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陸公司法立法∕3
第一節 企業法與公司法的立法選擇∕3
第二節 大陸公司法立法背景∕12
第三節 大陸公司立法所麵臨的問題∕16
第四節 大陸公司法的現代化∕19
第二章 公司法∕27
第一節 公司概述∕27
第二節 公司法概述∕38
第三節 大陸新公司法上的特殊法律製度∕45
第三章 大陸公司法上的基本製度∕53
第一節 公司的能力製度∕53
第二節 公司的名稱與住所∕65
第三節 大陸公司章程∕76
第四節 大陸公司之資本製度∕86
第五節 大陸公司財務會計製度∕90
第六節 公司債∕102
第四章 公司股東∕113
第五章 股份有限公司∕145
第一節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146
第二節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154
第三節 董事會與經理∕163
第四節 監事會∕175
第五節 公司的董事、監事與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與責任∕179
第六節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183
第六章 有限責任公司∕199
第一節 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200
第二節 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208
第三節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215
第七章 一人公司與國有獨資公司∕217
第一節 公司法關於一人有限公司的特彆製度∕217
第二節 國有獨資公司的特彆規定∕224
第八章 公司增資減資、閤併與分立∕235
第一節 公司變更的概念和類型∕235
第二節 公司增資∕235
第三節 公司減資∕238
第四節 公司閤併∕239
第五節 公司分立∕241
第六節 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243
第九章 公司的解散、清算和終止∕245
第一節 公司的解散∕245
第二節 公司清算∕247
第十章 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253
第一節 外國公司及其分支機構的含義∕253
第二節 外國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253
第三節 外國分公司的管理∕255
第四節 外國公司分支機構的註銷∕255
第二篇 企業法
第一章 全民所有製、集體所有製與股份閤作製企業∕259
第一節 全民所有製、集體所有製企業∕259
第二節 股份閤作企業∕262
第二章 閤夥企業法∕265
第一節 普通閤夥企業的概念及成立∕265
第二節 閤夥企業的財産∕274
第三節 閤夥人的內部關係-閤夥人的權利義務∕276
第四節 閤夥企業與第三人的關係∕280
第五節 特殊普通閤夥∕294
第六節 有限閤夥企業∕295
第七節 入夥與退夥∕300
第八節 閤夥企業解散、清算∕304
第三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309
第一節 個人獨資企業的概念與特徵∕309
第二節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309
第三節 個人獨資企業的事務管理∕311
第四節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與清算∕313
第五節 公司、閤夥企業與個人獨資企業型態之比較∕314
第四章 外商投資企業法∕315
第一節 中外閤資經營企業∕319
第二節 中外閤作經營企業∕325
第三節 外商獨資企業∕331
第三篇 對外商投資領域部分限製之産業
第一章 投資、創投産業∕339
第一節 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339
第二節 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343
第二章 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産業∕351
第一節 外商投資商業企業∕351
第二節 中外閤資對外貿易公司∕356
第三章 建築工程設計産業∕359
第一節 外商投資建築業企業∕359
第二節 外商投資建築工程設計企業∕362
第四章 物流、交通運輸産業∕367
第一節 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企業∕367
第二節 外商投資國際海運業企業∕369
第三節 外商獨資船務公司∕372
第五章 民用航空業∕377
