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哪,我在这样的中国:1/3流行文化的+1/3国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夏日出版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1/07/07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CHINA 这个复杂的整体,你猜的透吗?这样的中国,要怎么"拆哪"?
台籍陆师李政亮从流行文化、两岸三地国族想像与日常生活角度,
写出最重要、最犀利、最好看的中国观察。
中国特殊性让现代中国呈现极为复杂而矛盾的样貌:品牌消费的时髦商业广告与僵硬的政治宣传话语,同时出现在电视墙广告中;投资移民美国与偷渡韩国打工,则成为贫富差距的再现……种种匪夷所思的景象不断出现。
这十多年来,北京已成为作者李政亮的生活重心,从塞车、排队看病、房价飙涨到大学制度的运作等,作者因生活在其间而得以深度分析中国繁华社会背后的真相。在这本新书里,作者将从流行文化核心、两岸三地国族想像和日常生活现场等三个面向,由外而内层层带读者深入现代中国现场,揭示中国崛起荣景背后潜藏的问题。
媒体的市场化与网路的普及,已让中国流行文化出现极为复杂的样貌,而官方对流行文化的控管,以及人民对此控管的批判嘲讽,也形成你来我往的拉锯态势。作者从冯小刚的电影轨迹、白领族文化的改变、网路世界所创造的奇蹟以及韩寒旋风,一一分析在娱乐与道德之间摇摆的中国流行文化。
此外,中国与台湾、香港与日本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影响着中国官方政策与人民生活。作者不仅从两岸影视作品分析其中的国族想像,也逐一探讨中国与香港、中国与日本、中国与西方,自清末迄今的关系变化,从宏观的历史面向解说现今中国的内在性格。
最后,作者带我们深入中国生活现场,展示小市民在都市生活的缩影。在过度市场化所造成的权钱时代中,从医院手术的红包到幼稚园、小学的赞助费,潜规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者除了一一分析中国面临的大学教育、买房和看病这三座大山之外,还挖掘出更多潜藏的大山。
中国大转型的年代:大国崛起、「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集于一身、流行文化窜起乃至公民社会唿声崛起。这本书将有助于认识真正的现代都会中国,是作者继《走进都会中国》后,进入中国现场再一课。
本书特色
1.每一章皆整理出相关重要事件年表,让读者对于现代中国有纵深式的了解。
2.全书条列出65个中国关键词,让读者看懂现代中国的精髓。
3.为《走进都会中国──一个台湾人登陆十年的文化观察》的进阶阅读,两者相辅相成。
作者简介
李政亮
现为台籍陆师,任教于天津南开大学传播系。 辅仁大学法学士、台湾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着有《走进都会中国──一个台湾人登陆十年的文化观察》(2009)《美好年代.巴黎片断:广告海报中的城市故事》(2008)、《太平洋滨阳光下 : 世纪末台湾向度的思索》(1999)。
二○○○年初旅中国,看到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相信在大学、书店、建筑、异质文化等城市文化的表象背后,总有一些值得探究的事物。同一年,带着观察者的好奇进入中国社会,居住迄今十一年。这十一年也正是中国大转型的年代:大国崛起、「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集于一身、流行文化窜起乃至公民社会唿声崛起。
十一年来所写的中国社会观察文章,曾发表于《中国时报》、《联合报》、《新台湾週刊》、《两岸双赢》、《旺报》、Taipei Times等报刊。
著者信息
拆哪,我在这样的中国:1/3流行文化的+1/3国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走进中国看拆哪>
──周奕成(专栏作家、政治运动者)
◎前言:让人惊艳、疑惑又难以理解的中国景象
◎认识的第一步──词汇里的中国
第一篇 流行文化核心
【流行文化 重要事件年表】
.从主旋律电影到主流电影:冯小刚启示录
冯小刚的拍片轨迹
僵硬的主旋律电影
《唐山大地震》的文化政治
.英雄形象,杀人游戏与白领职场小说
胜者为王的生存逻辑
从消费情境回归职场现实
上班族的通关秘笈
中产阶级的现实困境
.需要快感的时代
《娱乐至死》的反思
激情的演员们
网路世界传奇
.韩寒旋风与迷思
八○后作家韩寒
批判者韩寒
两个韩寒
.无力者的反抗与道德压抑快感
洁净社会的管理机制
管理媒介的力量
道德旗帜的飘扬
.中国足球启示录
唿唤足球
悲情不断的世界盃足球赛
中国足球为何扶不起?
