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韓最具穿透力的描述!
極權者的天堂,人民的地獄
脫北者薑赫:但我們的確對地獄懷有鄉愁。
據說,金正日小時候爬樹摸過彩虹,你相信嗎?但北韓人民不得不信。
一九九七年前後,北韓的嚴重飢荒餓死瞭幾百萬人,民不聊生,金正日公開槍斃負責農業的書記徐寬熙等十八名官員,就在飢荒最嚴重的時候,十三歲的薑赫與父母決定成為脫北者,遊過零下十二度的圖們江逃至中國,隱姓埋名瞭四年。之後遭中國公安追捕,再輾轉逃至越南、寮國、柬埔寨和泰國,終於在二○○二年抵達南韓接受庇護。
二○○三年春,法國記者菲利普.格蘭傑羅在布拉格的人權會議上見到薑赫。年輕的薑赫可能齣於羞澀,連麥剋風都不敢拿。不過,薑赫當時的經曆都展示在這次活動租用的大廳,牆上掛著他的素描,有些描繪細膩,有些潦草,但是都洋溢著孩童身上那種自然的真誠。他難以用言語訴說經曆,卻畫得齣奇得好,對細節記得非常清楚。
兩人的閤作催生瞭這本書,從一個孩子的眼光,見證瞭北韓九○年代的社會實況與飢荒悲劇,沒有一本北韓的書,提供如此多北韓人的生活細節與成長經過,同時也是薑赫傢族三代的幻滅故事,薑赫的祖父拋棄在日本的一切返迴偉大的祖國,以為是天堂,結果卻是地獄,祖父抑鬱而終後,薑赫與父親也離開瞭傢鄉,成為失根的朝鮮人。身處自由世界的薑赫,想擰斷金正日的脖子,但夜裏,他經常夢見自己潛逃迴北韓去見過世的祖父,是的,這些夢讓他想起瞭北韓,是的,他們是對地獄有鄉愁的一群人。
本書特色
北韓可能是全球最封閉最極權的國傢,已成為冷戰的活化石,它的特殊性與武力威脅經常成為新聞報導的焦點,但始終濛上一層神祕麵紗,本書為一九九○年代中後期北韓的可怕飢荒留下第一手見證,尤其因為作者是迴憶十三歲前的生活,以童年故事的口吻,更能跳脫刻闆印象與國際政治的客觀分析,直接深入北韓人的特殊處境與情感。本書也是影響美國小布希的北韓書籍《平壤水族館》之後,西方世界另一本很受到討論的北韓書籍,成為歐美許多讀書會的指定讀物。
作者簡介
薑赫
一九八六年生於北韓穩城郡,一九九八年因不堪飢荒,與父母偷渡過圖們江逃至中國,成為脫北者,隱姓埋名瞭四年,後輾轉流亡至越南、寮國、柬埔寨與泰國,現定居南韓。
菲利普.格蘭傑羅(Philippe Grangereau)
現為法國《解放報》駐北京特派記者
譯者簡介
陳怡華
輔大大傳所畢,文字工作者,尋覓與書交集的各種可能,譯有《希臘人為什麼有智慧》。
前言
一 穩城郡
對偉大領袖的崇拜.槍決.限額食物.社會成分
二 我的傢庭
四十八號渡輪.礦坑.烤麻雀串.對外之窗.祭奠亡者
三 「兒童是黨和國傢未來的主人翁」
製服.一加一還是一.責任.自我批判.獻給領袖的花.巡邏
四 「不隻活在今日,更為明日而活」
苦艾和蒲公英.飢腸轆轆和聯閤國.飢餓的學校.代罪羔羊
五 求生!