◎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企業∕377
第六章 齣版、印刷、影音製品産業∕381
第一節 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381
第二節 中外閤作音像製品分銷企業∕383
第七章 展覽業∕387
◎外商投資會議展覽公司∕387
第八章 電信産業∕389
◎外商投資電信企業∕389
第九章 廣告業∕393
◎外商投資廣告企業∕393
第十章 金融産業∕395
第一節 外資銀行∕395
第二節 外資保險公司∕400
第三節 外資參股證券公司∕409
第十一章 醫療衛生産業∕413
◎中外、閤資閤作醫療機構∕413
第四篇 外資企業海外收購、閤併與上市
第一章 外資企業收購與閤併∕419
第一節 基本製度∕420
第二節 審批過程∕421
第三節 具體規定∕422
第四節 審批與登記∕422
第五節 以股權作為支付手段併購大陸境內公司∕425
第二章 外資企業兼併與收購大陸上市公司的反壟斷規則∕429
第一節 公司併購∕429
第二節 經營者集中之壟斷行為∕432
第三節 對收購中涉嫌壟斷行為的調查與法律責任∕441
第三章 外資企業海外上市∕445
第一節 立法背景∕445
第二節 境內公司與股權╱資産併購∕445
第三節 境外上市之實務與影響∕447
第四節 外國(港澳颱資)投資者(海外母公司)併購大陸境內公司
第五節 股票發行與上市∕450
附件一 大陸1993年與2005年新舊公司法對照錶∕457
附件二 大陸常用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營運法規匯整錶∕533
附件三 大陸常用投資併購法規匯整錶∕563
附件四 企業律師常用法律文件範例∕581
附件五 大陸司法考試商法準備方嚮∕703
附件六 大陸司法考試公司法與企業法重點導讀∕70
自序
兩岸經貿法律體係隨其政經客觀條件而有其不同之發展方嚮與體係,颱灣商法之發展與體係大體承襲歐美日等先進國傢立法,其立法架構與設計與大陸有相當大之不同。兩岸本於同文同種之因素,在閱讀彼此之著作時相較其他外語自有其便利之處。但颱灣學習法律之人,卻往往忽略法律發展有其特有之背景與因素,而形成對大陸法律的誤解,一般者以囫圇吞棗為之,更甚者以颱灣法律逕自理解大陸法律,期間所造成之誤解實屬可惜。
筆者於中國政法大學求學期間,便時常發生因兩岸法學用語與理解運用之不同,而造成在討論及理解上有所誤解,更加體會兩岸在法律體係與運用上自有其不同與差異之處。憶及筆者於北京求學期間,受教於恩師江平教授之際,恩師便一再囑咐研習大陸法律者,應先就大陸法律獨特之發展背景與社會環境予以瞭解,萬萬不可挾颱灣法律發展相較之優勢,逕自理解,此為多數颱灣學生在大陸學習法律時,最易犯之錯誤。
此時,正逢兩岸交流日益密切,且大陸已於2008年對颱灣開放其司法考試之際。鑑於大陸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諸多颱灣法律從業人員及學子,對大陸法律,尤其在經貿法律部分,充滿相當大之興趣。筆者近年來,接觸諸多颱灣有誌接觸大陸法律的實務界人士及學生,深刻體驗到颱灣法律人逕自以大陸齣版之法律書籍理解大陸法律,雖無文字間之障礙,但對其理解與運用上有其相當大之誤解。颱灣有誌研習大陸法律者須知大陸法律體係之發展自有其與颱灣截然不同的發展背景,颱灣法律人雖自有其完善法律學習架構下所形成之法理邏輯,但往往卻忽略大陸法律其特殊之受到其社會發展與計劃性經濟影響之立法背景。
尤其,此時正值大陸開放司法考試之際,許多颱灣欲從事兩岸法律服務業的法律人,紛紛躍躍欲試,但據筆者與多數大陸律師實務界者接觸,紛紛均認為颱灣法律人從事大陸法律服務業之優勢在於其對颱灣法律之專業,但也因其專業及兩岸同文之因素,自然在主觀上形成其對大陸法律之誤解。筆者多次與恩師江平教授論及此一問題,亦深感市麵上確應存在一套由颱灣相關法律思維角度為齣發,介紹與解析大陸法律之著作。在江平教授的鼓勵與支持下,也萌生筆者投入兩岸法學交流之列。
在因緣際會下,此舉亦受到大陸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於寜先生中國政法大學張俊浩教授及大陸內地知名律師事務所北京市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諸位資深閤夥人的支持,在其律師業務繁忙之際願意傾其全所之人力資源參與寫作及提供協助。並有幸承濛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大陸所所長張榮豐教授、大陸中國政法大學江平終身教授及大陸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於寜會長等兩岸法學先進欣然為本書為序,除深感榮幸外,亦可謂兩岸法學交流之佳話。
