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盪历史下的中国文人情怀

动盪历史下的中国文人情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切过去史都是个人史,这本书涉及到几十位近现代着名人物的断鸿零爪和心灵轨迹。如:共产党创始人张申府的人生悲剧、早期被暗杀的「农民运动大王」沈定一扑朔迷离的政治面貌、王明、博古和林彪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生活、梁漱溟缘何历尽六十年的心血来撰写《人心与人生》、落水文人周作人的晚年困境、马君武、杨度的诗词文采、曹聚仁兄弟的传奇故事、钱钟书与沈从文等文化大师的矛盾人生与性格悲剧、诗人关露与《延安颂》作者莫耶这两位女性的坎坷人生与爱情悲歌、「新儒家」徐复观的思想转轨、「台湾新诗之父」张我军的奇特婚恋等等。作者读书札记,书中里沉索隐,不仅揭示出鲜为人知的人物秘辛,还给人带来审读历史的另一种视角。

作者简介

韩三洲

  职业医生,中国河南郑州人氏,后羁留京华近三十载,是旧书摊上的一名常客。除淘书、看书外,还在《博览群书》、《南方都市报》、《海内与海外》、《传记文学》等二十多家报刊上发表过数百篇杂文随笔与人物琐记。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诗人王明与王明路线
《博古画传》透露出的历史资讯
丹心不怯断头台─由关露说到潘汉年
「批梁运动」为何戛然而止─梁思成一波三折的入党经历
曹聚仁兄弟二三事
同样是不可逃避的沉重阅读─《胡风三十万言书》与范泉的《遥念台湾》
黄万里《治水吟草》中的黄河情
一篇读罢头飞雪─从《梁漱溟年谱》看《人心与人生》的写作经历
也来闲说伶人往事
话说张我军、张光直父子
马君武的诗词情缘
杨度所撰輓联本事考索
且去寒斋吃苦茶─从《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
看一代文学大师晚年的困顿窘境
徐复观─「依日月之末光」的新儒家
学人笔下的黄季刚
「一株奇花」背后的一奇人─侯井天与他编注的《聂绀弩旧体诗全编》
我们的头发,一根也不要给魔鬼抓住
杨宪益先生二三事
谁先唱响了〈东方红〉
毛泽东不忘王光祈
胡遐之与他的《荒唐居集》
从瞿独伊说到沈定一
让灵魂颤慄的历史实录─李新回忆录《流失的岁月》的政治价值
两个人的考场─《齐如山回忆录》与《浮生手记》中的科举场景
程沧波与端木露西以及「妇女回家」
《归返》中的谢东闵二三事
《仁宇回忆录》里的林家生活
何济翔与他的「反右纪事诗」
文敏生笔下的大食堂
一个市委书记眼中的大炼钢铁
性格的悲剧
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从《走不完的路─黄顺兴自述》说到《异情岁月》
三个人眼中的孙维世
聂华苓眼中的殷海光
书比人长寿
两个沈从文─从《沈从文传》和《萧干口述自传》看沈从文
人生该有几多梦?─平鑫涛《逆江而上》中的琼瑶
说实话的时间不多了
从哥伦比亚大学说到胡适与冯友兰
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影尘回忆录》中的弘一法师
后记

图书序言

同样是不可逃避的沉重阅读─《胡风三十万言书》与范泉的《遥念台湾》



2003 年第五期《粤海风》杂志刊载了邵燕祥先生的〈不可逃避的沉重阅读〉,来纪念当代文艺界的殉道者胡风,2002 年,湖北人民出版社还重新出版了几近半个世纪前胡风撰写的《三十万字意见书》。不过,就是这个陷多少人于深渊的《意见书》,本身也是一个双刃剑,除了给胡风本人和整个「胡风反革命集团」带来冤案和厄运外,当年也曾给无辜的、「胡风集团」之外的范泉先生造成过伤害。