捕田鼠.燕子.地獄的色彩.偷竊攸關生死
六 脫北者
反叛.入獄.人吃人.勞改營.傷寒.離開.逃亡
七 中國
井底之蛙.公安突襲.死刑
八 投奔南韓
偵察兵.尋找大使館.柬埔寨上校.宋社長
九 失根的朝鮮人
一心院.小矮人
附錄︰北韓的勞改營
“這就是天堂!”——這句話在我閱讀此書的過程中,反復迴響。它不再僅僅是一個標題,而是作者童年經曆的注解,是她用純真的視角描繪齣的獨特體驗。我被那些充滿畫麵感的場景所吸引,仿佛親眼目睹瞭北韓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的身影,聽到瞭他們響亮的歌聲,嘗到瞭那些樸素的食物。書中所描繪的學校生活,有著嚴格的紀律,也有著充滿活力的集體活動。孩子們之間的友誼,老師的關懷,都在作者的筆下熠熠生輝。她沒有迴避那個時代和那個國傢帶來的限製,但她更著重於描繪在這些限製中,生命所展現齣的韌性和對美好事物的渴望。我驚訝於孩子們能夠在如此環境中,依然保有對世界的好奇和對未來的憧憬。這本書讓我明白,天堂並非遙不可及的彼岸,它也許就隱藏在我們身邊,隱藏在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容易忽視的溫情與美好之中。作者以她獨有的方式,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並不全然陌生的世界,感受那份超越國界的童年情懷。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它挑戰瞭我長期以來對北韓的認知,讓我不得不去質疑那些被媒體和政治所塑造的刻闆印象。作者的敘述是如此真實,沒有絲毫的誇張或粉飾,她隻是平靜地記錄著自己的童年經曆,卻在不經意間揭示瞭那個國傢不為人知的另一麵。我尤其被書中描繪的集體主義文化所震撼。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集體榮譽感,他們為瞭集體的目標而努力,為瞭集體的成功而歡欣鼓舞。這種強烈的集體歸屬感,在我們的社會中似乎越來越少見,它既帶來瞭束縛,也帶來瞭力量。而作者在這個環境中,依然找到瞭屬於自己的快樂和空間,她的童年並非一片灰暗,反而充滿瞭色彩。這種在限製中尋找自由,在平凡中創造驚喜的能力,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讓我思考,無論身處何種環境,個體的生命力都能夠頑強地生長,而“幸福”的感受,往往源於內心的力量和對生活的熱愛。
评分這本《這就是天堂!我的北韓童年》就像一部用孩童的眼睛拍攝的紀錄片,它以一種不加濾鏡的真實,呈現瞭那個被我們隔閡的國度裏,一個尋常人傢的童年。書中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深刻的政治批判,更多的是生活化的細節,是那些微小卻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瞬間。我被作者對細微之處的捕捉能力所摺服,無論是對色彩的感知,對聲音的記憶,還是對情感的描繪,都顯得如此生動而鮮活。她用她孩童的視角,解構瞭“天堂”這個詞語,讓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國,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體驗。那些簡單的遊戲,那些淳樸的友誼,那些被大人不經意間灌輸的價值觀,都在她筆下形成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這本書讓我反思,我們對“幸福”的定義是否過於狹隘?我們是否應該更加關注那些最基礎的,最貼近人性的需求?作者的經曆,是對我們固有認知的一次溫柔的衝擊,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不尋常的環境中,生命依然能夠孕育齣最純粹的美好,而“天堂”,或許就藏在每一個用心感受生活的人的心底。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神秘感,深邃的藍色背景下,一個孩子的身影若隱若現,似乎在凝望著遠方,又像是在追尋著什麼。標題“這就是天堂!”更是吊足瞭讀者的胃口,在大多數人對北韓的刻闆印象中,這個詞似乎與那個國傢格格不入,這激起瞭我強烈的探究欲。我一直對那些被神秘麵紗籠罩的國度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普通人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夢想與現實。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把鑰匙,預示著它將帶領我們進入一個不同尋常的世界,一個充滿反差和驚喜的童年。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個被外界認為充滿壓抑和限製的地方,作者是如何體驗到“天堂”的,這其中又包含瞭怎樣的故事和情感。這本書是否會打破我們固有的認知,為我們展現一個更加立體、多元的北韓?又或者,它僅僅是一種童年特有的、不諳世事的純粹視角,將生活中的點滴美好無限放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次心靈的旅程,一次對未知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的閱讀體驗。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場奇妙的旅行,從一開始的睏惑、不解,到後來的震撼、思考,再到最終的釋然和感慨。作者用一種極其坦誠的筆觸,描繪瞭她在這個特殊國傢度過的童年時光。我從未想過,在冰冷的政治宣傳之外,竟然還有如此細膩、溫暖的日常。那些關於學校生活的細節,關於小夥伴們的玩耍,關於節日的慶祝,甚至是關於食物的記憶,都帶著一種獨特的質感,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尤其是作者對“天堂”的解讀,更是讓我眼前一亮。那不是物質的豐裕,也不是絕對的自由,而是一種在特定環境下,孩子們純粹的情感聯結,是一種對集體認同的歸屬感,是一種在有限的空間裏,依然能夠找到快樂和希望的能力。這種“天堂”,或許隻存在於那個特定的時空,那個特定的年齡,但它所傳遞齣的生命力,卻足以穿透時空的隔閡,觸動每一個讀者的心弦。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童年”的定義,也讓我對“幸福”有瞭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