就《公司法》與《企業法》部分,北京市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資深閤夥人韓宇律師、謝陽律師與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席誌國副教授熱情參與寫作,謝陽律師為資深專業商事法訴訟律師,具多年在《公司法》相關業務上的實務經驗。韓宇律師早在北京大學求學及其多年律師執業生涯期間即相當關注與積極研究公司法與外商投資企業法間之衝突與協調問題,並以此為專業方嚮。在執業中具處理《公司法》、企業商務相關實務業務多年經驗,對本書中關於大陸《公司法》發展曆史、《公司法》與《外商投資企業法》間關係方麵多有貢獻。席副教授除在《公司法》方麵教學經驗豐富外,亦在大陸高校具《公司法》多年教學經驗,同時亦為大陸司法考試民商法培訓名師。三位大陸法學界菁英的參與,更為本著作內容提供諸多實務與學術上之見解。
同時亦感謝颱灣東吳大學法律係王煦棋教授、硃德芳教授及筆者博士班同學,華北電力大學法學院周甄水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博士李自強、前安徽省閤肥市檢察院張是鵬檢察官、前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鄭廣淼法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張紅等人亦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積極參與討論並給予諸多見解及建議。颱灣元照齣版公司長期熱心於兩岸法學著作齣版,並給予相當之支援,都是本係列書籍得以順利齣版的主因之一。
與此同時,適逢大陸開放颱灣取得法律係畢業資格者,得參加大陸司法考試,為使颱灣讀者便於理解大陸公司法製同時,本書亦在相關章節中加入大陸曆屆司法考試所涉及之命題,除供讀者便於練習外,並提供相關解說。亦整理提供大陸最高人民法院之相關司法解釋與大陸人民法院近年之判決,予以解析,以利讀者瞭解大陸司法實務界對相關問題之見解。商法作為一個操作性很強的法律,加上本書主要目的乃在於給在大陸從事投資的法律實務工作者給予具體而有用的指導,所以本書的重點在於介紹包括《公司法》在內的《企業法》的具體運作。
首先我們介紹瞭各種企業法律型態在大陸的優勢和缺陷,並在附件中提供部分企業律師常用之法律文件範本,惟讀者需注意法律文件之訂立需依實際情況,本書所附僅供參考不具正式法律效力從而幫助投資者在綜閤考慮各種因素的基礎上理性地選擇投資的具體企業法律型態。
方立維、席誌國、韓宇 2008年6月於北京
這本書帶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書籍,更像是一本關於在中國大陸進行商業活動“生存指南”。作者在撰寫過程中,顯然是站在瞭實踐者的立場,將理論與現實緊密地結閤。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釋知識産權保護這一章節時,所采用的“防患於未然”的思路。他沒有僅僅局限於介紹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基本概念,而是詳細分析瞭在大陸市場,企業如何通過完善的閤同體係、有效的內部管理以及積極的維權策略,來保護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品牌價值。書中引用的一些案例,展示瞭企業在麵臨侵權風險時,如何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救濟,以及司法機關在處理知識産權糾紛時的具體流程和考量。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習慣瞭颱灣相對成熟的知識産權保護環境的讀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參考。同時,作者在談到勞動法相關內容時,也顯得尤為細緻。他詳細解讀瞭大陸關於用工、解雇、社會保險等方麵的規定,並結閤最新的政策變化,為企業提供瞭切實可行的閤規建議,幫助企業規避潛在的勞動爭議風險,構建和諧的勞資關係。整本書,仿佛是作者這位資深顧問,為我們這些即將在大陸市場“揚帆起航”的船主,繪製瞭一張詳盡的“航海圖”,上麵標記瞭“暗礁”與“港灣”。
评分這部作品在探討中國大陸公司治理結構方麵,給予瞭我極大的啓發。作者並沒有將公司治理的概念僅限於僵化的法律條文,而是通過深入淺齣的語言,闡述瞭其在中國大陸特定經濟和文化背景下的演變與實踐。我尤為欣賞他在分析董事會、監事會以及股東大會的運作時,所展現齣的對實際操作層麵的洞察。例如,在討論獨立董事製度時,作者不僅介紹瞭其法律要求,還探討瞭如何在中國大陸特定的商業環境下,真正發揮獨立董事的監督作用,以及可能麵臨的挑戰。這對於我們這些習慣瞭颱灣“小而美”公司治理模式的讀者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視角。此外,書中關於公司信息披露製度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詳細解釋瞭不同類型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麵的具體要求,以及違規披露可能帶來的法律後果。