编辑家、出版家、翻译家、着作家范泉(1916~2000),原名徐炜,上海金山人,1939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抗战时期和40 年代后期,他在上海主编《文艺春秋丛刊》和《文艺春秋》月刊,作者大多是沦陷区的作家。50 年代初,范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不久又在肃反运动中莫名奇妙地被捕,经过长达两年多的审查后,后无罪释放,但早已被开除党籍,家破人散。到了1957 年,厄运再次降临,他只因提出「肃反运动不应先审查后调查」,便被认为是「对肃反运动的诬蔑」,又被错划为右派,发配到遥远的青海劳动改造,经历过难以置信的折磨,丧失了整个美好的青中年时期。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他的冤案才得以平反,留在青海师院中文系当教授,那时候他已经六十二岁了。之后,又经历了八年,直到1986 年冬,年已七十岁的范泉才从青海调回上海,并任上海书店总编辑。之后,他又花费了十年时间,主编了一套两千万字、三十分册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1993年,范泉还主编并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词典》一书,资料性很强,影响也很大。

更大的伤害,或许是心灵上的。范泉是个孝子,在青海流放期间,为了探望老母,又没有路费,曾两次跋山涉水从几千里外的流放地,走回上海的母亲身边。1977 年,六十岁的范泉第三次千里迢迢地赶回上海,迎见睁着眼睛刚刚断气的母亲……可他自己的孩子对他却不是这样,据范泉的孩子徐海安回忆,在「爹亲娘亲不如党亲」的文革期间,年轻倔强的徐海安有意疏远父亲,不去与父亲沟通思想,对当时已经是「摘帽右派」的父亲从不理解到怨恨,以致反目成仇,竟然二十多年不通音讯,形同陌路。后来,身在美国的徐海安在哥哥劝导下,加上游子怀乡的情结,才鼓足勇气,主动给父亲写了信,信中说,苏美都已解冻,我们之间还有什么深仇大恨呢?于是,中断多年的父子情谊又开始联系了。范泉晚年患癌症,病重中曾给远在美国的孩子寄去一封诀别信:「永别了,好孩子!我最大的遗憾是一辈子未能和你个别好好畅谈一次。希望你在从商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祖国对你的培养,不要永弃你从小热爱的文学艺术。」徐海安就是接到这封信后,才从美国匆匆赶回来探望即将走进人生尽头的父亲的。



要说范泉这些倒楣的人生遭际,还都是当代文坛上的两个熟悉的朋友给造成的呢!这两个人一个是鲁迅的的夫人许广平,另一个是鲁迅的学生胡风。首先说说与胡风之间的恩怨,那是在1954 年7 月,胡风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文艺问题的三十万字的《意见书》,其中〈关于几个理论性问题的说明材料〉一篇,曾提到解放前作为半殖民地的上海,「『顶顶吃香的也就是美国底大腿电影和美国底发松的小品』,再其次,南京暗探范泉主编《文艺春秋》……」结果,就是因为这句话,使范泉本人受到追查,并遭受了两年多的无妄之灾。直到80 年代胡风冤案平反后,为澄清胡风所谓的「反革命」罪行,又将三十万字《意见书》作为历史文件在《新文学史料》上予以发表后,范泉看了才知道自己当年受到迫害的真正缘由。此时胡风已辞世,范泉便专程到北京找到胡风的夫人梅志询问,胡风将他归为「南京暗探」的说法,有何凭据?梅志告知,因文艺界中有此传言,故有此说。诚如胡风一案的当事人贾植芳所说,胡风耿直,但太偏颇,爱憎太分明。范泉办刊物,约他写稿,他不理睬,还说「他是什么东西!」《三十万言书》中,他说范泉是南京特务,害的范泉为此挨整。30 年代以来的左翼文化运动,人事纷纭,尖锐复杂,疑神疑鬼,相互猜疑,从而伤害了一些不该伤害的朋友,也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为此,梅志曾于1989 年2 月致函《新文学史料》编者,说明胡风文中「南京暗探范泉,是根据传言,并无确切材料,并向范泉先生表示歉意。」所以,当我们在为胡风集团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而掩卷叹息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这沉重的《三十万言书》,亦曾有意无意地伤害过一个无辜的不应该被伤及的人。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