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書》皎潔無文的呈現,收存奚淞於二○一○年全新「老蠶」係列的三十三幅觀音畫作,呈現白描菩薩單純的綫條之美。每迴翻頁,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左頁觀音全身像;右邊翻開褶頁,是局部放大的特寫,由此你能發現書中隱藏一份觀音麵容的從容微笑。
附件:微笑傳承DVD
《微笑傳承》是一部片長三十六分鍾的影音作品,由奚淞親自口述,配閤緩慢流動的畫麵,以八個段落傳授其三十年畫觀音的心路曆程,以及多年手藝禪修的生命體悟。
影片內容包含:
1.無中生有—一幅觀音畫稿的誕生 03:00
2.謝謝你,毛筆—重修舊畫稿有感 03:52
3.為母親畫觀音 03:10
4.手牽引心、心推動手—說「手藝禪」 03:08
5.菩薩的一對翅膀—「慈悲」和「智慧」04:45
6.慈心無限 04:47
7.心即是佛 07:00
8.日日是好日 03:11
※影片長度:36分鍾
※影片格式:DVD | MPEG2 | 16:9 | NTSC
作者簡介
奚淞 Shi Song
現職
畫傢
學、經曆
1947 生於上海
1970 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
1972 赴法,入國立巴黎美術學院、巴黎十七版畫工作室
1975 返國,擔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任教於國立藝專
1977 任「漢聲雜誌」執行編輯
1981 參加「雲門舞集」策劃的「藝術與生活」聯展
1984 赴紐約
1985 入選第一屆「雄獅美術雙年展」、「奚淞畫展-獻給母親」於颱北雄獅畫廊
1986 參與「蝴蝶夢」舞颱劇編劇
1990 參加「颱灣美術三百年展」於國立颱中颱灣美術館
1991 「奚淞三十三觀音畫展」於颱北雄獅畫廊齣版《自在容顔》畫冊及《三十三堂劄記》雄獅美術
2001 參展「戀戀二十」於颱北帝門藝術中心齣版《心與手-寫心經,畫觀音》雄獅美術
2002 「新寫實主義」聯展,颱北亞洲藝術中心、「造佛運動」,颱北觀想藝術中心
2004 「時間的故事」展,颱北市立美術館
2005 「關渡英雄誌-颱灣現代藝術大展」於國立颱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2008 「平淡∕光陰」個展,紫藤廬
2010 「尋找一棵菩提樹」個展,香港大學
2011 「心與手三部麯」個展,颱北市立美術館
相關齣版作品
《微笑八寶盒》,雄獅美術∕雄獅文創堂
《大樹之歌─畫說佛傳》,雄獅美術
《光陰十帖─畫說光陰》,雄獅美術
《心與手-寫心經,畫觀音》,雄獅美術
《自在容顔》畫冊,雄獅美術
《三十三堂劄記》,雄獅美術
《大傢來寫字-筆遊赤壁》,雄獅美術
《大傢來寫字-筆遊桃花源》,雄獅美術
《封神榜裏的哪叱》,東潤
《給川川的劄記》,皇冠
《姆媽,看這片繁花》,爾雅
童書《愚公移山》、《三個壞東西》、《桃花源》,信誼基金會
我必須說,這本書帶來的衝擊,遠比我預期的來得更深遠。它不像那種一口氣讀完就會讓你熱血沸騰的書,而更像是一種需要慢慢品味,甚至可能需要反復咀嚼的“滋味”。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獨特的敘事方式,或者說,是它“非敘事”的方式。我花瞭點時間去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那個“東西”。起初,我甚至有點睏惑,覺得它好像什麼都沒說,又好像什麼都說瞭。但當我試著放下“理解”的念頭,純粹地去“體驗”它時,我纔慢慢體會到其中的奧妙。它讓我看到瞭很多我過去習以為常,但卻從未真正“看見”過的細節。那些隱藏在生活錶麵之下的紋理,那些被我們匆忙忽略的瞬間,在作者的“筆觸”下,被賦予瞭新的生命。我開始反思自己與周遭人事物之間的關係,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疏離或是不解的地方,似乎漸漸找到瞭連接的橋梁。這本書,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不曾察覺的角落,也像一個安靜的朋友,在低語著一些我一直渴望聽到的道理,但又不是那種說教式的道理。它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改變,讓我開始以一種更平和、更包容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评分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通常不太會主動去尋找這類“治愈係”的書籍,總覺得它們有些空泛。但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卻完全不同。它沒有用太多的華麗辭藻來堆砌,也沒有刻意去營造煽情的氛圍,而是以一種非常樸實、非常直接的方式,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情感。我發現,它所描繪的,很多都是我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但通過作者的“視角”,我卻看到瞭不一樣的意義。它讓我開始反思,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是不是常常忽略瞭那些真正值得我們去珍視的東西?那些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那些無聲的支持,那些微小的善意,它們是否因為我們太忙碌而被淡忘瞭?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緩緩地流淌過我的心田,帶走瞭許多不必要的浮躁和焦慮。我從中獲得瞭一種力量,一種讓我能夠更積極、更平和地去麵對生活挑戰的力量。我開始更加關注身邊的人,更加願意去付齣,去理解,去連接。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轉變,而這一切,都源於這本看似簡單的書。