他通過分析一些典型案例,生動地展示瞭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對於維護投資者權益、提升公司價值的重要性。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公司醫生”,為我們診斷瞭中國大陸公司治理的“癥結”,並開齣瞭“藥方”。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一點是,它將中國大陸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可能麵臨的法律挑戰,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與分析。作者在撰寫關於跨境交易和國際投資的部分時,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大量實際案例,為我們這些希望將業務拓展至國際市場的中國大陸企業,提供瞭極具參考價值的指導。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分析對外投資的法律風險時,不僅強調瞭目標國的法律環境,還深入探討瞭中國大陸在資本項下外匯管理、對外投資備案與核準等方麵的規定。這對於希望“走齣去”的企業來說,無疑是重要的“閤規指南”。同時,書中關於國際商事仲裁與訴訟的章節,也為我們提供瞭一種處理跨境爭議的有效解決方案。作者詳細介紹瞭在國際商事仲裁和訴訟過程中,如何收集證據、選擇仲裁機構、以及執行裁決等關鍵環節,並結閤瞭相關法律的最新動態,確保信息的及時性和實用性。總而言之,這部作品就像一位資深的“國際貿易律師”,為我們繪製瞭一幅在復雜國際商業環境中“乘風破浪”的“航海圖”。
评分這本書的開篇便以一種極其務實且貼近實際操作的角度切入,讓我在閱讀初期就感到非常親切。它並沒有一開始就陷入晦澀的法律條文解析,而是通過一係列真實的公司設立、運營以及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的案例,為我們勾勒齣一幅中國大陸公司治理的生動圖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不同類型公司(如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時,不僅僅是羅列其法律特徵,而是深入分析瞭它們在實際經營中的優劣勢,以及選擇何種公司形式對初創企業或希望拓展業務的颱商而言,可能意味著的戰略考量。書中對於股東權利義務的闡述,也並非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復述,而是結閤瞭股權分配、董事會運作、監事會監督等多個維度,讓我們這些身處颱灣、習慣瞭相對成熟且穩定的公司法體係的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大陸市場的獨特之處和潛在的挑戰。例如,在討論關聯交易時,作者就引用瞭幾個頗具代錶性的案例,詳細剖析瞭大陸監管機構對此類行為的關注點和處理方式,這對於希望與大陸母公司或關聯企業進行業務往來的颱商來說,無疑是寶貴的“避雷針”。整本導讀,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大陸執業律師,在為遠道而來的颱灣朋友做的一場詳盡且充滿善意的“行前說明會”。
评分讀罷全書,我對中國大陸的企業法體係有瞭更為立體和深入的認識,尤其是作者在處理企業並購與重組這一復雜領域時所展現齣的條理性和前瞻性,令我印象深刻。書中對於不同並購方式(如協議並購、要約並購)的法律程序、稅務影響以及潛在的法律風險進行瞭細緻的梳理,並輔以案例分析,使得原本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鮮活易懂。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闡述反壟斷審查時,結閤瞭近年來大陸市場的一些實際案例,詳細解釋瞭監管機構在審查過程中所考量的因素,以及企業在並購前需要進行哪些閤規準備。對於我們颱灣企業而言,很多時候在與大陸企業進行閤作或並購時,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點,從而在後續的經營中遭遇不必要的麻煩。此外,書中對於企業破産清算與重整的章節,也給予瞭我很大的啓發。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法律程序的介紹,而是著重分析瞭在大陸市場中,企業陷入睏境時,如何通過閤法的途徑進行重組,以期實現價值最大化,這對於那些希望在中國大陸市場穩健發展的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這本書就像一位精明的財務顧問,為我們描繪瞭企業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可能遇到的法律“風暴”以及應對的“戰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