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书》皎洁无文的呈现,收存奚淞于二○一○年全新「老蚕」系列的三十三幅观音画作,呈现白描菩萨单纯的线条之美。每回翻页,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左页观音全身像;右边翻开褶页,是局部放大的特写,由此你能发现书中隐藏一份观音面容的从容微笑。
附件:微笑传承DVD
《微笑传承》是一部片长三十六分钟的影音作品,由奚淞亲自口述,配合缓慢流动的画面,以八个段落传授其三十年画观音的心路历程,以及多年手艺禅修的生命体悟。
影片内容包含:
1.无中生有—一幅观音画稿的诞生 03:00
2.谢谢你,毛笔—重修旧画稿有感 03:52
3.为母亲画观音 03:10
4.手牵引心、心推动手—说「手艺禅」 03:08
5.菩萨的一对翅膀—「慈悲」和「智慧」04:45
6.慈心无限 04:47
7.心即是佛 07:00
8.日日是好日 03:11
※影片长度:36分钟
※影片格式:DVD | MPEG2 | 16:9 | NTSC
作者简介
奚淞 Shi Song
现职
画家
学、经历
1947 生于上海
1970 国立艺专美术科毕业
1972 赴法,入国立巴黎美术学院、巴黎十七版画工作室
1975 返国,担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任教于国立艺专
1977 任「汉声杂志」执行编辑
1981 参加「云门舞集」策划的「艺术与生活」联展
1984 赴纽约
1985 入选第一届「雄狮美术双年展」、「奚淞画展-献给母亲」于台北雄狮画廊
1986 参与「蝴蝶梦」舞台剧编剧
1990 参加「台湾美术三百年展」于国立台中台湾美术馆
1991 「奚淞三十三观音画展」于台北雄狮画廊出版《自在容颜》画册及《三十三堂札记》雄狮美术
2001 参展「恋恋二十」于台北帝门艺术中心出版《心与手-写心经,画观音》雄狮美术
2002 「新写实主义」联展,台北亚洲艺术中心、「造佛运动」,台北观想艺术中心
2004 「时间的故事」展,台北市立美术馆
2005 「关渡英雄志-台湾现代艺术大展」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关渡美术馆
2008 「平淡∕光阴」个展,紫藤庐
2010 「寻找一棵菩提树」个展,香港大学
2011 「心与手三部曲」个展,台北市立美术馆
相关出版作品
《微笑八宝盒》,雄狮美术∕雄狮文创堂
《大树之歌─画说佛传》,雄狮美术
《光阴十帖─画说光阴》,雄狮美术
《心与手-写心经,画观音》,雄狮美术
《自在容颜》画册,雄狮美术
《三十三堂札记》,雄狮美术
《大家来写字-笔游赤壁》,雄狮美术
《大家来写字-笔游桃花源》,雄狮美术
《封神榜里的哪叱》,东润
《给川川的札记》,皇冠
《姆妈,看这片繁花》,尔雅
童书《愚公移山》、《三个坏东西》、《桃花源》,信谊基金会
老实说,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才开始接触这本书的,而我这位朋友,她平时选书的眼光一向非常独特,总能挖掘出一些隐藏在角落里的宝藏。所以,尽管我一开始对它知之甚少,但还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把它带回了家。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它没有让我陷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也没有让我绞尽脑汁去解析深奥的哲理。相反,它让我进入了一个非常安静、非常纯粹的空间。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平静,仿佛所有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一个没有复杂情节的书,却能如此轻易地触动人心?我想,这大概就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吧。它用一种非常含蓄,却又无比强大的方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或者说,一种情感的传递。我发现,有时候,最深刻的连接,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或轰轰烈烈的事件。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动作,甚至是一种无声的理解,都足以传递最真挚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无比重要的“瞬间”,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沟通”的真正含义。
评分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通常不太会主动去寻找这类“治愈系”的书籍,总觉得它们有些空泛。但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它没有用太多的华丽辞藻来堆砌,也没有刻意去营造煽情的氛围,而是以一种非常朴实、非常直接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发现,它所描绘的,很多都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但通过作者的“视角”,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意义。它让我开始反思,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常常忽略了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去珍视的东西?那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那些无声的支持,那些微小的善意,它们是否因为我们太忙碌而被淡忘了?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缓缓地流淌过我的心田,带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浮躁和焦虑。我从中获得了一种力量,一种让我能够更积极、更平和地去面对生活挑战的力量。我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人,更加愿意去付出,去理解,去连接。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转变,而这一切,都源于这本看似简单的书。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带来的冲击,远比我预期的来得更深远。它不像那种一口气读完就会让你热血沸腾的书,而更像是一种需要慢慢品味,甚至可能需要反复咀嚼的“滋味”。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叙事方式,或者说,是它“非叙事”的方式。我花了点时间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个“东西”。起初,我甚至有点困惑,觉得它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当我试着放下“理解”的念头,纯粹地去“体验”它时,我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它让我看到了很多我过去习以为常,但却从未真正“看见”过的细节。那些隐藏在生活表面之下的纹理,那些被我们匆忙忽略的瞬间,在作者的“笔触”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我开始反思自己与周遭人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疏离或是不解的地方,似乎渐渐找到了连接的桥梁。这本书,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不曾察觉的角落,也像一个安静的朋友,在低语着一些我一直渴望听到的道理,但又不是那种说教式的道理。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平和、更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收到!我将以一位台湾读者的身份,为你创作五段风格各异、详细且不包含具体书本内容的图书评价。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其实我并没有抱持太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所谓的“暖心”、“疗愈”读物实在太多了,有些甚至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太多深度。但这本书,它静静地躺在我书桌上,没有华丽的封面,也没有耸人听闻的标题,反而散发出一种沉静的吸引力。我是在一个心情有些低落的雨天,随手拿起它的。刚开始,我只是漫无目的地翻阅,想着找点什么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然而,随着指尖触碰到每一页,一股莫名的力量便悄然渗透进来。它没有冗长的文字,也没有复杂的剧情,但每一个细微的触动,都仿佛直接击中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发现自己可以完全沉浸在一种纯粹的感受里,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分析,只是单纯地被一种温柔的力量所包围。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迷雾中找到了一盏指引的灯,又像是在寒冷中得到了一丝温暖的拥抱。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或者被我用负面情绪解读的瞬间,突然间变得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这本书,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去“做”什么,而是在让你去“感受”什么。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尤其在这个节奏快速、压力巨大的时代。我常常会把它放在床头,睡前翻几页,或者在工作间隙拿出来看一看,总能让紧绷的心情得到舒缓。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真的非常特别。我向来喜欢那些情节紧凑、逻辑性强的作品,所以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时,我还有点担心自己是否会因为它的“非传统”而感到乏味。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打破了我对“阅读”的固有认知。它不依赖于文字的数量,也不依赖于情节的复杂性,而是通过一种更接近于“意境”的营造,来触动读者的内心。我常常在翻阅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陷入一种沉思。它引发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但这些思考并不是强加给我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在我脑海中生发出来的。我开始去观察身边的人,观察他们细微的表情,观察他们不经意的动作,试图去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而忽略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它教会我,如何去“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如何去“听见”那些听不见的声音。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过程,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