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设计是自我感觉良好?还是因为你真的了解「人」?
唯有了解买商品的「人」,你才能做出对的设计!
本书介绍了 100 个人自觉与不自觉的行为与反应,帮助设计者从人的视觉、思考、心理层面、人会犯的错误等,更了解人的行为,进而做出更贴近使用者的商品。作者透过无数有趣的实验来说明这些反应与行为,以及如何应用在设计上,例如:
人有两种视野,【中央视野】与【周边视野】。前者可用来直视事物;后者则是不在直视范围的视野,和中央视野相比,我们更常使用周边视野来辨认所见。正因为人会不自觉得注意在周边视野的事物,所以当我们在浏览网页时,不自觉会看到周边视野的广告,此时若广告再加上闪光、闪动的效果,将会更吸引人注意。
实验中给了 48 位研究生每人一笔金额,目的是要和伙伙分钱,将这 48 位研究生分为以 e-mail 沟通,与写纸条沟通两组,结果发现,用 e-mail 沟通的这组有 92% 的人会谎报金额;写纸条沟通则降至 63%。此篇文章在说明不同的沟通方式会影响人的说谎程度,而人在电话最常说谎,所以如果想要利用电话询问使用者对产品的爱用程度,以便设计时做改善,那么不如当面询问,得到的结果会更接近真实。
如果一个组织很难加入,那么加入的人会越喜欢这个团体,就算它很无聊。因为人都会有一个想法「加入这个团体很难,表示不是每个人都能加入,如果我没办法加入,我就输了!所以无论多么困难我都要加入。」由此可知,【越难得到的东西,人们会越喜欢。如果加入网站会员需要有一点门槛,那么会员会更重视这个网站。
作者将从实验中证实人类心理、生理及视觉的反应整理成 100 则设计理论,只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能将其发挥在商品上,将更能贴近使用者的感受。即使不专职设计,阅读本书也能让你从心理、生理及视觉层面更了解「人」。
本书特色
□ 採单元架构,每个单元以浅显易懂的标题做开头,再以图片、示意图、表格或图表说明,各单元维持 1 ~ 4 页,阅读起来轻松无负担。
□ 由于作者喜欢阅读,因此本书汇整了大量的书籍、论文等观点,加上生动有趣的实验过程,不但读者能迅速学习与记忆,在设计网页或产品时,也更将其容易发挥在产品上。
□ 本书将人的感知分成 10 篇来说明:
【人们如何看】
【人们如何阅读】
【人们如何记忆】
【人们如何思考】
【人们如何集中注意力】
【人们的动机来源】
【人类是社群动物】
【人们如何感觉】
【犯错乃人之常情】
【人们如何做决策】
□ 如果你是设计师,本书是你设计商品 (或网站) 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能让你的商品更贴近使用者;如果你不专职设计,那么读完本书可以让你更懂「人」,洞悉人自觉与不自觉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
这本书的书名——《了解「人」,你才知道怎么设计!洞悉设计的 100 个感知密码》——听起来就有一种“秘密武器”的感觉。我一直相信,优秀的设计师往往是优秀的沟通者,而有效的沟通,前提是对沟通对象的深刻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的注意力也变得越来越稀缺。如何在众多的选择中脱颖而出,赢得用户的青睐?我认为,关键就在于设计能否触动他们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情感。这本书提出的“100个感知密码”的概念,让我感到非常新颖和期待。我好奇这些密码是如何被提炼出来的?是源自心理学研究,还是基于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让我们能够像破译密码一样,逐一解锁用户的感知世界。它或许能教会我们如何通过细微的界面元素、色彩搭配、动效反馈,甚至是文案措辞,来唤起用户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做出我们期望的行为。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帮助我们洞察到人性的“密码”,那么它将极大地提升我们设计的效率和有效性。
评分在众多关于设计方法的书籍中,《了解「人」,你才知道怎么设计!洞悉设计的 100 个感知密码》这个名字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的失败,并非技术上的难题,而是对“人”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们以为用户想要什么,但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另一回事。这本书提出的“洞悉设计的100个感知密码”的概念,让我觉得非常有潜力。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用户。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去“观察”和“倾听”用户的有效方法,了解他们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的,他们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下,他们的需求和偏好会如何变化。这本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展示这些“感知密码”是如何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被应用的,以及应用之后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如果能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用户的行为,更有效地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那将是对我工作的一次巨大提升。
评分作为一个在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时常感到一种瓶颈。我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设计工具,也掌握了不少流行设计趋势,但总觉得在某些时刻,设计出来的东西离用户的内心总隔着一层纱。这本书的标题——《了解「人」,你才知道怎么设计!洞悉设计的 100 个感知密码》——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更具深度和洞察力的视角,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做”设计,而是引导我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人类的认知心理,从更科学、更理性的角度去解释用户的行为模式。我想知道,那些让我们觉得“顺手”、“舒服”、“喜欢”的设计,背后究竟有哪些不可忽视的心理学原理在支撑。如果这本书能揭示出100个这样“感知密码”,并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那将是无价之宝。它应该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套更扎实的用户理解框架,让设计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刻洞察之上的坚实工程。我期望这本书能让我从“知道怎么做”升级到“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真正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
评分读到《了解「人」,你才知道怎么设计!洞悉设计的 100 个感知密码》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来了一本真正关注“人”的书了!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关于工具、流程、技术的书籍,但真正深入探讨“人”的心理、行为和感知的,却相对较少。我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新的认知框架,一种能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用户,从而做出更具同理心、更人性化设计的视角。我期待书中提到的“100个感知密码”能够是对人类普遍心理反应的一种总结和提炼,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去解读用户在接触产品或服务时的各种微妙反应。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提供理论,更能给出实操性的指导,比如如何通过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等方法,去验证和发掘这些“密码”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我更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将这些“密码”转化为具体的设计策略,从而创造出让用户感到愉悦、便捷、甚至惊喜的体验。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关于“人性”的设计探索之旅,我非常期待在这趟旅程中能有所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了解「人」,你才知道怎么设计!洞悉设计的 100 个感知密码》——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好的设计不仅仅是美学上的享受,更是一种与人沟通、理解人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埋头于技术、流程和素材,却忽略了最核心的用户。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探索这个“人”的视角,一个解密我们自身感知世界的钥匙。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让我们不再凭感觉猜测用户需求,而是能够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我想象着,通过学习书中的“感知密码”,我可以更敏锐地捕捉到那些潜藏在用户之下的动机,无论是他们的喜好、痛点,还是那些他们自己都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来的期望。这种能力,对于产品经理、设计师,甚至营销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个邀请,邀请我去重新审视设计与人的关系,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互动中的精妙之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100个感知密码究竟是什么,它们如何被拆解,又如何在我们日常的设计工作中落地应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