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向来以探求本义为目标,但解经者在诠释本义的过程中,也常同时在进行经义的再创造,从而产生新的衍义。这些衍义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经学思想史的主要内涵。有鑑于此,本书乃以汉代毛郑《诗经》经解为范围,集中探讨这些汉代经师在诠释《诗经》本义之际,所进行的经义再创造之成果,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抉发其中所蕴含的经学思想。
本书的研究亦呈显出汉人《诗经》经解「依经立论」与「借事言理」的思想表达特色。这种表达方式不但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思想家所擅长的「经注思维」之思考模式,而且在现实情境中也往往能展现出较高的说服力及权威性
作者简介
车行健
现任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致力于经典解释学、经学思想史及近现代学术史等领域之研究,着有《毛郑诗经解经学研究》、《礼仪、谶纬与经义──郑玄经学思想及其解经方法》、《新读郁离子──刘伯温寓言》、《诗本义析论──以欧阳修与龚橙诗义论述为中心》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我一直对古代的“解经”现象非常着迷,尤其对《诗经》这一被视为“群经之首”的经典,历代学者对其解读的演变更是充满了好奇。《释经以立论:汉代毛郑诗经经解的思想探索》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即汉代的毛郑二家。我个人对毛郑《诗经》经解的兴趣,并非仅仅停留在文本的字义辨析,而是更关注他们是如何将《诗经》的文本意义,转化成为符合当时社会政治规范的“经义”,并以此来“立论”。这意味着,他们在解读《诗经》时,必然融入了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理念、道德观念、甚至是一种社会哲学的建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出,毛郑二家在面对《诗经》中一些具有历史感或地方色彩的篇章时,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其思想工具,将其“现代化”,并服务于汉代王朝的统治需求。这种“经世致用”的解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现象。
评分我被这本书所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对汉代学术研究的一个盲点——经学的方法论。以往接触的《诗经》研究,多侧重于其文学价值、历史背景,或是文本的校勘和注释。但《释经以立论:汉代毛郑诗经经解的思想探索》的书名明确指向了“经解”这一更具学理性的层面,尤其是“以立论”的提法,暗示了毛郑并非单纯的解释者,而是试图借《诗经》来构建或巩固某种学说、理论体系。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想知道毛郑是如何从《诗经》这样一个相对古老的文本中,提炼出适用于汉代社会政治实践的“论”。他们是否引入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思想?在解释《诗经》的诗歌时,他们是如何平衡文学的审美属性与经学的教化功能的?这本书若能详细阐述这一过程,比如通过具体的篇章解读,分析毛郑的论证过程和逻辑链条,那将是对汉代学术思想的一次深度挖掘,其意义远超对《诗经》本身的微观考证。
评分对于《释经以立论:汉代毛郑诗经经解的思想探索》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理解汉代学术思想的大门。尤其是在“毛郑诗经经解”这个具体领域,过往的阅读经验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对文本的注释,更是一种对《诗经》蕴含的思想价值的再创造和再阐释。这本书如果能详细探讨毛郑在“立论”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论,比如他们是如何界定“风”、“雅”、“颂”的意义,以及如何从这些分类中提炼出政治教化、道德伦理的原则,那将极大地深化我对汉代经学体系的理解。我希望作者能够超越简单的文献梳理,而是能够深入挖掘毛郑思想背后所承载的汉代社会文化语境,以及他们作为思想家的视角。换句话说,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告诉我毛郑“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能告诉我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以及他们“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评分读完《释经以立论:汉代毛郑诗经经解的思想探索》的介绍,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种画面:一位严谨的学者,手捧泛黄的古籍,在历史的长河中细细辨析。这本书的书名似乎承诺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汉代两位重要的《诗经》学者——毛亨和郑玄——进行一场思想的碰撞。我最为期待的是,作者能否揭示出毛郑二人解读《诗经》时,其思想体系是如何相互影响、又存在哪些差异的。毕竟,尽管同为汉代的重要经学家,他们的学术背景和所处的时代微环境可能不尽相同。这本书如果能就此展开深入探讨,比如分析他们在某些关键诗篇上的异同,并追溯其思想根源,那将是一项极具挑战但又极富价值的研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毛郑经解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复杂的思想生成和演变过程,并且这种演变与当时学术思潮的更迭息息相关。
评分这本《释经以立论:汉代毛郑诗经经解的思想探索》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古代文学,尤其是《诗经》研究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对汉代毛郑对《诗经》的解读方式充满好奇。这本书的书名就预示着它不仅仅停留在文本的字词考证,而是深入到经解背后的思想逻辑和理论构建。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梳理毛郑在解释《诗经》时所依据的哲学观念、政治伦理,甚至是当时的社会思潮。例如,《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与政治和民生息息相关,毛郑的解读势必会折射出当时统治者对社会秩序、君臣关系、教化百姓等问题的看法。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些深层的思想联系,将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我希望它能够展现出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文献分析,层层剥茧,最终呈现出一个清晰、可信的汉代《诗经》经解思想图景。那种将文本解读与宏观思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往往能带来更具启发性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