中国足球内幕
◎注释
第二篇 两岸三地国族想像
【两岸三地 重要事件年表】
.两岸影像的文化想像
香港电影在台湾
间谍片时代
巩固意识型态的军事政宣电影
台湾电影的中国想像
中国电影里的台湾
国共和解下的影视作品
.中港之间的香港故事
从避居之所到家在香港
回归之路
中港之间的价值冲突
.一触即发的中日关系?
相互缠绕的近代史
层层叠加的日本想像
紧绷的中日关系
二○一一年,中日两国的历史转折点
.重层的进化思想与「西方」想像
社会进化论的西方源起
与西方现代性的初步接触
社会进化论在中国的初始
福泽谕吉与梁启超
中国的国民性问题
毛泽东时期的改造
邓小平时代的转化
开始裂解的「西方」想像
百年圆梦
.人人都在用历史
文化热之下的历史想像
陈寅格与顾准热
大国崛起与资本堆积下的历史想像
鲁迅或胡适?
◎注释
第三篇 日常生活现场
【日常生活 重要事件年表】
.寻医记
过度市场化之下的医疗体验
中国医保vs. 台湾健保
求医潜规则
.中国的房事问题
房价飙涨下的众生相
房屋拆迁悲剧
感性将克服现状?
.第四座大山:光怪陆离的幼儿小学教育
幼儿园入园难
入学赞助费
没有欢乐的童年
教育,不只是教育问题
.大学的想像与乱象
大学角色的变化
中国学术环境观察
抄袭造假恶风
.过度市场化的临界点
中国式市场化
欠缺讨论的「公共」
真假难辨的市场神话
过度市场化的道德危机
.「平民经济学家」郎咸平
郎咸平旋风的出现
冰棍理论与郎咸平批判
平民经济学家
. 公民社会之路
从新权威主义、民主先导论到civil society的出现
公共性的丧失与媒体新空间
公民社会该走向何方?
◎注释
◎后 记
图书序言
寻医记
「教育、买房和看病」被称为中国社会的「三座大山」。「三座大山」的说法语出毛泽东,他原来的说法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犹如三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身上,以致人们无法喘息。教育、买房和看病,分别指大学的学费高涨问题导致上学难,到大学扩张使大学生突增,因而求职困难;房价高涨,使一般人买不起房子;看病则是没钱看不起病。一切都与钱有关,确实如此。一九八五年之前,中国医院经费由政府全额补助,之后政府补助减少,医院必须自谋财源。一九九七年,大学学费狂涨。一九九八年,原本社会主义特色的核心之一「福利分房」在朱镕基任内正式取消。教育、买房和看病于是成为压在现代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过度市场化之下的医疗体验
这三大山中,我对医疗体会特别深刻。从二○○○年在北京生活开始,十年之间总有身体病痛造访医院的经验。在这几次的寻医记中,也累积了对中国医疗体系的观察。第一次到医院,是因为牙痛。两岸的医疗资源分布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台湾,各种医疗诊所林立,从牙科、内科到外科等不一而足,不过中国并非如此,私人诊所很少,看病基本上就得到医院。
当时朋友告诉我,北京的口腔医院最富盛名,但是去看病得提早,大概得早上五、六点就去排队,否则挂不上号。果然如此,我大约六点到医院排队就已经大排长龙。从挂号排队、等待叫号到看完牙齿,已经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后来发现,这是在中国看病的「基本格局」。「关系」在医院中是存在的,如果有认识的医师,只要在约定时间前往即可,剩下的挂号程序等可以补办。
排队仅是寻医记的第一关,接下来的挂号也是一门学问。在医疗市场化的趋势之下,每位医师的挂号价格有所不同,从五元人民币的普通号到上百元人民币的专家号挂号费都存在。既然排队如此麻烦、挂号费价格差异如此之大,这也延伸出两个现象:第一是「票贩子」的出现,第二则是评价医师网站的出现。票贩子就是类似黄牛的角色,许多病患想挂专家号,不过专家每天所看的病患人数有限。这些票贩子所做的就是提前排队挂专家号,然后将这个号高价卖给挂不上号的病患。
依照二○○九年北京《法制晚报》的新闻,一个十四元的专家号挂号费可以卖超过三千元人民币的价格。票贩子已成中国医疗环境中的畸形产物。《法制晚报》所报导的状况,或许是夸张的特例。不过,如果根据二○一○年八月中央电视台节目〈焦点访谈〉,记者以隐藏式摄影机採访北京最富盛名、专以儿童为诊疗对象的「儿童医院」,票贩子所售的价格是挂号费外加两百元人民币。此外,既然专家号的挂号费如此之高,许多病患也会怀疑这些专家的实际能力如何?于是诸如「好大夫在线」之类的医师评价网站也陆续出现,这些网站里会有病患对医师的评价乃至医师的联系方式,求诊的病患甚至可以直接与医师取得联系。
