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情术语字典》原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畅销工具书,1958年起发行逾半世纪,好评历久不衰。
现由该社正式授权本社编排全新繁体中文版,以飨台湾读者。本书特色如下:
● 词目收录:以见于乐谱的速度、力度、表情等演奏演唱用语为主,兼收其他与表演相关的音乐名词、术语或常用语词。
● 编排方式:词目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并有主、副之分。内缩编排者为副词目,皆属复合词或片语,使用时一目了然。
● 开本尺寸:精小轻巧的64开本,方便随身携带,学习上可收「随时查阅,随时记忆」之效。
编者的话
凡 例
正 文(A ~ Z)
作为一名音乐理论的初学者,我一直对那些在乐谱上出现的、看起来像天书一样的表情术语感到非常困惑。很多时候,我只能勉强记住一些最基础的词汇,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就只能望而却步。这本《音乐表情术语字典〔随身版〕》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音乐语言指南”。它的内容详实,讲解清晰,而且非常接地气,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每个术语的“情境化”解释。它不仅仅告诉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会通过举例说明,让我明白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这个术语是如何被应用的。比如,当解释“pizzicato”(拨奏)时,书中会告诉我,这是一种弦乐器上的特殊演奏技巧,通常会产生一种短促、清脆的声音,并且会举例说明在哪些交响乐作品的某个段落,作曲家使用了这种技巧来营造某种特定的氛围。这种“情境化”的讲解,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真正理解术语背后的音乐表现力。 而且,这本书的“随身版”设计真的太友好了!我经常会一边听音乐,一边翻看这本书,遇到不理解的术语就立刻查阅。这种即时的反馈,大大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我不再需要等到回到家,才能去查阅厚重的工具书,而是在音乐流淌的过程中,就能同步完成理解和学习。这本书让我感觉音乐的奥秘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变得触手可及。它是我探索音乐世界,理解作曲家内心世界的宝贵伙伴。
评分这本《音乐表情术语字典〔随身版〕》简直是我练琴路上的“及时雨”!作为一名业余音乐爱好者,平时看乐谱时,那些密密麻麻的意大利语、法语、德语术语总是让我头疼不已。之前我都是凭感觉去揣摩,有时候甚至会误解作曲家的意图,导致演奏出来的效果大打折扣。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下来,没想到真的惊艳到我了! 它的尺寸设计得非常贴心,比一般的字典小巧很多,放进琴包里一点也不占地方,随时随地都能拿出来翻阅。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术语和解释,而是将每个术语背后的音乐情感、演奏提示,甚至是与作曲家创作背景的联系都做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对于“andante”这个词,它不仅仅解释为“缓慢地”,还会告诉你它通常传达的是一种“如散步般”的从容与平和,并举例说明在哪些作品中,这样的速度处理能更好地烘托出音乐的意境。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对音乐的理解层次瞬间提升了不少。 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情感色彩的细致描述。很多术语,比如“dolce”(甜美地)、“agitato”(激动地)、“misterioso”(神秘地),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翻译,书中会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这些情感在音乐中是如何体现的,甚至会提供一些演奏上的细微指导,比如气息的运用、力度的变化、音色的处理等等。这对于我这种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每次遇到不熟悉的表情术语,我都会立刻翻开它,不仅解决了疑惑,还能从中获得新的演奏灵感。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照谱子弹琴”的机器,而是真正能够与作曲家进行心灵沟通的“音乐传译者”。
评分我是一名乐团的声部成员,平时接触到的乐谱五花八门,虽然经验丰富,但偶尔还是会遇到一些不太熟悉的表情术语,特别是一些比较古老的或者非常小众的作曲家的作品。这本《音乐表情术语字典〔随身版〕》的出现,可以说是解决了我的一个长期痛点。我喜欢它“随身版”的设计,这样我就可以把它带到排练现场,即使是临时的加班或者突发的演出,也能够随时查阅,避免了因为术语理解不清而影响排练进度和演奏质量。 书中对术语的解释非常专业且准确,这一点对我这样有一定音乐基础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给出了一个中文的解释,还会涉及到这个术语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中的演变和细微差别。例如,对于“con brio”(充满活力地),书中会详细阐述在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这个术语所传达的“活力”可能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更侧重于节奏的清晰和明快,后者则可能包含更丰富的情感爆发和戏剧性。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对音乐术语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此外,书中的排版设计也很清晰,术语的查找非常便捷。我个人比较喜欢它将相似术语或者具有对比意义的术语放在一起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概念体系。比如说,在讲解“legato”(连奏)的时候,可能会顺带提及“staccato”(断奏),并通过对比来加深读者对这两种演奏方式的理解。这种关联性的讲解方式,不仅提高了查阅效率,也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系统化的音乐术语知识库。对于我这样的乐团成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升专业素养、精进演奏技艺的得力助手。
评分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常常需要为学生讲解乐谱中的各种术语。之前我依赖的是自己积累的经验和一些零散的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和全面。《音乐表情术语字典〔随身版〕》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并且提升了教学的质量。我非常欣慰能找到这样一本既专业又实用的工具书。 这本书在对术语的解释上,非常注重实用性和易理解性。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明白术语的含义,并将其应用到演奏中。书中提供的解释,往往非常直观,并且配有清晰的范例。例如,当讲解“sotto voce”(低声地)时,书中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种声音效果,并指导学生如何在演唱或演奏时,控制气息和声带来达到这种效果,同时也会举例说明在哪些歌剧或者器乐作品中,这种“低声”的处理能够有效地营造出神秘、压抑或者内敛的情绪。 而且,这本书的“随身版”设计,也让我能够在课堂上随时翻阅,快速解答学生们的疑问。我还会鼓励我的学生也购买这本书,让他们能够独立学习和查阅。我常常会布置一些关于术语的练习,让他们在完成练习的同时,查阅这本书来加深理解。这本书也为我提供了一些新的教学思路,比如,我可以根据书中对不同术语的情感色彩的描述,设计一些更有针对性的音乐表现力训练。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教学路上的得力助手,为我培养出更具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学生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评分我是一名音乐系的学生,平时接触到的音乐理论和实践都非常多,但有时候,面对一些比较古老的乐谱,或者是一些实验性的作品时,还是会遇到一些挑战性的表情术语。这本《音乐表情术语字典〔随身版〕》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尤其是在快速查找和理解术语方面,它的帮助是无可替代的。 书中的术语覆盖面非常广,从最基础的力度、速度标记,到一些非常细致的情感描绘,几乎涵盖了乐谱中可能出现的绝大多数表情术语。而且,对于同一个术语,书中还会给出多重解释,并且会说明它在不同音乐时期和不同作曲家作品中的细微差别。例如,对于“cantabile”(如歌地)这个术语,书中不仅解释了它的基本含义,还会深入分析在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作曲家们对“如歌”的处理方式是如何演变的,以及在不同的乐器上,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种“如歌”的效果。这种深度和广度,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深入研究音乐的学生来说,非常有价值。 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讲解一些带有文化背景的术语时,会适当引用一些历史资料或者作曲家的创作手记。这不仅让我对术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音乐的历史发展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在解释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术语时,书中会简要介绍相关的宗教背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术语在音乐中所承载的特殊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浓缩了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的精华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