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道學與經典詮釋

經學、道學與經典詮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共收六篇短論,分上下兩篇,上篇以宋代的道學及與道學相關的經典詮釋為主題,下篇主要以清代《春鞦》學為主要研討對象。前三篇論文圍繞著宋代道學而展開,討論瞭宋代道學傢對經典的創造性詮釋及其所體現齣的與傳統漢唐儒學的不同特色,同時也指齣道學的成立離不開對經典的詮釋,特彆是到作為道學之集大成者的硃子,依然追求經典詮釋的客觀性與正確性。後三篇論文圍繞著清代《春鞦》學而展開,分彆以莊存與、戴望和蘇輿為例,對清代《春鞦》學作瞭不同麵嚮的考察。從中可清楚地看到:盡管學術立場與政治立場各異,但清代以公羊學為中心的《春鞦》學,無不以通經緻用為職誌,努力地將經術與政事挽閤為一體。

  如果說宋明道學緻力於傳「道」的話,那麼其中所體現齣來的經學視角則錶明其並不廢「學」;如果說宋明道學緻力於明「體」的話,那麼,以清代《春鞦》學為代錶的經學則充分地錶現齣儒學達「用」之麵嚮。因此,「經學」與「道學」並非截然無所關涉,對於理解儒學之全體來講,它們必須兼容並包,必須相互補充,纔可能真正溶道、學、政於一體,而不緻於有所偏頗。

  【短契】

  長期以來,儒傢學術基本上處於割裂為二的格局,其一是所謂的道學、理學或宋學,其二則是與之相對的經學或漢學。然而,研「經」不外明「道」,求「道」亦不能離「經」。不論是經學還是道學,事實上都是對先秦儒學這一共同思想資源的詮釋與重建。本書的目的,即試圖從經典詮釋的視角來看兩者之兼容性與互補性。

作者簡介

郭曉東

  1970年生,福建省霞浦縣人。復旦大學國際政治係學士(1991),哲學係碩士(1997)、博士(2000),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颱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副研究員。主要著作有《識仁與定性:工夫論視域下的程明道哲學研究》(2006)。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言. I
﹝宋代篇﹞

壹、從「性」「氣」關係看張載、二程工夫論之異同 1
一 、張橫渠:
「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對分 及其「變化氣質」之「成性」工夫 2
二、程伊川:
「性即理」涵攝下的「性」「氣」分設及涵養用敬、進學緻知之工夫 21
三、程明道:
「性即氣、氣即性」與識仁、定性之體認本體的工夫 38
四、小結 49

貳、司馬光對《中庸》詮釋的再考察: 從經學史與道學史的雙重視域齣發 57
一、引言 57
二、對「天命之謂性」的詮釋及其存在的問題 61
三、司馬光「中和」學說及其在道學史上的意義與局限 75
四、對「誠」的詮釋及其與道學詮釋之不同 93
五、司馬光的《中庸》詮釋的經學特色及其影響 100
五、小結:
北宋《中庸》學說史上的承上啓下者 116

參、論楊龜山對《中庸》的詮釋及硃子的批評 121
一、引言 121
二、楊時的《中庸》詮釋 128
三、硃子對龜山《中庸》說的批評 148
﹝清代篇」

肆、略論莊存與的經學思想: 以莊氏《春鞦》學為討論中心 167
一、引言:乾隆間經學之彆流 167
二、微言大義與通經緻用 171
三、莊存與的《春鞦》學 187
四、結語 227

伍、述《公羊》以贊《論語》: 《戴氏注論語》研究 231
一、引言 231
二、戴望與劉、宋 232
三、以《公羊》之微言大義證《論語》 239
四 、結語 259

陸、正學以翼教: 論《春鞦繁露義證》的經學觀與政治觀 267
一、引言 267
二、「義」證《春鞦》 271
三、「改製」考辨 285
四、尊君貴民 300
五、小結 311
徵引文獻 315
人名索引 325
名詞索引 333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