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传统诗中
重新发现「诗兴」
开拓出不同的诗意生命空间
魏晋正始、嘉平之交至刘宋元嘉初年短短两百年之间,中国抒情传统竟完成了诗中咏怀、咏史、怀古、山林游仙、山水、田园等最重要主题和题材的开拓。是什么推动了这样的发展?本卷以为其源于存在危机生发的生命意义之再探寻和人格典范之重塑。
作者以此探讨了此一时期诗学观念中种种新异与玄学论题的内在联系。这些观念包括:自省式体验的书写、对当下心境的珍摄、对个人哀乐的超越、对自然生命原发精神的彰显,以及抒情自我的再创造等等。而新观念的归趋,则在探求在内在与超越间的圆融之道和重新发现「诗兴」。与玄学围绕「自然」范畴的诠释,企图一般地解决存在危机不同,诗人以各自不同的生命和人格探求,开拓出不同的诗意生命空间。
作者简介
萧驰
曾于中国大陆修读中国文学批评史。1987年负笈北美。先后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修读比较文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任教。作者是滥觞北美而流播亚洲「中国抒情传统」学术型态中重要学者,多年致力其发展。所撰《中国抒情传统》(台北:允晨,1999)对此作初步理论思考,The Chinese Garden as the Lyric Enclave: A Generic Study of the Story of Stone(密歇根大学,2001)探讨此传统在明清文人生活文化和近代小说世界中延伸。与柯庆明合编《中国抒情传统的再发现》(上、下册,台大出版中心,2009)回顾此学术四十年发展。上世纪末以来,倾心研究中国主要思想背景下抒情传统的观念史。本书三卷:《玄智与诗兴》、《佛法与诗境》、《圣道与诗心》是此历时十二年研究的成果。
《中国思想与抒情传统》绪论
导论:魏晋诗歌中的思想之旅
第一章:《古诗十九首》作为「书写声音」的质性与诗史地位
引言
一、情感的「寓意化」与「戏剧化」
二、当下之「感」与渐积之「思」
三、以《古诗十九首》为坐标的诗史观
第二章:王弼易学与中国古典诗律化之观念背景
引言
一、王弼易学中的新宇宙观念
二、以乐喻诗与体象宇宙
三、律诗观念意义和美学型态
第三章:阮籍《咏怀》对抒情传统时观之再造
引言
一、《咏怀》直面自我的书写性
二、时间作为《咏怀》基本视域与阮氏悲情
三、《咏怀诗》中之时观(1)──「知惧」未来:夕日即隤
四、《咏怀诗》之时观(2)──珍摄当下:真情与心境
五、《咏怀诗》中之时观(3)──引喻已往:若远若近
结论:阮籍与中国抒情传统
第四章:嵇康与庄学超越境界在抒情传统中之开启
引言
一、峻烈讦直之外:恬和渊淡的超越之境
二、借养生契入的庄子「天乐」
三、借论乐体悟的庄学「心斋」
结论:嵇康与中国抒情传统
第五章:郭象玄学与山水诗之发生
引言
一、寓目成咏:一个有待作历史界定的诗学特征
二、捐迹反冥:郭象玄学标示的自然生命原发精神
三、夺胎换骨:原发的山水诗相对玄言、辞赋的进境
结论
第六章:陶渊明借田园开创的诗歌美典
引言
一、魏晋「失乐园」思潮中的陶渊明
二、「复乐园」和陶诗的园田世界
三、「带月荷锄归」:园田中的自我身影
结论:陶渊明与中国抒情传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