观来看,更添趣味,才让我看到个个红楼人物如现代偶像剧明星的风采,有文字有画面的;还有中国文化文学里丰富充满底蕴胜过《追忆似水年华》的时代;也不得不爱上贾宝玉或想要有贾宝玉「爱得很宽」的性格,他是那么「花心」而「痴情」,并且独一无二。
我不得不說,「拾花入梦记 李渝读红楼梦」真的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觀園之門。作為一個長年在台灣生活的人,我對《紅樓夢》的接觸,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西方文學和社會思潮的影響,有時候會覺得書中的某些價值觀與現代社會有些隔閡。但是,李渝老師用一種極為細膩、貼近東方情感的方式,重新詮釋了這部經典,讓我找回了與這部作品之間最原始、最深刻的連結。 她對於「美」的定義,不僅僅是外在的風花雪月,更是內在的修養、氣質和智慧。她探討了許多書中女性角色的「才情」,並將其與她們的命運緊密相連,這讓我思考,在那個時代,才華對於女性來說,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她對詩詞、對戲曲、對服飾的細緻描寫,都讓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那個時代獨特的審美情趣。這本書的文字,就像一首首優美的詩篇,又像一幅幅精緻的畫卷,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我極力推薦給所有熱愛《紅樓夢》的朋友,尤其是對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
评分說實話,我一直對《紅樓夢》裡的一些情節和人物感到有點困惑,例如晴雯的剛烈,或者探春的精明,總覺得書中描寫的「好」與「壞」似乎有些模糊不清。但是,拜讀了「拾花入梦记 李渝读红楼梦」之後,我茅塞頓开。李渝老師的解讀角度非常獨特,她並不是簡單地將人物劃分為善惡兩端,而是深入挖掘了每個人物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生存邏輯和情感需求。 她對於王熙鳳這個角色的分析,更是讓我耳目一新。以往我總覺得她是一個精明強幹、心狠手辣的管家奶奶,但李渝老師卻點出了她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她在那個男權社會裡,不得不採取的一些極端手段來維持自己地位的無奈。她形容王熙鳳的「權謀」與「悲情」並存,這種解讀讓我對這個角色產生了複雜的情感,不再是單純的討厭,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同情。書中對賈母這個角色的描寫也同樣精彩,李渝老師沒有將她視為一個單純的慈祥長輩,而是揭示了她在維護家族體系和個人情感之間所做的掙扎,每一個選擇都充滿了時代的印記。
评分「拾花入梦记 李渝读红楼梦」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有點忐忑。畢竟《紅樓夢》太過厚重,光是讀懂書裡的各種隱喻和人物關係,就已經是一項大工程。更何況,李渝老師在書裡還要加入自己對這部經典的詮釋,我心想,這會不會變成一本讓我更加摸不著頭緒的書呢? 然而,一翻開,我就被李渝老師流暢而富有感情的文字給吸引住了。她不是那種冰冷地分析學術理論的學者,而是像一位同行的旅人,帶著我們一起走進大觀園,重新體驗那些年輕生命的喜怒哀樂。她對於寶黛釵之間細膩的情感描寫,那種欲語還休、剪不斷理還亂的牽絆,用詞精準到位,讓我這個讀了無數遍《紅樓夢》的讀者,竟然又讀出了新的況味。尤其是她對林黛玉那份敏感、孤傲又極致的愛情的解讀,讓我深刻理解了為何這位薄命佳人,能讓那麼多人為之扼腕嘆息。她沒有放大黛玉的缺點,而是挖掘出她內心深處的孤獨與渴望被理解,讓我對這個角色有了更為立體的認識。
评分坦白說,我之前對於《紅樓夢》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愛情的悲劇」這個層面。然而,透過「拾花入梦记 李渝读红楼梦」的引導,我才發現這部巨著所承載的,遠遠不止於此。李渝老師在書中,將《紅樓夢》的宏大敘事,巧妙地與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甚至一些現代社會的現象連結起來,讓我看到了這部經典跨越時空的生命力。 她探討了賈府由盛轉衰的必然性,將其置於一個更為廣闊的歷史和社會脈絡下進行分析。她用了很多篇幅來闡述「情」與「理」、「虛」與「實」的概念在書中的運用,這讓我對書中人物的行為動機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她對於甄士隱和賈雨村的對比,讓我意識到故事開篇就埋下的哲學命題。更重要的是,李渝老師的文字中,充滿了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以及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這種情懷,讓整本書讀起來,既有理性的思辨,又有感性的共鳴,是一本非常耐讀的作品。
评分這本「拾花入梦记 李渝读红楼梦」帶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不只是一本讀書心得,更像是一次深入靈魂的對話。李渝老師的筆觸,帶著一種對生命的體悟和關懷,她寫的不僅僅是曹雪芹筆下的故事,更是她在字裡行間,與自己、與過去、與人生進行的一場溫柔的梳理。 書中有一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探討了《紅樓夢》裡那些「不完美」的女性形象,比如迎春的懦弱、惜春的冷漠,她並沒有以批判的態度去審視,反而用一種同理心去理解她們各自的遭遇和局限。她寫道:「她們的脆弱,也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縮影,她們的無奈,也映照出我們自身在面對困境時的相似掙扎。」這句話讓我感觸良多,彷彿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某些片段。讀她的書,就像在深夜裡,與一位知心的朋友,坐在暖爐旁,緩緩地訴說著那些藏在心底的細膩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