历经千辛万苦的排队与挂号之后,接下来便是看诊。这十年的看病经验中,有几个与台湾经验相当不同的地方。首先是照X光与验血的次数增加。我曾因为发烧与咳嗽等症状到医院,医师多会要求照X光与验血,当然这些检查另收费用。我不是医师,不清楚我的病情是否需要照X光与验血,只是病人对医院的不信任态度是普遍存在的。
二○○七年一则引起广泛讨论的新闻是,浙江一位记者拿茶水代替尿液到十家医院检查,结果有六家医院的检查结果是茶水有发炎症状,受检者需接受医院进一步检查,医院的专业与公信力于是受到质疑。类似的情形是打点滴。两岁多的小儿曾有几次发烧与拉肚子的症状,我也带着小儿到过几家较富盛名的三甲医院求诊,有趣的是,医师们的反应多是除了开药之外,也应该打点滴。
市场化之下的医师与病人关系非常弔诡,病人需要医师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来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与医治的方法;然而,病人又担心医师狮子大开口,多做了一些无谓的诊疗。医院的绩效取决于看病的人数与挂号费、诊疗费等收入,对医师来说,看最多的病人、做较多的诊疗、开较贵的药成为趋势。
事实上,这个趋势背后的压力来自医院管理阶层。二○一○年,中国雅虎网站制作了一个医疗专题报导,一位执业二十多年的医师便指出了整个医院的运作:他所在的医院领导每年制定业绩年递增百分之十的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层层分配到每个科室,这个目标可能细化到每人平均出院费用多少钱。这样的作法也为求诊者所知,在网路上可以看到非常多关于疾病及其诊疗手法的讨论,特别是关于孩子生病,甚至包括外国求诊的经验比较。
其中,中国医师喜欢开出的吊点滴治疗也受到许多负面的讨论,有趣的是,有些病人也习惯生病吊点滴。身边的中国朋友曾发生这样的故事:当他被公司指派到新加坡出差时,不幸发高烧,他一下飞机直奔医师诊所并直接要求吊点滴退烧,新加坡医师被这个要求吓坏了,因为点滴只有病情严重时才会使用。根据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官员的说法,二○○九年中国点滴的消耗量达一百零四亿瓶,以十三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消耗八瓶,远远高于国际二点五到三点三瓶的平均数量。
在北京不同等级的医院中,医疗资源与设备有不小的差别。二○○三年SARS爆发前夕,我曾因发烧就近到住家附近的非三甲中医院看诊。尽管非三甲医院,挂号费同样分等级,而专家号最高达一百元人民币。就诊时,医师先叫我照X光,等报告出来之后,边看X光片边问我症状,然后写药方。当我询问病情时,她只说:「没什么大问题。」虽然是中医院,却也没有把脉看诊;要看我喉咙有无肿痛时,竟然拿出一般家用手电筒,而不是专业手电筒。更让我惊讶的是,拿着医师所开的药方去缴费,才知道药费高达一百八十多元人民币,而且医师所开的药方,都是一般成药店里可以买得到的药。而在领药之际,医务人员的电脑连线竟然中断了。
那几天中国媒体的报导重点之一,就是中国防止SARS的成绩如何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所肯定,但这样的医院品质却无法让人信任。
图书试读
None
拆哪,我在这样的中国:1/3流行文化的+1/3国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拆哪,我在这样的中国:1/3流行文化的+1/3国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拆哪,我在这样的中国:1/3流行文化的+1/3国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拆哪,我在这样的中国:1/3流行文化的+1/3国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