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艺思潮,非常抽象地概括,就是从外到内,从政治到文学,从神到人,从大写的人到小写的人,从人到物的价值流变史。首先,政治本位主义,认为1949-1966年的文艺价值观,是以政治为本,做政治的附庸。其次,神本主义,认为1966-1976年文革十年的文艺价值观,是以神及其具体体现英雄为本位的文艺。第三,由神到人,文学回到自身,指1985年以前新时期的文艺价值观,1976-1985年,这一时期的价值观是人本主义,崇尚大写的人。第四,存在主义,褪下神光的人,小写的人,这是1985-1989年文艺的价值观。最后,消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资本物化的人,指1989到现在的文艺价值观,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这个主潮21世纪开始发生变化。
作者简介
曹万生
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诗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四川省专案五项。出版专着十本、获中国省政府奖五次,在《文学评论》等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多次被《新华文摘》等刊十数次转载。
自 序
概 说
第一章 政治本位主义──先验的人(1949-1966)
第一节 政治本位
第二节 政治文艺的内涵
第三节 反叛与弹压
第四节 简要的评价
第二章 神本主义──神化的人(1966-1976)
第一节 毛泽东神话与英雄神话
第二节 极权文艺的内涵
第三节 潜流与弹压
第四节 简要的评价
第三章 人本主义──大写的人(1976-1985)
第一节 以人为本:文学创作的主潮
第二节 新时期人道主义理论及其论争
第三节 人道主义文艺的内涵与评价
第四章 存在主义──小写的人(1985-1989)
第一节 存在主义盖说
第二节 萨特存在主义理论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输入与影响
第三节 存在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文学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主义-物化的人(1989-)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 文学的解构与多元
附录1 80 年代:新时期文学的逻辑起点
附录2 当下文学需要什么样的思想?──2009 年12 月,在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09 年年会上的讲话
附录3 重建当代文学精神
后 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