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藝價值觀流變史

中國當代文藝價值觀流變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當代文藝思潮,非常抽象地概括,就是從外到內,從政治到文學,從神到人,從大寫的人到小寫的人,從人到物的價值流變史。首先,政治本位主義,認為1949-1966年的文藝價值觀,是以政治為本,做政治的附庸。其次,神本主義,認為1966-1976年文革十年的文藝價值觀,是以神及其具體體現英雄為本位的文藝。第三,由神到人,文學迴到自身,指1985年以前新時期的文藝價值觀,1976-1985年,這一時期的價值觀是人本主義,崇尚大寫的人。第四,存在主義,褪下神光的人,小寫的人,這是1985-1989年文藝的價值觀。最後,消費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資本物化的人,指1989到現在的文藝價值觀,這是一個多元的時代,這個主潮21世紀開始發生變化。

作者簡介

曹萬生

  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詩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先後主持國傢、教育部、四川省專案五項。齣版專著十本、獲中國省政府奬五次,在《文學評論》等刊發錶學術論文一百多篇,多次被《新華文摘》等刊十數次轉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 序
概 說

第一章 政治本位主義──先驗的人(1949-1966)
第一節 政治本位
第二節 政治文藝的內涵
第三節 反叛與彈壓
第四節 簡要的評價

第二章 神本主義──神化的人(1966-1976)
第一節 毛澤東神話與英雄神話
第二節 極權文藝的內涵
第三節 潛流與彈壓
第四節 簡要的評價

第三章 人本主義──大寫的人(1976-1985)
第一節 以人為本:文學創作的主潮
第二節 新時期人道主義理論及其論爭
第三節 人道主義文藝的內涵與評價

第四章 存在主義──小寫的人(1985-1989)
第一節 存在主義蓋說
第二節 薩特存在主義理論及其對中國文學的輸入與影響
第三節 存在主義影響下的中國當代文學

第五章 後現代主義與消費主義-物化的人(1989-)
第一節 後現代主義與消費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第二節 文學的解構與多元

附錄1 80 年代:新時期文學的邏輯起點
附錄2 當下文學需要什麼樣的思想?──2009 年12 月,在四川省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09 年年會上的講話
附錄3 重建當代文學精神
後 記

圖書序言

中國當代這個概念,是非常有爭議性的,也有挑戰性的命題。什麼是當代?特彆是什麼是中國當代文學,或者當代文學?這是有爭議的。我有篇文章講到這個問題1。就是說,我們用現代漢語為載體的文學,它演變的曆史,其中涉及到現代文學這個概念嚮當代泛化的問題。我們現在這個學科,一開始叫現代文學,後來叫現當代文學。比如我讀碩士的時候就叫中國現代文學,後來又延展改成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代號050106,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規定的這個學科。從概念的變化也可以看齣這個學科的變化。所以,要搞清當代,首先要搞清現代,搞清現當代的演化。這裏一併從曆史演化中來研究當代概念。

第一階段。我們這個學科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20 世紀20 年代。20 年代由誰開始的?最早是鬍適,他搞瞭一個《白話文學》。他搞白話文學史,因為他搞的是白話文學。1917 年文學革命他搞瞭白話詩,為瞭論證它的閤法性,他把白話文上溯到唐代,唐傳奇、宋元話本,他說這就是白話。如果這樣上溯,那就沒有瞭邊,鬍適的白話文學並不是第一個。白話文學這個概念如果像鬍適這樣理解的話,問題就很大,如果從唐傳奇算起,那麼怎麼去劃清楚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的界限?

雖然鬍適那種談法沒有界標的意義,但現代漢語文學是否隻從1917 年開始?我談過這個問題。其實在1917 年文學革命之前,現代漢語文學早就有瞭。起碼在1898 年裘廷粱提倡「崇白話而廢文言」時,梁啓超他們創辦大量的白話報刊,寫瞭很多白話小說的時候,現代的白話,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現代漢語文學,已經有瞭。但是白話詩鬍適是第一傢。以前有白話散文、白話小說、白話劇,但沒有白話詩。所以我講,文學革命其實就是白話詩革命,詩歌的革命。鬍適把它也叫做白話文學。

到瞭20 世紀30 年代,這是第二個階段。

20 世紀30 年代開始,就有人把它叫做「新文學」比如趙傢璧編的《中國新文學大係》。1935 年,趙傢璧編的《中國新文學大係》的上限是1917 年,下限是1927 年。所謂「第一個十年」。1917 年到1927年,大係編瞭10 本。這個時候就用瞭「中國新文學」這個概念,這求個「新」「舊」的變化就是價值觀念的變化。就是說1917 年文學革命以前叫「舊」,1917 年文學革命以後叫「新」。

當然,有關「新」、「舊」的辨析曆來就論說紛紜。有的人講白話是新的,有的人講白話詩是新的,有的人講現代性纔是新的,90 年代以來就這樣講。還有的人講「新」在文學革命,有的人講「新」在個性主義人道主義,有的人講什麼個性主義人道主義?一開始就是馬剋思主義。

所以眾說紛紜。但是有一點他們都承認,1917 年1 月開始的文學發生瞭變化。把這個叫做「新」,一直到什麼時候,一直到20 世紀50 年代初。

第三個階段。20 世紀50 年代初,王瑤編的《中國新文學史稿》。

是這個學科的第一本書。硃自清在40 年代講的《中國現代文學綱要》用瞭這個概念。王瑤這套書,標誌著進入第三個階段,成為學科,叫「中國新文學」。這樣細說是可以的,叫中國新文學。但是這樣學科建設起來就發現有問題瞭,所以到50 年代,大概在50 年代中期,就有人把它稱作「現代文學」。這就是張畢來、葉丁易,他們的概念叫「中國現代文學」。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