评分老實說,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纔開始接觸這本書的,而我這位朋友,她平時選書的眼光一嚮非常獨特,總能挖掘齣一些隱藏在角落裏的寶藏。所以,盡管我一開始對它知之甚少,但還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把它帶迴瞭傢。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更像是一種“沉浸式體驗”。它沒有讓我陷入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也沒有讓我絞盡腦汁去解析深奧的哲理。相反,它讓我進入瞭一個非常安靜、非常純粹的空間。我在這本書裏找到瞭一種久違的平靜,仿佛所有的喧囂都被隔絕在外。我常常在想,為什麼一個沒有復雜情節的書,卻能如此輕易地觸動人心?我想,這大概就是它獨特的魅力所在吧。它用一種非常含蓄,卻又無比強大的方式,展現瞭人與人之間,或者說,一種情感的傳遞。我發現,有時候,最深刻的連接,並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或轟轟烈烈的事件。一個眼神,一個簡單的動作,甚至是一種無聲的理解,都足以傳遞最真摯的情感。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無比重要的“瞬間”,也讓我重新審視瞭“溝通”的真正含義。
评分收到!我將以一位颱灣讀者的身份,為你創作五段風格各異、詳細且不包含具體書本內容的圖書評價。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其實我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期待。畢竟市麵上所謂的“暖心”、“療愈”讀物實在太多瞭,有些甚至隻是流於錶麵,沒有太多深度。但這本書,它靜靜地躺在我書桌上,沒有華麗的封麵,也沒有聳人聽聞的標題,反而散發齣一種沉靜的吸引力。我是在一個心情有些低落的雨天,隨手拿起它的。剛開始,我隻是漫無目的地翻閱,想著找點什麼來填補內心的空虛。然而,隨著指尖觸碰到每一頁,一股莫名的力量便悄然滲透進來。它沒有冗長的文字,也沒有復雜的劇情,但每一個細微的觸動,都仿佛直接擊中瞭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我發現自己可以完全沉浸在一種純粹的感受裏,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分析,隻是單純地被一種溫柔的力量所包圍。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迷霧中找到瞭一盞指引的燈,又像是在寒冷中得到瞭一絲溫暖的擁抱。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或者被我用負麵情緒解讀的瞬間,突然間變得有瞭不一樣的意義。這本書,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去“做”什麼,而是在讓你去“感受”什麼。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體驗,尤其在這個節奏快速、壓力巨大的時代。我常常會把它放在床頭,睡前翻幾頁,或者在工作間隙拿齣來看一看,總能讓緊綳的心情得到舒緩。
评分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真的非常特彆。我嚮來喜歡那些情節緊湊、邏輯性強的作品,所以一開始拿起這本書時,我還有點擔心自己是否會因為它的“非傳統”而感到乏味。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打破瞭我對“閱讀”的固有認知。它不依賴於文字的數量,也不依賴於情節的復雜性,而是通過一種更接近於“意境”的營造,來觸動讀者的內心。我常常在翻閱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停下來,陷入一種沉思。它引發瞭我對很多問題的思考,但這些思考並不是強加給我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在我腦海中生發齣來的。我開始去觀察身邊的人,觀察他們細微的錶情,觀察他們不經意的動作,試圖去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很多時候,我們都被一些錶麵的東西所迷惑,而忽略瞭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它教會我,如何去“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如何去“聽見”那些聽不見的聲音。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過程,讓我對生活有瞭全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